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戰場上受傷導致殘疾的老兵,從營中退伍,被他們的將領舉薦,到了總兵府做些雜事。
突然湧出來這些人,在門前灑水,清掃街道的時候,路過的人好奇,問起才得知,將軍竟然要娶親了。
金州城裏,隆重且低調。
這個時候,唐清安卻去了鹽場。
金州目前嚴管,民生物資都被直接控製,施行配給製度,不但異於關內,同樣也異於遼東。
這是不合理的,也無法長期的保持下去,金州的行政能力,也跟不上這種形式。
百姓熬過了最煎熬的時候,會希望過更好的日子,希望手裏的錢越來越多,這是人性,不論古今。
唐清安計劃三年後,在金州內逐步的放開管製,然後根據功績,施行配田政策。
不過這件事還不能做,時機不對。
所以他的大婚,他不但沒有留在總兵府,而是帶著官員巡視礦山和鹽場。
以此告誡金州官員武將,和更多的百姓,艱苦樸素之風,會繼續持續下去,每個人都不能改變。
將軍一樣以身作則。
之所以先去鹽場,因為鹽場很重要,需要盡快的恢複生產。
大周鹽政是朝廷重要的財政收入,所以受到朝廷的直接管理,雖然如此,朝廷在有些地方的鹽區的管理,是有名無實的。
例如廣東鹽課提舉司明顯的隸屬於當地布政司,陝西的靈州鹽課司實際上由軍隊直接管理,變為軍餉。
而遼東的幾處鹽場,同樣如此,由衛所管理,所獲利潤留在當地改為軍餉之用。
兩淮地區作為國家財源之重地,始終處於朝廷嚴密的審核之中,揚州就是巡鹽禦史的住節地。
內地朝廷嚴格控製灶戶,兩淮運司在冊灶丁有兩萬三千名,山東運司在冊灶丁兩萬名等等。
這些灶丁五年一編審,而大周戶名至今還沒有進行過全國清查,可見一斑。
而遼東上下都是軍民,沒有民戶,更沒有灶戶。
金州鹽場的鹽民,歸於衛所軍籍。
年初光複金州,此地的鹽場還沒有恢複過來,旅順兵備道僉事顧應時,跟在唐清安身後,向他介紹這裏的情景。
“我已經開始安排組織原來此地的灶戶,且重新招募一些人手,就看將軍是準備用原來的盤鐵,還是新物件鍋墩。”
“有何區別”
唐清安聽到顧應時話有深意,引起了他的好奇。
顧應時和馮勝之不同。
馮勝之對朝廷的規定,到底心中有很多顧忌,而顧應時卻是個膽大的。
“朝廷嚴令,不準使用鍋墩。”
顧應時先是甩出來一句,又笑著向將軍解釋。
“鍋墩的產量太高了,一口鍋一日一夜可產鹽兩百斤,一年產量可價值一千二百兩銀子。
產量高了可不是好事,各地私鹽多是從這裏流出來,因此朝廷規定,禁止使用鍋墩。
鐵盤是朝廷統一規製,一個就重達上千斤,隻此一項,灶戶就無法私藏。
而鐵盤產量低,燒起來也不容易,灶戶每年的任務都來不及,哪裏還能偷偷藏鹽。”
聽完顧應時的解釋,唐清安懂了。
鐵鍋小,成本高,產量大,鐵盤大,成本低,產量小。
前者朝廷不容易控製,所以禁止使用,後者朝廷容易控製,所以哪怕知道此物落後,還是照常使用。
一口鍋,一年就能燒出價值一千二百兩白銀的海鹽。
十口鍋就是一萬兩千兩白銀,百口鍋就是十二萬兩白銀。
要是燒個一千口鍋,先不談燃料,人工等等,朝廷就要先來找唐清安的麻煩了。
因為生產力低下,導致鹽含量雜,每個時代人體所需也不一樣。
後世現代,國家標準是人均7克每天,不過有地方口味偏重的,消耗的也高。
不過這是因為味蕾的需要,而不是人體的需要。
古代生產力低下,鹽質也差,所以秦朝人均日消耗26克每天,兩漢人均日消耗22克每天。
到了唐宋生產力提高,人均日消耗降到了15克每天。
而元明人均日消耗16克每天,竟然還上升了。
因為什麽不言而喻。
目前金州四十萬人口,每日需要用鹽就高達一萬兩千八百斤。現在大小長白山的漁船越來越多,一日捕魚量可達三萬斤了。
很多魚不易存活,加上氣候,很容易腐爛,需要大量的鹽製成鮮魚幹。
這樣才能完整的送回金州,供金州百姓使用。
醃製十斤魚需要三到四兩的鹽,三萬斤魚就是一萬斤鹽。
鹹魚又可提供蛋白質,又可提供鹽分。
再加上其餘之消耗,金州目前一日要產兩萬餘斤鹽才算飽和。
而這還不算有了富裕的鹽,大小長白山的漁場可以捕撈更多的魚等等。
兩萬餘斤鹽,需要修建一百多口鍋墩。
一口鍋墩日夜燒兩千兩百斤海水,才可得兩百斤鹽。
而維持一百多口燉鍋不停的燃燒,需要多少木材柴炭,更是個大數字。
索性原來鹽場設立的位置,就是為了方便獲得燃料而選擇的地方。
北邊的雞冠山不提,南邊的老鐵山麵積又是雞冠山的四五倍,山裏都是樹木,可以大量的提供。
更重要的是老鐵山裏有金礦。
清代當地有人發現了這裏的秘密,有人偷偷入山開采,後來日本殖民統治在鐵山開了金礦。
後來此地成為了軍事要塞,才停止了采金活動。
一直到新中國那幾年,國家貧窮地方上疏中央,要求開采金礦,不過國家考慮此地為拱衛京門的戰略要地,所以否決了。
根據地理學家的探測,老鐵山的金礦和瓦房店金礦,山東招遠金礦屬於同一條礦脈。
不過唐清安也沒有開采計劃,倒不是考慮什麽軍事需求,而是因為時機不對。
金州要是出了金礦,傳了出去朝廷就要派人來了。
在顧應時的帶領下,唐清安和一眾官員巡視完了金州南部。
在後世,金州的行政中心在南部,就是後來著名鼎鼎的大連,可見此地物產之豐。
而現在的金州城,後世則變成了大連的一個區。
可惜。
此地目前的短板是缺金屬礦。
雖然也有一些鐵礦,但是產量並不大,連百姓之用的不足,如今又要修建鍋墩。
百分之八九十都是非金屬礦,各色的石頭倒是不少。
鹽場的事交給顧應時,唐清安很放心的離開了,恰好先一腳回去,後一腳從登州回來的船隻就靠岸。
金州熱鬧到了頂點,碼頭上人人都來觀看,這京城來的新娘子,未來總兵府的主母。
將軍疼人,早已派了人來說,一路幾千裏,新娘子不必恪守禮節,盡可方便自己。
而秦可卿聞言,內心感動的同時,越發的不願失禮,雖然一路奔波,辛苦無言訴說,到底咬牙堅持了過來。
如今終於到了金州,連話也不說了,隻安靜的坐在花轎裏。
從船上剛下碼頭,隻聽到花轎外人聲鼎沸,繼而又喜又憂,又興奮又畏懼。
“小姐,都是來迎接我們的,好多人,還有好多兵。”
金釧兒一臉的興奮,向轎內悄悄說道,她不認識什麽武將穿著,統統認為都是兵。
晴雯則偷偷地觀望,原來的那個大哥哥,竟然成為了金州將軍,至今她也無法把那麽溫柔的人,和將軍聯係起來。
她本來不叫晴雯,寶二爺吵著要她,賈母就是不給,寶二爺跟她娶了新名字晴雯,就這麽叫開了。
不過她不是很喜歡寶二爺,隻覺得他有點纏人,不過多有賈母照顧,也沒有受到什麽騷擾。
吹拉彈唱,一路到了總兵府,總兵府門前才有了氣象。
滿街道張燈結彩,本來有官員想要從碼頭一路布置過來,被唐清安否決了。
進了城,百姓越來越多,聲音也越加吵雜起來。
唐清安早已出門,穿著新郎官服,胸戴大紅花,笑盈盈的被眾親衛拱衛而出。
一眾禮畢。
一身紅妝的新娘子,端坐在布置的煥然一新的新房內,屋裏金釧兒和晴雯兩個丫頭東瞧瞧,西瞧瞧,不斷的告訴秦可卿有哪些物件。
秦可卿又如何聽得進去呢。
“我剛看了,滿院子都是兵,還有幾個官。”
“不是兵,是將。”
晴雯說道,見金釧兒不以為意,然後去悄悄的問秦可卿,肚子餓不餓。
秦可卿擺了擺手,她可不敢吃東西。
很晚很晚,金釧兒趴在桌子上打盹,晴雯則把眼睛睜得大大的,那哥哥被人簇擁著,她到底也沒看都仔細。
又像是他,又好像有點變了,心裏一時間拿不準,到底還是不是那個人。
終於。
屋外傳來一片喧鬧聲,也聽不清說什麽,隻是鬧了好一會兒,才聽到眾人離去的腳步聲。
“吱呀——”。
門被推開了,唐清安滿臉通紅的走了進來,腳步有些輕浮。
先是看到了被驚醒的,一臉睡意的丫頭,才轉過頭,又看到了一雙大大的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看著他。
看的人瘮得慌,這丫頭以前不這麽看人啊。
“喜鵲,想不到又見到了你。”
晴雯驚訝的“啊”了一聲,又捂住了嘴。
她雖然不喜歡寶二爺纏他,但是他取得名字還是很喜歡的,比喜鵲好聽多了。
唐清安笑了笑,徑直走到了床前,居高臨下看著自己的新娘子。
對方肩膀微微顫抖,可見對方十分的緊張。
唐清安於是拿起秤杆,直接挑開了紅蓋頭,見到了一副驚慌失措的小臉,一時間怔住了。
後世他看過無數的女主播,聽到了無數聲感謝我大哥。
可是美顏終歸是美顏,少了三分的自然。
現在映入他眼中的,就是一副絕世之作,活色生香之圖。
連晴雯從他手裏接過秤杆和紅蓋頭都渾然不知。
突然湧出來這些人,在門前灑水,清掃街道的時候,路過的人好奇,問起才得知,將軍竟然要娶親了。
金州城裏,隆重且低調。
這個時候,唐清安卻去了鹽場。
金州目前嚴管,民生物資都被直接控製,施行配給製度,不但異於關內,同樣也異於遼東。
這是不合理的,也無法長期的保持下去,金州的行政能力,也跟不上這種形式。
百姓熬過了最煎熬的時候,會希望過更好的日子,希望手裏的錢越來越多,這是人性,不論古今。
唐清安計劃三年後,在金州內逐步的放開管製,然後根據功績,施行配田政策。
不過這件事還不能做,時機不對。
所以他的大婚,他不但沒有留在總兵府,而是帶著官員巡視礦山和鹽場。
以此告誡金州官員武將,和更多的百姓,艱苦樸素之風,會繼續持續下去,每個人都不能改變。
將軍一樣以身作則。
之所以先去鹽場,因為鹽場很重要,需要盡快的恢複生產。
大周鹽政是朝廷重要的財政收入,所以受到朝廷的直接管理,雖然如此,朝廷在有些地方的鹽區的管理,是有名無實的。
例如廣東鹽課提舉司明顯的隸屬於當地布政司,陝西的靈州鹽課司實際上由軍隊直接管理,變為軍餉。
而遼東的幾處鹽場,同樣如此,由衛所管理,所獲利潤留在當地改為軍餉之用。
兩淮地區作為國家財源之重地,始終處於朝廷嚴密的審核之中,揚州就是巡鹽禦史的住節地。
內地朝廷嚴格控製灶戶,兩淮運司在冊灶丁有兩萬三千名,山東運司在冊灶丁兩萬名等等。
這些灶丁五年一編審,而大周戶名至今還沒有進行過全國清查,可見一斑。
而遼東上下都是軍民,沒有民戶,更沒有灶戶。
金州鹽場的鹽民,歸於衛所軍籍。
年初光複金州,此地的鹽場還沒有恢複過來,旅順兵備道僉事顧應時,跟在唐清安身後,向他介紹這裏的情景。
“我已經開始安排組織原來此地的灶戶,且重新招募一些人手,就看將軍是準備用原來的盤鐵,還是新物件鍋墩。”
“有何區別”
唐清安聽到顧應時話有深意,引起了他的好奇。
顧應時和馮勝之不同。
馮勝之對朝廷的規定,到底心中有很多顧忌,而顧應時卻是個膽大的。
“朝廷嚴令,不準使用鍋墩。”
顧應時先是甩出來一句,又笑著向將軍解釋。
“鍋墩的產量太高了,一口鍋一日一夜可產鹽兩百斤,一年產量可價值一千二百兩銀子。
產量高了可不是好事,各地私鹽多是從這裏流出來,因此朝廷規定,禁止使用鍋墩。
鐵盤是朝廷統一規製,一個就重達上千斤,隻此一項,灶戶就無法私藏。
而鐵盤產量低,燒起來也不容易,灶戶每年的任務都來不及,哪裏還能偷偷藏鹽。”
聽完顧應時的解釋,唐清安懂了。
鐵鍋小,成本高,產量大,鐵盤大,成本低,產量小。
前者朝廷不容易控製,所以禁止使用,後者朝廷容易控製,所以哪怕知道此物落後,還是照常使用。
一口鍋,一年就能燒出價值一千二百兩白銀的海鹽。
十口鍋就是一萬兩千兩白銀,百口鍋就是十二萬兩白銀。
要是燒個一千口鍋,先不談燃料,人工等等,朝廷就要先來找唐清安的麻煩了。
因為生產力低下,導致鹽含量雜,每個時代人體所需也不一樣。
後世現代,國家標準是人均7克每天,不過有地方口味偏重的,消耗的也高。
不過這是因為味蕾的需要,而不是人體的需要。
古代生產力低下,鹽質也差,所以秦朝人均日消耗26克每天,兩漢人均日消耗22克每天。
到了唐宋生產力提高,人均日消耗降到了15克每天。
而元明人均日消耗16克每天,竟然還上升了。
因為什麽不言而喻。
目前金州四十萬人口,每日需要用鹽就高達一萬兩千八百斤。現在大小長白山的漁船越來越多,一日捕魚量可達三萬斤了。
很多魚不易存活,加上氣候,很容易腐爛,需要大量的鹽製成鮮魚幹。
這樣才能完整的送回金州,供金州百姓使用。
醃製十斤魚需要三到四兩的鹽,三萬斤魚就是一萬斤鹽。
鹹魚又可提供蛋白質,又可提供鹽分。
再加上其餘之消耗,金州目前一日要產兩萬餘斤鹽才算飽和。
而這還不算有了富裕的鹽,大小長白山的漁場可以捕撈更多的魚等等。
兩萬餘斤鹽,需要修建一百多口鍋墩。
一口鍋墩日夜燒兩千兩百斤海水,才可得兩百斤鹽。
而維持一百多口燉鍋不停的燃燒,需要多少木材柴炭,更是個大數字。
索性原來鹽場設立的位置,就是為了方便獲得燃料而選擇的地方。
北邊的雞冠山不提,南邊的老鐵山麵積又是雞冠山的四五倍,山裏都是樹木,可以大量的提供。
更重要的是老鐵山裏有金礦。
清代當地有人發現了這裏的秘密,有人偷偷入山開采,後來日本殖民統治在鐵山開了金礦。
後來此地成為了軍事要塞,才停止了采金活動。
一直到新中國那幾年,國家貧窮地方上疏中央,要求開采金礦,不過國家考慮此地為拱衛京門的戰略要地,所以否決了。
根據地理學家的探測,老鐵山的金礦和瓦房店金礦,山東招遠金礦屬於同一條礦脈。
不過唐清安也沒有開采計劃,倒不是考慮什麽軍事需求,而是因為時機不對。
金州要是出了金礦,傳了出去朝廷就要派人來了。
在顧應時的帶領下,唐清安和一眾官員巡視完了金州南部。
在後世,金州的行政中心在南部,就是後來著名鼎鼎的大連,可見此地物產之豐。
而現在的金州城,後世則變成了大連的一個區。
可惜。
此地目前的短板是缺金屬礦。
雖然也有一些鐵礦,但是產量並不大,連百姓之用的不足,如今又要修建鍋墩。
百分之八九十都是非金屬礦,各色的石頭倒是不少。
鹽場的事交給顧應時,唐清安很放心的離開了,恰好先一腳回去,後一腳從登州回來的船隻就靠岸。
金州熱鬧到了頂點,碼頭上人人都來觀看,這京城來的新娘子,未來總兵府的主母。
將軍疼人,早已派了人來說,一路幾千裏,新娘子不必恪守禮節,盡可方便自己。
而秦可卿聞言,內心感動的同時,越發的不願失禮,雖然一路奔波,辛苦無言訴說,到底咬牙堅持了過來。
如今終於到了金州,連話也不說了,隻安靜的坐在花轎裏。
從船上剛下碼頭,隻聽到花轎外人聲鼎沸,繼而又喜又憂,又興奮又畏懼。
“小姐,都是來迎接我們的,好多人,還有好多兵。”
金釧兒一臉的興奮,向轎內悄悄說道,她不認識什麽武將穿著,統統認為都是兵。
晴雯則偷偷地觀望,原來的那個大哥哥,竟然成為了金州將軍,至今她也無法把那麽溫柔的人,和將軍聯係起來。
她本來不叫晴雯,寶二爺吵著要她,賈母就是不給,寶二爺跟她娶了新名字晴雯,就這麽叫開了。
不過她不是很喜歡寶二爺,隻覺得他有點纏人,不過多有賈母照顧,也沒有受到什麽騷擾。
吹拉彈唱,一路到了總兵府,總兵府門前才有了氣象。
滿街道張燈結彩,本來有官員想要從碼頭一路布置過來,被唐清安否決了。
進了城,百姓越來越多,聲音也越加吵雜起來。
唐清安早已出門,穿著新郎官服,胸戴大紅花,笑盈盈的被眾親衛拱衛而出。
一眾禮畢。
一身紅妝的新娘子,端坐在布置的煥然一新的新房內,屋裏金釧兒和晴雯兩個丫頭東瞧瞧,西瞧瞧,不斷的告訴秦可卿有哪些物件。
秦可卿又如何聽得進去呢。
“我剛看了,滿院子都是兵,還有幾個官。”
“不是兵,是將。”
晴雯說道,見金釧兒不以為意,然後去悄悄的問秦可卿,肚子餓不餓。
秦可卿擺了擺手,她可不敢吃東西。
很晚很晚,金釧兒趴在桌子上打盹,晴雯則把眼睛睜得大大的,那哥哥被人簇擁著,她到底也沒看都仔細。
又像是他,又好像有點變了,心裏一時間拿不準,到底還是不是那個人。
終於。
屋外傳來一片喧鬧聲,也聽不清說什麽,隻是鬧了好一會兒,才聽到眾人離去的腳步聲。
“吱呀——”。
門被推開了,唐清安滿臉通紅的走了進來,腳步有些輕浮。
先是看到了被驚醒的,一臉睡意的丫頭,才轉過頭,又看到了一雙大大的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看著他。
看的人瘮得慌,這丫頭以前不這麽看人啊。
“喜鵲,想不到又見到了你。”
晴雯驚訝的“啊”了一聲,又捂住了嘴。
她雖然不喜歡寶二爺纏他,但是他取得名字還是很喜歡的,比喜鵲好聽多了。
唐清安笑了笑,徑直走到了床前,居高臨下看著自己的新娘子。
對方肩膀微微顫抖,可見對方十分的緊張。
唐清安於是拿起秤杆,直接挑開了紅蓋頭,見到了一副驚慌失措的小臉,一時間怔住了。
後世他看過無數的女主播,聽到了無數聲感謝我大哥。
可是美顏終歸是美顏,少了三分的自然。
現在映入他眼中的,就是一副絕世之作,活色生香之圖。
連晴雯從他手裏接過秤杆和紅蓋頭都渾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