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主,老仆心中一事不明已經有數日,不知能否講出?”徐兵謹話音剛落,老者緊隨其後,說話的時候能聽出話語中的糾結。
“穆老,你是家父生前心腹,也是看我長大的人。我二人是亦主仆亦親人,有事但說無妨,無需拘束糾結。”徐兵謹聽後回應。
“魏國攻占河南以來,河南地域內的大小宗主大多憑借武力自治,甚至是與拓跋氏分庭抗禮。我們為什麽要主動求人搭線朝中權貴,與別人的作為背道而馳?”老者聽後不再糾結,將不明事情徑直講出。
“此事不僅穆老不明,族中也有其他族人多次問過,但是都被我壓下,沒有給答複。”徐兵謹聽後站起身,一麵走向屋門一麵開口答複。
“宗主,是我唐突了。”老者聽後連忙告罪,問話前他已有預料,擔憂問到宗族隱秘,會僭越自己身份。
“既然你也有相同疑惑,這次不妨說給你一人聽。”徐兵謹沒有怪罪,一改之前的做法開始告知。
“依穆老之見,魏國國運將會如何?”告知前他先作詢問。
“既為奴仆,不敢妄議國事,更何況是一國國祚。”老者委婉拒絕。
“百餘年前,晉國式微,群雄逐起,僅稱王稱帝的就有十餘家。但大多是曇花一現,不得長久。”
老者委拒,徐兵謹沒有理會,自顧自的說著。說到此處稍作停頓,接著開口。
“後來拓跋氏崛起,由代入魏,曆經四十年有今日成就。當今魏帝拓跋燾雄才大略,朝中又有能才良將,如同當年魏王曹孟德,不會甘於困守北地。”
“連番征戰的時候,朝廷力求國內穩定,不對大小宗族動手。等到征戰結束天下大定那日,魏帝騰出手來後,必定不會再對宗族勢力容忍。此時向朝廷示好是未雨綢繆,若是等到那日再籌劃,多半會任人宰割,甚至是遭人滅頂。”
“話雖如此,隻是洛陽是魏國初得,說不準過些年月,還會被宋國收回。”老者聽後覺得有些道理,但仍舊認為無需太早動作,應當審時度勢,形勢明了以後再做決斷。
“收回?”徐兵謹聽後嗤笑一聲,接著說道。
“若是能夠收回,當初就不會退去。若是劉裕在世,或許有些可能。宋國連番內耗,大臣接連被誅殺,元氣大傷。數年之內,已對魏國成不了威脅。除非…”
“除非什麽?”老者反問。
“除非宋帝失了心智,舉全國兵力北伐,與拓跋氏全力一拚。”徐兵謹幽幽答複。
老者聽後不再言語,等待徐兵謹吩咐其他事情以後匆匆離去。
第二日寅時剛到,外麵天色還沒有亮的時候,司馬問之從睡夢中醒轉,再也無法入睡。
無法入睡,是因為心中有事。
來到徐氏宗族已有一些時日,每日隻是修行進食。開始的幾日還覺得有些愜意,愈往後他心中愈是覺得無趣。
徐縣令的手書,徐兵謹應當已經看到。
看到卻不相見,不僅是對他輕視,也很無禮。無論是在建康還是在高平郡,他還沒有被這樣輕視過,心中漸漸感到失落。
司馬問之睜著雙眼胡亂想一些事情的時候,天色漸漸變亮。寅時過半,屋外響起腳步聲音。
如同春雨初墜,腳步聲音隨後接連響起,漸漸變得稠密,說明屋外有多人走動。司馬問之不再在床上躺著,起身開門查看。
是一些仆人模樣的人在忙活一些事情,雖然比前幾日多了些,也不足為奇。
此後半個時辰,屋外腳步聲音不停,人員往來不曾斷絕。
卯時剛至,有仆人提著食盒,從遠處向司馬問之屋中走來。他看到來人,起身查看時辰,確認無誤後開口詢問。
“為何今日朝食,比前幾日早了許多?”
“昨日府中管事作下吩咐,將今日朝食提前一個時辰。午後會有貴客入堡,庖廚眾人提早預備晚間宴席。”仆人聽到詢問後如實回應。
司馬問之聽後,心中失落感覺稍稍減少。
他原以為徐兵謹是有意不見,此刻聽到仆人消息,知曉是被其他事情耽擱。並且看屋外情形,將要到來那人也不是尋常貴客。
仆人下去後過了許久,午時前後,屋外腳步聲音漸漸停下。隨後有人叩開屋門,告知他若無要事,今明兩日不要出屋走動。
他聽後雖然不悅,仍舊平靜應下。
午時剛過,外麵正是暖和的時候,有禮樂聲響從屋外傳入。司馬問之打開屋門傾聽,片刻以後確認來人職分。
不是皇親,不是王公,隻是朝中官職不高的內臣。確認以後回床躺下,閉眼恢複精氣。
司馬問之無所事事的時候,徐氏鄔堡內,徐兵謹神情恭敬,正將一人迎入主屋。那人身旁跟著一個少年,年歲與司馬問之相仿,也在十五六歲之間。
徐兵謹小心將一行貴客安頓好的時候,司馬問之覺得困倦,已經睡去。睡夢中他聽到繁雜聲音,悠悠醒轉,看過時辰,已到申時。
繁雜聲音是眾人在準備宴席,雖然還沒有天黑,堡中已經掌燈。燈燭與燈籠都是紅色,可見徐氏為來人下了血本。
天色漸黑的時候,堡中宴席開始。徐氏宗親與來人分列兩側,徐兵謹與員外散騎長侍步堆坐在上首,如同眾星拱月。
魏國雖然是由鮮卑人創立,大部分百姓還是漢民。徐兵謹宴請步堆的時候沿襲漢人傳統,一人一張餐桌,采用分食。
因此等到眾人坐下後,堡中仆從異常忙碌。
參與宴席的兩方人地位職分各有不同,堡中為他們準備的吃食也不同。碟碗數百,令分配管事覺得頭疼。
好在雖然忙碌,並沒有出錯。徐兵謹與步堆二人互相客氣以後,開始觥籌交錯,眾人一同享受美味。
吃食之中,除了中原食物,還有步堆一行人從平城帶來的異域美食。徐氏宗親沒有見過,品嚐後嘖嘖稱奇。
“大人,此人如何稱呼?”
推杯換盞以後,徐兵謹看到步堆身旁少年一直沒有動杯盞碗筷,隨即開口詢問。
“穆老,你是家父生前心腹,也是看我長大的人。我二人是亦主仆亦親人,有事但說無妨,無需拘束糾結。”徐兵謹聽後回應。
“魏國攻占河南以來,河南地域內的大小宗主大多憑借武力自治,甚至是與拓跋氏分庭抗禮。我們為什麽要主動求人搭線朝中權貴,與別人的作為背道而馳?”老者聽後不再糾結,將不明事情徑直講出。
“此事不僅穆老不明,族中也有其他族人多次問過,但是都被我壓下,沒有給答複。”徐兵謹聽後站起身,一麵走向屋門一麵開口答複。
“宗主,是我唐突了。”老者聽後連忙告罪,問話前他已有預料,擔憂問到宗族隱秘,會僭越自己身份。
“既然你也有相同疑惑,這次不妨說給你一人聽。”徐兵謹沒有怪罪,一改之前的做法開始告知。
“依穆老之見,魏國國運將會如何?”告知前他先作詢問。
“既為奴仆,不敢妄議國事,更何況是一國國祚。”老者委婉拒絕。
“百餘年前,晉國式微,群雄逐起,僅稱王稱帝的就有十餘家。但大多是曇花一現,不得長久。”
老者委拒,徐兵謹沒有理會,自顧自的說著。說到此處稍作停頓,接著開口。
“後來拓跋氏崛起,由代入魏,曆經四十年有今日成就。當今魏帝拓跋燾雄才大略,朝中又有能才良將,如同當年魏王曹孟德,不會甘於困守北地。”
“連番征戰的時候,朝廷力求國內穩定,不對大小宗族動手。等到征戰結束天下大定那日,魏帝騰出手來後,必定不會再對宗族勢力容忍。此時向朝廷示好是未雨綢繆,若是等到那日再籌劃,多半會任人宰割,甚至是遭人滅頂。”
“話雖如此,隻是洛陽是魏國初得,說不準過些年月,還會被宋國收回。”老者聽後覺得有些道理,但仍舊認為無需太早動作,應當審時度勢,形勢明了以後再做決斷。
“收回?”徐兵謹聽後嗤笑一聲,接著說道。
“若是能夠收回,當初就不會退去。若是劉裕在世,或許有些可能。宋國連番內耗,大臣接連被誅殺,元氣大傷。數年之內,已對魏國成不了威脅。除非…”
“除非什麽?”老者反問。
“除非宋帝失了心智,舉全國兵力北伐,與拓跋氏全力一拚。”徐兵謹幽幽答複。
老者聽後不再言語,等待徐兵謹吩咐其他事情以後匆匆離去。
第二日寅時剛到,外麵天色還沒有亮的時候,司馬問之從睡夢中醒轉,再也無法入睡。
無法入睡,是因為心中有事。
來到徐氏宗族已有一些時日,每日隻是修行進食。開始的幾日還覺得有些愜意,愈往後他心中愈是覺得無趣。
徐縣令的手書,徐兵謹應當已經看到。
看到卻不相見,不僅是對他輕視,也很無禮。無論是在建康還是在高平郡,他還沒有被這樣輕視過,心中漸漸感到失落。
司馬問之睜著雙眼胡亂想一些事情的時候,天色漸漸變亮。寅時過半,屋外響起腳步聲音。
如同春雨初墜,腳步聲音隨後接連響起,漸漸變得稠密,說明屋外有多人走動。司馬問之不再在床上躺著,起身開門查看。
是一些仆人模樣的人在忙活一些事情,雖然比前幾日多了些,也不足為奇。
此後半個時辰,屋外腳步聲音不停,人員往來不曾斷絕。
卯時剛至,有仆人提著食盒,從遠處向司馬問之屋中走來。他看到來人,起身查看時辰,確認無誤後開口詢問。
“為何今日朝食,比前幾日早了許多?”
“昨日府中管事作下吩咐,將今日朝食提前一個時辰。午後會有貴客入堡,庖廚眾人提早預備晚間宴席。”仆人聽到詢問後如實回應。
司馬問之聽後,心中失落感覺稍稍減少。
他原以為徐兵謹是有意不見,此刻聽到仆人消息,知曉是被其他事情耽擱。並且看屋外情形,將要到來那人也不是尋常貴客。
仆人下去後過了許久,午時前後,屋外腳步聲音漸漸停下。隨後有人叩開屋門,告知他若無要事,今明兩日不要出屋走動。
他聽後雖然不悅,仍舊平靜應下。
午時剛過,外麵正是暖和的時候,有禮樂聲響從屋外傳入。司馬問之打開屋門傾聽,片刻以後確認來人職分。
不是皇親,不是王公,隻是朝中官職不高的內臣。確認以後回床躺下,閉眼恢複精氣。
司馬問之無所事事的時候,徐氏鄔堡內,徐兵謹神情恭敬,正將一人迎入主屋。那人身旁跟著一個少年,年歲與司馬問之相仿,也在十五六歲之間。
徐兵謹小心將一行貴客安頓好的時候,司馬問之覺得困倦,已經睡去。睡夢中他聽到繁雜聲音,悠悠醒轉,看過時辰,已到申時。
繁雜聲音是眾人在準備宴席,雖然還沒有天黑,堡中已經掌燈。燈燭與燈籠都是紅色,可見徐氏為來人下了血本。
天色漸黑的時候,堡中宴席開始。徐氏宗親與來人分列兩側,徐兵謹與員外散騎長侍步堆坐在上首,如同眾星拱月。
魏國雖然是由鮮卑人創立,大部分百姓還是漢民。徐兵謹宴請步堆的時候沿襲漢人傳統,一人一張餐桌,采用分食。
因此等到眾人坐下後,堡中仆從異常忙碌。
參與宴席的兩方人地位職分各有不同,堡中為他們準備的吃食也不同。碟碗數百,令分配管事覺得頭疼。
好在雖然忙碌,並沒有出錯。徐兵謹與步堆二人互相客氣以後,開始觥籌交錯,眾人一同享受美味。
吃食之中,除了中原食物,還有步堆一行人從平城帶來的異域美食。徐氏宗親沒有見過,品嚐後嘖嘖稱奇。
“大人,此人如何稱呼?”
推杯換盞以後,徐兵謹看到步堆身旁少年一直沒有動杯盞碗筷,隨即開口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