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轉身回到龍案旁坐下,轉頭看向黃儼,麵色再也不似之前等待常寧公主消息的急躁,反而變得冷冽下來,“黃儼,從現在起,容妃那裏一刻也不能離人,若有差池,朕輕饒不得。”
有了方才趙鐸的教訓,黃儼聽了冷汗直冒,趕忙跪下,“是,主子放心。”
朱棣又看向胡廣,“張輔紀綱現在哪裏?”
胡廣跪下,“稟皇上,英國公現在江西,紀指揮使現在胡廣。”
“嗯。”朱棣點頭,“八百裏加急,招他們兩人回來,朕要親自問問,他們剿了一年多的明教反賊,是怎麽剿到京師來的?!”
胡廣一滯,“是,皇上!”
朱棣再不多言,直接閉眼,“告訴陳瑛他們,常寧失蹤的事情少來參和,你們都下去吧。”
“是,臣告退。”胡廣道。
黃儼身為貼身伺候大太監,可是不能說走就走,但現在皇上明顯是想一個人靜靜,於是小心翼翼道,“主子,奴婢就在殿外候著,主子若是有事,奴婢再進來。”
“嗯。”朱棣閉眼點頭。
黃儼胡廣對視一眼,退出殿外,兩人沒有說話,但卻都知道,自從皇上看過那封信後,對於常寧公主失蹤的心態已然變了,張輔和紀綱趕回京師,至少需要十幾日,朱棣卻偏偏在這焦急時刻召兩人回來。
朱棣的心思確實已經變了。
之前他是擔心常寧公主的安危,想要將她馬上找回來,現在卻已經是擔心自己的皇位和帝國的穩固了。
這倒不是說他不顧自己女兒的危險處境,而是相比於她,剿滅反賊才是重中之重,想要他放棄追剿明教,放了已經被捉拿的歹人,這是朱棣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答應的。
隻是現在一個人呆在武英殿裏,朱棣感覺有些慚愧和心痛,因為他要放棄自己最喜愛的女兒了,雖然十七年前的靖難上位,他放棄過很多人很多事,早已鐵石心腸。
若是現在有人能將常寧公主平平安安帶回來,他可以給那個人想要的一切......
常寧公主被明教擄走的十多天後,英國公張輔和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匆匆趕回來了,而相比於紀綱,張輔更顯急切,因為常寧公主是他的外甥女,他心急之餘,還很是擔心自己的妹妹容貴妃。
同樣是在武英殿。
“朕召你們回來,是想問問,追剿明教反賊一年多了,這反賊怎麽就到了京師?”朱棣高高坐在龍案旁邊,語氣還算平順,可下一刻,他便虎目圓睜,聲音瞬間拔高,“怎麽就在這光天化日之下,擄走了朕的女兒來要挾朕?!”
跪在地上的張輔和紀綱嚇得不敢抬頭。
張輔本就身體不好,現在也不賜座,跪在地上都有些打顫,“皇上,這......這都是臣等失職,皇上莫要著急,臣已經加派了人馬,加緊追剿反賊,一定要救出公主,倘若不然,願領死謝罪!”
一旁的胡廣聞言眼神閃爍,他知道朱棣要聽的根本不是這句話,不然也不會十多天的時間,不急著想辦法救公主,卻靜靜等待張輔和紀綱回來,一定是他心裏已經有了決定。
果然,對於張輔的回話,朱棣並沒有表態,轉頭看向紀綱,“紀綱,你治下的錦衣衛朕還能不能相信?”
這指責的倒也對,奉天殿刺駕的案子,錦衣衛的確是讓朱棣有些失望,它本應該是皇上的一柄利器,但凡出鞘,就能快刀斬亂麻,現在卻接二連三出現了王儀薛明等心懷叵測之人,現在常寧公主被擄走,也是在錦衣衛的保護之下,但凡種種,實在有辱天子親軍之名。
紀綱聞言瞬間冷汗直流,一時不知道敢如何解釋,突然想起一年前湯宗在陸大有和普密蓬死在詔獄時給自己出的主意,皇上麵前不能解釋就不要強行解釋,隻管認錯,他猛然重重一磕頭,額頭直接紫青,“主子,臣該死,請皇上治罪!”
就隻一句。
朱棣聞言氣的吹胡子瞪眼,胸膛起伏,卻也不能真的將他給拉出去砍了。
他沒有說話,過了良久,悠悠開口,“常寧被擄走,闞六送來一封信,說要保常寧安全,就要朕一來停止追剿明教,二來放了已經拿捕的明教反賊,三來誅殺湯宗九族。”
他說完,剛剛還磕頭認罪的紀綱一驚,也不管應不應該,合不合適,急忙道,“主子不可呀,臣聽聞湯宗昨年中秋才遭明教刺殺,所幸沒有得逞,明教反賊這是要借皇上誅殺忠良啊,請皇上三思。”
現在的紀綱那是真的對湯宗好,如是之前,他一定不會開口為湯宗說話,說不得還得反過來加油添醋一番才能合了心意。
“哦?”朱棣聞言想了想,卻也沒有多言,反而轉頭看向了胡廣,“胡廣,你說說,現在朕該如何做?”
這本是平常的一句詢問意見,但胡廣聽了卻好似心髒被人猛擊一錘,冷汗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身體發抖,比下麵跪著的張輔和紀綱還要惶恐不知多少。
這往日裏平平淡淡的一句話在現在這個場合可是凶險十足,因為他和紀綱張輔一樣,也是現在才知道闞六那封信的內容,再結合朱棣十多天無動於衷,他已經知道,朱棣其實心裏已經做了決定,那就是社稷為重,舍棄常寧公主,全力追剿明教反賊。
可問題是,皇上既然已經有了決定,卻還要問他胡廣,卻是為什麽?
是想要更好的處置辦法?那顯然不是,若是要問更好的辦法,常寧公主被擄走的那天夜裏,就該問他了。
那朱棣當時不問,卻現在問他,就隻有一個目的——讓他背鍋!
隻要放棄常寧公主,全力追剿明教反賊的話從他嘴裏說出來,朱棣一定會采納,那最後常寧公主回不來,他胡廣就是那個消弭眾臣激憤,安慰容貴妃的最佳替罪羊,到了那個時候,他能有好果子吃?
事情到了現在,胡廣心裏有些後悔,費盡心力爬上這內閣首輔的位置,一年多來盡心竭力,最後卻要落到如此下場,真不知道自己是圖了個什麽。
不過現在倒也並非全是絕路,隻要他能想到既能救出常寧公主,又能追剿明教反賊的兩全之法,說不得這大禍就闖過去了。
可問題是說的容易,哪裏有這種辦法?隻要朝廷遲遲不做回應,繼續加大追剿力度,闞六必然要拿常寧公主開刀做回應,魚死網破。
而他若是不按照朱棣所想的去說,那也等於是徹底失去了朱棣的信任,之後的處境,隻需要僅僅是一個借口。
所以實際上,他已經沒了其他選擇,短短的時間裏,他思來想去,為保家人平安,他最終還是選擇了照朱棣心中所想來回話。
胡廣跪下,臉上滿是悲壯懇切,“皇上,臣有一言,我大明開國五十餘年,還從未有被逆賊要挾朝廷之事,而今出了此事,臣認為社稷事大,明教反賊猖狂,已經到了不除不足以安天下的地步,皇上應當機立斷,徹底鏟除明教!”
他用最豪邁的語氣說了最不想說的話。
有了方才趙鐸的教訓,黃儼聽了冷汗直冒,趕忙跪下,“是,主子放心。”
朱棣又看向胡廣,“張輔紀綱現在哪裏?”
胡廣跪下,“稟皇上,英國公現在江西,紀指揮使現在胡廣。”
“嗯。”朱棣點頭,“八百裏加急,招他們兩人回來,朕要親自問問,他們剿了一年多的明教反賊,是怎麽剿到京師來的?!”
胡廣一滯,“是,皇上!”
朱棣再不多言,直接閉眼,“告訴陳瑛他們,常寧失蹤的事情少來參和,你們都下去吧。”
“是,臣告退。”胡廣道。
黃儼身為貼身伺候大太監,可是不能說走就走,但現在皇上明顯是想一個人靜靜,於是小心翼翼道,“主子,奴婢就在殿外候著,主子若是有事,奴婢再進來。”
“嗯。”朱棣閉眼點頭。
黃儼胡廣對視一眼,退出殿外,兩人沒有說話,但卻都知道,自從皇上看過那封信後,對於常寧公主失蹤的心態已然變了,張輔和紀綱趕回京師,至少需要十幾日,朱棣卻偏偏在這焦急時刻召兩人回來。
朱棣的心思確實已經變了。
之前他是擔心常寧公主的安危,想要將她馬上找回來,現在卻已經是擔心自己的皇位和帝國的穩固了。
這倒不是說他不顧自己女兒的危險處境,而是相比於她,剿滅反賊才是重中之重,想要他放棄追剿明教,放了已經被捉拿的歹人,這是朱棣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答應的。
隻是現在一個人呆在武英殿裏,朱棣感覺有些慚愧和心痛,因為他要放棄自己最喜愛的女兒了,雖然十七年前的靖難上位,他放棄過很多人很多事,早已鐵石心腸。
若是現在有人能將常寧公主平平安安帶回來,他可以給那個人想要的一切......
常寧公主被明教擄走的十多天後,英國公張輔和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匆匆趕回來了,而相比於紀綱,張輔更顯急切,因為常寧公主是他的外甥女,他心急之餘,還很是擔心自己的妹妹容貴妃。
同樣是在武英殿。
“朕召你們回來,是想問問,追剿明教反賊一年多了,這反賊怎麽就到了京師?”朱棣高高坐在龍案旁邊,語氣還算平順,可下一刻,他便虎目圓睜,聲音瞬間拔高,“怎麽就在這光天化日之下,擄走了朕的女兒來要挾朕?!”
跪在地上的張輔和紀綱嚇得不敢抬頭。
張輔本就身體不好,現在也不賜座,跪在地上都有些打顫,“皇上,這......這都是臣等失職,皇上莫要著急,臣已經加派了人馬,加緊追剿反賊,一定要救出公主,倘若不然,願領死謝罪!”
一旁的胡廣聞言眼神閃爍,他知道朱棣要聽的根本不是這句話,不然也不會十多天的時間,不急著想辦法救公主,卻靜靜等待張輔和紀綱回來,一定是他心裏已經有了決定。
果然,對於張輔的回話,朱棣並沒有表態,轉頭看向紀綱,“紀綱,你治下的錦衣衛朕還能不能相信?”
這指責的倒也對,奉天殿刺駕的案子,錦衣衛的確是讓朱棣有些失望,它本應該是皇上的一柄利器,但凡出鞘,就能快刀斬亂麻,現在卻接二連三出現了王儀薛明等心懷叵測之人,現在常寧公主被擄走,也是在錦衣衛的保護之下,但凡種種,實在有辱天子親軍之名。
紀綱聞言瞬間冷汗直流,一時不知道敢如何解釋,突然想起一年前湯宗在陸大有和普密蓬死在詔獄時給自己出的主意,皇上麵前不能解釋就不要強行解釋,隻管認錯,他猛然重重一磕頭,額頭直接紫青,“主子,臣該死,請皇上治罪!”
就隻一句。
朱棣聞言氣的吹胡子瞪眼,胸膛起伏,卻也不能真的將他給拉出去砍了。
他沒有說話,過了良久,悠悠開口,“常寧被擄走,闞六送來一封信,說要保常寧安全,就要朕一來停止追剿明教,二來放了已經拿捕的明教反賊,三來誅殺湯宗九族。”
他說完,剛剛還磕頭認罪的紀綱一驚,也不管應不應該,合不合適,急忙道,“主子不可呀,臣聽聞湯宗昨年中秋才遭明教刺殺,所幸沒有得逞,明教反賊這是要借皇上誅殺忠良啊,請皇上三思。”
現在的紀綱那是真的對湯宗好,如是之前,他一定不會開口為湯宗說話,說不得還得反過來加油添醋一番才能合了心意。
“哦?”朱棣聞言想了想,卻也沒有多言,反而轉頭看向了胡廣,“胡廣,你說說,現在朕該如何做?”
這本是平常的一句詢問意見,但胡廣聽了卻好似心髒被人猛擊一錘,冷汗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身體發抖,比下麵跪著的張輔和紀綱還要惶恐不知多少。
這往日裏平平淡淡的一句話在現在這個場合可是凶險十足,因為他和紀綱張輔一樣,也是現在才知道闞六那封信的內容,再結合朱棣十多天無動於衷,他已經知道,朱棣其實心裏已經做了決定,那就是社稷為重,舍棄常寧公主,全力追剿明教反賊。
可問題是,皇上既然已經有了決定,卻還要問他胡廣,卻是為什麽?
是想要更好的處置辦法?那顯然不是,若是要問更好的辦法,常寧公主被擄走的那天夜裏,就該問他了。
那朱棣當時不問,卻現在問他,就隻有一個目的——讓他背鍋!
隻要放棄常寧公主,全力追剿明教反賊的話從他嘴裏說出來,朱棣一定會采納,那最後常寧公主回不來,他胡廣就是那個消弭眾臣激憤,安慰容貴妃的最佳替罪羊,到了那個時候,他能有好果子吃?
事情到了現在,胡廣心裏有些後悔,費盡心力爬上這內閣首輔的位置,一年多來盡心竭力,最後卻要落到如此下場,真不知道自己是圖了個什麽。
不過現在倒也並非全是絕路,隻要他能想到既能救出常寧公主,又能追剿明教反賊的兩全之法,說不得這大禍就闖過去了。
可問題是說的容易,哪裏有這種辦法?隻要朝廷遲遲不做回應,繼續加大追剿力度,闞六必然要拿常寧公主開刀做回應,魚死網破。
而他若是不按照朱棣所想的去說,那也等於是徹底失去了朱棣的信任,之後的處境,隻需要僅僅是一個借口。
所以實際上,他已經沒了其他選擇,短短的時間裏,他思來想去,為保家人平安,他最終還是選擇了照朱棣心中所想來回話。
胡廣跪下,臉上滿是悲壯懇切,“皇上,臣有一言,我大明開國五十餘年,還從未有被逆賊要挾朝廷之事,而今出了此事,臣認為社稷事大,明教反賊猖狂,已經到了不除不足以安天下的地步,皇上應當機立斷,徹底鏟除明教!”
他用最豪邁的語氣說了最不想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