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回到家,老袁氏見著受了傷的阿靈,也是提了心,擔憂得不得了。


    宋秋怕她擔心,照樣也是同樣的說辭搪塞了過去。


    老袁氏聽著,便就不讓宋秋再隨便往鎮上去了,這麽亂,要是出個什麽事怎麽好?


    又接過了照料阿靈的活計,讓她就在床上躺著好好養傷,哪兒也不準去。


    知道這丫頭坐不住,還專門搬了小凳子就坐在門前做針線活,看牢了她,害的阿靈想溜出去都不行。


    宋秋也是想她好好將養,把傷養好再說的。


    所以樂得如此。


    初八客棧開了張,第一天的生意並不太好。


    宋秋就讓楊大連鄒氏幾個回了鎮上,準備準備把甜點鋪子也開起來。


    至於莊子上,定回來的澱粉還多著,便也繼續把粉條做起來。


    嶺南關那邊沒啥風聲過來,日子自然還是要繼續過的,總不能什麽也不做。


    因為阿靈要養傷,這初九登高的事,宋秋便在阿靈眼巴巴的目光下跟著梨花他們一起去的。


    年前李冬瓜他們從程家回來,宋秋就跟梨花說好了的,不用她再去客棧上工,就在家裏,好好陪著爹娘過日子要緊,等秋後和石頭辦了婚事,再說不遲。


    所以即便客棧開張了,梨花也好好的在家裏,每天跟著陳氏做些家務,學學針線活的,難得的日子,也有勁得很。


    宋秋也聽陳氏說了在鎮上盤了鋪子打算開個成衣鋪子的事,程大奶奶那邊幫忙介紹了布莊貨源,鋪子正在翻修,打算過了上元節等李楊從京城回來才選日子開業。


    說起李楊,去了京城這麽久,就是宋秋,心裏也是有些掛念擔憂的。


    因此跟梨花兩個跑得快,搶到了上頭香的機會,宋秋除了請佛祖保佑奶奶健康長壽之外,也順便請佛祖保佑李楊在外平安。


    ……


    自除夕天不亮就日夜兼程趕路,一連六七天,別說人了,馬兒都受不了了。


    是以,才不得不在一處小鎮停下來暫歇一二。


    李楊從未這樣急行趕過路的,他剛學會騎馬不久,還沒完全適應,這一路跑下來,那真是雙腿都要廢了一般的,也夠他受的,躺在柔軟的床上半天了,都還覺得渾身酸痛,緩不過來。


    “阿~嚏,阿嚏~”他一連打了幾個噴嚏,翻來覆去又睡不著,確定自己沒有感染風寒,便放了心,想著估計是有人念叨他呢。


    此時離進入荊州府境內還有一天的路程,說起來,他也有些歸心似箭呢。


    李楊已經躺著休息了好一會兒了,一時半會又睡不著,冷不丁見門外有身影掠過。


    旁邊正是世子住的房間。


    他側耳聽了聽,想了想,翻身爬了起來,開了門往旁邊去。


    李覓常年到處跑的,騎馬不在話下,這會子已經休息過來,正坐在圓桌前用著午點。


    先才一步進來的隨從萬山手裏拿著一封剛剛收到的飛鴿傳書,正呈給李覓。


    李楊看得清楚,默默走進去,站在一旁候著。


    “世子,五爺來信。”


    “據查,青山縣下頭的重明鎮轄內的金華村的確就是二十五金甲衛行七的孫天明的族地,五爺拿王爺手令調看了縣衙的人口戶籍,確定金華村當初的確是一直有二十五戶人家居住,不多不少,其最開始那代人,也是最符合二十五金甲衛的。


    因為當年那場大旱災,青山縣的災情最重,當時縣內的所有百姓幾乎都逃了出來,往北上流離。


    後頭朝廷賑災下來,流出的災民回鄉的人之中並沒有這個金華村的人,因此如今這個村子已經荒廢了,並沒有人居住。”


    “若這些人沒有都死在逃荒之中,卻也沒有重回青山縣,那估摸著就是當時選擇了就地留下安置了。”


    當年那場大旱災實在嚴重,幾乎整個南邊幾州都受了災,災民們一路逃出來,顛沛流離,死在路上的就有不少。


    最後賑災完全下來的時候,已經是好幾個月後了,那時,天氣冷下來,災民們都走不動了,幾乎都停留在荊州府內。


    當時荊州府各縣城牆下都堆滿了流民,幾乎生亂的,幸好賑災及時。


    有許多人選擇領了救濟銀子返鄉,也有許多人選擇了就近安置。


    也就是說,若當時沒有選擇回鄉而選擇留下來的災民,如今也一定都在荊州府下頭各縣,很好找的。


    那年大旱,李覓還不知道在哪旮瘩呢,連他父王,也不過是剛出生而已。


    他不了解大災詳情,卻是對金甲衛了解甚深的。


    畢竟,為了這銅鳥寶藏,他查了許久了。


    “就算當初逃難途中有人死了,但二十五金甲衛世代相傳,一定有人活著,不論多少,他們的後人,如今說不得就在哪個村落呢。”


    “傳信給五爺,讓他趕回來,順便傳信萬達,讓他親自去查,當年大災沒有回鄉而就近安置的災民都安置在哪些縣哪些鎮,事無巨細,一定要給我查清楚咯!一點都別遺漏!”


    萬山肅目,抱拳道:“是!”


    李楊在一旁聽得清楚,在聽到萬山說什麽二十五金甲衛的時候,他心裏就是一咯噔,再聽說這些人當年在南邊幾州遭了旱災逃出來,心裏就更是翻江倒海。


    他腦子素來轉的快,要是沒有知道唐太公那裏的情況之前,他也不會多想什麽。


    但眼下他是先知道的,就不得不多想了。


    且他隱約記得,他們鬆山村當年就是從隴州青山縣那邊逃過來的。


    可此時他半點都不敢露出來。


    他不知道金甲衛是什麽意思,也不知道那銅鳥寶藏是什麽,所以不敢妄動。


    萬山出去了,李覓夾了一塊豌豆酥,卻沒有喂進嘴裏去,又放了回去,須臾,看著李楊道:“我記得你那鄰居的小妹妹是在官道邊開了家什麽客棧吧?我與那鬆山河也算有緣,咱們明兒一早啟程,趕回荊州府,就在那鬆山客棧暫時落腳吧!”


    他不急著回王府,眼下銅鳥寶藏,迫在眉睫,比什麽都重要。


    他就留在東陵縣,到時候收聽消息也更方便。


    李楊一聽李覓這話,心裏頓時就是一跳。


    但不敢表露出什麽,隻點頭應下。


    而此時鬆山村的宋秋卻並不知道這些事,她正蹲在自家的菜園子裏拾掇兒菜。


    作為一個正宗大四川人,要說除了豆瓣醬和泡菜還有什麽,那一定就是鹽菜了。


    這年頭也有兒菜芥菜這些的,可他們都拿來煮了吃,並不做鹽菜。


    宋秋心裏惋惜著真是浪費東西了,然後一直就惦記著菜園子裏這些兒菜呢!


    這不,眼看著開春,這些菜可以收了,她就坐不住了。


    為了燒白,為了鹽菜炒肉。


    這鹽菜,必須得做起來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嬌娘發家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樹洞裏的秘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樹洞裏的秘密並收藏嬌娘發家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