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從透過府兵製講述當時社會狀況的文章,本來打算在書中寫出來的,但覺得可能會太枯燥,降低娛樂性,網文嘛,畢竟是休閑取樂的東西。於是便單獨寫出來,有興趣的書友就看看,沒興趣的跳過即可。
熟悉中國中古史的書友們應該知道府兵製起至西魏宇文泰,然後經北周、隋、直到唐前期,一直都是這四個王朝的軍事基礎。但是其內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通常來說,後世認為府兵製的開端有兩個重要節點:第一個是公元535年宇文泰就任都督中外諸軍事,獲得了賀拔嶽遺留軍和隨魏孝武帝西奔之軍為核心的中央軍以及關中土豪指揮的鄉兵的指揮權。另一個是公元543年東西邙山大戰西魏慘敗之後,宇文泰“廣募關隴豪右,以增軍旅”,到了公元550年,西魏已經建立了24軍的編製,府兵製“八柱國、十二大將軍、二十四開府”的架構已經形成。其中的關隴豪右,指的就是關中隴右土豪指揮的鄉兵。所謂的府兵製,就是將六鎮鮮卑、西逃洛陽中央軍、關中隴右鄉兵融合為一,宇文泰為代表的代北豪傑、從洛陽西逃入的洛陽權貴本地化、關隴化的過程,所以在史學界也有人將西魏、北周、隋、唐稱之為府兵製國家,甚至府兵的國家。即府兵作為一個整體,他們是西魏、北周、隋唐這些帝國的建立者、捍衛者、也是擁有者。
為何這麽說呢?讓我們回到本文前麵:“廣募關隴豪右,以增軍旅”,府兵製創立時招募的不是單個個體,而是一個個以關隴豪右為首領的鄉兵集團。仔細一想也不奇怪,以當時的行政能力,作為一個外來者,宇文泰怎麽可能有能力在關隴地區度田清理戶口,然後從有能力承擔軍事義務的富裕農民征調出足夠的兵員呢?因此府兵製從一開始就是對鄉裏有力首領的承認和收編,即將鄉兵納入中央軍體係,同時給予其首領相應的官職,這才是府兵製的真麵目。
可能有讀者會說,獲得官職的隻不過是那些鄉兵首領們,鄉兵們又要當兵打仗,還沒有軍餉,他們怎麽能說是國家的擁有者呢?這就要結合當時的曆史情況來看了,府兵製形成的同時,當時盛行的是世兵製和門閥製,前者就是世代當兵,和平時期除了耕種自食,還要承擔大量的勞役賦稅,而府兵製是可以免除賦稅勞役的。而且從升遷來看,府兵製有單獨一套升遷體係,這樣就避免了當時官位和家族出身相聯係的弊病。不少出身底層的府兵因為戰功而升遷至高位,比如來護兒等人。我們今天看來府兵製有各種各樣的弊病,但比起當時的製度,府兵製卻是大大的進步,讓鄉野間的有力有智人士有了上升的空間,打破了魏晉南北朝的士族政治,建立了他們的國家。
熟悉中國中古史的書友們應該知道府兵製起至西魏宇文泰,然後經北周、隋、直到唐前期,一直都是這四個王朝的軍事基礎。但是其內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通常來說,後世認為府兵製的開端有兩個重要節點:第一個是公元535年宇文泰就任都督中外諸軍事,獲得了賀拔嶽遺留軍和隨魏孝武帝西奔之軍為核心的中央軍以及關中土豪指揮的鄉兵的指揮權。另一個是公元543年東西邙山大戰西魏慘敗之後,宇文泰“廣募關隴豪右,以增軍旅”,到了公元550年,西魏已經建立了24軍的編製,府兵製“八柱國、十二大將軍、二十四開府”的架構已經形成。其中的關隴豪右,指的就是關中隴右土豪指揮的鄉兵。所謂的府兵製,就是將六鎮鮮卑、西逃洛陽中央軍、關中隴右鄉兵融合為一,宇文泰為代表的代北豪傑、從洛陽西逃入的洛陽權貴本地化、關隴化的過程,所以在史學界也有人將西魏、北周、隋、唐稱之為府兵製國家,甚至府兵的國家。即府兵作為一個整體,他們是西魏、北周、隋唐這些帝國的建立者、捍衛者、也是擁有者。
為何這麽說呢?讓我們回到本文前麵:“廣募關隴豪右,以增軍旅”,府兵製創立時招募的不是單個個體,而是一個個以關隴豪右為首領的鄉兵集團。仔細一想也不奇怪,以當時的行政能力,作為一個外來者,宇文泰怎麽可能有能力在關隴地區度田清理戶口,然後從有能力承擔軍事義務的富裕農民征調出足夠的兵員呢?因此府兵製從一開始就是對鄉裏有力首領的承認和收編,即將鄉兵納入中央軍體係,同時給予其首領相應的官職,這才是府兵製的真麵目。
可能有讀者會說,獲得官職的隻不過是那些鄉兵首領們,鄉兵們又要當兵打仗,還沒有軍餉,他們怎麽能說是國家的擁有者呢?這就要結合當時的曆史情況來看了,府兵製形成的同時,當時盛行的是世兵製和門閥製,前者就是世代當兵,和平時期除了耕種自食,還要承擔大量的勞役賦稅,而府兵製是可以免除賦稅勞役的。而且從升遷來看,府兵製有單獨一套升遷體係,這樣就避免了當時官位和家族出身相聯係的弊病。不少出身底層的府兵因為戰功而升遷至高位,比如來護兒等人。我們今天看來府兵製有各種各樣的弊病,但比起當時的製度,府兵製卻是大大的進步,讓鄉野間的有力有智人士有了上升的空間,打破了魏晉南北朝的士族政治,建立了他們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