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試考題,除第一場第一題各縣不同外,其餘題目都是一樣的。


    所以當小吏舉著第二道題的題板巡遊而來的時候,其他各縣的考生同樣看到了考題。


    此時,他們與林迎一樣。


    在看到考題後的刹那,無一不是瞪大了眼睛,心裏“窩草”了一句!


    什麽鬼?!


    這是考題?23sk.


    “靠!”


    “靠!”


    “草!”


    “彼其娘之!”


    “完矣!!”


    此時,所有考生的心裏都是懵逼的。


    他們看著題板。


    怔怔地,有些不知所措,淩亂在風中。


    半晌後忽然反應過來,趕緊將考題抄了下來。


    其實抄得也很快,甚至都不需要第二次蘸墨,因為題板上隻有兩個字。


    赫然是——


    “大草!”


    這算什麽考題?!


    不少考生陷入了沉思。


    而還在疾書第一道題的考生,被第二道題這麽一打岔,儼然也影響到了心態,謄抄卷子的時候心中難免縈繞著“大草”兩字。


    大草,什麽意思?


    書法中的狂草嗎?


    草篆-草隸-章草-今草-大草,這大致就是草書的演變過程。


    莫非魏學政的意思是,以“大草之書”為題?


    以表達“大道至簡,大巧不工”的意境?


    想著想著,窩草,謄抄卷子時一撇一捺打了個轉連到了一塊,也變成草書了。


    休矣!!


    考生心中呐喊,顫顫巍巍地趕緊提筆去補救,誰想越補救越難看,好端端的字經過補救後反而變成了一灘烏黑的墨跡,怎麽看怎麽不協調。


    不得已隻能劃去,在邊上重新寫一個。


    隻不過作為代價,閱卷官會在卷麵上記下考生塗汙字數的數量,這將大大影響最終的判定。


    當然,因第二題影響了心性的考生固然有,但考場之中,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區區考題刁鑽罷了,又不是老天爺發怒,卷起狂風大雨什麽的,後者才是對考生作答的致命打擊。


    絕大多數考生在拿到第二道考題後,經過了短暫的淩亂,馬上聚精會神思索著該如何作答。


    林迎也是一樣,他對著抄錄到草稿紙上的“大草”兩字,觀察了良久,腦海中不斷回想著諸子典籍。


    雖然,他也知道大草確實是一種書法,但院試第一場的第二題,照例應當還是四書文,也就應該還從典籍中出題,斷不會莫名其妙給出個書法名詞。


    但“大草”這道題,還是有些生猛了。


    林迎當下的記憶力非比尋常,但腦海中依舊不記得哪篇章句中有“大草”這個詞。


    既然沒有,那就隻有一種可能。


    這是道截搭題!


    所謂截搭題,就是從各種典籍中這取一句、那取一句,明明風牛馬不相及,卻偏偏編排到了一塊,讓考生作答。


    是非常變態和考驗腦力的做法。


    林迎記得他在研究科舉製度史的時候,就碰到過幾道有名的截搭題。


    例如清光緒時的楊霽就愛出截搭題,他出的題多是割裂《論語》而來,好比“雷風”,便截自“迅雷風烈,必變”這句,還有“食不多”,截搭自“不撤薑食,不多食”;“中不內”截搭自“車中,不內顧”。


    可以說,截搭題真心很變態,考題不知所雲,已是怪事。


    但怪就怪在,考生們拿著這樣的題,居然也能寫出四平八穩的文章來,料想考生中也是奇才輩出。


    林迎本人是非常反感這種截搭題的,它既不成文,更不成句,簡直將好好的學術考試,演變成了猜謎語。


    不得不說,是文史的一大退步。


    當然,截搭題的出現也有其原因,畢竟四書五經的字數雖然多,但可用於考試的題目卻要少一些,科舉已經進行了幾百年,難免遇到考題重複的情況。


    民間就是有這樣的狠人,能把曆年的考試題目都過濾一遍,然後默記中心思想,等上了考場,撞到題了就抽出中心思想來寫文。


    久而久之,還形成了應考攻略。


    後來,考生們連四書五經都懶得看了,捧著應考攻略研習,不比背那字數繁多的四書五經容易嗎?


    最後逼得考官們沒辦法,出題也是越發放縱起來。


    截搭題由此產生。


    ……


    雖然不太喜歡截搭題,但既然上了考場,再不喜歡也要作答。


    林迎放下筆,閉目凝思,腦海中回想著可能與“大草”有關聯的文章。


    時間過去良久。


    忽的,他睜開眼,黑白分明的瞳眸仿佛透著光。


    嘴角微微一笑,他執筆在草稿紙上寫了起來。


    “及其廣大,草木生之。”


    此句出自《中庸》第二十五章,原句為“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


    大致意思是,今天我們說的山,最初不過都是由一塊塊小石頭積聚起來的罷了,可等它高大無比時,草木便可生長、鳥獸就可居住,連寶藏都能孕育儲藏。


    大抵便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之意。


    想到這,林迎心中有數了。


    略微思忖後,他提筆在草稿紙上寫到:


    “夫山之始,卷四方石為一,及山之高大,草木、禽獸,生之、棲之。若君子之誠,如天地之生,守中抱一,則無盡藏!”


    誠,是真理的意思。


    林迎在文中寫到,天地之所以運行,就是因為它的真理是唯一的,可一言而盡也。


    如果君子也能守中抱一,持之以恒,那也就可以像天地一樣,積石成山,挖掘出本性中的無盡藏。


    無盡藏,是佛家用語,意為無窮無盡的寶藏、神通以及智慧,取之不竭,用之不盡。


    林迎通過孟夫子了解過魏學政的偏好,知道他對佛家經典比較熟悉,因而所作的文章,既要巧妙破題,又要暗合他的喜好。


    當然,破題才是關鍵,喜好什麽的,隻是錦上添花罷了。


    好在思緒一來,文章就如泉湧一般。


    草草寫了差不多七百字,林迎放下筆仔細端詳。


    越看越滿意。


    這文章,既有道機,又有禪理。


    嗯,是篇好文章。


    恰好此時,小吏敲著雲板開始提醒大家“快謄真”了。


    林迎聽罷,不再猶豫,趕緊拿出正卷開始謄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舉之路從童生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努力賺錢的養雞專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努力賺錢的養雞專家並收藏科舉之路從童生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