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大早,黃家村的佃戶就到了。
二十戶,不多不少。
黃家村比鬆山村大些,有三十來戶,都是一個姓,同宗同族。
像村長在內的十多戶,要麽是家裏地夠養活一家人,還有富餘,要麽就是家裏人口少,自家的地剛好忙得過來,所以都沒再另外佃地種。
而這二十戶,有家裏人口多的,自家的地少,不夠養活一大家子的。
也有家裏沒有田地,不佃點地種,就填不飽肚子的。
總之都是需要佃地的。
梨樹溝就六十畝地,攤到各家頭上,一家也沒有多少。
之前黃員外礙了親近,這地佃得旱得旱死,澇的澇死,家裏種得過來的隻佃著一畝兩畝的,而根本種不過來的卻攬了六畝七畝的去種。
就比如黃大開家,他家人口是多,但能下地幹活的隻有那麽三四個,卻佃了八畝地去,因為他跟黃員外的血緣關係最近。
地是佃到手了,但他家每年總是最晚播種完,也是最晚收回家的。
聽說前年,就因為忙不贏,地裏糧食還沒收完,碰上幾天下雨,好了,糧食全廢地裏了,白忙活一年,還不夠交租子的。
再比如黃大福,三個兒子,一家七個能下田的,家裏沒有自己的田地,卻隻佃得兩畝地,侍弄得再好,但給完租子,也根本不夠糊嘴,還得尋摸別的,日子過得拮據得很。
是以去年大家都送年禮,他家這裏借那裏湊的才湊來二十個雞蛋,這也是不想沒了這兩畝地,要是沒得佃了,日子更難過。
跟他這樣情況的還有好幾家,就是同他一起後上門來送年禮那幾個。
宋秋也是打聽過這點,所以才打算要按他們家裏的人口情況來重新劃分佃給他們。
佃戶們卻不知道這些,高高興興的來等著。
特別是黃大開,他去年咬牙送了一塊肉,就是昨兒也送了雞蛋來的,想著自己還繼續佃八畝地呢。
可林德生問過了他家的人口情況,卻隻佃給他三畝。
他頓時就懵了,忙看向一旁坐著的宋秋,道“那個宋小東家啊,我從前都是佃得八畝,這咋還少了呢?”
宋秋沒說話,看了林德生一早,林德生便道:“你家原本就有六畝地,但能下地幹活的隻有你們兩口子和一個兒子一個兒媳,再佃八畝,根本種不過來,聽說前年就是因為忙不過來,好些糧食都被水淹在地裏了,這不是浪費嘛?不如量力而為。”
黃大開:……
他張張嘴,還真不知道怎麽反駁,這事不假,他家前年可不就是因為忙不過來廢了不少糧食,弄得後來連租子都不夠交,還是他去堂兄跟前求了又求讓他減少點租子,要不然那年都得餓肚子了。
但他家人多啊!
兩個孫子,還有年幼的兒女,這麽多張嘴巴吃飯,就靠這點地怎麽夠?
他想再求一求,但也明白如今這地都是宋小東家的,不是堂兄的,人家憑啥單單給他開後門呢?
便也沒有再說,拿了牌子到一旁去等著。
其他人見往年都是佃八畝的黃大開這會兒隻佃到三畝了,有暗自高興的。
他少佃了,他們就能佃多點了。
等輪到黃大福,林德生問過了他家情況,佃給了他五畝地。
黃大福頓時高興得不行,他本以為還能接著佃二畝地就是不錯了,沒想到新主家願意佃五畝地給他,這可真是太好了!
多出三畝地,就多出好些口糧呢!
隻要他們好好種,今年不說富餘,但總歸不至於勒著褲腰帶吃不飽了。
等到所有人都分佃到地,跟往年可是大有變化,高興得高興,失望的也失望。
但不管怎樣,都是如願佃著了地,沒有旁落別人。
有得佃總比沒得佃好。
接著大家便一起去了梨樹溝。
這地都是一畝一塊的劃分好的,宋秋把挨著莊子這邊的五塊地留出來,其他的就任他們自己選。
大家都種熟了這地的,便都盡量選自己往年種的。
你三塊我兩塊他五塊的分派好,佃戶們心裏的石頭也安全落下了,地佃到了,這就可以整地忙播種了。
黃大福心裏感激宋秋佃給了他五畝地,又是個憨厚老實的,見宋秋正好站在自己不遠處,看著地裏,便過去道:“宋小東家,你留這五畝地也是要種苞穀吧?我家人多,你要是有需要,隻管招呼我一聲就成!”???.23sk.
他也是想著宋小東家肯定不會種地,莊子上他知道,也就四個下人,這五畝地肯定忙不過來,他感謝宋小東家,反正幾個兒子都是種地的好手,所以願意過來幫忙種地的。
宋秋領了他的好意,道:“我這五畝地不種苞穀,打算全種辣椒。”
見眾人都支楞著耳朵聽著,她接著道:“去年我一文錢一斤收紅辣椒,你們村都賣給我的,今年還是一樣,有多少我收多少。”
黃家村有幾戶專門種菜賣的人家,去年賣了紅辣椒給她時就打聽過的。
這會兒得了宋秋的準話,今年還是一文錢一斤收,有多少收多少,很快。整個黃家村就傳遍了。
本就專門種菜賣的黃三貴幾家重新整了菜地,就打算多種些辣椒,其他菜就少種點了。
其他人家也是打算給自家的菜園子裏也多種辣椒好賣的。
辣椒一茬摘了還要結的,青辣椒能賣錢,紅辣椒還能賣錢,多劃算?
不過對於宋秋要把五畝地都拿來種辣椒的大手筆,還是都挺吃驚的。
老袁氏也驚了一驚,家裏好不容易有田有地了,佃出去收租子還行,這拿來種辣椒?
辣椒那不是菜地裏種種就是了嘛,還專門把莊稼地拿來種辣椒,不是太浪費了嘛?
對此,宋秋也有自己的想法。
她在牛家浜有二十畝水田,收得租子就夠自家吃了,這梨樹溝的五十五畝地收上來的苞穀租子,賣出去再買成大米回來,也夠客棧經營了。
隻拿出五畝地種辣椒而已。
按辣椒的產量最差的來算,一畝地少說也能收個兩千七八百到三千斤了。
五畝地就算個一萬斤,都夠她做多少豆瓣醬做多少紅油了,能賣多少銀子了。
這可不是五畝地的苞穀能賺得起的。
就五畝地而已,她沒把六十畝都種辣椒,還是怕莊稼把式罵她糟踐地呢。
想想還是算了。
不過真要都種了,被說就被說,那紅辣椒可是絕不會虧的。
就說方誨那裏,那可是方子在手就等著今年收紅辣椒了呢。
用不完都能全賣給他。
所以,她就是拿五畝地種辣椒而已。
這乍一聽,是都得吃驚。
等一年又一年了,大家習慣她每年都要種辣椒了,那時候就不覺得什麽了。
二十戶,不多不少。
黃家村比鬆山村大些,有三十來戶,都是一個姓,同宗同族。
像村長在內的十多戶,要麽是家裏地夠養活一家人,還有富餘,要麽就是家裏人口少,自家的地剛好忙得過來,所以都沒再另外佃地種。
而這二十戶,有家裏人口多的,自家的地少,不夠養活一大家子的。
也有家裏沒有田地,不佃點地種,就填不飽肚子的。
總之都是需要佃地的。
梨樹溝就六十畝地,攤到各家頭上,一家也沒有多少。
之前黃員外礙了親近,這地佃得旱得旱死,澇的澇死,家裏種得過來的隻佃著一畝兩畝的,而根本種不過來的卻攬了六畝七畝的去種。
就比如黃大開家,他家人口是多,但能下地幹活的隻有那麽三四個,卻佃了八畝地去,因為他跟黃員外的血緣關係最近。
地是佃到手了,但他家每年總是最晚播種完,也是最晚收回家的。
聽說前年,就因為忙不贏,地裏糧食還沒收完,碰上幾天下雨,好了,糧食全廢地裏了,白忙活一年,還不夠交租子的。
再比如黃大福,三個兒子,一家七個能下田的,家裏沒有自己的田地,卻隻佃得兩畝地,侍弄得再好,但給完租子,也根本不夠糊嘴,還得尋摸別的,日子過得拮據得很。
是以去年大家都送年禮,他家這裏借那裏湊的才湊來二十個雞蛋,這也是不想沒了這兩畝地,要是沒得佃了,日子更難過。
跟他這樣情況的還有好幾家,就是同他一起後上門來送年禮那幾個。
宋秋也是打聽過這點,所以才打算要按他們家裏的人口情況來重新劃分佃給他們。
佃戶們卻不知道這些,高高興興的來等著。
特別是黃大開,他去年咬牙送了一塊肉,就是昨兒也送了雞蛋來的,想著自己還繼續佃八畝地呢。
可林德生問過了他家的人口情況,卻隻佃給他三畝。
他頓時就懵了,忙看向一旁坐著的宋秋,道“那個宋小東家啊,我從前都是佃得八畝,這咋還少了呢?”
宋秋沒說話,看了林德生一早,林德生便道:“你家原本就有六畝地,但能下地幹活的隻有你們兩口子和一個兒子一個兒媳,再佃八畝,根本種不過來,聽說前年就是因為忙不過來,好些糧食都被水淹在地裏了,這不是浪費嘛?不如量力而為。”
黃大開:……
他張張嘴,還真不知道怎麽反駁,這事不假,他家前年可不就是因為忙不過來廢了不少糧食,弄得後來連租子都不夠交,還是他去堂兄跟前求了又求讓他減少點租子,要不然那年都得餓肚子了。
但他家人多啊!
兩個孫子,還有年幼的兒女,這麽多張嘴巴吃飯,就靠這點地怎麽夠?
他想再求一求,但也明白如今這地都是宋小東家的,不是堂兄的,人家憑啥單單給他開後門呢?
便也沒有再說,拿了牌子到一旁去等著。
其他人見往年都是佃八畝的黃大開這會兒隻佃到三畝了,有暗自高興的。
他少佃了,他們就能佃多點了。
等輪到黃大福,林德生問過了他家情況,佃給了他五畝地。
黃大福頓時高興得不行,他本以為還能接著佃二畝地就是不錯了,沒想到新主家願意佃五畝地給他,這可真是太好了!
多出三畝地,就多出好些口糧呢!
隻要他們好好種,今年不說富餘,但總歸不至於勒著褲腰帶吃不飽了。
等到所有人都分佃到地,跟往年可是大有變化,高興得高興,失望的也失望。
但不管怎樣,都是如願佃著了地,沒有旁落別人。
有得佃總比沒得佃好。
接著大家便一起去了梨樹溝。
這地都是一畝一塊的劃分好的,宋秋把挨著莊子這邊的五塊地留出來,其他的就任他們自己選。
大家都種熟了這地的,便都盡量選自己往年種的。
你三塊我兩塊他五塊的分派好,佃戶們心裏的石頭也安全落下了,地佃到了,這就可以整地忙播種了。
黃大福心裏感激宋秋佃給了他五畝地,又是個憨厚老實的,見宋秋正好站在自己不遠處,看著地裏,便過去道:“宋小東家,你留這五畝地也是要種苞穀吧?我家人多,你要是有需要,隻管招呼我一聲就成!”???.23sk.
他也是想著宋小東家肯定不會種地,莊子上他知道,也就四個下人,這五畝地肯定忙不過來,他感謝宋小東家,反正幾個兒子都是種地的好手,所以願意過來幫忙種地的。
宋秋領了他的好意,道:“我這五畝地不種苞穀,打算全種辣椒。”
見眾人都支楞著耳朵聽著,她接著道:“去年我一文錢一斤收紅辣椒,你們村都賣給我的,今年還是一樣,有多少我收多少。”
黃家村有幾戶專門種菜賣的人家,去年賣了紅辣椒給她時就打聽過的。
這會兒得了宋秋的準話,今年還是一文錢一斤收,有多少收多少,很快。整個黃家村就傳遍了。
本就專門種菜賣的黃三貴幾家重新整了菜地,就打算多種些辣椒,其他菜就少種點了。
其他人家也是打算給自家的菜園子裏也多種辣椒好賣的。
辣椒一茬摘了還要結的,青辣椒能賣錢,紅辣椒還能賣錢,多劃算?
不過對於宋秋要把五畝地都拿來種辣椒的大手筆,還是都挺吃驚的。
老袁氏也驚了一驚,家裏好不容易有田有地了,佃出去收租子還行,這拿來種辣椒?
辣椒那不是菜地裏種種就是了嘛,還專門把莊稼地拿來種辣椒,不是太浪費了嘛?
對此,宋秋也有自己的想法。
她在牛家浜有二十畝水田,收得租子就夠自家吃了,這梨樹溝的五十五畝地收上來的苞穀租子,賣出去再買成大米回來,也夠客棧經營了。
隻拿出五畝地種辣椒而已。
按辣椒的產量最差的來算,一畝地少說也能收個兩千七八百到三千斤了。
五畝地就算個一萬斤,都夠她做多少豆瓣醬做多少紅油了,能賣多少銀子了。
這可不是五畝地的苞穀能賺得起的。
就五畝地而已,她沒把六十畝都種辣椒,還是怕莊稼把式罵她糟踐地呢。
想想還是算了。
不過真要都種了,被說就被說,那紅辣椒可是絕不會虧的。
就說方誨那裏,那可是方子在手就等著今年收紅辣椒了呢。
用不完都能全賣給他。
所以,她就是拿五畝地種辣椒而已。
這乍一聽,是都得吃驚。
等一年又一年了,大家習慣她每年都要種辣椒了,那時候就不覺得什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