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吃完了一碗粥和一碟餃子,老鄧氏他們也將將吃完了雙皮奶,碗碟收下去,重新上了蜜水。
眾人便說起正事來。
李楊他們這趟上門,不是空手,提來了四個禮盒的登門禮,以表鄭重。
一個禮盒是首飾,一對玉墜耳環,一隻金鑲銀手鐲,一支鎏金簪子,一支雙柄金鑲玉珠釵。
一個禮盒是上好的茶葉四罐。
一個禮盒是上好的點心四盒。
一個禮盒是一支五十年的山參。
四個禮盒整整齊齊的擺在側廳飯桌上。
廳堂裏丫鬟們都不在,別處忙活去了,就隻宋秋祖孫兩人和李楊一家五人。
都不是外人,所以說話沒那麽多彎彎繞繞和生分。
陳氏看看宋秋,再看向老袁氏,表態道:“這事也沒什麽好商量的,讓阿楊入贅,我們家都沒意見,說底了咱們兩家也不是外人,他爹是嬸兒你接的生,阿楊和梨花也都是嬸兒你接生的,更別提我也是奶過阿秋的,就咱這樣的親近關係,誰跟誰不都是一樣的嘛!不算事兒!”
老袁氏點頭笑,“是這個理,咱們本來就親的跟一家似的,你們疼阿秋,我也疼阿楊這個孫子哩!那就是一家人,沒說的!”
老鄧氏便接了話,“沒錯的,眼下咱們就是商量兩個孩子的婚事,阿楊初一前就得去雲山千戶所上任去,往後得假也不方便,想著莫不如就趁這還有幾天呢,辦了定親酒,鄉親們都來熱鬧熱鬧,這事也給名正言順的定下了?先定了親事,後頭再相看吉利的日子熱熱鬧鬧的辦喜酒,現我就想著弟妹你看是找誰當這個保媒人好?”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管是不是媒人給拉纖做媒的,過禮成婚這些個事,都少不了保媒人。
真是入贅,就該女方請人上門提親過小定這些的。
年上胡孟生入贅這事,就是這麽辦的,老袁氏看過一遭的,也懂這些個規矩。
她點頭道:“一家不煩兩人,梨花是老嫂子保的媒,不如這回也找她?”
村長婆子兒女雙全,村裏找她當全福人的不少,這當保媒人的確是挺挺合適的。
老鄧氏也覺得好,“行,就請老嫂子了,那弟妹你看是哪天上門?我們也好有個準備,到時候就在村裏,免得老嫂子麻煩往鎮上跑。”
她也決定了,今兒就不回鎮上了,帶著孫子孫女就在村裏住著,兒子兒媳要去忙活鋪子的事就去,到時候再回來。
這問的哪天上門,說的就是放小定。
親事是兩家都沒有問題的,所以用不著媒人三天兩頭的跑來問媒什麽的了。
直接放小定,定了親事,再找日子放大定,就準備送嫁迎娶了。
老袁氏張嘴剛要應聲。
一直沒說話的宋秋笑了起來,見大家都看向她,便即道:“我有話要說。”
李楊一直瞧著她呢,忙應她:“阿秋你說,我聽著呢。”
這話說的,一屋子長輩都抿嘴笑了。
老袁氏想著,就瞅阿楊這稀罕她家阿秋的樣兒,她的心裏就放心了一大截呢。
要不咋說親事就得知根知底呢,自己看著長大的娃,到底是不一樣的。
在眾人注視下,宋秋緩緩道:“我有兩件事要說,先說第一件。”
“成親之後,我隻生兩個娃,頭一個跟姓宋,二一個姓李,不管男娃女娃,我都不再多生。”
倘若第一個是女娃,那宋家就得一個女娃,倘若第二個是女娃,那李家也就得一個女娃,倘若兩個都是女娃,那就兩家都隻得一個女娃,不管如何,都不會再生第三個。
她前世可是見過這樣的情況的,兩邊都是獨生子女,就為了一邊要有一個男娃,那家夥,生了一個又一個的,直到給兩邊都生到男娃為止呢。
她不能為了給宋李兩家都要生到兒子傳宗接代而一直不停的生吧?萬一連著全是女兒呢?那她這輩子別幹其他的了,淨生娃了,這還得命大才行,要不命不大,誰知哪胎就一蹬腿沒了,到時候沒了就是啥都沒了,有甚意思?
頂多兩胎,這就是她的上限了。
所以必須得先說清楚,趁著還沒成婚,趁著大家一個不少的都在。
這話一出,各人的心思都跳躍起來。
李楊作為當事人,最先表態,“沒問題,我都依你的,不管男女,都隻生兩個。”隻要是跟阿秋過日子,便是阿秋一個都不想生,他也認,大不了變個卦,跟周家談,讓梨花過門生個娃姓李唄。
老袁氏暗暗點頭,嘴裏自然是幫孫女說話的,“我接生了一輩子,看得多了,這婦人生產,就是一隻腳踏進鬼門關的事,遭罪啊!若不是咱們兩家這麽個情況,我巴不得她隻生一個才好,免得多受一回罪呢。”
老鄧氏聽得點頭,“是這個理,婦人生娃的痛苦,也就隻有咱們當女人的知曉了,我沒意見,依阿秋的,兩個就兩個,不管男女。”她這一輩子生了六個,遭了六份罪,現下想著,還不如隻生兩個三個呢,生多了,都什麽玩意兒?遭罪的都是自個兒。
陳氏想著自己也就隻生了兩個,可沒理逼著將來媳婦生一窩的,女人知女人的苦,她能體會,隻想著要是第二個是女娃的話,一瞬的有些猶豫,但很快就想開了,兒子她都能送出來入贅,孫女還不能留在家招贅嘛?
大不了就招贅!
這麽一想,當下也點頭表示沒問題了。
至於李冬瓜,他向來看宋秋就是自己親閨女似的,哪舍得閨女遭罪?
兩個就兩個!女娃就女娃!不是事兒!
梨花在旁邊聽得眼睛亮了又亮的,她要是有阿秋這麽能幹,她也有底氣啊!
她決定了,嫁了人要努力賺錢,給兒女過好日子,將來讓自己的女兒也能有這般的底氣!
第一件事大家都沒問題,李楊便問:“阿秋,那第二件事呢?”
眾人也都支著耳朵聽。
宋秋又緩緩道:“這第二件事嘛,我想要不進不出。”
“什麽不進不出?”李楊好奇。
“就是我不嫁到李家,也不要你入贅到宋家。”宋秋笑道。
李楊聽得一臉懵,下意識道:“阿秋你不想同我過日子?”
這話聽著,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也不嫁他,也不要他入贅的。
其他人,包括老袁氏這個奶奶,也都聽懵了。
這丫子,腦子活,咋一出一出的,整得他們腦子都跟不上呢。
眾人便說起正事來。
李楊他們這趟上門,不是空手,提來了四個禮盒的登門禮,以表鄭重。
一個禮盒是首飾,一對玉墜耳環,一隻金鑲銀手鐲,一支鎏金簪子,一支雙柄金鑲玉珠釵。
一個禮盒是上好的茶葉四罐。
一個禮盒是上好的點心四盒。
一個禮盒是一支五十年的山參。
四個禮盒整整齊齊的擺在側廳飯桌上。
廳堂裏丫鬟們都不在,別處忙活去了,就隻宋秋祖孫兩人和李楊一家五人。
都不是外人,所以說話沒那麽多彎彎繞繞和生分。
陳氏看看宋秋,再看向老袁氏,表態道:“這事也沒什麽好商量的,讓阿楊入贅,我們家都沒意見,說底了咱們兩家也不是外人,他爹是嬸兒你接的生,阿楊和梨花也都是嬸兒你接生的,更別提我也是奶過阿秋的,就咱這樣的親近關係,誰跟誰不都是一樣的嘛!不算事兒!”
老袁氏點頭笑,“是這個理,咱們本來就親的跟一家似的,你們疼阿秋,我也疼阿楊這個孫子哩!那就是一家人,沒說的!”
老鄧氏便接了話,“沒錯的,眼下咱們就是商量兩個孩子的婚事,阿楊初一前就得去雲山千戶所上任去,往後得假也不方便,想著莫不如就趁這還有幾天呢,辦了定親酒,鄉親們都來熱鬧熱鬧,這事也給名正言順的定下了?先定了親事,後頭再相看吉利的日子熱熱鬧鬧的辦喜酒,現我就想著弟妹你看是找誰當這個保媒人好?”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管是不是媒人給拉纖做媒的,過禮成婚這些個事,都少不了保媒人。
真是入贅,就該女方請人上門提親過小定這些的。
年上胡孟生入贅這事,就是這麽辦的,老袁氏看過一遭的,也懂這些個規矩。
她點頭道:“一家不煩兩人,梨花是老嫂子保的媒,不如這回也找她?”
村長婆子兒女雙全,村裏找她當全福人的不少,這當保媒人的確是挺挺合適的。
老鄧氏也覺得好,“行,就請老嫂子了,那弟妹你看是哪天上門?我們也好有個準備,到時候就在村裏,免得老嫂子麻煩往鎮上跑。”
她也決定了,今兒就不回鎮上了,帶著孫子孫女就在村裏住著,兒子兒媳要去忙活鋪子的事就去,到時候再回來。
這問的哪天上門,說的就是放小定。
親事是兩家都沒有問題的,所以用不著媒人三天兩頭的跑來問媒什麽的了。
直接放小定,定了親事,再找日子放大定,就準備送嫁迎娶了。
老袁氏張嘴剛要應聲。
一直沒說話的宋秋笑了起來,見大家都看向她,便即道:“我有話要說。”
李楊一直瞧著她呢,忙應她:“阿秋你說,我聽著呢。”
這話說的,一屋子長輩都抿嘴笑了。
老袁氏想著,就瞅阿楊這稀罕她家阿秋的樣兒,她的心裏就放心了一大截呢。
要不咋說親事就得知根知底呢,自己看著長大的娃,到底是不一樣的。
在眾人注視下,宋秋緩緩道:“我有兩件事要說,先說第一件。”
“成親之後,我隻生兩個娃,頭一個跟姓宋,二一個姓李,不管男娃女娃,我都不再多生。”
倘若第一個是女娃,那宋家就得一個女娃,倘若第二個是女娃,那李家也就得一個女娃,倘若兩個都是女娃,那就兩家都隻得一個女娃,不管如何,都不會再生第三個。
她前世可是見過這樣的情況的,兩邊都是獨生子女,就為了一邊要有一個男娃,那家夥,生了一個又一個的,直到給兩邊都生到男娃為止呢。
她不能為了給宋李兩家都要生到兒子傳宗接代而一直不停的生吧?萬一連著全是女兒呢?那她這輩子別幹其他的了,淨生娃了,這還得命大才行,要不命不大,誰知哪胎就一蹬腿沒了,到時候沒了就是啥都沒了,有甚意思?
頂多兩胎,這就是她的上限了。
所以必須得先說清楚,趁著還沒成婚,趁著大家一個不少的都在。
這話一出,各人的心思都跳躍起來。
李楊作為當事人,最先表態,“沒問題,我都依你的,不管男女,都隻生兩個。”隻要是跟阿秋過日子,便是阿秋一個都不想生,他也認,大不了變個卦,跟周家談,讓梨花過門生個娃姓李唄。
老袁氏暗暗點頭,嘴裏自然是幫孫女說話的,“我接生了一輩子,看得多了,這婦人生產,就是一隻腳踏進鬼門關的事,遭罪啊!若不是咱們兩家這麽個情況,我巴不得她隻生一個才好,免得多受一回罪呢。”
老鄧氏聽得點頭,“是這個理,婦人生娃的痛苦,也就隻有咱們當女人的知曉了,我沒意見,依阿秋的,兩個就兩個,不管男女。”她這一輩子生了六個,遭了六份罪,現下想著,還不如隻生兩個三個呢,生多了,都什麽玩意兒?遭罪的都是自個兒。
陳氏想著自己也就隻生了兩個,可沒理逼著將來媳婦生一窩的,女人知女人的苦,她能體會,隻想著要是第二個是女娃的話,一瞬的有些猶豫,但很快就想開了,兒子她都能送出來入贅,孫女還不能留在家招贅嘛?
大不了就招贅!
這麽一想,當下也點頭表示沒問題了。
至於李冬瓜,他向來看宋秋就是自己親閨女似的,哪舍得閨女遭罪?
兩個就兩個!女娃就女娃!不是事兒!
梨花在旁邊聽得眼睛亮了又亮的,她要是有阿秋這麽能幹,她也有底氣啊!
她決定了,嫁了人要努力賺錢,給兒女過好日子,將來讓自己的女兒也能有這般的底氣!
第一件事大家都沒問題,李楊便問:“阿秋,那第二件事呢?”
眾人也都支著耳朵聽。
宋秋又緩緩道:“這第二件事嘛,我想要不進不出。”
“什麽不進不出?”李楊好奇。
“就是我不嫁到李家,也不要你入贅到宋家。”宋秋笑道。
李楊聽得一臉懵,下意識道:“阿秋你不想同我過日子?”
這話聽著,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也不嫁他,也不要他入贅的。
其他人,包括老袁氏這個奶奶,也都聽懵了。
這丫子,腦子活,咋一出一出的,整得他們腦子都跟不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