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大娘嬸子們做襖子時,都是先裁好棉襖麵子加上裏子,中間絮上棉花鋪平。


    然後開始卷邊縫合。


    為了不讓棉花隨意移動,會在縫合好的棉襖上縫一些芝麻粒針,這樣裏麵的棉花就被固定不易移位。


    盧舞怡嫌棄這樣方式做出來的棉襖,又肥大又臃腫也不好看。


    她直接是按照後世羽絨服跟棉服的方式縫製的。


    就是縫合好襖子麵子跟裏子以後,再豎著間距三指左右的距離,開始一條一條的壓線。


    然後再橫著一條一條的壓線。


    如此一來,就把裏麵的絲綿成功分割成小豆腐塊。


    這個縫合好了也就還隻是個內膽。


    而外麵的外套部分,則是用藏藍色的卡其布縫製成風衣款的列寧女裝。


    並且長度齊到膝蓋以下。


    畢竟她發現最近自己大概已經又長高了有兩三厘米左右。


    原主要到明年秋天才十六歲,應該還有再長高些的機會。


    畢竟上輩子的她都有一米六五。


    原主家裏有著西方人的血統,盧爸身高接近兩米,黃女士也有一米七。


    盧舞怡覺得自己應該不會太矮,不說一米七,應該能有個一米六五吧!


    棉襖略微做得長點兒,以後個子長高了也不怕不能穿。


    畢竟現在什麽都是三年打算五年計劃。


    花了兩三天時間做好棉衣棉褲以後。


    盧舞怡又用剩餘的比較大塊一些的布料跟絲棉被的邊角料,給自己縫了好幾雙棉手套,也就是當地人喊的悶子!


    另外又還做了一雙抱雞母棉鞋,這鞋本來還是盧舞怡準備著過冬的時候穿。


    現在既然已經有了翻毛勞保皮鞋,這手工棉鞋就做來留著在家裏穿好了!


    林妙妙最近也被盧舞怡壓著做針線活,她倒不在乎有沒有厚棉襖。


    畢竟當初她可是直接從家裏背了有又件軍大衣的。


    不過因為軍大衣實在太占地方,她的棉被就沒帶太厚的過來。


    這不是上個月就已經寫信回去,讓她哥再給郵床厚棉被過來。


    畢竟現在就是有錢也沒有地方能搞到棉花跟棉布,否則她自己有錢也可以去買的。


    她哥很快就寄了一床軍用棉被過來,同時還夾帶有一封書信。


    信上跟林妙妙說,過年的時候如果能請探親假,就過來這裏看她。


    看她在這邊過得好不好!


    想到再過幾個月就可以見到很久沒見麵的大哥,越想越覺得開心的林妙妙


    馬上開始哀求盧舞怡幫自己籌謀,要準備什麽東西。


    過年的時候拿來招待自家哥哥。


    於是最近一段時間,林妙妙一天天都開心的化身勤勞的小蜜蜂,開始跟著盧舞怡一塊兒儲存過冬的食物。


    今年她們來得比較晚,所以能夠分到的工分並不很多。


    不過小半年時間到底還是積攢到有兩三百個工分。


    分糧那天。


    大家早早的就到村委會的老房子排隊。


    會計叔前幾天就開始算賬,村子叔讓他把知青的單獨給算到一邊。


    今年年成不錯,光是地瓜一項就比往年收得略微多了上千斤。


    所以今年的工分比去年高了兩分錢。


    別小看這兩分錢,工分換成糧食要多給四五十斤。


    而且因為這個南方引進的甜地瓜是個稀罕吃食,比原來的品種畝產量高了一百斤不說,口感也好了還不少。


    因此其他生產隊都想要明年也種一些。


    還特意拿出一百斤玉米跟一百斤大麥,來換走了四百斤紅心地瓜準備入菜窖放到明年春天時育種苗!


    因此分發糧食都是搭配著來,今年分得最多的就是玉米跟大麥。


    大麥在後世是減肥佳品,擱在這裏卻不怎麽受待見。


    村民一般多數是把大麥炒熟了,磨成粉後衝麵糊糊吃。


    或者是熬煮粥。


    因此新來的幾個知青,今年或多或少也都能分有個一兩百斤的糧食。


    所謂的糧食其實並不給大米,小米小麥那些細糧。


    能夠分到手的就隻有玉米碴子,高粱米,黃豆,蓧麥跟大麥以及地瓜。


    另外也就還有搭配著有百八十斤的土豆!


    這土豆可是個好東西。


    有糧的時候可以當菜吃,沒糧的時候還可以當糧食飽肚子!


    盧舞怡沒要每個人按人頭分到的三兩花生油,而是跟人換回來了四斤大麥。


    她已經想好要拿那些大麥做什麽了。


    自留地的過冬白菜蘿卜還要再在地裏多留幾天。


    豆角,茄子,角瓜這些就需要盡快焯水以後再晾曬。


    秋黃瓜秋茄子還做了一缸醬菜。


    林妙妙自留地裏的地瓜也挖出來,因為施肥得比較積極。


    才兩分地就挖了近兩三十百斤出來。


    用麻袋裝好下了一小半儲存到菜窖裏留著冬天的時候吃,另外一大半蒸熟後切片做成地瓜條。


    盧舞怡堅持要三蒸三曬,而不是跟當地人一樣直接蒸熟了就直接曬成的地瓜片。


    冬天熬粥的時候加一些吃,可以飽肚子。


    另外又拿了餘下的好幾十斤地瓜,去跟季林叔換了十斤粉條回來。


    兩人一家分了五斤。


    季林叔最近悄悄咪咪收村裏人的地瓜土豆之類,再拉去跟粉條作坊換回來一批粉條。


    盧舞怡自留地裏的土豆她沒有拿出去從季林叔那裏換粉條。


    準備一半下地窖儲存,一半藏到空間裏去吃新鮮的。


    還用插絲器組合套裝裏的切片器切成薄片,略微浸泡還後。


    放到沸水裏去焯水到半透明,撈起來放在冷水裏激一下。


    然後拿出來放到蘆葦席子上曬幹,吃的時候抓一把放到橄欖油裏去低溫油酥一下。


    出鍋的時候,再撒一點兒辣椒麵跟鹽。


    哇,簡易版的土豆片就可以盡情食用。


    簡直不要太好吃!


    盧舞怡還被黃瓜皮剖下來,曬幹一會用石臼搗成粉末同樣撒到土豆片上。


    讓林妙妙吃得眉飛色舞。


    盧舞怡,就這……


    不要崇拜姐,姐就隻是傳說!


    有了土豆片,


    盧舞怡覺得那個辣條漢堡包之類應該也都不是問題!


    挖完了地瓜土豆,她們把土地翻耕後,撒了些菠菜跟晚蘿卜以及小白菜。


    這天盧舞怡跟林妙妙兩個人把自留地的番茄都采摘回來洗幹淨,再加上從其他大娘嬸子家拿糖換回來的幾十斤番茄一起,準備做番茄醬。


    先是燒一鍋熱水,把番茄皮頂端打上十字花刀放進去。


    旁邊還準備一盆涼水。


    等到番茄綻皮的時候就撈出來放到涼水裏,輕輕一搓皮就掉了!


    然後又用刀對破切開改刀切碎,擱到盧舞怡才淘換弄回來的小石磨裏去磨碎。


    略微加點兒糖,加點兒鹽然後擱到鍋裏去慢慢的熬煮。


    熬得濃稠的時候差不多了,就鏟出來裝在幹淨的木盆裏,等到放涼以後裝瓶。


    罐頭瓶子都是盧舞怡托季林叔去縣裏幫忙給回收回來的。


    那種帶蓋子的水果罐頭瓶子五分錢一個,她從季林叔手裏又六錢買回來。


    輸液瓶兩分錢一個,回收三分。


    鐵皮罐頭盒子兩分錢一個,那個是田木匠要的。


    田木匠又把做好的插絲器兩角錢一個賣給季林叔。


    季林叔可以拿出去賣兩角五分錢一個,或者讓人家拿家裏的瓶子鐵皮盒子舊書舊報紙之類的來換。


    捎帶腳有時候也帶了一些裝油裝鹽的小罐子小壇子。


    不要插絲器,換小罐子也行!


    舊書舊報紙這些,他一般也不拿賣給廢品收購站回收。


    而是拿回村裏換給大家。


    村裏有些人家是拿白菜土豆當成手紙用的,或是有些人家拿自家的白菜土豆換了拿回家去糊牆。


    季林叔則把多餘的白菜土豆拉到縣城裏去,偷偷摸摸的再讓人拿東西來換。


    城裏吃什麽都需要憑票采購或者是按照副食品供應本本按月供應分配。


    有特別喜歡吃酸菜的人家,今年才一家人一共才買到十棵白菜,這哪裏夠吃啊!


    於是季林叔借著收破爛的由頭,每天天不亮就拉著半車白菜土豆進城換東西。


    然後再拉著換回來的廢舊家具,舊書舊報紙罐頭瓶子回來。


    還別說季林叔的生意還挺不錯的。


    倒騰好了,有些時候每天能有一兩塊錢收入。


    多的時候能有個三塊五塊。


    畢竟這年月也不是誰家都蓋得起房子的。


    況且隻要不是大工程,修修補補的事是個爺們都能做了。


    否則他也不會一邊幫忙蓋房子,一邊推銷那些壇壇罐罐。


    季林叔因此好幾個月一個蓋房子的大單都沒做成,最近就隻能跟著大夥下地賺工分。


    也得虧是盧舞怡給出主意,這才有了現在拿物品換廢品的買賣。


    盧舞怡一口氣從季林叔那裏足足買了有上百個水果罐頭的空瓶子。


    直接放到鐵鍋裏煮了一整天,高溫消毒。


    其實這麽多瓶子,她跟林妙妙兩個人隨便分分,也就沒有多少了!


    除了番茄醬。


    盧舞怡又還做了一些都柿醬,辣椒醬。


    還煮了一鍋山楂,熬了一些果膠做成果丹皮。


    這些山楂是村裏孩子去山裏搜刮回來的,拿來跟盧舞怡換糖的。


    她盧舞怡做的辣椒醬不是老幹媽那種油辣椒醬,而是朝鮮族辣椒醬。


    就是把辣椒跟番茄用小石磨磨碎,先把蒜泥薑粒加鹽加白酒攪拌後備用。


    把磨碎的辣椒番茄放到鍋裏熬煮,按照順序陸續加入大醬跟以及鹽跟糖。


    等到熬煮得差不多的時候,把蒜泥薑粒混合加入。


    隻可惜沒有白醋。


    不過加了番茄也應該可以中和辣椒的辣味兒。


    一直熬煮成為半固態,咕咚咕咚的從冒大泡狀態熬到幾乎快要攪拌不動。


    放涼後就裝瓶,裝瓶過後,把鍋裏裏放上篦子,燒水蒸上十幾二十分鍾。


    再用毛巾包著擰緊蓋子。


    加上冬天天氣,足以可以放半上年不壞。


    另外一種方法就是把辣椒磨碎,加上蒜泥薑粒鹽巴白酒裝瓶或者裝壇,做成剁椒醬。


    剩下的一盆子磨碎的辣椒,盧舞怡則是打算拿來做朝鮮泡菜的。


    以前伍爺爺家隔壁鄰居是吉省人,懂得很多做的傳統民族食品。


    另外盧舞怡還給田嬸子家端了一碗那種熬煮過的辣椒醬過去,得到了好評。


    這玩意不用油也隻是費點兒鹽,拿來加在玉米麵饅頭裏,一口氣能吃四個!


    拌麵條也很好吃,都不用加雞蛋醬!


    田嬸子還幫她們下了好幾斤的豆子大醬塊。


    據說田嬸子下的大醬,是村裏的一絕!???.23sk.


    盧舞怡也是在看到田嬸子做醬塊的過程,忽然就想起來奶奶做的水豆豉。


    嘶,都快要流口水了!


    要不,回家自己也弄一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六十年代之我有空間我怕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依稀往夢似曾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依稀往夢似曾見並收藏穿越六十年代之我有空間我怕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