太極拳還在陳家溝的時候,是維護宗族利益的保障,所以特別注重器械打鬥與擒拿纏鬥。而這個擒拿纏鬥,並非為了控製對方,而更多是為了擺脫對方。在混戰之中,纏絲化力確實實用。擺脫而不以降服為本,是太極拳纏鬥早期就完善了係統,而且不會限於一對一的尷尬境地的原因。


    京城的武術界與地方不同,切磋規矩形成得早,楊露禪進入京城之後,舍棄了民間拳械的風格,純以拳法對拳法,可謂是傳統武術演變史上的一個創舉。放在雷公事件,如果他不是說出太極可以單手破裸絞這樣的話,而是說太極要吸取裸絞的話,我想徐曉冬也不會攆著求戰。


    所以楊式太極已經不是手自腰際而出的械鬥式發力了,而是直接自額角出拳,以高打高,就斜打低。前手的撐勁化勁破壞對手防線,後手的重拳循著空隙攻擊。這在摟膝拗步變化的栽錘與指襠錘裏十分明顯。而披身錘,也演化出了撇身錘與披身伏虎兩勢,披身伏虎有左右摜拳連貫摟打……這些原本是用刀的動作。想在當時的京城拳場,有旁觀監督偷襲暗算,比武者沒有後顧之憂,可以空出兩手專注以對,所以楊家拳姿趨向了正麵窄勢,而陳家溝的原傳還是弓馬步禦敵四麵八方的架勢。


    楊露禪以擒打為根基,創出純以拳腳為用的立身搏打,周身有鬆沉而來的撐勁,出拳迅捷集中,拳勁透徹深入,這在當時確實先進。又有腰腿撐勁隨後,肩胛骨壓著渾身的分量,挨上就是重傷;回手勁卷肱梢打,弧直交錯,運轉起來勢退勁撐,攻擊突然。而與形意拳一樣,看著是直趟往來,但卻周轉照應,任何一勢都不失圓中,閃折上步,左右調換。有這些為根基,再從容的問問勁,也確實比緊張兮兮更為愜意,尤顯大家風範。


    很多練太極的人,大概都忘記,甚至就沒有學過這些,他們從一開始,接受的就已經是神乎其技的大師風範。你不穿個寬鬆對襟,你都不好意思說你是練武術的。


    說到太極拳的比武切磋,我一個以前跟徐曉冬訓練過的學生,曾經把一位地位很高的太極拳前輩差點擰翻在地,其實這挺不好的。徐曉冬再狂人,卻忍著噴子不跟老人動手,是有原則的人。這樣的事情在公園角落時有發生。


    有見聞,北京兩大太極拳大師人物偶起矛盾,三次交鋒,十分精彩。一次一方的得意弟子,在握手之間,被另一方那大師拿傷了肘關節。而這位弟子養好傷後,去那位大師的場子,排頭把能上場的都挑翻了。而之後,那位太極大師從外地請來一位練別門拳法的搏擊高手,去踢那位得意弟子的場子,當時是夜裏,似乎二人對單,打的相當慘烈的,傳說打鬥以那位外援高手的腿被地躺打法弄斷而結束。


    傳說的很玄,但我不能確定是骨折還是脫臼,隻聽說後來花不少錢才擺平的。當事人忌諱,也不願意多談。即提到地躺打法,那就說明已經“滾蛋兒”了,也沒了什麽長袍馬褂的文雅,朝著地麵技進行了。


    這種事情很多,還有一位很老很老的太極拳老師,因為一句閑話,說了某位已故大師的壞話,傳到對麵,對方的兒子已不練武,請了一個高手代戰,與這位老師推手,直接給團成一團塞樹洞裏了。甚至在更早的時候,都有手臂裏邊綁刀子的事情,也是成名大師年輕時候幹出來的。是誰咱不提了。這些事作為素材放在小說裏就好了,現實中不宜探討。因為傳說傳到一定地步就失真了。而真相你很難考據。唯一實在的隻有武技。咱得罪不起那些人,也就不討這個厭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作家秘聞:北洋鏢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鐵萼奇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鐵萼奇蘭並收藏武作家秘聞:北洋鏢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