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甄氏,名甄洛,中山無極(今河北石家莊市無極縣)人,漢太保甄邯的後代。
父親甄逸曾任上蔡令,母親張氏乃常山人。
甄逸與張氏生有三子五女,長子甄豫,早逝;次子甄儼,年少舉孝廉為郎,被辟為大將軍椽,擔任曲梁令;三子甄堯也被舉為孝廉。
甄洛的四位姐姐,分別名為甄薑、甄脫、甄道、甄榮。
甄洛睡覺時,家裏人仿佛看到有人把玉衣蓋其身上,都很奇怪。
甄洛三歲時,父親去世,年幼的甄洛因為思慕父親哭的非常傷心,這樣的早慧使家內和周圍的人更加感到她有別於眾。曾有相士劉良為甄洛以及甄逸其他子女看相,指著甄洛說:“這個女孩將來貴不可言。”
甄洛從小到大,都不好戲弄、玩耍。
八歲時,院子外來了一幫騎著馬耍雜技的人,甄洛的家人及幾個姐姐都上閣樓觀看,隻有她不去。
幾個姐姐都感奇怪,問她為何不一起去玩耍、看熱鬧?
甄洛卻說:“這難道是女孩子應該看的嗎?”便一人獨自在屋內讀書寫字。
甄洛自小就非常喜歡讀書,博聞強識,隻要看過的篇目就能夠立刻領悟,還多次用她兄長的筆硯寫字。
兄長笑她說:“女人應學女工,讀書有什麽用?難道以後還想做女博士(官名)嗎?”
甄洛回答:“古時賢德女子,都要學習前人成敗經驗,以此來警示自己。不讀書,何以借鑒?”
漢末天下大亂,局勢動蕩,災荒連年,百姓為糊口活命紛紛賣掉家中值錢的東西。
當時甄家有大量的穀物儲備,趁機收購了很多金銀寶物。
甄洛當時才十幾歲,看到這種情形便對母親說:“亂世求寶,並非善策,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就是所謂的因財喪身。現在眾多百姓都在饑餓之中,不如將家裏的穀物開倉賑濟四方鄉鄰,這才算是一種惠及眾人的德行。”
全家人都認為她說的有道理,於是將家中的糧食全部無償分發給鄰裏鄉親。
甄洛十四歲時,二兄甄儼去世,甄洛非常悲傷,對待寡嫂態度敬愛謙和,時時處處幫助二嫂打理家事,還盡心照顧甄儼留下來的孩子,對他們極其疼愛。
甄洛的母親性格嚴厲,常常用嚴格的規矩要求兒媳婦,甄洛幾次勸母親:“二兄不幸早終,二嫂年紀輕輕守寡,還要照顧留下的孩子,雖然她是您的兒媳婦,但應該像愛護自己的女兒一樣愛護她。”
母親聽了甄洛的話感動得流淚,從此以後,便讓甄洛與二嫂時常走動,起居都在一起,二人關係十分親密。
建安中年,袁紹為次子袁熙聘娶甄洛為妻,從此便以甄氏相稱。
袁紹打敗公孫瓚,任命次子即甄氏的丈夫袁熙為幽州刺史,甄氏則一直留在鄴城侍奉婆婆劉氏。
且說曹操叫兒子曹丕納了甄氏後,使人探聽袁譚消息。
報稱袁譚聞知袁尚敗走中山,引兵劫掠甘陵、安平、渤海、河間等處,追逼袁尚徑奔幽州投袁熙,盡降其眾,圖謀奪回冀州。
曹操得知袁譚背叛,大怒,馳書致袁譚,絕其婚約,歸還其女,自引軍至平原征討,袁譚不敵,敗守南皮。
建安九年(二零四年)十二月,曹操攻占平原,略定諸縣,正欲引軍攻打南皮,忽聞任俊運糧途中被襲,不幸身亡,想起任俊推行屯田以及供應軍需功勞,異常悲痛,設祭哀悼,並讓其子任先承襲其都亭侯爵位,繼任長水校尉。
次年正月,曹操親率大軍進攻南皮。
時值天寒地凍,河道結冰,運糧船隻難以行動,便令當地百姓敲冰拽船。
百姓聞令,盡皆逃散。
曹操大怒,下令捕捉斬殺。
聞知此令,百姓惶恐,有人親往營中自首投誠。
曹操則說:“若不殺汝等,則我號令既出;若殺汝等,吾心不忍;汝等快往山中躲藏,休被我軍士擒獲。”
自首投誠者感動不已,垂淚而去,又複去而返,並召集其餘逃散百姓,盡力破冰拽船。
袁譚被四麵圍困,驚恐萬狀,急令辛評去見曹操約降。
曹操對辛評說:“袁譚反複無常,難以置信。汝弟辛毗現在我處,受到重用。汝也留在此,當亦重用。”
辛評說:“丞相差矣。吾聞主貴臣榮,主憂臣辱。吾久事袁氏,怎能背叛?”
曹操知挽留不住,便將其遣歸。
辛評歸見袁譚,具言曹操不允降事。
袁譚叱責說:“汝弟現事曹操,汝也懷有二心嗎?”
辛評聞言,氣滿填胸,昏絕於地。
袁譚令人扶出。
辛評出帳,須臾身亡。
袁譚有些後悔,向郭圖問計。
郭圖見辛評已死:“曹操既不準降,隻有死戰。”
曹操率軍攻城,雙方混戰,從晨至午,攻城不克。
曹操棄馬上山,親自擂鼓。
將士見了,奮力向前。
曹洪奮威突陣,衝鋒在前,正遇袁譚,舉刀便砍。
袁譚招架不住,被曹洪一刀劈於馬下。
郭圖見狀大驚,撥馬急逃。
樂進望見,一箭將其射下城壕。
曹操乘勢引軍攻入南皮,安撫百姓。
袁熙大將焦觸、張南背叛袁熙來降,被封列侯。
黑山軍張燕引十萬軍來降,被封為平北將軍。
曹操奪取了南皮,下令將袁譚首級懸掛北門,號令“其他與袁氏同惡者,與之更始。敢有哭或厚葬袁譚者斬。”
號令告示剛剛懸掛出來,就見一人布冠衰衣,哭拜袁譚首級。
守護首級軍士急忙將其拿獲來見曹操。
曹操一問才知,此人乃青州別駕王修,正押送糧草至安樂(今河北樂亭縣東北),聽說袁譚危急,率領屬下從事數十人趕往南皮救援袁譚。
到了高密縣,王修聞知袁譚已死消息,放聲大哭:“沒有您,我回到哪裏去啊?”
王修急忙催促人等至南皮北門,見了袁譚首級,哭拜於地,被拿獲見了曹操,請求收葬袁譚屍首。
曹操問:“難道不知我下的命令嗎?”
王修說:“知道。”
曹操說:“既然知道,為何還哭拜袁譚?”
王修說:“吾生受袁譚任命,而其亡不哭,非義也。”
曹操說:“哭也罷了,還敢要求收葬屍首,難道不怕死嗎?”
王修說:“怕死而忘義,怎能立於世間。我曾受過袁氏厚恩,如果能讓我收殮袁譚屍體,然後讓我死,也不會後悔。”
曹操暗想:沒想到河北義士如此之多,可惜不得袁氏重用,否則豈能被攻破?
曹操問王修:“汝曾勸袁譚不要兄弟相殘,卻不聽,致有今日之禍,為何還要為其收屍?”
王修說:“為爭權勢,兄弟相殘為不仁;外敵入侵,不思聯手抗爭為不智。不仁不智,終為外敵所殺,故而哭拜。”
曹操又問:“若其兄弟相爭而亡,汝又如何?”
王修說:“兄弟為爭權勢,大動幹戈,割據相殘,軍士亡命,百姓遭難,天怒人怨,死有餘辜。”
曹操沉默良久:“皇室衰敗,豪強四起,稱霸割據,百姓苦不堪言。吾意統一天下,整頓乾坤,免除百姓屢遭戰禍苦難,使其安居樂業,何如?”
王修眼前一亮:“若如丞相所言,天下幸甚,百姓幸甚!”
曹操堅定地說:“吾勢必為之。”
王修拜服。
曹操連忙扶起,即讓王修收葬袁譚屍首。
曹操攻取南皮後,冀州各地盡皆服從,惟獨管統據守安樂,不願服從。
曹操命令王修督運軍糧返回安樂,並取管統首級。
王修素知管統忠誠,不忍傷其性命,便以曹操有統一天下、拯救百姓於苦難的意願和雄才大略,勸說管統向曹操投誠。
管統被王修說服,隨王修去見曹操。
曹操見管統來降,非常高興,並且赦免了管統。
袁氏政令寬縱,在職有權勢的人大多都積聚財物。
曹操攻破鄴城,查抄沒收審配等人的家財數以萬計。
察看王修家時,糧穀不滿十斛,僅有書籍幾百卷。
曹操感歎說:“王修作為士人真是名符其實。”
於是禮聘王修為司空掾,代理司金中郎將,遷為魏郡太守。
王修知道曹操有統一天下整頓乾坤之雄才大略,盡心盡力為其效命,治理地方,不惜餘力,後病死任上。此是後話,不提。
且說曹操攻破南皮,平定了冀州,遂派遣袁軍降將焦觸、張南、呂曠、呂翔、馬延等各引本部軍馬分三路進攻幽州,攻打袁熙、袁尚;派遣李典、樂進會合張燕進攻並州,攻打高幹。
袁熙、袁尚知曹軍攻打幽州,自料不敵,就引兵星夜投奔西遼烏桓去了。
焦觸等三路軍馬攻占了幽州,被封為鎮北將軍。
李典、樂進、張燕攻打並州,高幹死守壺關口(今山西長治西南),連日不下。
曹操自引軍至壺關口,用詐降計奪關,高幹奪路而逃,求救於匈奴單於,單於不受,隻得往荊州投劉表,行至上洛(今陝西商洛境內)被丄洛都尉王琰捕獲斬殺,將首級獻給曹操,被曹操封為列侯。
並州既定,曹操聚眾商議進兵烏桓之計。
父親甄逸曾任上蔡令,母親張氏乃常山人。
甄逸與張氏生有三子五女,長子甄豫,早逝;次子甄儼,年少舉孝廉為郎,被辟為大將軍椽,擔任曲梁令;三子甄堯也被舉為孝廉。
甄洛的四位姐姐,分別名為甄薑、甄脫、甄道、甄榮。
甄洛睡覺時,家裏人仿佛看到有人把玉衣蓋其身上,都很奇怪。
甄洛三歲時,父親去世,年幼的甄洛因為思慕父親哭的非常傷心,這樣的早慧使家內和周圍的人更加感到她有別於眾。曾有相士劉良為甄洛以及甄逸其他子女看相,指著甄洛說:“這個女孩將來貴不可言。”
甄洛從小到大,都不好戲弄、玩耍。
八歲時,院子外來了一幫騎著馬耍雜技的人,甄洛的家人及幾個姐姐都上閣樓觀看,隻有她不去。
幾個姐姐都感奇怪,問她為何不一起去玩耍、看熱鬧?
甄洛卻說:“這難道是女孩子應該看的嗎?”便一人獨自在屋內讀書寫字。
甄洛自小就非常喜歡讀書,博聞強識,隻要看過的篇目就能夠立刻領悟,還多次用她兄長的筆硯寫字。
兄長笑她說:“女人應學女工,讀書有什麽用?難道以後還想做女博士(官名)嗎?”
甄洛回答:“古時賢德女子,都要學習前人成敗經驗,以此來警示自己。不讀書,何以借鑒?”
漢末天下大亂,局勢動蕩,災荒連年,百姓為糊口活命紛紛賣掉家中值錢的東西。
當時甄家有大量的穀物儲備,趁機收購了很多金銀寶物。
甄洛當時才十幾歲,看到這種情形便對母親說:“亂世求寶,並非善策,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就是所謂的因財喪身。現在眾多百姓都在饑餓之中,不如將家裏的穀物開倉賑濟四方鄉鄰,這才算是一種惠及眾人的德行。”
全家人都認為她說的有道理,於是將家中的糧食全部無償分發給鄰裏鄉親。
甄洛十四歲時,二兄甄儼去世,甄洛非常悲傷,對待寡嫂態度敬愛謙和,時時處處幫助二嫂打理家事,還盡心照顧甄儼留下來的孩子,對他們極其疼愛。
甄洛的母親性格嚴厲,常常用嚴格的規矩要求兒媳婦,甄洛幾次勸母親:“二兄不幸早終,二嫂年紀輕輕守寡,還要照顧留下的孩子,雖然她是您的兒媳婦,但應該像愛護自己的女兒一樣愛護她。”
母親聽了甄洛的話感動得流淚,從此以後,便讓甄洛與二嫂時常走動,起居都在一起,二人關係十分親密。
建安中年,袁紹為次子袁熙聘娶甄洛為妻,從此便以甄氏相稱。
袁紹打敗公孫瓚,任命次子即甄氏的丈夫袁熙為幽州刺史,甄氏則一直留在鄴城侍奉婆婆劉氏。
且說曹操叫兒子曹丕納了甄氏後,使人探聽袁譚消息。
報稱袁譚聞知袁尚敗走中山,引兵劫掠甘陵、安平、渤海、河間等處,追逼袁尚徑奔幽州投袁熙,盡降其眾,圖謀奪回冀州。
曹操得知袁譚背叛,大怒,馳書致袁譚,絕其婚約,歸還其女,自引軍至平原征討,袁譚不敵,敗守南皮。
建安九年(二零四年)十二月,曹操攻占平原,略定諸縣,正欲引軍攻打南皮,忽聞任俊運糧途中被襲,不幸身亡,想起任俊推行屯田以及供應軍需功勞,異常悲痛,設祭哀悼,並讓其子任先承襲其都亭侯爵位,繼任長水校尉。
次年正月,曹操親率大軍進攻南皮。
時值天寒地凍,河道結冰,運糧船隻難以行動,便令當地百姓敲冰拽船。
百姓聞令,盡皆逃散。
曹操大怒,下令捕捉斬殺。
聞知此令,百姓惶恐,有人親往營中自首投誠。
曹操則說:“若不殺汝等,則我號令既出;若殺汝等,吾心不忍;汝等快往山中躲藏,休被我軍士擒獲。”
自首投誠者感動不已,垂淚而去,又複去而返,並召集其餘逃散百姓,盡力破冰拽船。
袁譚被四麵圍困,驚恐萬狀,急令辛評去見曹操約降。
曹操對辛評說:“袁譚反複無常,難以置信。汝弟辛毗現在我處,受到重用。汝也留在此,當亦重用。”
辛評說:“丞相差矣。吾聞主貴臣榮,主憂臣辱。吾久事袁氏,怎能背叛?”
曹操知挽留不住,便將其遣歸。
辛評歸見袁譚,具言曹操不允降事。
袁譚叱責說:“汝弟現事曹操,汝也懷有二心嗎?”
辛評聞言,氣滿填胸,昏絕於地。
袁譚令人扶出。
辛評出帳,須臾身亡。
袁譚有些後悔,向郭圖問計。
郭圖見辛評已死:“曹操既不準降,隻有死戰。”
曹操率軍攻城,雙方混戰,從晨至午,攻城不克。
曹操棄馬上山,親自擂鼓。
將士見了,奮力向前。
曹洪奮威突陣,衝鋒在前,正遇袁譚,舉刀便砍。
袁譚招架不住,被曹洪一刀劈於馬下。
郭圖見狀大驚,撥馬急逃。
樂進望見,一箭將其射下城壕。
曹操乘勢引軍攻入南皮,安撫百姓。
袁熙大將焦觸、張南背叛袁熙來降,被封列侯。
黑山軍張燕引十萬軍來降,被封為平北將軍。
曹操奪取了南皮,下令將袁譚首級懸掛北門,號令“其他與袁氏同惡者,與之更始。敢有哭或厚葬袁譚者斬。”
號令告示剛剛懸掛出來,就見一人布冠衰衣,哭拜袁譚首級。
守護首級軍士急忙將其拿獲來見曹操。
曹操一問才知,此人乃青州別駕王修,正押送糧草至安樂(今河北樂亭縣東北),聽說袁譚危急,率領屬下從事數十人趕往南皮救援袁譚。
到了高密縣,王修聞知袁譚已死消息,放聲大哭:“沒有您,我回到哪裏去啊?”
王修急忙催促人等至南皮北門,見了袁譚首級,哭拜於地,被拿獲見了曹操,請求收葬袁譚屍首。
曹操問:“難道不知我下的命令嗎?”
王修說:“知道。”
曹操說:“既然知道,為何還哭拜袁譚?”
王修說:“吾生受袁譚任命,而其亡不哭,非義也。”
曹操說:“哭也罷了,還敢要求收葬屍首,難道不怕死嗎?”
王修說:“怕死而忘義,怎能立於世間。我曾受過袁氏厚恩,如果能讓我收殮袁譚屍體,然後讓我死,也不會後悔。”
曹操暗想:沒想到河北義士如此之多,可惜不得袁氏重用,否則豈能被攻破?
曹操問王修:“汝曾勸袁譚不要兄弟相殘,卻不聽,致有今日之禍,為何還要為其收屍?”
王修說:“為爭權勢,兄弟相殘為不仁;外敵入侵,不思聯手抗爭為不智。不仁不智,終為外敵所殺,故而哭拜。”
曹操又問:“若其兄弟相爭而亡,汝又如何?”
王修說:“兄弟為爭權勢,大動幹戈,割據相殘,軍士亡命,百姓遭難,天怒人怨,死有餘辜。”
曹操沉默良久:“皇室衰敗,豪強四起,稱霸割據,百姓苦不堪言。吾意統一天下,整頓乾坤,免除百姓屢遭戰禍苦難,使其安居樂業,何如?”
王修眼前一亮:“若如丞相所言,天下幸甚,百姓幸甚!”
曹操堅定地說:“吾勢必為之。”
王修拜服。
曹操連忙扶起,即讓王修收葬袁譚屍首。
曹操攻取南皮後,冀州各地盡皆服從,惟獨管統據守安樂,不願服從。
曹操命令王修督運軍糧返回安樂,並取管統首級。
王修素知管統忠誠,不忍傷其性命,便以曹操有統一天下、拯救百姓於苦難的意願和雄才大略,勸說管統向曹操投誠。
管統被王修說服,隨王修去見曹操。
曹操見管統來降,非常高興,並且赦免了管統。
袁氏政令寬縱,在職有權勢的人大多都積聚財物。
曹操攻破鄴城,查抄沒收審配等人的家財數以萬計。
察看王修家時,糧穀不滿十斛,僅有書籍幾百卷。
曹操感歎說:“王修作為士人真是名符其實。”
於是禮聘王修為司空掾,代理司金中郎將,遷為魏郡太守。
王修知道曹操有統一天下整頓乾坤之雄才大略,盡心盡力為其效命,治理地方,不惜餘力,後病死任上。此是後話,不提。
且說曹操攻破南皮,平定了冀州,遂派遣袁軍降將焦觸、張南、呂曠、呂翔、馬延等各引本部軍馬分三路進攻幽州,攻打袁熙、袁尚;派遣李典、樂進會合張燕進攻並州,攻打高幹。
袁熙、袁尚知曹軍攻打幽州,自料不敵,就引兵星夜投奔西遼烏桓去了。
焦觸等三路軍馬攻占了幽州,被封為鎮北將軍。
李典、樂進、張燕攻打並州,高幹死守壺關口(今山西長治西南),連日不下。
曹操自引軍至壺關口,用詐降計奪關,高幹奪路而逃,求救於匈奴單於,單於不受,隻得往荊州投劉表,行至上洛(今陝西商洛境內)被丄洛都尉王琰捕獲斬殺,將首級獻給曹操,被曹操封為列侯。
並州既定,曹操聚眾商議進兵烏桓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