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陛下有意扶持我們,是對太子權勢過大的忌憚,還想著利用這次太子觸怒陛下的機會,嚐試看能不能扳倒太子。


    結果從宮中得情況來看,隻怕陛下純粹是在用我們當磨刀石,根本就從沒有過易儲得想法。」


    岑法和明嵩這時正聚在一起,商議著最近發生的事情。


    張婕妤的家人都是侯官從明家給直接要走的,因此明嵩對於這話的感觸更深。


    明嵩認為崔明這是早就盯著明家的,要不然怎麽會這麽快就來要人,而沒有去想是不是自家行事不密。


    在這種思想的主導下,明嵩自然就自己腦補了一套陰謀論出來。


    說道:「是啊,原本以為咱們這位陛下仁厚,現如今看來也是手段狠辣,這是在想拿我們幾家的命,給太子在日後立威啊。」


    而偏偏陰謀論的這種東西,最是容易把人給帶入進去。


    於是兩人便自己開始了複盤,從最開始崔明登基之後,招世家大族女子入宮開始盤。


    他們認為那個時候崔明就是迫於安國大軍進犯,急需要穩定朝局,才無奈召的人。


    所以對在這件事情上,出力最多的鄭、明、岑幾家一直不滿,隻不過礙於世家大族盤根錯節的關係,才沒有立馬動手處理,而是暫時隱忍了下來。


    結果後麵李皓又異軍突起,卓越的能力在軍政事務中展示了出來,崔明便又有了新的想法。


    那就是用***厚祿和對三家出身妃子的寵愛來激發幾家爭儲的野心,把他們推向李皓的對立麵,讓李皓日後登基時能名正言順的處理他們。


    這樣不僅可以震懾百官,讓新皇迅速樹立皇權威望,同時也能一解當初心中的不滿,堪稱是一舉兩得,也算是廢物利用。


    兩人是越盤心裏越激憤,做為世家大族的家主,在他們心裏家族才是根本,可沒有為皇帝效死的想法。


    岑法此時就問道:「明兄,如今這個情形,你覺得我們該當何為,是否該想辦法和太子緩和關係了。」


    「恩怨都已經結下了,以咱們這位太子的性子,隻怕就是咱們想緩和也未必可行,而且別忘了還有那位陛下在上麵看著呢。」


    明嵩話說到這裏,稍稍停頓了一下,又補充道:「這件事不光是咱們兩家,鄭家在這事上陷得更深,與太子的矛盾更重,還是得聽聽他們的想法。


    而且咱們幾家之中,也隻有鄭家手裏掌控著兵馬,以如今情況更不能丟了。」


    岑法被明嵩嚇了一跳,怎麽好好談著就說到兵馬頭上去了。


    連忙說道:「難不成你還想要動兵,這肯定不成啊,畢竟論起帶兵打仗來,隻怕鄭灼還比不上太子吧。


    再者說他手裏的兵馬,大多是太子舊部,真打起來隻怕也不會聽他的。」


    明嵩回道:「動兵自然是最後手段,如果能和平解決,哪怕我們幾家放點血也沒什麽,可若是人家不依不饒,我們也不能真的束手就擒吧。


    至於你說的問題,我也考慮過了,太子若是在的話,自然不好辦,可若是太子不在呢!」


    岑法驚詫了一聲:「你想刺殺太子?」


    結果明嵩卻接話道:「這也未嚐不可啊,隻不過這都是後話,畢竟太子也是在戰陣中廝殺過來的,想刺殺他隻怕沒那麽容易。


    我的想法是推太子離開都城,正好如今陛下被太子惹得心煩,隻要能有個合理得理由,又沒人阻攔得話,陛下應該也樂得讓他離開。


    到時再把鄭灼給調回都城,最好是再帶一隊兵馬回來,這樣必要時候便有了一擊之力。


    剩下無論是不是能刺殺得了太子,我們都能控製皇宮,讓三皇子登基,畢竟咱


    們這位陛下,不也是這麽上位的嘛。


    至於太子那邊,若是刺殺成功了,那一切就結束,若不成功,無非就是以朝廷之力圍剿叛軍。


    必要時還能引安國、褚國為援,總之這天下想讓這位太子死的人總是不缺的。」


    岑法這人心還沒明嵩這麽野,又是至少在勾連敵國上,他有點難以接受。


    明嵩也察覺了這點,說道:「好了,你也別想太多,若不是到了迫不得已的時刻,我也不想走到這一步,現在還是先聯係下鄭灼。」


    岑法緩了一口氣,答應道:「好,那我這便派人去祁國舊地聯係他,另外這事要不要和宮裏的人通通氣。」


    明嵩搖頭道:「暫時不用,左右現在還不到謀算宮裏的時候,就不要節外生枝了。」


    兩人商量定了,便各自散去安排。


    這兩人單獨的見麵謀劃,錦衣衛還沒厲害到能掌握起來。


    因此這時的李皓,又一次的開始找起了崔明上奏請諫,把崔明也是煩的夠嗆。


    但崔明這邊情願來躲著李皓,也沒有去同意李皓的想法。


    而就在這個過程中,鴻臚寺對於褚國和琰國的調停也結束了。


    按照鴻臚寺的方案,是將沅國州府平均的分配給了褚國和琰國。


    當然,這個平均主要是指的州府數量,真要從實際各州府情況來說,褚國還是占了便宜的。


    誰讓褚、宿兩國交往時間更長,也更為緊密,雙方官員更為熟悉。


    對於這個與自己設想不同的方案,李皓也是提出了反對意見的,隻不過被崔明給壓下了,這也就是沒辦法自己做主的壞處。


    而且李皓心煩的也不止如此,現如今安、梧兩國正在往天門關附近集結兵力,眼看著一場大戰即將開始。


    至於褚、琰兩國,隨著各自使者帶著調停方案返回之後,想必已經休整了一段時間的兵馬,就將再一次踏上沅國。


    到時中原各國就隻剩下了宿國在一旁看戲,對於這個狀態,李皓顯然是不太滿意的。


    倒不是李皓有多好戰,而是眼看著機會來臨,卻不能去抓,心裏能舒服才怪。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岑法在一番思慮過後,決定找機會向李皓示好。


    因為在他的心裏,自家在對待李皓的事情上,最多就是敲了敲邊鼓,並不像是鄭家那樣積怨過深,說不準李皓心裏沒那麽記恨呢。


    謀反可是抄家滅族的罪過,或許成功了收獲能很大,但他是真心不想拿自家去賭,因此也就顧不得幾家一體的承諾了,反正盟友不就是拿來賣的嘛。


    結果偏偏撞上了這時候,李皓心情不佳,再加上認為他們亂來,壞了自己的計劃,就對岑家更沒啥好印象了,就讓他吃了幾次閉門羹。


    畢竟誰能想到他們腦補的陰謀論能這麽犀利,至少在李皓心裏,是真沒太把鄭、明、岑幾家放在心上。


    不就是敵對時互相挖坑嘛,這在李皓眼裏是很正常的事,隻要不觸及到底線,遵從李皓製定的規則,李皓就算登基了也不會拿他們怎麽樣,這點心胸還是有的。


    可問題是岑法不知道啊,因此根據李皓這表現,一下子就判斷成了,李皓是不願意來接受示好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影視諸天從知否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從知識學到力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從知識學到力量並收藏影視諸天從知否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