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童子試的第一關,縣試一般來說要考五場,其中最為關鍵的是第一場,也被稱作“正場”。
在此環節中,所有參加考試的幾百位考生將經曆一輪“大浪淘沙”的過程,隻有學識優良的前五十名能夠通過考核,因此第一場考得好壞與否,基本決定了能否順利通過縣試。
正場之後還要再進行幾場覆試,旨在從這五十名考生中進一步選優,留下三十到四十名,並在縣試的最後一日,發榜公布。
至於覆試要考幾場,則由縣尊個人決定,一般來說會再考四場,其中縣試第二場稱作“招覆”,亦名“初覆”,之後第三場稱作“再覆”,第四、第五場稱作“連覆”,當然有些縣令實在難以抉擇,會再增添幾場,最誇張的縣試甚至會連考七場。
當然了,林迎他們這次隻要考五場就好了,這在之前報名的時候就已經公告了。
……
因為第一場考試極其關鍵,幾乎決定了考生的命運,所以待題目公布後,所有考生都不敢有絲毫馬虎。
有遠慮者沒有第一時間作答,而是先思索片刻,等有了頭緒之後才在草稿紙上打起了腹稿,最後再謄抄到試卷;而無遠慮者,在拿到題目的瞬間,便深怕耽誤了時間,直接開始塗寫準考證號(座次號),之後紛紛開始答題。
從落筆的第一時間,就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結局。
古代科舉的主要考試形式大致有帖經、詩賦、經義、墨義、雜文、策問等。而縣試作為科舉之路上的首道關卡,所麵對的考生都是“初學者”,因此難度普遍不高,策問這種高難度的題是不考的,例律(律法)也暫時不考,主要考的內容是帖經墨義和詩賦,當然兩篇四書文是必不可少的。
其中帖經最為簡單,也最基礎,考官從四書五經中截取一段話,隱藏前後句,讓考生填寫,形式上類似於後世的填空題。
帖經題共有五道,對於已經熟讀了四書五經的林迎而言並沒有什麽難度。
他在拿到題目之後,就知道這次縣試基本上妥了!
第一題:【萬物皆備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此句出自《孟子·盡心章句》,意思是說,“當我一切都具備了的時候,反躬自問,自己的內心仍是忠誠而踏實的,便是最大的快樂。”
此題雖然基礎,但卻很好地考察了學子們對《孟子》的熟讀程度。
林迎幾乎瞬間就知道了它的出處,並聯想到了它的下句。
於是他拿起筆蘸了蘸墨,很快就在草稿紙上寫下答案:“強恕而行,求人莫近焉。”
這次考試一共發下來十餘張答卷,其中帶紅色豎直格界線的紙張為後續謄抄答案用的正卷,共八張;另有六張素紙作為草稿紙,是給考生思考用的。
林迎的速度很快,第一題答完後,他緊接著就看向了第二題。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此句出自《中庸》,意思是:“世間的萬物共同孕育生長而不互相妨害,事理一並施行而不互相違背。”
林迎不由會心一笑,想到了下句:“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小德就像河水長流,不息不止,大德總敦實化育,無盡無窮,這便是天地之所以偉大的緣故。
一連兩道題都秒過,林迎信心大增,接下來一道題出自《論語》,【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
林迎馬上答上了下句,“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此題難度也不大,同樣是在考驗考生對名家典籍的熟悉程度,選材並不刁鑽。
很快,後麵的兩道帖經題也被他一一答出,分別出自五經中的《詩經》和《禮記》。
至此,縣試第一場中的帖經題全部作答完畢,林迎稍作休息,便研了下墨,將這些寫在素紙上的答案全都謄抄到了正規的答卷上。
抄寫時他格外的小心,深怕不小心弄糊了卷麵,那就太不應該了。
看得出杜縣令出題還是很中規中矩的,題目都出自四書五經原文中的經典句段,而沒有挑選生僻章節去故意刁難考生。
杜縣令選了它們來出題,肯定是想給眾位考生一個好的開始,那能答上來的考生也就會有很多。
至於後麵……林迎一凜,既然前麵篩下的考生少,那無疑會提升後麵的難度。否則如何在第一場中直接篩選出五十名優秀者?
看來重頭戲還在後麵!
帖經題過後,林迎等了許久。
終於過道上再次有了響動,幾位舉著題板的小吏再次巡遊而來。
終於來了!
林迎精神一振,知道在經過五道帖經題開胃之後,真正的“考題”即將呈現。
依循慣例,接下來的題目共有三道,分別要求寫兩篇四書文以及一首五言六韻詩。
放在後世,這就是大作文兩篇,外加小詩一首。
其中兩篇四書文,要求考生寫作時要加上句讀(標點符號),並在各股上做好標識,以便考官閱卷,同時文章的字數也有規定,太短不行,肯定會被淘汰,但長篇累牘也不行,字數必須控製在七百字以內。
超出了七百字,所給的答卷也是寫不下的。
過來展示題板的那位小吏依舊是先前那位“老大哥”,林迎看到他後會心地一笑,接著便將今日的大題題目抄寫到草稿紙上。
對於後麵的這三道大題,林迎非常謹慎,因此他決定分時間段來作答。
上午剩下的時間,可以先做第一道四書文,下午再做另一道四書文與五言六韻詩。
第一題四書題,【公孫醜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翻譯成白話就是,公孫醜問:君子不親自教育孩子,為什麽呢?
以此為題,寫一篇八股議論文。
林迎擱下筆,準備好好思考一番後再作答。反正有一個上午的時間,他也不急於一時。
其實對於這道題的出處,林迎當然是熟稔於胸的,其出自《孟子·離婁章句上篇》,是孟子與公孫醜關於人性的一場討論,討論的出發點便在於如何教育孩子。
知道了原題出處,林迎自然回想起了整篇文章的內容,不過如何作答,卻還要反複斟酌一下。
與此同時,就在林迎思考著如何作答第一道四書題時,馬崇杉那邊,他剛剛寫好了開始的那五道帖經題。天籟小說網
這次馬崇杉還是很滿意的,因為剛剛的這五道題他都會。對著自己的大作仔細端詳了許久,他得意地笑了笑,雖然他的字跡遠無法與林迎的台閣體相提並論,但此次答題他還是自覺超越了自我,寫出來了一手“好字”來了的。
隻是還沒等他欣賞多久,連墨跡都還未幹,就看到小吏拿著大題的題板巡遊了過來。
他哪裏敢怠慢,連忙將墨跡未幹的答卷放到一旁最遠離自己的地方,然後趕緊換上草稿紙,對著小吏展示的考題就開始抄題目。
【公孫醜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馬崇杉懵了懵,倒不是說這題他不會,而是……
這題,他熟啊!
前些天林師兄給他的《五年模擬,三年縣試》裏似乎有出現過,好像……就是這道題吧。
窩草,老爹老娘,兒子這回要出息了!
馬崇杉打了一個激靈,頓時一股血氣湧上大腦,他心裏狂笑,看來這回連老天爺也眷顧他啊!
在此環節中,所有參加考試的幾百位考生將經曆一輪“大浪淘沙”的過程,隻有學識優良的前五十名能夠通過考核,因此第一場考得好壞與否,基本決定了能否順利通過縣試。
正場之後還要再進行幾場覆試,旨在從這五十名考生中進一步選優,留下三十到四十名,並在縣試的最後一日,發榜公布。
至於覆試要考幾場,則由縣尊個人決定,一般來說會再考四場,其中縣試第二場稱作“招覆”,亦名“初覆”,之後第三場稱作“再覆”,第四、第五場稱作“連覆”,當然有些縣令實在難以抉擇,會再增添幾場,最誇張的縣試甚至會連考七場。
當然了,林迎他們這次隻要考五場就好了,這在之前報名的時候就已經公告了。
……
因為第一場考試極其關鍵,幾乎決定了考生的命運,所以待題目公布後,所有考生都不敢有絲毫馬虎。
有遠慮者沒有第一時間作答,而是先思索片刻,等有了頭緒之後才在草稿紙上打起了腹稿,最後再謄抄到試卷;而無遠慮者,在拿到題目的瞬間,便深怕耽誤了時間,直接開始塗寫準考證號(座次號),之後紛紛開始答題。
從落筆的第一時間,就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結局。
古代科舉的主要考試形式大致有帖經、詩賦、經義、墨義、雜文、策問等。而縣試作為科舉之路上的首道關卡,所麵對的考生都是“初學者”,因此難度普遍不高,策問這種高難度的題是不考的,例律(律法)也暫時不考,主要考的內容是帖經墨義和詩賦,當然兩篇四書文是必不可少的。
其中帖經最為簡單,也最基礎,考官從四書五經中截取一段話,隱藏前後句,讓考生填寫,形式上類似於後世的填空題。
帖經題共有五道,對於已經熟讀了四書五經的林迎而言並沒有什麽難度。
他在拿到題目之後,就知道這次縣試基本上妥了!
第一題:【萬物皆備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此句出自《孟子·盡心章句》,意思是說,“當我一切都具備了的時候,反躬自問,自己的內心仍是忠誠而踏實的,便是最大的快樂。”
此題雖然基礎,但卻很好地考察了學子們對《孟子》的熟讀程度。
林迎幾乎瞬間就知道了它的出處,並聯想到了它的下句。
於是他拿起筆蘸了蘸墨,很快就在草稿紙上寫下答案:“強恕而行,求人莫近焉。”
這次考試一共發下來十餘張答卷,其中帶紅色豎直格界線的紙張為後續謄抄答案用的正卷,共八張;另有六張素紙作為草稿紙,是給考生思考用的。
林迎的速度很快,第一題答完後,他緊接著就看向了第二題。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此句出自《中庸》,意思是:“世間的萬物共同孕育生長而不互相妨害,事理一並施行而不互相違背。”
林迎不由會心一笑,想到了下句:“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小德就像河水長流,不息不止,大德總敦實化育,無盡無窮,這便是天地之所以偉大的緣故。
一連兩道題都秒過,林迎信心大增,接下來一道題出自《論語》,【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
林迎馬上答上了下句,“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此題難度也不大,同樣是在考驗考生對名家典籍的熟悉程度,選材並不刁鑽。
很快,後麵的兩道帖經題也被他一一答出,分別出自五經中的《詩經》和《禮記》。
至此,縣試第一場中的帖經題全部作答完畢,林迎稍作休息,便研了下墨,將這些寫在素紙上的答案全都謄抄到了正規的答卷上。
抄寫時他格外的小心,深怕不小心弄糊了卷麵,那就太不應該了。
看得出杜縣令出題還是很中規中矩的,題目都出自四書五經原文中的經典句段,而沒有挑選生僻章節去故意刁難考生。
杜縣令選了它們來出題,肯定是想給眾位考生一個好的開始,那能答上來的考生也就會有很多。
至於後麵……林迎一凜,既然前麵篩下的考生少,那無疑會提升後麵的難度。否則如何在第一場中直接篩選出五十名優秀者?
看來重頭戲還在後麵!
帖經題過後,林迎等了許久。
終於過道上再次有了響動,幾位舉著題板的小吏再次巡遊而來。
終於來了!
林迎精神一振,知道在經過五道帖經題開胃之後,真正的“考題”即將呈現。
依循慣例,接下來的題目共有三道,分別要求寫兩篇四書文以及一首五言六韻詩。
放在後世,這就是大作文兩篇,外加小詩一首。
其中兩篇四書文,要求考生寫作時要加上句讀(標點符號),並在各股上做好標識,以便考官閱卷,同時文章的字數也有規定,太短不行,肯定會被淘汰,但長篇累牘也不行,字數必須控製在七百字以內。
超出了七百字,所給的答卷也是寫不下的。
過來展示題板的那位小吏依舊是先前那位“老大哥”,林迎看到他後會心地一笑,接著便將今日的大題題目抄寫到草稿紙上。
對於後麵的這三道大題,林迎非常謹慎,因此他決定分時間段來作答。
上午剩下的時間,可以先做第一道四書文,下午再做另一道四書文與五言六韻詩。
第一題四書題,【公孫醜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翻譯成白話就是,公孫醜問:君子不親自教育孩子,為什麽呢?
以此為題,寫一篇八股議論文。
林迎擱下筆,準備好好思考一番後再作答。反正有一個上午的時間,他也不急於一時。
其實對於這道題的出處,林迎當然是熟稔於胸的,其出自《孟子·離婁章句上篇》,是孟子與公孫醜關於人性的一場討論,討論的出發點便在於如何教育孩子。
知道了原題出處,林迎自然回想起了整篇文章的內容,不過如何作答,卻還要反複斟酌一下。
與此同時,就在林迎思考著如何作答第一道四書題時,馬崇杉那邊,他剛剛寫好了開始的那五道帖經題。天籟小說網
這次馬崇杉還是很滿意的,因為剛剛的這五道題他都會。對著自己的大作仔細端詳了許久,他得意地笑了笑,雖然他的字跡遠無法與林迎的台閣體相提並論,但此次答題他還是自覺超越了自我,寫出來了一手“好字”來了的。
隻是還沒等他欣賞多久,連墨跡都還未幹,就看到小吏拿著大題的題板巡遊了過來。
他哪裏敢怠慢,連忙將墨跡未幹的答卷放到一旁最遠離自己的地方,然後趕緊換上草稿紙,對著小吏展示的考題就開始抄題目。
【公孫醜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馬崇杉懵了懵,倒不是說這題他不會,而是……
這題,他熟啊!
前些天林師兄給他的《五年模擬,三年縣試》裏似乎有出現過,好像……就是這道題吧。
窩草,老爹老娘,兒子這回要出息了!
馬崇杉打了一個激靈,頓時一股血氣湧上大腦,他心裏狂笑,看來這回連老天爺也眷顧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