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噗啦啦啦——
伴隨著一聲炮響,接著是一陣相比於炮彈碎體、落地,顯得十分散碎的碰撞聲。
隻見一顆顆半寸直徑的小鐵珠,稀裏嘩啦的從炮筒中“噴”了出來。
尺、寸,最終還是選擇了三尺一米,十寸一尺,而沒有在尺和米之間繼續選擇十進製,畢竟尺的概念更加根深蒂固。
炮用“霰彈”的射程,遠不如實心彈,不過細密霰彈噴出後,直接將身前百米的敵人打成篩子。
同樣在彈力下,霰彈也能夠發揮“濺射”效果,更增打擊麵積……
隻見高順指揮的騎兵,在靠近“安全線”前,被狠狠的扒了層皮!
如果是正常將領指揮,哪怕五人一長、基層戰將齊備,現在也肯定徹底潰陣,也就隻有高順的約束能力,能夠強行微操、製止了混亂——經過三次炮擊,實驗騎兵減員過半,同時也令高順的微操大幅提升……
在高順的強行控製下,實驗騎兵淅淅瀝瀝的進入了安全範圍,這一輪的實驗宣告結束!
白圖這時則是說道:“其實還有一種炮彈,剛剛仲達太果斷,根本沒給元直使用的機會,可以讓他空試一下。”說著白圖讓傳令兵去傳令徐庶。
接著隻見徐庶又對空地演示了一下,同樣是一顆顆小彈丸,不過這次是在炮彈大的薄鐵桶中,發射時仰角比霰彈更大。
也就是所謂的“葡萄彈”。
相比霰彈,葡萄彈在射出炮膛時,依舊是一個整體,會在射出一段距離後,甚至碰撞目標之後再散開。
因此射程雖比實心彈要近,但遠遠比霰彈要遠,不過攻擊範圍也比霰彈要小不少,性質在兩者之間。
不過之前高順毫不猶豫的衝鋒,而且在強約束下也沒有兵潰徘徊的跡象,所以這中程攻擊的葡萄彈沒有用上……
至於高爆彈、或者說是開花彈,工部之前也一直在嚐試,可惜因為引撚的難關沒有解決,穩定性太差,目前性價比並不高。
曆史上傳統的“開花彈”,其實和實心彈的誕生時期差不多,不僅是西方,東方的大明王朝也有開花彈。
不過這類原始的開花彈,原理是在炮彈前,也插著引撚,在裝彈後從炮口點燃炮彈的引撚,再從後麵點燃發射炮彈的火藥……
一旦時間掌握不當,要麽是不爆、要麽是炸膛,這種開花彈工部現在也能製作,不過炸膛率高達1%。
別小看1%,對個體來說,一件1%死傷率的事情,沒人會一直去做,而炮兵發射炮彈可不是一兩次,而是必須連續去做的。
高達1%的炸膛率,足以令炮兵士氣全無,連發射一般炮彈時也備受影響。
曆史上無論是大明,還是西方,對傳統開花彈都並不倚重,直到後來出現木管引信——一種可以被炮彈發射時的熱量引燃的延遲引信出現,高爆彈才重新回到列強的視野中,並且迅速成為主流。
不過實心彈的進階穿甲彈,也一直沒有落伍,畢竟即使殺傷士兵弱一些,但其對防禦工事、裝甲的破壞,卻是無法取代的。
二戰時中華軍隊就是吃了開花彈多、穿甲彈少的虧,導致望牆興歎,明明是被侵略的一方,卻隻能拆掉城牆。
高爆彈之所以迅速流行,也並不是為了殺傷步兵,而是因為當時部分列強還沒有全套換置裝甲艦,還有大批的木質戰船。
實心彈足以打穿木質戰船,但是在海戰中,必須要破壞船下部的密封艙,才能夠徹底擊沉對方,否則即使上部船艙部分被穿得稀爛、甲板也被砸穿,隻要密封艙不進水,就有重整再戰的機會。
用實心彈打海麵下的部分,會被海水阻攔、效果不佳,隻有剛好打到吃水線上方、同時還足夠低的位置,才算是“暴擊”。
而高爆彈因為落在甲板上之後還能爆炸,有幾率炸損下麵的密封艙,頓時成為收割木製戰船的利器。
那也是高爆彈唯一徹底勝過穿甲彈的階段,很快各國都發現了這一點,紛紛換置裝甲艦。
而裝甲艦對轟的話,以當時高爆彈的火力,就顯得隔靴搔癢,更多的是針對水手。
於是大家紛紛又改回了實心彈、也就是穿甲彈互射的局麵,直到後來有了魚雷,出現了直接攻擊水下部分的騷操作,又占據了海戰的半壁江山……
白圖大約知道延遲引撚的原理,但不知道那是什麽材料、什麽東西,所以隻是給工部提供了思路,目前工部還在不斷的實驗中。
這時也能看出,楚國的科技比18世紀頭部列強還是有不小差距——不僅有很多方麵的短板,而且……對於各類的物質性質認知,或者說是掌握的“資料”,遠遠比不上火輪船紛紛出海的年代。
畢竟一個是有著各方麵人才的日積月累,另一個在靠硬盤不斷跳科技……
尤其是現在龐統的精力,還都在真氣機方麵,延遲引撚、火藥改良這些工作,是於吉在做,所以效率會差一些。
於吉的謀術“畫符”可以提取,“煉丹”可以高效化學反應、分析物質性質,故而在這方麵,的確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不過……和龐統比起來,即使都是ssr,也是t5和t0的區別!
於吉倒是也想過,跳出延遲引撚的角度來看,比如可以借助真氣敏感物質,之後戰將來用真氣引爆。
為此專門去和負責真氣武器的黃月英商討,結果……直接被黃月英否定。
用真氣引爆?
的確很方便,但問題是隻要對麵戰將真氣一掃,炮彈也直接在半路就爆開!
故而目前開花彈並沒有在工部實際應用,楚國的火炮也都是適合移動的黑長直“山炮”,笨重的短粗大“臼炮”,同樣也沒有投入使用。
而看到火炮的表現,除了之前就見過、甚至伸手接過的呂布,其他將領紛紛在驚訝的同時,也露出興奮與不安共存的複雜神色。
興奮的自然是想到楚國有此利器,之後裝備到軍中的話……板甲?什麽板甲?
不安的同樣也是想到楚國有此利器……
他們擔心的不是火炮會傷害自己,而是……火炮過於猛烈的改變戰術環境後,會不會令原本熟悉的戰場,變得陌生起來?
那一聲聲巨響,仿佛是時代枷鎖破碎的聲音……
自己之前的所學,真的還能夠支撐今後的戰鬥嗎?
好在白公炮之前也效果斐然,故而也不是沒人想過,將投石車用於平常交戰,所以這些火炮,雖然已經在各方麵勝過投石車,但還算提前有個適應!
至於火炮的直接威脅,在場眾人之中,除了並非武將出身的幾人之外,對其他人來說,都不算什麽。
即使在亂軍之中,要閃躲也很容易,比高手射出的冷箭威脅要小得多,甚至……作為金玉大將,硬接一兩發實心彈也隻是“難受”,更頭部的呂布、孫策等等超脫神將,在神威狀態下,完全可以用臉接!
在眾人七嘴八舌的提問之後,呂布也特地解釋了一句:“之前我試過,火炮和其他武器一樣,對神威狀態的效果很小。”
超脫神將的神威狀態,無論是呂布的“鬼神”、還是趙雲的“龍膽”,都會對非戰將傷害,有進一步的免疫。
和金玉戰將的“本身防禦力比鎏金戰將更高”不同,神威狀態下,更像是自身對普通傷害,有了額外的免疫。
黃忠射出的和實心彈差不多威力的重箭,對呂布來說還要在意一下,但火炮射出的實心彈,呂布是真的可以臉接……
不過對於呂布的這種“經驗”,在場也就隻有孫策、趙雲、黃忠微微點了點頭,其他人完全無視——神將?和我們有什麽關係?
能被請來評測的將軍,哪個不是身經百戰?
哪怕是孫策,也有足以媲美任何名將的戰場直覺……
雖處於震撼之中,但大家問出的問題,也都顯得很專業,從火炮的成本或者說是裝備率、耐久性、可移動性、製造周期,到安全性、炮兵的訓練難度,一個個直擊重點的問題被問了出來。
而負責火炮的於吉,這時也在白板上,用一張張資料和示意圖,開始向大家答疑。
楚國的火炮,安全性目前已經算是有保障,隻要不違規操作、不超期服役,火炮炸膛率低於1%——這裏的百分之一,不是炮彈炸膛、而是炮筒炸膛的幾率,也就是指火炮達到使用次數限製、順利退役的比例,超過99%!
當然,如果違規操作,在發射後沒有合格的清理炮膛,或是超量填裝火藥,亦或是日常保養不佳,那炸膛幾率自然飆升。
而服役次數限製,按照工部的建議,新炮從投入使用開始,可發射實心彈5000次……
霰彈發射一次,以20次實心彈論處,葡萄彈以5次實心彈論處。
霰彈是在膛內就已經散開,所以對炮膛的磨損十分嚴重,當然……炮兵方陣本身就不應該經常被近身到需要使用霰彈攻擊!
伴隨著一聲炮響,接著是一陣相比於炮彈碎體、落地,顯得十分散碎的碰撞聲。
隻見一顆顆半寸直徑的小鐵珠,稀裏嘩啦的從炮筒中“噴”了出來。
尺、寸,最終還是選擇了三尺一米,十寸一尺,而沒有在尺和米之間繼續選擇十進製,畢竟尺的概念更加根深蒂固。
炮用“霰彈”的射程,遠不如實心彈,不過細密霰彈噴出後,直接將身前百米的敵人打成篩子。
同樣在彈力下,霰彈也能夠發揮“濺射”效果,更增打擊麵積……
隻見高順指揮的騎兵,在靠近“安全線”前,被狠狠的扒了層皮!
如果是正常將領指揮,哪怕五人一長、基層戰將齊備,現在也肯定徹底潰陣,也就隻有高順的約束能力,能夠強行微操、製止了混亂——經過三次炮擊,實驗騎兵減員過半,同時也令高順的微操大幅提升……
在高順的強行控製下,實驗騎兵淅淅瀝瀝的進入了安全範圍,這一輪的實驗宣告結束!
白圖這時則是說道:“其實還有一種炮彈,剛剛仲達太果斷,根本沒給元直使用的機會,可以讓他空試一下。”說著白圖讓傳令兵去傳令徐庶。
接著隻見徐庶又對空地演示了一下,同樣是一顆顆小彈丸,不過這次是在炮彈大的薄鐵桶中,發射時仰角比霰彈更大。
也就是所謂的“葡萄彈”。
相比霰彈,葡萄彈在射出炮膛時,依舊是一個整體,會在射出一段距離後,甚至碰撞目標之後再散開。
因此射程雖比實心彈要近,但遠遠比霰彈要遠,不過攻擊範圍也比霰彈要小不少,性質在兩者之間。
不過之前高順毫不猶豫的衝鋒,而且在強約束下也沒有兵潰徘徊的跡象,所以這中程攻擊的葡萄彈沒有用上……
至於高爆彈、或者說是開花彈,工部之前也一直在嚐試,可惜因為引撚的難關沒有解決,穩定性太差,目前性價比並不高。
曆史上傳統的“開花彈”,其實和實心彈的誕生時期差不多,不僅是西方,東方的大明王朝也有開花彈。
不過這類原始的開花彈,原理是在炮彈前,也插著引撚,在裝彈後從炮口點燃炮彈的引撚,再從後麵點燃發射炮彈的火藥……
一旦時間掌握不當,要麽是不爆、要麽是炸膛,這種開花彈工部現在也能製作,不過炸膛率高達1%。
別小看1%,對個體來說,一件1%死傷率的事情,沒人會一直去做,而炮兵發射炮彈可不是一兩次,而是必須連續去做的。
高達1%的炸膛率,足以令炮兵士氣全無,連發射一般炮彈時也備受影響。
曆史上無論是大明,還是西方,對傳統開花彈都並不倚重,直到後來出現木管引信——一種可以被炮彈發射時的熱量引燃的延遲引信出現,高爆彈才重新回到列強的視野中,並且迅速成為主流。
不過實心彈的進階穿甲彈,也一直沒有落伍,畢竟即使殺傷士兵弱一些,但其對防禦工事、裝甲的破壞,卻是無法取代的。
二戰時中華軍隊就是吃了開花彈多、穿甲彈少的虧,導致望牆興歎,明明是被侵略的一方,卻隻能拆掉城牆。
高爆彈之所以迅速流行,也並不是為了殺傷步兵,而是因為當時部分列強還沒有全套換置裝甲艦,還有大批的木質戰船。
實心彈足以打穿木質戰船,但是在海戰中,必須要破壞船下部的密封艙,才能夠徹底擊沉對方,否則即使上部船艙部分被穿得稀爛、甲板也被砸穿,隻要密封艙不進水,就有重整再戰的機會。
用實心彈打海麵下的部分,會被海水阻攔、效果不佳,隻有剛好打到吃水線上方、同時還足夠低的位置,才算是“暴擊”。
而高爆彈因為落在甲板上之後還能爆炸,有幾率炸損下麵的密封艙,頓時成為收割木製戰船的利器。
那也是高爆彈唯一徹底勝過穿甲彈的階段,很快各國都發現了這一點,紛紛換置裝甲艦。
而裝甲艦對轟的話,以當時高爆彈的火力,就顯得隔靴搔癢,更多的是針對水手。
於是大家紛紛又改回了實心彈、也就是穿甲彈互射的局麵,直到後來有了魚雷,出現了直接攻擊水下部分的騷操作,又占據了海戰的半壁江山……
白圖大約知道延遲引撚的原理,但不知道那是什麽材料、什麽東西,所以隻是給工部提供了思路,目前工部還在不斷的實驗中。
這時也能看出,楚國的科技比18世紀頭部列強還是有不小差距——不僅有很多方麵的短板,而且……對於各類的物質性質認知,或者說是掌握的“資料”,遠遠比不上火輪船紛紛出海的年代。
畢竟一個是有著各方麵人才的日積月累,另一個在靠硬盤不斷跳科技……
尤其是現在龐統的精力,還都在真氣機方麵,延遲引撚、火藥改良這些工作,是於吉在做,所以效率會差一些。
於吉的謀術“畫符”可以提取,“煉丹”可以高效化學反應、分析物質性質,故而在這方麵,的確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不過……和龐統比起來,即使都是ssr,也是t5和t0的區別!
於吉倒是也想過,跳出延遲引撚的角度來看,比如可以借助真氣敏感物質,之後戰將來用真氣引爆。
為此專門去和負責真氣武器的黃月英商討,結果……直接被黃月英否定。
用真氣引爆?
的確很方便,但問題是隻要對麵戰將真氣一掃,炮彈也直接在半路就爆開!
故而目前開花彈並沒有在工部實際應用,楚國的火炮也都是適合移動的黑長直“山炮”,笨重的短粗大“臼炮”,同樣也沒有投入使用。
而看到火炮的表現,除了之前就見過、甚至伸手接過的呂布,其他將領紛紛在驚訝的同時,也露出興奮與不安共存的複雜神色。
興奮的自然是想到楚國有此利器,之後裝備到軍中的話……板甲?什麽板甲?
不安的同樣也是想到楚國有此利器……
他們擔心的不是火炮會傷害自己,而是……火炮過於猛烈的改變戰術環境後,會不會令原本熟悉的戰場,變得陌生起來?
那一聲聲巨響,仿佛是時代枷鎖破碎的聲音……
自己之前的所學,真的還能夠支撐今後的戰鬥嗎?
好在白公炮之前也效果斐然,故而也不是沒人想過,將投石車用於平常交戰,所以這些火炮,雖然已經在各方麵勝過投石車,但還算提前有個適應!
至於火炮的直接威脅,在場眾人之中,除了並非武將出身的幾人之外,對其他人來說,都不算什麽。
即使在亂軍之中,要閃躲也很容易,比高手射出的冷箭威脅要小得多,甚至……作為金玉大將,硬接一兩發實心彈也隻是“難受”,更頭部的呂布、孫策等等超脫神將,在神威狀態下,完全可以用臉接!
在眾人七嘴八舌的提問之後,呂布也特地解釋了一句:“之前我試過,火炮和其他武器一樣,對神威狀態的效果很小。”
超脫神將的神威狀態,無論是呂布的“鬼神”、還是趙雲的“龍膽”,都會對非戰將傷害,有進一步的免疫。
和金玉戰將的“本身防禦力比鎏金戰將更高”不同,神威狀態下,更像是自身對普通傷害,有了額外的免疫。
黃忠射出的和實心彈差不多威力的重箭,對呂布來說還要在意一下,但火炮射出的實心彈,呂布是真的可以臉接……
不過對於呂布的這種“經驗”,在場也就隻有孫策、趙雲、黃忠微微點了點頭,其他人完全無視——神將?和我們有什麽關係?
能被請來評測的將軍,哪個不是身經百戰?
哪怕是孫策,也有足以媲美任何名將的戰場直覺……
雖處於震撼之中,但大家問出的問題,也都顯得很專業,從火炮的成本或者說是裝備率、耐久性、可移動性、製造周期,到安全性、炮兵的訓練難度,一個個直擊重點的問題被問了出來。
而負責火炮的於吉,這時也在白板上,用一張張資料和示意圖,開始向大家答疑。
楚國的火炮,安全性目前已經算是有保障,隻要不違規操作、不超期服役,火炮炸膛率低於1%——這裏的百分之一,不是炮彈炸膛、而是炮筒炸膛的幾率,也就是指火炮達到使用次數限製、順利退役的比例,超過99%!
當然,如果違規操作,在發射後沒有合格的清理炮膛,或是超量填裝火藥,亦或是日常保養不佳,那炸膛幾率自然飆升。
而服役次數限製,按照工部的建議,新炮從投入使用開始,可發射實心彈5000次……
霰彈發射一次,以20次實心彈論處,葡萄彈以5次實心彈論處。
霰彈是在膛內就已經散開,所以對炮膛的磨損十分嚴重,當然……炮兵方陣本身就不應該經常被近身到需要使用霰彈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