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宋秋完全都不擔心這陳家會搶她多少生意了,或許因為更便宜,能吸引不少人去買,但味道在那裏擺著,像酒樓飯館,大戶人家,不差這點銀子,就求一個味道的,相信買了一次都不會買二次的。
有陳家做對比,還能幫她的生意更上一層樓咧!
或許後來隨著時間,陳家攢足了經驗,能將這兩樣仿得越來越好,但那時,她宋家的味道已經深入民心,更不怕陳家搶生意了。
現在嘛,陳家不足為慮。
方誨見她這樣,早就等不及,“如何?”
宋秋問,“方東家會否怕陳家搶了生意?”
方誨一愣,不明白這到底是好是壞,但也下意識的回道:“方家乃是皇商,生意做遍大江南北,陳家隻涉足荊州府,區區調料一項,不足掛齒。”
宋秋便即笑了,“我家喬遷之喜,方東家著人送了賀禮來,卻沒來吃酒,今兒中午,便留下吃個便飯吧。”
說著,吩咐綠煙將這兩壇豆瓣醬和紅油搬進廚房去,讓林氏今兒中午用咱們自家的調料和這些分別做了菜出來。
綠煙聽命照做。
宋秋看向方誨,接著道:“方東家待會兒親自嚐了,便知道到底如何了,嚐過了,咱們再談生意。”
方誨感受到了她的底氣,心裏也稍鬆快,頗覺有些意思,自然從善如流。
索性離午飯也沒多久了,當下便先聊些其他的生意之事打發時間。
很快,綠煙便進來回稟,可以開飯了。
宋秋起身,朝方誨做了個請的姿勢,帶著方誨進了偏廳用飯。
偏廳也是布置了一個飯廳的,但日常宋秋陪著老袁氏,都是在後頭的小廳堂裏吃飯的。
一張大圓桌,此刻涇渭分明,中間用一陶盅小雞燉蘑菇隔開來,兩邊各六道菜,細看之下,這六道菜都是一樣的。
四熱二涼,分別是:宮保雞丁,肝腰合炒,回鍋肉,麻婆豆腐,紅油豬耳,涼拌三絲。
宋秋也不知道哪邊的是用自家的豆瓣醬和紅油做的,哪邊的是陳家的仿貨。
隻笑著請方誨落座,隨意品嚐。
方誨也覺得有意思得很,拿了筷子,先伸向左手邊的菜,再去嚐右邊的。
他是吃過鬆山客棧的菜的,鬆山客棧的菜色幾乎都要用到豆瓣醬,再加上他從宋秋這裏買了不少豆瓣醬,除了送人的,其他的都留做自己吃,他喜歡豆瓣醬炒菜的味道,是以,對這個味道也算熟悉的很了。
至於紅油,酸辣粉他也是吃過的,鬆山客棧的涼菜他也是吃過的,也算是有印象的。
兩邊都一一嚐了,不用宋秋說,他就已經品出了名堂來。
右邊的這六道菜,看著跟左邊沒什麽分別,但細嚐味道,明顯有很大區別,不說不好吃,但總覺得差了點什麽。
特別是這兩道涼菜,左邊的鮮香十足,帶著獨特的焦香味,麻香味,清香味,總之說不出來的香辣而不嗆。
而右邊的涼菜,明顯不夠香醇,有芝麻卻沒吃著芝麻的香,麻味不足,油膩不香,且辣得有一些嗆人。
或許不挑味道之人嚐不出個所以然來,也覺得無所謂。
但開酒樓的,講究的就是味道,味道比不過人家,拿什麽跟人家比?
用料自然都要用最好的,生意才能長久。
更別說本來就講究的大戶人家了。
現在他大概明白了,仙福來東家跟陳家還是親家呢,不用陳家的,卻依舊來大量買宋東家的,便就是因為他們知道,這陳家的味道比不過呢。
他心裏已然有了數。
飯畢,方誨便即道:“陳家不足為慮,宋東家,咱們談咱們的生意吧!”
他跟宋秋所想一樣,就憑這個味道,陳家搶不走生意。
甚至,他們都不必因為陳家價格低而降低自己的價格。
酒香不怕巷子深,好東西經得起考驗。
方誨跟這位宋小東家談了這麽多生意了,也算是了解她的性子的,當下也不囉哩巴嗦的拐彎抹角,直接開門見山道:“我也知道,宋東家願意賣給我幹辣椒的方子,卻不會願意將豆瓣醬的方子賣給我,所以我也一直沒提這個,眼下豆瓣醬出來了,我還是不談方子,隻談同合作。”
就像是他得了番薯澱粉的方子,卻還是要在宋東家這裏進粉條的貨去是一樣的。
這豆瓣醬,他也是這麽打算的。
“宋東家所出的豆瓣醬銷路更廣,不論是做什麽菜,有豆瓣醬這個東西,味道都會更好,比起幹辣椒和粉條來,它的用處更大,我相信也會賣得更好,銷得更多。”
“宋東家也知道,方家是皇商,宮裏的大多東西都由方家供貨的,像澱粉還有粉條以及現在的幹辣椒,都往宮裏供了的,而將貨品銷往天下各地更是不成問題,
幹辣椒的銷路我這些日子都打了出去,賣得還不錯,現下便是想跟宋東家談談豆瓣醬的銷售問題,宋東家負責供貨,在下負責銷,所得收益四六分,宋東家以為如何?”
宋秋等著方誨上門,要談的就是這一供一銷的生意,不曾想方誨卻打算分成。
四六分,宋秋不用問,都知道方誨說的誰六誰四。
負責銷路是更費力氣的事,要不少人力車力,還要提供鋪子,有人源客源的缺一不可,得六成其實也不多。
但她提供貨,材料人力這些費的功夫也不少。
像她這些日子賣出去的,一千六百兩到她手裏就隻有六百四十兩。
成本就要四百多兩的,把成本除了,她就賺那麽一丟丟。
別說薄利多銷了。
這個劃不算。
費老大的勁,到最後賺的銀子也沒多少。
這個豆瓣醬又不是一年到頭源源不斷,想買多少就有多少,能一直供得上的。
眼下她是收了不少紅辣椒,還能趁兩個月後再收一茬大的。
但做出來的豆瓣醬,要是天下各地都供上,也頂多供個幾個月就要斷貨的。
畢竟她也不會大棚種植,琢磨冬日裏還接著種辣椒以及大棚裏辣椒一個月就能紅得,這些她都指望不上。
隻能靠這一茬兩茬的收點。
而其他地方的紅辣椒,要去收,她現在也沒那個能力,且今年也早就被方誨都收完了,輪不著她。
所以薄利多銷沒甚意思,她貨又多不了,有定數的。
有陳家做對比,還能幫她的生意更上一層樓咧!
或許後來隨著時間,陳家攢足了經驗,能將這兩樣仿得越來越好,但那時,她宋家的味道已經深入民心,更不怕陳家搶生意了。
現在嘛,陳家不足為慮。
方誨見她這樣,早就等不及,“如何?”
宋秋問,“方東家會否怕陳家搶了生意?”
方誨一愣,不明白這到底是好是壞,但也下意識的回道:“方家乃是皇商,生意做遍大江南北,陳家隻涉足荊州府,區區調料一項,不足掛齒。”
宋秋便即笑了,“我家喬遷之喜,方東家著人送了賀禮來,卻沒來吃酒,今兒中午,便留下吃個便飯吧。”
說著,吩咐綠煙將這兩壇豆瓣醬和紅油搬進廚房去,讓林氏今兒中午用咱們自家的調料和這些分別做了菜出來。
綠煙聽命照做。
宋秋看向方誨,接著道:“方東家待會兒親自嚐了,便知道到底如何了,嚐過了,咱們再談生意。”
方誨感受到了她的底氣,心裏也稍鬆快,頗覺有些意思,自然從善如流。
索性離午飯也沒多久了,當下便先聊些其他的生意之事打發時間。
很快,綠煙便進來回稟,可以開飯了。
宋秋起身,朝方誨做了個請的姿勢,帶著方誨進了偏廳用飯。
偏廳也是布置了一個飯廳的,但日常宋秋陪著老袁氏,都是在後頭的小廳堂裏吃飯的。
一張大圓桌,此刻涇渭分明,中間用一陶盅小雞燉蘑菇隔開來,兩邊各六道菜,細看之下,這六道菜都是一樣的。
四熱二涼,分別是:宮保雞丁,肝腰合炒,回鍋肉,麻婆豆腐,紅油豬耳,涼拌三絲。
宋秋也不知道哪邊的是用自家的豆瓣醬和紅油做的,哪邊的是陳家的仿貨。
隻笑著請方誨落座,隨意品嚐。
方誨也覺得有意思得很,拿了筷子,先伸向左手邊的菜,再去嚐右邊的。
他是吃過鬆山客棧的菜的,鬆山客棧的菜色幾乎都要用到豆瓣醬,再加上他從宋秋這裏買了不少豆瓣醬,除了送人的,其他的都留做自己吃,他喜歡豆瓣醬炒菜的味道,是以,對這個味道也算熟悉的很了。
至於紅油,酸辣粉他也是吃過的,鬆山客棧的涼菜他也是吃過的,也算是有印象的。
兩邊都一一嚐了,不用宋秋說,他就已經品出了名堂來。
右邊的這六道菜,看著跟左邊沒什麽分別,但細嚐味道,明顯有很大區別,不說不好吃,但總覺得差了點什麽。
特別是這兩道涼菜,左邊的鮮香十足,帶著獨特的焦香味,麻香味,清香味,總之說不出來的香辣而不嗆。
而右邊的涼菜,明顯不夠香醇,有芝麻卻沒吃著芝麻的香,麻味不足,油膩不香,且辣得有一些嗆人。
或許不挑味道之人嚐不出個所以然來,也覺得無所謂。
但開酒樓的,講究的就是味道,味道比不過人家,拿什麽跟人家比?
用料自然都要用最好的,生意才能長久。
更別說本來就講究的大戶人家了。
現在他大概明白了,仙福來東家跟陳家還是親家呢,不用陳家的,卻依舊來大量買宋東家的,便就是因為他們知道,這陳家的味道比不過呢。
他心裏已然有了數。
飯畢,方誨便即道:“陳家不足為慮,宋東家,咱們談咱們的生意吧!”
他跟宋秋所想一樣,就憑這個味道,陳家搶不走生意。
甚至,他們都不必因為陳家價格低而降低自己的價格。
酒香不怕巷子深,好東西經得起考驗。
方誨跟這位宋小東家談了這麽多生意了,也算是了解她的性子的,當下也不囉哩巴嗦的拐彎抹角,直接開門見山道:“我也知道,宋東家願意賣給我幹辣椒的方子,卻不會願意將豆瓣醬的方子賣給我,所以我也一直沒提這個,眼下豆瓣醬出來了,我還是不談方子,隻談同合作。”
就像是他得了番薯澱粉的方子,卻還是要在宋東家這裏進粉條的貨去是一樣的。
這豆瓣醬,他也是這麽打算的。
“宋東家所出的豆瓣醬銷路更廣,不論是做什麽菜,有豆瓣醬這個東西,味道都會更好,比起幹辣椒和粉條來,它的用處更大,我相信也會賣得更好,銷得更多。”
“宋東家也知道,方家是皇商,宮裏的大多東西都由方家供貨的,像澱粉還有粉條以及現在的幹辣椒,都往宮裏供了的,而將貨品銷往天下各地更是不成問題,
幹辣椒的銷路我這些日子都打了出去,賣得還不錯,現下便是想跟宋東家談談豆瓣醬的銷售問題,宋東家負責供貨,在下負責銷,所得收益四六分,宋東家以為如何?”
宋秋等著方誨上門,要談的就是這一供一銷的生意,不曾想方誨卻打算分成。
四六分,宋秋不用問,都知道方誨說的誰六誰四。
負責銷路是更費力氣的事,要不少人力車力,還要提供鋪子,有人源客源的缺一不可,得六成其實也不多。
但她提供貨,材料人力這些費的功夫也不少。
像她這些日子賣出去的,一千六百兩到她手裏就隻有六百四十兩。
成本就要四百多兩的,把成本除了,她就賺那麽一丟丟。
別說薄利多銷了。
這個劃不算。
費老大的勁,到最後賺的銀子也沒多少。
這個豆瓣醬又不是一年到頭源源不斷,想買多少就有多少,能一直供得上的。
眼下她是收了不少紅辣椒,還能趁兩個月後再收一茬大的。
但做出來的豆瓣醬,要是天下各地都供上,也頂多供個幾個月就要斷貨的。
畢竟她也不會大棚種植,琢磨冬日裏還接著種辣椒以及大棚裏辣椒一個月就能紅得,這些她都指望不上。
隻能靠這一茬兩茬的收點。
而其他地方的紅辣椒,要去收,她現在也沒那個能力,且今年也早就被方誨都收完了,輪不著她。
所以薄利多銷沒甚意思,她貨又多不了,有定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