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江鎮的官員,起於絕境,曆經艱難萬苦,鍛造出了一批極為堅韌的官員。
這些官員有長遠的目光,有堅強的韌性,有從無發展到有的經驗,能力已經不弱於國內的官僚。
而坐在這個大廳裏的官員,就是其中的翹楚。
還有未至的。
例如漁政的陶鏴,朝鮮的陶傑等等專務官員。
因此。
眾人已經看到了蠻族的困境。
他們是因為自己的眼光,而判斷出了蠻族的困境。
唐清安則內心堅定。
蠻族終將走向沒落。
蠻族本族,加上吸收的奴兒幹司各族,人口合計百萬。
蒙古兵,蠻族兵,漢兵還有十餘萬。
到了需要的時候。
乃至麵對強敵突入腹地的時候,甚至還能抽丁。
畢竟這些蠻人還有很多從深山老林出來的獵戶,遠比新兵要強數倍。
唐清安目前的確還奈何不了蠻族。
可是蠻族沒有了曆史上,三百餘萬遼民的血肉供給,蠻族是無力供應起二十萬大軍的。
現在蠻人的老一代還不少,來自深山老林的獵戶,經曆過磨難,又能人人善射。
因此還能抽出不少蠻丁作戰,比起一般的新兵,算得上是精銳,欠缺的就是火候。
唐清安想要以十萬大軍攻破蠻族,是極為冒險的。
不過他隻要防守住各條防線。
堅守兩年。
蠻族就隻能散了大量的兵力,開始組織生產自救,不然就得餓死。
哪怕蠻族還有山西那幫走私商人為他提供物資,也是供養不起的。
正合曆史上的後金一個局麵。
老奴年年南征北戰。
以遼民之血肉積蓄了大軍的物資。
當遼民被屠戮殆盡,皇台吉登上汗位,那幫漢奸儒生誇讚皇台吉英明,善治理民生。
極其的可笑。
遼民在老奴時期,被屠戮殆盡,剩下不足十分之一。
皇台吉不組織蠻人生產,糧食還能去哪裏搜刮
民生,軍事都要倚靠漢人了。
他敢不重視敢不拉攏
這一時期的後金,其實底蘊才是最為淺薄的時候,最為危險的時候,隻可惜氣運氣運。
蠻族大軍跨越上千裏之遙,冒著這般大的風險,就是為了入大明劫掠糧食物資人口。
番茄
可見其到了如何貴乏的地步。
可惜國運這個東西,太讓人驚歎了。
唐清安真的不再憂慮蠻族。
他現在的戰力,的確還奈何不了蠻族,但是他能做到封鎖蠻族,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兩年,三年,四年,或者更多的時間。
隻不過他需要做太多的事。
不能在蠻族上麵浪費太多年的時光。
他可不想等自己老了,感歎一句向天再借五百年。
那麽。
想要不抱遺憾,就必須重視民生。
讓三百三十萬人口不成為負擔,而是成為他的助力。
唐清安看向了眼前的文官。
“各位既然都曉得這個道理,那為何又開始貪圖便利,不願意下力氣來治理民生呢
一百餘萬投奔的遼民中,有糧之人除了供應自身到明年的,還有不少有餘力。
我們想要他們多的,如果換成是我,我也不願意給,畢竟我手裏的是看得見,而各位承諾的,是看不見的。
這些遼民仇恨蠻族,並不是就相信官府,隻不過沒得選擇而已。”
唐清安嚴肅了起來,身子漸直。
對於有糧之人,唐清安絕對不會采用掠奪的手段。
如果對方是勳貴官員等等利益階層,靠著百姓的供養才有的積蓄,唐清安不會客氣。
該硬氣借糧的時候,絕對不會手軟。
而逃難至金江鎮的遼民,連大戶都沒有幾家。
遼東的大戶,早就被蠻族消滅掉了,蠻族麵對這些人,可不會講道理,隻會以刀刃來解決問題。
這次蠻族抽空了腹地的力量,好多遼民集體逃往,帶走了各地的積蓄。
這是他們應該所得的。
他們目前還信任金江鎮,所以願意投奔金江鎮。
那麽金江鎮就要講道理。
分田。
願不願意
絕大部分百姓都是願意的。
唯一所顧慮的。
就是對官府的信任度。
那麽這其中溝通的手段,就非常的重要,做得好的,就能贏得百姓的信任,願意和官府互換。
做的不好,贏不來百姓的信任,百姓又不傻,當然是要握緊手裏的東西。
唐清安做不到自己親自做事,他能做的,就是調整官員的心態,改變不對的風氣。
大周的官員,習慣了對百姓作威作福。
當百姓們的父母官。
金江鎮沒有父母官,隻有官員。
“分田之事,有些百姓擔憂分不到田,畢竟田畝才這麽多,如果按照目前的分田計劃。
一戶分田十一畝,加上軍戶,那麽缺口高達兩百餘萬畝,百姓也會算賬。”
有官員解釋道。
唐清安聞言不以為意。
“全奪遼東我們有信心,百姓中有人沒有信心,這件事就不提,咱們境內田畝不夠。
差兩百萬畝,那就開墾出兩百萬畝出來嘛。”
唐清安話音剛落,在座的官員們,不少人就苦著臉了。
把眾人的神情看在眼裏,唐清安搖了搖頭。
這就是眼界的問題。
他十分的理解。
例如有人問九十年代的他,相信三十年後的成果嗎
人人一部手機。
他絕對一巴掌忽悠過去,騙子騙到他頭上來了。
他對種田的事不熟。
可是他知道曆史的結果。
現在的官員,認為田畝開墾的足夠多了,很難再開墾出田畝出來,這就是眼界的問題。
不提他所在的國家,就是清末時期,闖關東的百姓,自己就救活了自己。
養活了兩千萬人。
更不提他所在的時代的前輩們。
同樣是農業的國家,同樣沒有機械化等等。
靠著人挖肩抬,處處是水渠。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這是謬論。
而這個謬論出於那個時期,不是很難理解。
那個時期。
和古代農業社會的生產力並沒有區別。
不過就是人的不同而已。
每當唐清安在那無邊的水庫合家遊玩,在一眼望不到頭的高渠上遍覽無際的田畝。
他都會感歎萬分。
這些都是百姓們用手和腳幹出來的。
唐清安要做的,就是跟這些官員們鼓勁,讓他們相信自己能做到,肯定能做到。
“開春以後,金江鎮上下,全力以赴帶動百姓砍伐老林,平整土地,新修水利,開墾田畝一切民生事。
諸事皆以民政為主要,咱們把口號喊出來,就對百姓們說道,一年百萬畝,三年三百萬畝。
不管百姓們信不信,咱們動起來,做給百姓們看,鼓動這百姓跟著咱們做。
有了這股勁頭,上下一心,百姓們看在眼裏,自然就相信我們了,哪怕還有不信的,也會願意支持我們。
唯一的不足,就是官員們又要苦起來,還能不能吃苦願不願意吃苦”
唐清安看向眾人。
將軍這股渾身的信心,眾人內心驚歎無比。
哪怕見慣了的謝友成,馮勝之,顧應時三人,仍然還是激動萬分。
謝友成聽劉承敏談起過。
將軍年少時就是如此。
常常對事物有自己的見解,同時毫不質疑自己的認知,隻認為絕對能辦到。
遼東大局將傾。
人人不敢去遼東。
而大哥卻反其道而行,認為遼東必定能成就大事,定能挽天傾。
謝友成隻能感歎。
當大變之局,定有非凡之人。
“半年來,朝鮮供應了三十萬石糧草,我跟朝鮮國主寫了信,告知這不是歲額,而是對大軍的犒賞。
他當時不也是這麽說的麽。
那麽今年三十萬石的歲額,加上明年的三十萬石,就是六十萬石,其中一半要在開春之前提供。
你們不用憂心朝鮮會不會給,這件事我來敲定,不拖各位後腿。
國內半年來供應了七十萬石各類物資,其中糧草五十萬石。
半年的戰事。
還剩餘五十餘萬石。
這五十餘萬石,加上朝鮮開春之際的三十萬石,就是九十萬石,還是按照舊製,每日兩稀,忙月一幹一稀。
足以供給七十餘萬民堅持到明年九月。
還有六十萬民的缺口,我會想辦法讓朝廷提供物資,加上江南販賣來的糧食,還有漁場的提供。
糧食方麵不耽誤大家,大家則向我保證完成任務。”
既然將軍把最困難之事擔了起來,眾官員沒有理由繼續反對,皆認同了來年的民政之事。
定下了大方針,接下來就是具體事務。
馮勝之,顧應時出麵,開始組織官員們協商接下來如何做。
唐清安離開後。
接見了新任遼東經略的使者,命其到錦州敘職。
使者很恭敬。
“遼東經略管得到我我是平遼侯,金江鎮節度使,他有什麽資格讓我去見他。”
唐清安笑道。
“平遼侯何意”
使者大驚。
唐清安不敢去。
他怕新任遼東經略,那尚方寶劍斬了他。
不過話是不能這麽說。
“遼東經略來錦州,我聽其號令,絕對不敷衍了事。”
使者聽到後,麵露喜色。
唐清安冷笑一聲。
“但是你這人,趾高氣昂,目中無人,竟然向我貪取賄賂,可笑至極。
來人啊。”
唐清安一聲大喝。
門外親兵氣勢洶洶的湧了進來。
“把他跟我打出去。”
不等使者分辨,親衛們如狼似虎,拳腳相交,把此人打的渾身是血,奄奄一息。
讓錦州送他來的船,把他又帶了回去。
“敢向我索要賄賂的人,此人乃第一人。”
唐清安當眾憤怒至極。
謝友成看在眼裏,搖了搖頭。
此事麻煩了。
這些官員有長遠的目光,有堅強的韌性,有從無發展到有的經驗,能力已經不弱於國內的官僚。
而坐在這個大廳裏的官員,就是其中的翹楚。
還有未至的。
例如漁政的陶鏴,朝鮮的陶傑等等專務官員。
因此。
眾人已經看到了蠻族的困境。
他們是因為自己的眼光,而判斷出了蠻族的困境。
唐清安則內心堅定。
蠻族終將走向沒落。
蠻族本族,加上吸收的奴兒幹司各族,人口合計百萬。
蒙古兵,蠻族兵,漢兵還有十餘萬。
到了需要的時候。
乃至麵對強敵突入腹地的時候,甚至還能抽丁。
畢竟這些蠻人還有很多從深山老林出來的獵戶,遠比新兵要強數倍。
唐清安目前的確還奈何不了蠻族。
可是蠻族沒有了曆史上,三百餘萬遼民的血肉供給,蠻族是無力供應起二十萬大軍的。
現在蠻人的老一代還不少,來自深山老林的獵戶,經曆過磨難,又能人人善射。
因此還能抽出不少蠻丁作戰,比起一般的新兵,算得上是精銳,欠缺的就是火候。
唐清安想要以十萬大軍攻破蠻族,是極為冒險的。
不過他隻要防守住各條防線。
堅守兩年。
蠻族就隻能散了大量的兵力,開始組織生產自救,不然就得餓死。
哪怕蠻族還有山西那幫走私商人為他提供物資,也是供養不起的。
正合曆史上的後金一個局麵。
老奴年年南征北戰。
以遼民之血肉積蓄了大軍的物資。
當遼民被屠戮殆盡,皇台吉登上汗位,那幫漢奸儒生誇讚皇台吉英明,善治理民生。
極其的可笑。
遼民在老奴時期,被屠戮殆盡,剩下不足十分之一。
皇台吉不組織蠻人生產,糧食還能去哪裏搜刮
民生,軍事都要倚靠漢人了。
他敢不重視敢不拉攏
這一時期的後金,其實底蘊才是最為淺薄的時候,最為危險的時候,隻可惜氣運氣運。
蠻族大軍跨越上千裏之遙,冒著這般大的風險,就是為了入大明劫掠糧食物資人口。
番茄
可見其到了如何貴乏的地步。
可惜國運這個東西,太讓人驚歎了。
唐清安真的不再憂慮蠻族。
他現在的戰力,的確還奈何不了蠻族,但是他能做到封鎖蠻族,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兩年,三年,四年,或者更多的時間。
隻不過他需要做太多的事。
不能在蠻族上麵浪費太多年的時光。
他可不想等自己老了,感歎一句向天再借五百年。
那麽。
想要不抱遺憾,就必須重視民生。
讓三百三十萬人口不成為負擔,而是成為他的助力。
唐清安看向了眼前的文官。
“各位既然都曉得這個道理,那為何又開始貪圖便利,不願意下力氣來治理民生呢
一百餘萬投奔的遼民中,有糧之人除了供應自身到明年的,還有不少有餘力。
我們想要他們多的,如果換成是我,我也不願意給,畢竟我手裏的是看得見,而各位承諾的,是看不見的。
這些遼民仇恨蠻族,並不是就相信官府,隻不過沒得選擇而已。”
唐清安嚴肅了起來,身子漸直。
對於有糧之人,唐清安絕對不會采用掠奪的手段。
如果對方是勳貴官員等等利益階層,靠著百姓的供養才有的積蓄,唐清安不會客氣。
該硬氣借糧的時候,絕對不會手軟。
而逃難至金江鎮的遼民,連大戶都沒有幾家。
遼東的大戶,早就被蠻族消滅掉了,蠻族麵對這些人,可不會講道理,隻會以刀刃來解決問題。
這次蠻族抽空了腹地的力量,好多遼民集體逃往,帶走了各地的積蓄。
這是他們應該所得的。
他們目前還信任金江鎮,所以願意投奔金江鎮。
那麽金江鎮就要講道理。
分田。
願不願意
絕大部分百姓都是願意的。
唯一所顧慮的。
就是對官府的信任度。
那麽這其中溝通的手段,就非常的重要,做得好的,就能贏得百姓的信任,願意和官府互換。
做的不好,贏不來百姓的信任,百姓又不傻,當然是要握緊手裏的東西。
唐清安做不到自己親自做事,他能做的,就是調整官員的心態,改變不對的風氣。
大周的官員,習慣了對百姓作威作福。
當百姓們的父母官。
金江鎮沒有父母官,隻有官員。
“分田之事,有些百姓擔憂分不到田,畢竟田畝才這麽多,如果按照目前的分田計劃。
一戶分田十一畝,加上軍戶,那麽缺口高達兩百餘萬畝,百姓也會算賬。”
有官員解釋道。
唐清安聞言不以為意。
“全奪遼東我們有信心,百姓中有人沒有信心,這件事就不提,咱們境內田畝不夠。
差兩百萬畝,那就開墾出兩百萬畝出來嘛。”
唐清安話音剛落,在座的官員們,不少人就苦著臉了。
把眾人的神情看在眼裏,唐清安搖了搖頭。
這就是眼界的問題。
他十分的理解。
例如有人問九十年代的他,相信三十年後的成果嗎
人人一部手機。
他絕對一巴掌忽悠過去,騙子騙到他頭上來了。
他對種田的事不熟。
可是他知道曆史的結果。
現在的官員,認為田畝開墾的足夠多了,很難再開墾出田畝出來,這就是眼界的問題。
不提他所在的國家,就是清末時期,闖關東的百姓,自己就救活了自己。
養活了兩千萬人。
更不提他所在的時代的前輩們。
同樣是農業的國家,同樣沒有機械化等等。
靠著人挖肩抬,處處是水渠。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這是謬論。
而這個謬論出於那個時期,不是很難理解。
那個時期。
和古代農業社會的生產力並沒有區別。
不過就是人的不同而已。
每當唐清安在那無邊的水庫合家遊玩,在一眼望不到頭的高渠上遍覽無際的田畝。
他都會感歎萬分。
這些都是百姓們用手和腳幹出來的。
唐清安要做的,就是跟這些官員們鼓勁,讓他們相信自己能做到,肯定能做到。
“開春以後,金江鎮上下,全力以赴帶動百姓砍伐老林,平整土地,新修水利,開墾田畝一切民生事。
諸事皆以民政為主要,咱們把口號喊出來,就對百姓們說道,一年百萬畝,三年三百萬畝。
不管百姓們信不信,咱們動起來,做給百姓們看,鼓動這百姓跟著咱們做。
有了這股勁頭,上下一心,百姓們看在眼裏,自然就相信我們了,哪怕還有不信的,也會願意支持我們。
唯一的不足,就是官員們又要苦起來,還能不能吃苦願不願意吃苦”
唐清安看向眾人。
將軍這股渾身的信心,眾人內心驚歎無比。
哪怕見慣了的謝友成,馮勝之,顧應時三人,仍然還是激動萬分。
謝友成聽劉承敏談起過。
將軍年少時就是如此。
常常對事物有自己的見解,同時毫不質疑自己的認知,隻認為絕對能辦到。
遼東大局將傾。
人人不敢去遼東。
而大哥卻反其道而行,認為遼東必定能成就大事,定能挽天傾。
謝友成隻能感歎。
當大變之局,定有非凡之人。
“半年來,朝鮮供應了三十萬石糧草,我跟朝鮮國主寫了信,告知這不是歲額,而是對大軍的犒賞。
他當時不也是這麽說的麽。
那麽今年三十萬石的歲額,加上明年的三十萬石,就是六十萬石,其中一半要在開春之前提供。
你們不用憂心朝鮮會不會給,這件事我來敲定,不拖各位後腿。
國內半年來供應了七十萬石各類物資,其中糧草五十萬石。
半年的戰事。
還剩餘五十餘萬石。
這五十餘萬石,加上朝鮮開春之際的三十萬石,就是九十萬石,還是按照舊製,每日兩稀,忙月一幹一稀。
足以供給七十餘萬民堅持到明年九月。
還有六十萬民的缺口,我會想辦法讓朝廷提供物資,加上江南販賣來的糧食,還有漁場的提供。
糧食方麵不耽誤大家,大家則向我保證完成任務。”
既然將軍把最困難之事擔了起來,眾官員沒有理由繼續反對,皆認同了來年的民政之事。
定下了大方針,接下來就是具體事務。
馮勝之,顧應時出麵,開始組織官員們協商接下來如何做。
唐清安離開後。
接見了新任遼東經略的使者,命其到錦州敘職。
使者很恭敬。
“遼東經略管得到我我是平遼侯,金江鎮節度使,他有什麽資格讓我去見他。”
唐清安笑道。
“平遼侯何意”
使者大驚。
唐清安不敢去。
他怕新任遼東經略,那尚方寶劍斬了他。
不過話是不能這麽說。
“遼東經略來錦州,我聽其號令,絕對不敷衍了事。”
使者聽到後,麵露喜色。
唐清安冷笑一聲。
“但是你這人,趾高氣昂,目中無人,竟然向我貪取賄賂,可笑至極。
來人啊。”
唐清安一聲大喝。
門外親兵氣勢洶洶的湧了進來。
“把他跟我打出去。”
不等使者分辨,親衛們如狼似虎,拳腳相交,把此人打的渾身是血,奄奄一息。
讓錦州送他來的船,把他又帶了回去。
“敢向我索要賄賂的人,此人乃第一人。”
唐清安當眾憤怒至極。
謝友成看在眼裏,搖了搖頭。
此事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