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借著吃午飯的空當,林迎也正好可以放空一下大腦,以免第一篇文章的思緒幹擾到下一篇文章的創作。
午飯很簡單,隻是幾塊烙餅和就著水吃。烙餅是孟芊芊親自準備的,夾了些筍幹和肉沫,來時便已經切成了細塊,因此就著水吃,味道還是不錯的。
林迎一連吃了好幾塊,覺得肚中的饑餓感不在了,就沒有再吃下去,省得吃吃喝喝太多了,待會兒又要往茅房跑,那就太影響下午的考試了。
考場裏的條件畢竟是艱苦的,吃喝拉撒都不能隨心所欲,如何合理安排,也是一場經驗之談。
況且從科學的角度講,考前吃得太多,也會觸發血液流向胃部,屆時大腦缺乏血液供給,整個人便昏昏欲睡,自然會影響到發揮。
就在林迎開始享用午餐的時候,很多考生也和林迎一樣完成了第一篇四書文的創作,他們中的一些也停了下來,然後從考籃中取出食物,就著水淡定自若地開始吃起了東西。
而有些則不敢浪費時間,馬不停蹄地開始了第二篇四書文的創作。
這就是老考生與新考生之間的差距。
到了午後,一番養精蓄銳後,林迎自覺狀態又恢複到了最佳,這時他可不能再浪費時間了,於是對著第二道四書題,開始作答起來。
第二道題目是,【惠而不知為政!】
對著題目,林迎嘴角微微揚了起來,此句依舊出自《孟子·離婁章句》,隻不過是出自《離婁章句》的下篇。
講的是“子產聽鄭國之政,以其乘輿濟人於溱洧(zhen''wei)”的故事,白話文來說,就是講……在春秋時鄭國的賢相公孫僑(子產)主持著鄭國的政事,正值冬季發大水,他就用自己的座駕來幫助別人渡過溱水和洧水。”
本意是說公孫僑愛民如子、樂善好施,然而孟子對他的做法卻有另一番見解,批評他“不懂政事”。
孟子說,公孫僑用自己的所乘之車助百姓們渡河,隻是小恩小惠罷了,雖能贏得百姓的一時敬重,但他其實並不懂政事——倘若他能十一月修成走人的橋,十二月修成走車的橋,百姓自然也就不會再為渡河而犯愁了。
孟子的想法在於,君子隻要把政事搞好,他一外出,鳴鑼開道都可以,哪裏需要一個一個地幫助別人渡河?如果治國的人,一個個都去討別人的歡心,時間也就根本不夠用了。
林迎歸納一番,其實孟子的核心思想在於“抓大放小”、“在其位,謀其政”,因而鄭國賢相公孫僑的行為,自然就是“惠而不知為政”了。
而放在上下五千年的宏大敘事當中,“在其位,謀其政”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林迎能從曆史當中總結出無數個反麵典型。
有了曆史這一寶庫,林迎略作思考,很快就知道該怎樣破題了。
核心肯定圍繞“惠”與“政”這兩字。
他沉思了一會,然後提筆寫到,“子產聽鄭國之政,以其乘輿濟人於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為政。’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濟之……”
有了合適的破題,接下來林迎引經據典,開始闡述自己的想法,從《論語·公冶長》中評價子產的“其養民也惠”,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先對子產進行了褒獎,爾後引用《中庸》的話術,表示對孟子批評的讚同。23sk.
當一筆落下,接下來又是一氣嗬成。
得益於對典籍的熟稔,林迎的這篇四書文較之上一篇來,體現出了更為紮實的功底。
上一篇“君子之不教子”,他不過是就“教子”這一件事,在闡述自己的想法,重在向考官剖析自己的認知,要把一件事講明白。
而這一篇,他是真正意義上的引用各種經典著作以佐證自己的觀點,在一句句名家之言的堆砌下,那蘊含的文化力度已經重達千鈞,甚至到最後他還引用了《論語·為政》和《道德經》裏的“君子不器,和光同塵”,進一步升華了主題。
等最後一個句讀落下,林迎深深吸了一口氣,心中的大石總算落定。
“終於大功告成了!”
這篇文章共寫了差不多七百字,林迎還是很滿意的,反正他自己是挑不出文章有哪裏不對的地方,想來縣尊大人的眼光也不至於偏到哪裏去。
心情不錯地將文章小心謄抄到答卷上,之後等墨跡吹幹他就將試卷放到一旁用考籃壓著,免得被風刮跑。
又稍作休息了會,林迎開始做最後一道題,也就是作一首五言六韻試帖詩。
試帖詩在縣試第一場中留在最後,所占的比例並不大,大致上隻要不跑題,哪怕文采一般,也不大影響最後的成績。
因此兩篇大文章做完後,林迎整個人都是輕鬆的。
如果說前麵五道帖經題是基礎考題,做錯了會被直接秒殺,那麽之後的兩道四書題就是進階題,關乎後續排名,決定了能不能進前五十。
而最後的試帖詩,則屬於過關題了,隻要不離題,就算通過考核。
……
傍晚時分,天色悄然暗淡了下來。
縣試的第一場會在申時,也就是下午五點結束,屆時正廳那邊會敲鼓提示,爾後各位小吏便一邊敲打雲板,一邊過來收卷。
收卷時所有考生必須停止作答,否則小吏會以作弊論處。
申時還未到時,林迎就已經收拾好了試卷,並將考籃準備好,一副坐等交卷的樣子。
事實上縣試是允許提前交卷的,隻不過提前交卷的考生並不能直接離開考場,而是會被縣尊大人叫住,並當場閱卷,兼提堂麵試。
要是卷麵答得好,麵試又對答如流,自然是大大的加分項,說不準縣尊大人一高興,直接就宣布縣試成績了,那可真是揚名立萬了。
不過這種出風頭的事,風險也是極大的,若非真的學霸對自己極有自信,一般考生可不敢嚐試。
別是揚名立萬不成,直接就吃了一頓掛麵了,那才是大大的不劃算。
林迎追求的是一個穩當,當然不會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於是雖然早已答完題,但他依舊坐在自己的考房裏,閉著眼睛,老神在在地等待鼓聲的響起。
終於,當天色暗下來一半時,位於正廳那邊的大鼓被敲響了。
——申時與酉時交接之際,本次縣試第一場宣告結束!
接下來自然是一場雞飛狗跳之景,小吏們敲著雲板,依次過來收卷。
每到一處考房前,答完題的考生當然遊刃有餘,早早地就已經將試卷整理完畢,等待收卷。
而那些還未答完的,眼見小吏將自己的試卷收走,自知縣試已經無望了,一時悲情四溢,眼眶中的淚水如決了堤一般,嚎啕大哭起來。
林迎搖搖頭,倒也沒有多餘的心情去同情他們。
交完卷後,他和其他考生一起,緩緩地朝試院大院那邊走去。
和來時一樣,眾人五十人為一排,等人到齊後,才被應允放行。
林迎提著考籃,一時間倒也沒有找到馬崇杉他們,隨著龍門打開,他隨著隊伍一起,走出了青川縣試院。
午飯很簡單,隻是幾塊烙餅和就著水吃。烙餅是孟芊芊親自準備的,夾了些筍幹和肉沫,來時便已經切成了細塊,因此就著水吃,味道還是不錯的。
林迎一連吃了好幾塊,覺得肚中的饑餓感不在了,就沒有再吃下去,省得吃吃喝喝太多了,待會兒又要往茅房跑,那就太影響下午的考試了。
考場裏的條件畢竟是艱苦的,吃喝拉撒都不能隨心所欲,如何合理安排,也是一場經驗之談。
況且從科學的角度講,考前吃得太多,也會觸發血液流向胃部,屆時大腦缺乏血液供給,整個人便昏昏欲睡,自然會影響到發揮。
就在林迎開始享用午餐的時候,很多考生也和林迎一樣完成了第一篇四書文的創作,他們中的一些也停了下來,然後從考籃中取出食物,就著水淡定自若地開始吃起了東西。
而有些則不敢浪費時間,馬不停蹄地開始了第二篇四書文的創作。
這就是老考生與新考生之間的差距。
到了午後,一番養精蓄銳後,林迎自覺狀態又恢複到了最佳,這時他可不能再浪費時間了,於是對著第二道四書題,開始作答起來。
第二道題目是,【惠而不知為政!】
對著題目,林迎嘴角微微揚了起來,此句依舊出自《孟子·離婁章句》,隻不過是出自《離婁章句》的下篇。
講的是“子產聽鄭國之政,以其乘輿濟人於溱洧(zhen''wei)”的故事,白話文來說,就是講……在春秋時鄭國的賢相公孫僑(子產)主持著鄭國的政事,正值冬季發大水,他就用自己的座駕來幫助別人渡過溱水和洧水。”
本意是說公孫僑愛民如子、樂善好施,然而孟子對他的做法卻有另一番見解,批評他“不懂政事”。
孟子說,公孫僑用自己的所乘之車助百姓們渡河,隻是小恩小惠罷了,雖能贏得百姓的一時敬重,但他其實並不懂政事——倘若他能十一月修成走人的橋,十二月修成走車的橋,百姓自然也就不會再為渡河而犯愁了。
孟子的想法在於,君子隻要把政事搞好,他一外出,鳴鑼開道都可以,哪裏需要一個一個地幫助別人渡河?如果治國的人,一個個都去討別人的歡心,時間也就根本不夠用了。
林迎歸納一番,其實孟子的核心思想在於“抓大放小”、“在其位,謀其政”,因而鄭國賢相公孫僑的行為,自然就是“惠而不知為政”了。
而放在上下五千年的宏大敘事當中,“在其位,謀其政”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林迎能從曆史當中總結出無數個反麵典型。
有了曆史這一寶庫,林迎略作思考,很快就知道該怎樣破題了。
核心肯定圍繞“惠”與“政”這兩字。
他沉思了一會,然後提筆寫到,“子產聽鄭國之政,以其乘輿濟人於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為政。’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濟之……”
有了合適的破題,接下來林迎引經據典,開始闡述自己的想法,從《論語·公冶長》中評價子產的“其養民也惠”,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先對子產進行了褒獎,爾後引用《中庸》的話術,表示對孟子批評的讚同。23sk.
當一筆落下,接下來又是一氣嗬成。
得益於對典籍的熟稔,林迎的這篇四書文較之上一篇來,體現出了更為紮實的功底。
上一篇“君子之不教子”,他不過是就“教子”這一件事,在闡述自己的想法,重在向考官剖析自己的認知,要把一件事講明白。
而這一篇,他是真正意義上的引用各種經典著作以佐證自己的觀點,在一句句名家之言的堆砌下,那蘊含的文化力度已經重達千鈞,甚至到最後他還引用了《論語·為政》和《道德經》裏的“君子不器,和光同塵”,進一步升華了主題。
等最後一個句讀落下,林迎深深吸了一口氣,心中的大石總算落定。
“終於大功告成了!”
這篇文章共寫了差不多七百字,林迎還是很滿意的,反正他自己是挑不出文章有哪裏不對的地方,想來縣尊大人的眼光也不至於偏到哪裏去。
心情不錯地將文章小心謄抄到答卷上,之後等墨跡吹幹他就將試卷放到一旁用考籃壓著,免得被風刮跑。
又稍作休息了會,林迎開始做最後一道題,也就是作一首五言六韻試帖詩。
試帖詩在縣試第一場中留在最後,所占的比例並不大,大致上隻要不跑題,哪怕文采一般,也不大影響最後的成績。
因此兩篇大文章做完後,林迎整個人都是輕鬆的。
如果說前麵五道帖經題是基礎考題,做錯了會被直接秒殺,那麽之後的兩道四書題就是進階題,關乎後續排名,決定了能不能進前五十。
而最後的試帖詩,則屬於過關題了,隻要不離題,就算通過考核。
……
傍晚時分,天色悄然暗淡了下來。
縣試的第一場會在申時,也就是下午五點結束,屆時正廳那邊會敲鼓提示,爾後各位小吏便一邊敲打雲板,一邊過來收卷。
收卷時所有考生必須停止作答,否則小吏會以作弊論處。
申時還未到時,林迎就已經收拾好了試卷,並將考籃準備好,一副坐等交卷的樣子。
事實上縣試是允許提前交卷的,隻不過提前交卷的考生並不能直接離開考場,而是會被縣尊大人叫住,並當場閱卷,兼提堂麵試。
要是卷麵答得好,麵試又對答如流,自然是大大的加分項,說不準縣尊大人一高興,直接就宣布縣試成績了,那可真是揚名立萬了。
不過這種出風頭的事,風險也是極大的,若非真的學霸對自己極有自信,一般考生可不敢嚐試。
別是揚名立萬不成,直接就吃了一頓掛麵了,那才是大大的不劃算。
林迎追求的是一個穩當,當然不會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於是雖然早已答完題,但他依舊坐在自己的考房裏,閉著眼睛,老神在在地等待鼓聲的響起。
終於,當天色暗下來一半時,位於正廳那邊的大鼓被敲響了。
——申時與酉時交接之際,本次縣試第一場宣告結束!
接下來自然是一場雞飛狗跳之景,小吏們敲著雲板,依次過來收卷。
每到一處考房前,答完題的考生當然遊刃有餘,早早地就已經將試卷整理完畢,等待收卷。
而那些還未答完的,眼見小吏將自己的試卷收走,自知縣試已經無望了,一時悲情四溢,眼眶中的淚水如決了堤一般,嚎啕大哭起來。
林迎搖搖頭,倒也沒有多餘的心情去同情他們。
交完卷後,他和其他考生一起,緩緩地朝試院大院那邊走去。
和來時一樣,眾人五十人為一排,等人到齊後,才被應允放行。
林迎提著考籃,一時間倒也沒有找到馬崇杉他們,隨著龍門打開,他隨著隊伍一起,走出了青川縣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