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招兵買馬
逃荒全家慘死後嫡女重生殺紅眼 作者:一隻吞金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河間城接連發布多個布告,每天都有無數人上街,奔走相告。
難民可領取救濟糧,每日長街上的粥棚,也都被圍的水泄不通。
不過有駐軍在維持秩序,也沒人敢作亂。
五六日功夫,沈家殺蔡荃,夜襲河間城,施粥救民的事就傳遍大街小巷。
再加上這些天的觀察,發現這些駐軍從不騷擾民眾,也沒仗勢欺人。更沒有搶掠之事,於是在民眾的聲望一下就起來了!
劉庸帶領商會的人,將民情民怨全都匯報給沈雋鴻,沈雋鴻整理了下,發現實在太多,一兩天根本解決不了。
於是想了下,就幹脆在衙門前支了個攤子。這下,吸引了不少百姓,每天都排著一長溜的隊,麵對麵了解情況,遠比手書要快捷便利的多。
效率一下上來了。
隻是勞累了沈雋鴻,一連數日忙的腳不沾地。
值得一說的是,沈傾靈和沈傾華也會去幫忙。
沈傾靈身體已經好很多,可以下床走動。沈傾權也不想她整天悶在屋子裏,就給她找點事做。
兩人詩書皆通,做點筆錄沒問題。
她們剛開始還有些生疏,但沒兩天就上手了,還做的有模有樣。到後來,已經能幫助解決少部分問題,沈雋鴻見狀,幹脆放手讓她們做。
有了事做,兩人精神也越來越好,眉宇中重新找回自信。
她們雖不能上陣殺敵,但也不是無用之人。沈家人,沒有廢物。
……
沒幾日,城內政務逐漸走向正規。
沈傾權開始考慮,接納流民之事。
城外那些流民,最近一直在城外徘徊鬧事,也是聽說城內開始發救濟糧,坐不住了。
聽說蔡荃死了,許多人想要入城。
因為要清掃戰場,所以沈傾權下令,閉城七日。
七日間,外麵流民越聚越多。期間還引發過一次騷動,好在河間軍及時出手,鎮壓混亂,重懲了幾個刺頭,這才阻止了一場騷亂。
後來,城牆上守衛增多兩倍,巡邏更為森嚴。那些流民發現他們不像之前的守衛那麽好糊弄,也就消停了不少。
可他們一直聚在城下,也不是辦法。
沈傾權召集眾人,商議安置流民的方法。
劉庸等人認為,現在接納流民不是好時機,城內亂象剛平,他們暫時騰不出人手接納他們。
最為關鍵的,是糧食。
“外麵流民至少有兩萬,我們沒有那麽多糧食給他們。一旦他們鬧事,後患無窮。”
劉庸也是考慮實際情況。
沈雋鴻道,“他們身份也是問題。我整理了衙門戶籍,發現登記雜亂,河間城內的百姓許多都還無法確認身份,更別說他們。”
“若是混入不軌之人,那……”
眾人憂慮也不無道理。
他們剛站穩腳跟,等蔡氏得知蔡氏三兄妹之死,隨時都會發難。這就好比頭頂始終懸著一把劍,不知何時會落下。
此刻接納流民,很可能會節外生枝。
沈傾權頷首,明白他們的擔憂,可接納流民,勢在必行。
她的強勢,引來眾人驚訝。
沈傾權說了三點:
“我們手中僅有兩千駐兵,一旦蔡氏打來,如何抵擋?”
“二,若強行將他們驅逐在外,很可能激發他們反叛之心,那城內照樣不得安寧。”
“三,我們不可能一直緊閉城門,不說外麵的流民,城內商會,鏢局,走貨的,他們答應嗎?”
三個問題擺出,眾人沉默。
拒流民於城外,的確不是長久之計。
“那姑娘的打算?”劉庸問。
“招兵買馬。簡而言之,就是可以接納流民,但有能力者優先。”m.23sk.
“姑娘是說,先接納一部分?”
“沒錯,也算先穩定人心。”
沈傾權將自己的計劃說出,“不止是軍中,城防,鐵鋪,運輸,農耕,皆需要人。僅城內十幾萬人,遠遠不夠。戰鬥不僅要比戰力,更是比綜合實力。糧草,儲備,兵器,戰馬等,都是決定成敗關鍵。”
眾人陷入沉思。
沈傾權頓了下,繼續道,“優先選擇身強體壯者征入駐軍,其次是有冶煉鍛造,修建工程,馴養戰馬和農耕經驗的。”
“姑娘,現在有幾個沒侍弄過田地?這個要求,很多人都能達到。”劉庸提醒了一句。
“沒錯。劉庸,此事交給你來辦。你去找些經驗豐富的農夫,讓他們去挑選。不必拘泥擅長農物種類,南北作物,隻要是有真材實料,不偷奸耍滑的,皆可。”
短短幾句,劉庸發現姑娘對農耕的重視。
這無可厚非,畢竟眼下糧食是重中之重。隻是這兩年天災不斷,地都荒了,根本沒多少地給他們種,姑娘招攬這些人,可能一兩年內,都需要先養著他們。
這可不是一筆小數字啊!
沈傾權看出他的遲疑,“有什麽想說的?”
劉庸還是將心底的擔憂說了出來。
沈傾權臉上閃過讚賞,“看來你想了很多,不錯。但考慮長遠目標,有些事還是不得不為。糧食,我來想辦法。”
劉庸不知,這麽大批糧食姑娘如何解決。畢竟就算是朝廷還是藩王,沒有不缺糧的。
但姑娘既然開口,那肯定是有主意了,他就不再追問。
沈傾權對他的知進退很滿意,明事理,能辦事,懂分寸,沒有哪個上位者會不喜歡。
“楊冠勍,賀統,征兵和戰馬之事交給你們。”
“是!”兩人起身應是。
“大哥,我記得你曾跟二叔研習過一段時間城防攻堅法?挑選工人,交給你了。”
“沒問題。”沈宇鬆幹脆道。
“另外,一些木匠,鐵匠,或有一技之長的,也可作為優先挑選者。”
眾人點頭同意。
然後他們又商議了補償和軍餉之事。
“新兵每人每月三兩銀,十五斤細糧。入伍半年轉正,三十斤細糧,蔬菜肉類各五斤。有軍職在身的翻倍,另外再加其他補助。”
此言一出,在場之人皆大吃一驚。
“三兩銀?十五斤細糧?姑娘,這……會不會太多了?”劉庸都結巴了。
河間城接連發布多個布告,每天都有無數人上街,奔走相告。
難民可領取救濟糧,每日長街上的粥棚,也都被圍的水泄不通。
不過有駐軍在維持秩序,也沒人敢作亂。
五六日功夫,沈家殺蔡荃,夜襲河間城,施粥救民的事就傳遍大街小巷。
再加上這些天的觀察,發現這些駐軍從不騷擾民眾,也沒仗勢欺人。更沒有搶掠之事,於是在民眾的聲望一下就起來了!
劉庸帶領商會的人,將民情民怨全都匯報給沈雋鴻,沈雋鴻整理了下,發現實在太多,一兩天根本解決不了。
於是想了下,就幹脆在衙門前支了個攤子。這下,吸引了不少百姓,每天都排著一長溜的隊,麵對麵了解情況,遠比手書要快捷便利的多。
效率一下上來了。
隻是勞累了沈雋鴻,一連數日忙的腳不沾地。
值得一說的是,沈傾靈和沈傾華也會去幫忙。
沈傾靈身體已經好很多,可以下床走動。沈傾權也不想她整天悶在屋子裏,就給她找點事做。
兩人詩書皆通,做點筆錄沒問題。
她們剛開始還有些生疏,但沒兩天就上手了,還做的有模有樣。到後來,已經能幫助解決少部分問題,沈雋鴻見狀,幹脆放手讓她們做。
有了事做,兩人精神也越來越好,眉宇中重新找回自信。
她們雖不能上陣殺敵,但也不是無用之人。沈家人,沒有廢物。
……
沒幾日,城內政務逐漸走向正規。
沈傾權開始考慮,接納流民之事。
城外那些流民,最近一直在城外徘徊鬧事,也是聽說城內開始發救濟糧,坐不住了。
聽說蔡荃死了,許多人想要入城。
因為要清掃戰場,所以沈傾權下令,閉城七日。
七日間,外麵流民越聚越多。期間還引發過一次騷動,好在河間軍及時出手,鎮壓混亂,重懲了幾個刺頭,這才阻止了一場騷亂。
後來,城牆上守衛增多兩倍,巡邏更為森嚴。那些流民發現他們不像之前的守衛那麽好糊弄,也就消停了不少。
可他們一直聚在城下,也不是辦法。
沈傾權召集眾人,商議安置流民的方法。
劉庸等人認為,現在接納流民不是好時機,城內亂象剛平,他們暫時騰不出人手接納他們。
最為關鍵的,是糧食。
“外麵流民至少有兩萬,我們沒有那麽多糧食給他們。一旦他們鬧事,後患無窮。”
劉庸也是考慮實際情況。
沈雋鴻道,“他們身份也是問題。我整理了衙門戶籍,發現登記雜亂,河間城內的百姓許多都還無法確認身份,更別說他們。”
“若是混入不軌之人,那……”
眾人憂慮也不無道理。
他們剛站穩腳跟,等蔡氏得知蔡氏三兄妹之死,隨時都會發難。這就好比頭頂始終懸著一把劍,不知何時會落下。
此刻接納流民,很可能會節外生枝。
沈傾權頷首,明白他們的擔憂,可接納流民,勢在必行。
她的強勢,引來眾人驚訝。
沈傾權說了三點:
“我們手中僅有兩千駐兵,一旦蔡氏打來,如何抵擋?”
“二,若強行將他們驅逐在外,很可能激發他們反叛之心,那城內照樣不得安寧。”
“三,我們不可能一直緊閉城門,不說外麵的流民,城內商會,鏢局,走貨的,他們答應嗎?”
三個問題擺出,眾人沉默。
拒流民於城外,的確不是長久之計。
“那姑娘的打算?”劉庸問。
“招兵買馬。簡而言之,就是可以接納流民,但有能力者優先。”m.23sk.
“姑娘是說,先接納一部分?”
“沒錯,也算先穩定人心。”
沈傾權將自己的計劃說出,“不止是軍中,城防,鐵鋪,運輸,農耕,皆需要人。僅城內十幾萬人,遠遠不夠。戰鬥不僅要比戰力,更是比綜合實力。糧草,儲備,兵器,戰馬等,都是決定成敗關鍵。”
眾人陷入沉思。
沈傾權頓了下,繼續道,“優先選擇身強體壯者征入駐軍,其次是有冶煉鍛造,修建工程,馴養戰馬和農耕經驗的。”
“姑娘,現在有幾個沒侍弄過田地?這個要求,很多人都能達到。”劉庸提醒了一句。
“沒錯。劉庸,此事交給你來辦。你去找些經驗豐富的農夫,讓他們去挑選。不必拘泥擅長農物種類,南北作物,隻要是有真材實料,不偷奸耍滑的,皆可。”
短短幾句,劉庸發現姑娘對農耕的重視。
這無可厚非,畢竟眼下糧食是重中之重。隻是這兩年天災不斷,地都荒了,根本沒多少地給他們種,姑娘招攬這些人,可能一兩年內,都需要先養著他們。
這可不是一筆小數字啊!
沈傾權看出他的遲疑,“有什麽想說的?”
劉庸還是將心底的擔憂說了出來。
沈傾權臉上閃過讚賞,“看來你想了很多,不錯。但考慮長遠目標,有些事還是不得不為。糧食,我來想辦法。”
劉庸不知,這麽大批糧食姑娘如何解決。畢竟就算是朝廷還是藩王,沒有不缺糧的。
但姑娘既然開口,那肯定是有主意了,他就不再追問。
沈傾權對他的知進退很滿意,明事理,能辦事,懂分寸,沒有哪個上位者會不喜歡。
“楊冠勍,賀統,征兵和戰馬之事交給你們。”
“是!”兩人起身應是。
“大哥,我記得你曾跟二叔研習過一段時間城防攻堅法?挑選工人,交給你了。”
“沒問題。”沈宇鬆幹脆道。
“另外,一些木匠,鐵匠,或有一技之長的,也可作為優先挑選者。”
眾人點頭同意。
然後他們又商議了補償和軍餉之事。
“新兵每人每月三兩銀,十五斤細糧。入伍半年轉正,三十斤細糧,蔬菜肉類各五斤。有軍職在身的翻倍,另外再加其他補助。”
此言一出,在場之人皆大吃一驚。
“三兩銀?十五斤細糧?姑娘,這……會不會太多了?”劉庸都結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