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陵城,隻是普通的小縣城,不過城郭被劉磐堅固過,城牆更高了一些、也多了些女牆。
和眾多普通縣城一樣,容陵城周回不足十裏——漢代的一裏是四百米左右,也就是周長不足4000米。
不過小也有小的好處,小城的攻城戰和大城的攻城戰,也完全是兩種概念。
像是容陵這種小城,無論敵人從那一麵來,守將在中段的城樓上一站,左右差不多一裏的範圍,又有居高臨下的視角,很容易照顧全場。
換成是洛陽、長安,周回六七十裏,作為守將,一旦預判失誤的話,雖然是守城牆,但是敵軍的重點進攻區段,可能距離自己好幾裏地,一個沒照顧到,敵人先登部隊上來掃出了安全區、站穩了腳,自己都還不知道。
相比之下,容陵城不存在這種情況,站在城樓上,一麵城牆的情況基本都能照應到。
而陳宮也不打算故弄玄虛,直接十二座雲梯擺上陣前,八前、四後,緩緩向南牆壓上……
有些是周圍舉盾步兵推著、有些……是自己緩緩在動?
隻見此時將軍府的“雲梯”,其中有八架,相比於梯子,已經來更像是“廊橋”,也就是橋身上有棚頂遮擋的橋。
類似於機場中的登機橋,能夠移動,以連接不同的登機口和飛機艙門。
當然,隻是“半座橋”,從地麵入口進入,從“廊”內樓梯跑上去,出口在十幾米高的頂部的,如果推到城牆邊的話,幹好可以搭在城牆的女牆上!
和普通的雲梯相比,體積更“寬”,因為裏麵是勾折了兩次的樓梯,而並不是單純斜搭的梯子。
雖然還是很陡,但至少戰士在登梯時雙手可以持盾甚至持刀反擊……
另外四架更加規整,看起來四四方方,同樣外麵都是蒙著防禦性牛皮,看不清裏麵的樣子,隻是隱約能看到箭孔!
如果透視的話,可以看出裏麵分為五層,以梯子相通,層層都有士兵,其中最下麵一層的士兵,負責“騎”動這巨大的“呂公車”。
沒錯,就是騎,是以眾人的腿部來蹬動絞盤繼而帶動一個個車軸向前,因此看起來就是一個個巨大的“箱子”在自己向城牆靠近。
兩種不同的“雲梯”,也象征著不同的攻城理念。
“登機橋”似的雲梯,效果是營造更加安全的登牆渠道,令戰士敢於登牆,相當於在城牆外,搭一個暫時的外樓梯,而且周圍、棚頂都有遮擋物,順著甬道一樣的登城虹橋上去,就可以直達城牆。
而後者則是“呂公車”的改良版——呂公車假托呂公、也就是薑子牙之名,不過實際上是宋代才有的攻城器械。
相比於雲梯,其理念是在城牆外,搭一塊額外的城牆……
呂公車的頂層,與城牆相平,而且本身也有一定的麵積,一旦與城牆接,相當於強行“變”出一塊攻城方占據的城牆。
並且在沒有完全推到城牆邊之前,也可以與守軍在同一高度對射!
相當於是雲梯和井闌的合體。
將軍府的呂公車,因為加了腳蹬、絞盤的設置,有更強的“動力”,所以能夠造得更大、承載更多的士兵。
兩種進階雲梯各有優劣,前者是相對穩定的通道,但容易被“一夫當關”,後者是人造一截城牆平台,但上麵的兵員補給較慢。
同時兩者還有一個共同的“缺陷”——構造複雜,精細之處做工要求高。
必須有一定數量的、民部代培的工程兵指揮協助,才能夠搭建出這種複雜度的器械,工程兵的基層“軍官”,有些甚至不是戰將,而是拿官印的民部基層官吏!
單憑普通軍隊訓練的“攻城器械搭建”技術,即使勉強弄出個形狀,也很可能因為一些細節問題而容易毀損。
此時前方八架雲梯,其中四架的廊橋車、四架的呂公車,而壓後的四架都是廊橋車……
看著接近過來的幾座龐然大物,雖然款式很新穎,但顯然誰都知道這應該是類似於雲梯的攻城器械。
隻是這蒙著的厚牛皮,不止看起來就很悶熱,而且也悶住了守軍想要放箭的欲望。
也幸虧這是已經十月,否則對於裏麵的戰士們的耐熱抗暑也是一種考驗。
不過外麵的牛皮蒙子,的確有效抵抗了箭矢的破壞……
雖然悶得慌,但是真到了一箭之地後,雙方還是互射起來。
守城方有女牆,廊橋雲梯的“出口”、呂公車的頂層,也都有擋板。
至於用火矢引燃?
沒有那麽容易,之前白圖在開發菜品的時候就提到過,此時的煉油並不發達,無論桐油還是胡麻油,都沒那麽容易製造火矢。
桐油是戰國時就有的技術,不過桐油有毒,無法食用,主要是做漆料、防水,以漢代的技術,提煉桐油顯得濃稠、也就很容易糊,連燈油都做不了,在守城中使用的話,一般是為了做潤滑油,倒在牆上,增加敵軍的攀爬難度。
胡麻油是前漢時西域傳來的原料作物和技術,可以做燈油,但是在守城時,直接點燃淋下去並不實用性,一般是燒開了用熱油往下澆,效果更好!
否則著火的胡麻油淋下後隨著散開、迅速熄滅,殺傷反而不如熱油……別忘了熱油裏還可以加上“金汁”。
至於為什麽不用熱水?
用家裏的熱水器試一下就知道,手捂著噴頭口時覺得燙的水,落到腳麵上就已經適中甚至偏涼了——水在落下的時候,散熱是很快的,廢好大勁兒燒開,結果有效範圍就有一兩米?一般要用金汁或者熱油才行!
至於所謂的火矢,一般是浸油布料裹在箭頭上,不僅頭重腳輕,而且為了火不會熄滅,還不能拉滿弓。
一般火矢的作用,是用來遠程引燃,也就是已經布置好了火攻的準備,可以遠距離用火矢點燃稻草之類的。
至於用火矢點燃敵軍?隻有目標是營寨中的帳篷,或者水戰時,能落在對方的甲板、最好是風帆上,才有些希望……
而且真要火攻的時候,衝上近前、扔火把,絕對比火矢更靠譜!
廊橋車、呂公車這種蒙了牛皮的,要燒毀隻能靠近戰突進,之後扔火把,僅靠遠程的火矢“杯火車水”。
不想出門迎敵,就隻能老老實實對射……
對射這種事情,黃忠還沒有怕過誰!
特殊加持戰技——烈弓,發動!
和眾多普通縣城一樣,容陵城周回不足十裏——漢代的一裏是四百米左右,也就是周長不足4000米。
不過小也有小的好處,小城的攻城戰和大城的攻城戰,也完全是兩種概念。
像是容陵這種小城,無論敵人從那一麵來,守將在中段的城樓上一站,左右差不多一裏的範圍,又有居高臨下的視角,很容易照顧全場。
換成是洛陽、長安,周回六七十裏,作為守將,一旦預判失誤的話,雖然是守城牆,但是敵軍的重點進攻區段,可能距離自己好幾裏地,一個沒照顧到,敵人先登部隊上來掃出了安全區、站穩了腳,自己都還不知道。
相比之下,容陵城不存在這種情況,站在城樓上,一麵城牆的情況基本都能照應到。
而陳宮也不打算故弄玄虛,直接十二座雲梯擺上陣前,八前、四後,緩緩向南牆壓上……
有些是周圍舉盾步兵推著、有些……是自己緩緩在動?
隻見此時將軍府的“雲梯”,其中有八架,相比於梯子,已經來更像是“廊橋”,也就是橋身上有棚頂遮擋的橋。
類似於機場中的登機橋,能夠移動,以連接不同的登機口和飛機艙門。
當然,隻是“半座橋”,從地麵入口進入,從“廊”內樓梯跑上去,出口在十幾米高的頂部的,如果推到城牆邊的話,幹好可以搭在城牆的女牆上!
和普通的雲梯相比,體積更“寬”,因為裏麵是勾折了兩次的樓梯,而並不是單純斜搭的梯子。
雖然還是很陡,但至少戰士在登梯時雙手可以持盾甚至持刀反擊……
另外四架更加規整,看起來四四方方,同樣外麵都是蒙著防禦性牛皮,看不清裏麵的樣子,隻是隱約能看到箭孔!
如果透視的話,可以看出裏麵分為五層,以梯子相通,層層都有士兵,其中最下麵一層的士兵,負責“騎”動這巨大的“呂公車”。
沒錯,就是騎,是以眾人的腿部來蹬動絞盤繼而帶動一個個車軸向前,因此看起來就是一個個巨大的“箱子”在自己向城牆靠近。
兩種不同的“雲梯”,也象征著不同的攻城理念。
“登機橋”似的雲梯,效果是營造更加安全的登牆渠道,令戰士敢於登牆,相當於在城牆外,搭一個暫時的外樓梯,而且周圍、棚頂都有遮擋物,順著甬道一樣的登城虹橋上去,就可以直達城牆。
而後者則是“呂公車”的改良版——呂公車假托呂公、也就是薑子牙之名,不過實際上是宋代才有的攻城器械。
相比於雲梯,其理念是在城牆外,搭一塊額外的城牆……
呂公車的頂層,與城牆相平,而且本身也有一定的麵積,一旦與城牆接,相當於強行“變”出一塊攻城方占據的城牆。
並且在沒有完全推到城牆邊之前,也可以與守軍在同一高度對射!
相當於是雲梯和井闌的合體。
將軍府的呂公車,因為加了腳蹬、絞盤的設置,有更強的“動力”,所以能夠造得更大、承載更多的士兵。
兩種進階雲梯各有優劣,前者是相對穩定的通道,但容易被“一夫當關”,後者是人造一截城牆平台,但上麵的兵員補給較慢。
同時兩者還有一個共同的“缺陷”——構造複雜,精細之處做工要求高。
必須有一定數量的、民部代培的工程兵指揮協助,才能夠搭建出這種複雜度的器械,工程兵的基層“軍官”,有些甚至不是戰將,而是拿官印的民部基層官吏!
單憑普通軍隊訓練的“攻城器械搭建”技術,即使勉強弄出個形狀,也很可能因為一些細節問題而容易毀損。
此時前方八架雲梯,其中四架的廊橋車、四架的呂公車,而壓後的四架都是廊橋車……
看著接近過來的幾座龐然大物,雖然款式很新穎,但顯然誰都知道這應該是類似於雲梯的攻城器械。
隻是這蒙著的厚牛皮,不止看起來就很悶熱,而且也悶住了守軍想要放箭的欲望。
也幸虧這是已經十月,否則對於裏麵的戰士們的耐熱抗暑也是一種考驗。
不過外麵的牛皮蒙子,的確有效抵抗了箭矢的破壞……
雖然悶得慌,但是真到了一箭之地後,雙方還是互射起來。
守城方有女牆,廊橋雲梯的“出口”、呂公車的頂層,也都有擋板。
至於用火矢引燃?
沒有那麽容易,之前白圖在開發菜品的時候就提到過,此時的煉油並不發達,無論桐油還是胡麻油,都沒那麽容易製造火矢。
桐油是戰國時就有的技術,不過桐油有毒,無法食用,主要是做漆料、防水,以漢代的技術,提煉桐油顯得濃稠、也就很容易糊,連燈油都做不了,在守城中使用的話,一般是為了做潤滑油,倒在牆上,增加敵軍的攀爬難度。
胡麻油是前漢時西域傳來的原料作物和技術,可以做燈油,但是在守城時,直接點燃淋下去並不實用性,一般是燒開了用熱油往下澆,效果更好!
否則著火的胡麻油淋下後隨著散開、迅速熄滅,殺傷反而不如熱油……別忘了熱油裏還可以加上“金汁”。
至於為什麽不用熱水?
用家裏的熱水器試一下就知道,手捂著噴頭口時覺得燙的水,落到腳麵上就已經適中甚至偏涼了——水在落下的時候,散熱是很快的,廢好大勁兒燒開,結果有效範圍就有一兩米?一般要用金汁或者熱油才行!
至於所謂的火矢,一般是浸油布料裹在箭頭上,不僅頭重腳輕,而且為了火不會熄滅,還不能拉滿弓。
一般火矢的作用,是用來遠程引燃,也就是已經布置好了火攻的準備,可以遠距離用火矢點燃稻草之類的。
至於用火矢點燃敵軍?隻有目標是營寨中的帳篷,或者水戰時,能落在對方的甲板、最好是風帆上,才有些希望……
而且真要火攻的時候,衝上近前、扔火把,絕對比火矢更靠譜!
廊橋車、呂公車這種蒙了牛皮的,要燒毀隻能靠近戰突進,之後扔火把,僅靠遠程的火矢“杯火車水”。
不想出門迎敵,就隻能老老實實對射……
對射這種事情,黃忠還沒有怕過誰!
特殊加持戰技——烈弓,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