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綱重新穿上了他那已經身闊別一月的四獸麒麟服,挎著銀鎁瓢方袋,右手把著繡春刀刀柄,威風凜凜地站在奉天殿門中央,帶著幾個大漢將軍,擋住了文武百官入殿的通道。
大漢將軍可不是什麽漢朝的將軍,而是從錦衣衛裏精挑細選出來的殿廷衛士,個個身材高大,威武雄壯,形象氣質俱佳,專門負責朝會守衛及皇上出巡之事。
“諸位大人且留步,奉皇上之命,今日上朝有帶奏本的文武官員就不用麵奏或者呈遞通政使司了,都放在本指揮使身前的這個竹筐裏。”紀綱指了指身前的竹筐,朝眾人道。
眾人麵麵相覷,承擔朝廷諸事通達之責的奏疏如何能放入這打草拾糞的竹筐之中?
他們中許多人甚至還不知道紀綱已然連夜官複原職了!
不過這既是皇命,他們也不敢不遵,隻能按照入朝順序,將奏疏小心翼翼放入竹筐中。
輪到湯宗入內,紀綱特意多看他幾眼,“湯大人沒有奏疏呈遞?”
“沒有。”湯宗笑笑,拱拱手,“恭喜紀指揮使官複原職。”
紀綱眼神複雜地看著他,現在他還不知道湯宗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拱拱手意思一下,沒有說話。
等所有該入殿的官員入殿站好排班,接下來就該司禮監首席大太監出來,請皇上臨朝,然後文武百官五拜三叩,鴻臚寺卿王嶽上報入京謝恩、離京辭官的人數了。
可這次黃儼卻遲遲沒有出來,王嶽早早就做好的功課也遲遲交不了差。
很快,小半個時辰就過去了,黃儼還是沒有出來,朝堂禮節嚴苛,大漢將軍就在周圍看著,一眾百官手持牙牌,雖然心中奇怪,但也不敢左顧右盼,更不敢交頭接耳。
又過一會,黃儼終於是走了出來,百官心中鬆了一口氣,看來皇上這是馬上就要臨朝了。
可黃儼在高高在上的金鑾座旁站定,卻不請皇上臨朝,而是深吸一口氣,對眾百官道,“傳皇上口諭——”
唰——
文武百官齊刷刷跪下,見黃儼今日如此,他們十個裏麵八個猜到是今日早朝取消。
“朕深感乏困,難以臨朝,但憂今日所議之事重要,請諸位愛卿先行商議,朕隨後定奪。”可黃儼卻說出這麽一番話來。
這口諭一出,眾人皆是一愣,朝會皇上不臨朝,讓大臣先議,這可沒有先例呀。
湯宗皺眉,他知道是今日的事情幹係太大,太子與漢王,前臣與當臣,之前朝堂上藏在水麵之下的對立都要擺在明麵上,皇上不臨朝,就說明他心裏還未做出自己的決定。
可問題是皇上這般一做,那就真真是將他架在火上烤了。
口諭一出,百官麵麵相覷,黃儼見眾人臉上個個精彩,於是道,“諸位大人請平身吧。”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眾大臣起身站好。
“皇上既然有口諭,諸位大人也就別兜著了,該說什麽就說什麽,有了結果自有內臣如實呈報皇上。”
可黃儼話雖這麽說,百官還是沒有人開口,誰知道皇上怎麽想的,萬一說出來不合聖意可怎麽辦?
原本站在殿門口的紀綱見狀三步並作兩步走上前,來到黃儼身邊,左手叉腰,右手把住繡春刀,“諸位大人,說吧,皇上讓你們說,你們不說,這可是欺君呀。”
他果然還是原來的他,好一條狐假虎威的狗腿子,在一眾公侯駙馬麵前,黃儼都不敢自稱“咱家”,他卻一上來就以“欺君”施壓眾臣。
百官中還是一陣沉默。
“皇上既然有口諭,那咱們就當有什麽說什麽。”
不過僅僅過了片刻,就率先被人打破,說話之人站在第一班排之西,乃是一名武臣,寧陽伯陳懋。
敢第一個開口,除了武將本身心直口快的本性之外,還因為這個陳懋在朝中也非常有地位,他父親陳亨當年靖難立有大功,被封為涇國公,是和張玉朱能等人齊名,少有被封為國公的幾人之一。
而他自己能被封寧陽伯,也非受蔭護,而是他本身也是靖難功臣,一人一馬打出來的,朱棣即位以來,他參與數次北伐,久駐西北,威震漠北,頗具威望。
當年朱棣靖難登基,追封冊封有功之臣,封國公有八人,封侯有二十六人,如今十五年已過,除去世襲,當年參與靖難大戰的公侯加起來也不過七八人,伯就已經算稀罕的了。
陳懋說了這一句,左右看了看,見眾人還沒有開口的意思,笑了笑道,“諸位同僚都不說?那就某家先說。”
他回頭首先看向了湯宗,拱拱手,“湯大人,一月查訪,多有辛勞。”
湯宗心中一突,知道該來的遲早要來,躬身還禮,“陳將軍,君事無小事,不敢言辛勞。”
“湯大人,陳某想問一問,密謀造反,謀害皇上的是不是周洪宗和耿璿這兩個惡首?”
唰——
陳懋這話一出口,所有人均是紛紛看向湯宗。
其實陳懋之所以這般問,湯宗也知道他會如此問,是因為這個問題很關鍵,就如他剛到午門,就被百官包圍,刺駕案是不是周洪宗和耿璿所為,是今日所有事情的前提,必須搞清楚,之前百官的道聽途說,雖是已知曉,但始終是風言,根本算不得確鑿事實,想要繼續接下來所議之事,就必須從湯宗這個親審之人口中得到肯定的答案,才算有理有據。
湯宗皺眉,因為這個問題的說辭他不是沒想好,而是他想好的說辭不是給這些各有居心,壓根不想知道疑點過程的百官說的,而是給皇上說的,但卻沒想到皇上今日根本沒有臨朝!
見他不語,站在旁邊的光祿寺卿劉秉開口,“湯大人似有顧慮?”他攤攤手,麵露不解,“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這有什麽不能說的?”
“劉大人說的是。”湯宗知道不能顯得太過遲疑,意思一句,拱手向眾百官一周,“諸位大人,湯某受皇命徹查奉天殿刺駕一案已近一月,我知道諸位都很關心案子的進展,實不相瞞,兩個多月前在這奉天殿中發生的刺駕案,湯某的確是調查出了一個結論。”
他說到這裏停頓一下,話音一轉,“不過湯某昨夜回來匆忙,這個結論還未當麵稟告皇上,在這裏當著眾百官說出來多有不適,還望見諒。”
聞聽此言,眾人麵麵相覷,他們又不是初入官場,這番說辭看似合理,實則就是不願意說。
身邊的劉秉麵露驚訝,又是第一個發問,“湯大人,你這話說的可就不對了,皇上的口諭裏可是要咱們先行商議,刺駕案是你查的,你這不給個結論,我們如何商議,皇上又該如何定奪?”
本來這個劉秉的角色應該當先跳出來的是陳瑛,但是他昨夜被湯宗威脅之後,到現在還是一句話不說,就像湯宗交代的,專心夾自己的菜,而與他同樣仇視前朝舊臣的劉秉則是接起了擠兌的活。
大漢將軍可不是什麽漢朝的將軍,而是從錦衣衛裏精挑細選出來的殿廷衛士,個個身材高大,威武雄壯,形象氣質俱佳,專門負責朝會守衛及皇上出巡之事。
“諸位大人且留步,奉皇上之命,今日上朝有帶奏本的文武官員就不用麵奏或者呈遞通政使司了,都放在本指揮使身前的這個竹筐裏。”紀綱指了指身前的竹筐,朝眾人道。
眾人麵麵相覷,承擔朝廷諸事通達之責的奏疏如何能放入這打草拾糞的竹筐之中?
他們中許多人甚至還不知道紀綱已然連夜官複原職了!
不過這既是皇命,他們也不敢不遵,隻能按照入朝順序,將奏疏小心翼翼放入竹筐中。
輪到湯宗入內,紀綱特意多看他幾眼,“湯大人沒有奏疏呈遞?”
“沒有。”湯宗笑笑,拱拱手,“恭喜紀指揮使官複原職。”
紀綱眼神複雜地看著他,現在他還不知道湯宗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拱拱手意思一下,沒有說話。
等所有該入殿的官員入殿站好排班,接下來就該司禮監首席大太監出來,請皇上臨朝,然後文武百官五拜三叩,鴻臚寺卿王嶽上報入京謝恩、離京辭官的人數了。
可這次黃儼卻遲遲沒有出來,王嶽早早就做好的功課也遲遲交不了差。
很快,小半個時辰就過去了,黃儼還是沒有出來,朝堂禮節嚴苛,大漢將軍就在周圍看著,一眾百官手持牙牌,雖然心中奇怪,但也不敢左顧右盼,更不敢交頭接耳。
又過一會,黃儼終於是走了出來,百官心中鬆了一口氣,看來皇上這是馬上就要臨朝了。
可黃儼在高高在上的金鑾座旁站定,卻不請皇上臨朝,而是深吸一口氣,對眾百官道,“傳皇上口諭——”
唰——
文武百官齊刷刷跪下,見黃儼今日如此,他們十個裏麵八個猜到是今日早朝取消。
“朕深感乏困,難以臨朝,但憂今日所議之事重要,請諸位愛卿先行商議,朕隨後定奪。”可黃儼卻說出這麽一番話來。
這口諭一出,眾人皆是一愣,朝會皇上不臨朝,讓大臣先議,這可沒有先例呀。
湯宗皺眉,他知道是今日的事情幹係太大,太子與漢王,前臣與當臣,之前朝堂上藏在水麵之下的對立都要擺在明麵上,皇上不臨朝,就說明他心裏還未做出自己的決定。
可問題是皇上這般一做,那就真真是將他架在火上烤了。
口諭一出,百官麵麵相覷,黃儼見眾人臉上個個精彩,於是道,“諸位大人請平身吧。”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眾大臣起身站好。
“皇上既然有口諭,諸位大人也就別兜著了,該說什麽就說什麽,有了結果自有內臣如實呈報皇上。”
可黃儼話雖這麽說,百官還是沒有人開口,誰知道皇上怎麽想的,萬一說出來不合聖意可怎麽辦?
原本站在殿門口的紀綱見狀三步並作兩步走上前,來到黃儼身邊,左手叉腰,右手把住繡春刀,“諸位大人,說吧,皇上讓你們說,你們不說,這可是欺君呀。”
他果然還是原來的他,好一條狐假虎威的狗腿子,在一眾公侯駙馬麵前,黃儼都不敢自稱“咱家”,他卻一上來就以“欺君”施壓眾臣。
百官中還是一陣沉默。
“皇上既然有口諭,那咱們就當有什麽說什麽。”
不過僅僅過了片刻,就率先被人打破,說話之人站在第一班排之西,乃是一名武臣,寧陽伯陳懋。
敢第一個開口,除了武將本身心直口快的本性之外,還因為這個陳懋在朝中也非常有地位,他父親陳亨當年靖難立有大功,被封為涇國公,是和張玉朱能等人齊名,少有被封為國公的幾人之一。
而他自己能被封寧陽伯,也非受蔭護,而是他本身也是靖難功臣,一人一馬打出來的,朱棣即位以來,他參與數次北伐,久駐西北,威震漠北,頗具威望。
當年朱棣靖難登基,追封冊封有功之臣,封國公有八人,封侯有二十六人,如今十五年已過,除去世襲,當年參與靖難大戰的公侯加起來也不過七八人,伯就已經算稀罕的了。
陳懋說了這一句,左右看了看,見眾人還沒有開口的意思,笑了笑道,“諸位同僚都不說?那就某家先說。”
他回頭首先看向了湯宗,拱拱手,“湯大人,一月查訪,多有辛勞。”
湯宗心中一突,知道該來的遲早要來,躬身還禮,“陳將軍,君事無小事,不敢言辛勞。”
“湯大人,陳某想問一問,密謀造反,謀害皇上的是不是周洪宗和耿璿這兩個惡首?”
唰——
陳懋這話一出口,所有人均是紛紛看向湯宗。
其實陳懋之所以這般問,湯宗也知道他會如此問,是因為這個問題很關鍵,就如他剛到午門,就被百官包圍,刺駕案是不是周洪宗和耿璿所為,是今日所有事情的前提,必須搞清楚,之前百官的道聽途說,雖是已知曉,但始終是風言,根本算不得確鑿事實,想要繼續接下來所議之事,就必須從湯宗這個親審之人口中得到肯定的答案,才算有理有據。
湯宗皺眉,因為這個問題的說辭他不是沒想好,而是他想好的說辭不是給這些各有居心,壓根不想知道疑點過程的百官說的,而是給皇上說的,但卻沒想到皇上今日根本沒有臨朝!
見他不語,站在旁邊的光祿寺卿劉秉開口,“湯大人似有顧慮?”他攤攤手,麵露不解,“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這有什麽不能說的?”
“劉大人說的是。”湯宗知道不能顯得太過遲疑,意思一句,拱手向眾百官一周,“諸位大人,湯某受皇命徹查奉天殿刺駕一案已近一月,我知道諸位都很關心案子的進展,實不相瞞,兩個多月前在這奉天殿中發生的刺駕案,湯某的確是調查出了一個結論。”
他說到這裏停頓一下,話音一轉,“不過湯某昨夜回來匆忙,這個結論還未當麵稟告皇上,在這裏當著眾百官說出來多有不適,還望見諒。”
聞聽此言,眾人麵麵相覷,他們又不是初入官場,這番說辭看似合理,實則就是不願意說。
身邊的劉秉麵露驚訝,又是第一個發問,“湯大人,你這話說的可就不對了,皇上的口諭裏可是要咱們先行商議,刺駕案是你查的,你這不給個結論,我們如何商議,皇上又該如何定奪?”
本來這個劉秉的角色應該當先跳出來的是陳瑛,但是他昨夜被湯宗威脅之後,到現在還是一句話不說,就像湯宗交代的,專心夾自己的菜,而與他同樣仇視前朝舊臣的劉秉則是接起了擠兌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