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東皇太一的血裔,絕大多數都早已在“諸神黃昏”中戰死,但也並非是盡數滅絕。
也有極少一部分幸運兒,得以在諸神黃昏過後,僥幸存活了下來,並且隱居於洪荒大陸的各個角落。
雖然東皇血裔已經與洪荒聯軍,結下了不死不休的血海深仇,但是由於數量稀少,隱居的地點也足夠偏僻,所以,他們並沒有在洪荒聯軍的報複之下覆滅,反倒是將太一的血脈,成功地延續了下來。
時至今日,東皇太一的血裔,或者說是舊古族的遺民,依舊活躍在世界的各個角落。
隻不過由於曆史的遺留問題,源自於天帝帝俊一族的血裔,也就是現如今的人族,一直都視舊古族遺民為眼中釘、肉中刺,所以東皇血裔不得不隱姓埋名罷了。
直至今日,哪怕舊古族遺民的數量已經十分稀少,但是鬥爭卻依舊尚未停止。
當然,這兩大血裔之間的關係,也遠遠沒有惡化到一旦見麵,就必須要拔刀相向、不死不休的地步。
畢竟不管再怎麽說,二者也曾經共同屬於一個種族。
但是類似於打壓、欺辱、霸淩等“軟暴力”問題,還是難以避免的。
在很多時候,軟暴力比硬暴力還要更為恐怖,對人造成的傷害,可能還要更為惡劣上幾分。
還是那句話——人類在關於打壓、抹黑異類的相關方麵,從來都是不遺餘力。
因此,在現如今許多人族的眼中,東皇血裔早就已經被妖魔化為比巴蛇一族,還要更為陰險狡詐、毒辣可怕的人群,會過得十分淒慘、無法融入群體,倒也不出意料。
這也正是本就不多的東皇血裔,在漫長的萬年時間過去後,依舊沒能恢複元氣,反倒是數量越來越稀少、勢力越來越微薄的重要原因。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在經曆過“諸神黃昏”和“至暗時刻”後,不管是古族、人族還是洪荒萬族,都已經在戰爭中,受到了不可磨滅的創傷。
按理說,洪荒萬族應該從這段血腥而又悲慘的曆史中,吸取教訓、止戰修養才對。
可是事實證明,洪荒萬族從曆史中吸取到的唯一教訓,便是洪荒萬族不會從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這一次,和平持續了四千年。
曾經在“諸神黃昏”中,喪失了燭陰這一強大皇者,以及半數九龍子的燭龍一族,在新一任首領“燭江”的帶領下卷土重來,又一次把戰火引向了,曾經重創過他們的祖先、與燭龍一族不死不休的人族。
比起之前的兩次萬族大戰來,這一次戰役開啟的目的,不再是爭奪資源和生存空間,反倒更像是兩大種族,以及其下無數分支之間的“複仇之戰”。
除了燭龍一族以及其下分支外,參與此次戰役的,還有與燭龍交好的另一強大超凡種族,同時也是鯤的祖先——金翅大鵬族。
而向來喜歡跟在燭龍一族身後撿漏的混沌、檮杌,以及其他數個強族,也在他們王者的慫恿下,“被自願”參與了此次戰役。
對於混沌王和檮杌王的那些小心思,燭江當然也十分清楚。
可是這一足以當得上是燭龍一族數千年來的最強天才,隻弱於老祖宗燭陰一線的皇者燭江,早已被仇恨和怒火蒙蔽了雙眼。
他誓要與人族鬥爭至一族徹底滅亡、至死才可罷休,哪裏還能顧得上那麽多,隻要能夠增添戰力,多一分滅絕人族的把握便好。
另外一邊的人族陣營,也並非隻有三皇和他們的子民參與了戰役。
因為在這數千餘年來,由於生存環境越發得惡劣,燭龍、混沌、檮杌、金翅大鵬等強族,為了攫取更多的資源、利益,以及可供生存的領地,一直都在壓迫其餘超凡種族,無疑引起了不少種族的憤怒。
他們深知若是不跟隨著人族,一同反抗以燭龍為首的強族聯軍,等到燭龍聯軍將人族滅絕、失去了製衡之後,一定也會將他們趕盡殺絕。
屆時,除了燭龍聯軍以外的超凡種族,將會麵臨遠比末日還要更為可怕的境遇。
所以,有不少實力較弱、受到燭龍等族壓迫的超凡種族,在此次戰役中,都選擇站在人類陣營中,與人族共同抗敵。
雖說比起燭龍等強族來,這些超凡種族的實力十分弱小,單獨對上燭龍一族,八成頃刻間便會覆滅。
但是無數弱小的超凡種族凝聚在一起,也同樣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強大戰力。
再加上有三皇坐鎮的人族打頭陣,人族聯軍與燭龍聯軍之間的綜合戰力,可謂是平分秋色、沒有太大差異。
這一場戰役的各方首領,比起太一、帝俊、燭陰來,雖說有所不及,但是參戰的族群數量,以及戰爭波及到的區域,比起“諸神黃昏”以及“至暗時刻”來,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這一場戰役,也獲得了一個逼格絲毫不亞於“諸神黃昏”以及“至暗時刻”的代號,名為“諸王之戰”。
比起前兩場驚天動地的大戰,這一場戰役發生和結束的時間,距離現如今的人族而言最為接近。
而有無數受到燭龍壓迫的超凡種族支持,人族在這一場戰役中,取得了比“諸神黃昏”以及“至暗時刻”更為顯著的戰果,同時也讓這場戰役更具傳奇色彩。
所以,諸王之戰是三大戰役中,最為人族津津樂道的一場戰役。
後世的說書人,似乎覺得“諸王之戰”這一官方欽定稱號,叫的還不足夠響亮。
所以,這群家夥又添油加醋,為這場戰役增添了另外一個更為霸氣的別稱——“列王之紛爭”。
隻是不管名號叫的再怎麽霸氣、響亮,也依舊無法掩蓋戰爭帶來的殘酷後果,以及惡劣影響。
在這場“諸王之戰”中,無數超凡種族的王者隕落。
而人族的三皇也在拚盡全力、聯手殺死燭江之後,被燭江的瀕死一擊重創,不久後便紛紛隕落了。
也有極少一部分幸運兒,得以在諸神黃昏過後,僥幸存活了下來,並且隱居於洪荒大陸的各個角落。
雖然東皇血裔已經與洪荒聯軍,結下了不死不休的血海深仇,但是由於數量稀少,隱居的地點也足夠偏僻,所以,他們並沒有在洪荒聯軍的報複之下覆滅,反倒是將太一的血脈,成功地延續了下來。
時至今日,東皇太一的血裔,或者說是舊古族的遺民,依舊活躍在世界的各個角落。
隻不過由於曆史的遺留問題,源自於天帝帝俊一族的血裔,也就是現如今的人族,一直都視舊古族遺民為眼中釘、肉中刺,所以東皇血裔不得不隱姓埋名罷了。
直至今日,哪怕舊古族遺民的數量已經十分稀少,但是鬥爭卻依舊尚未停止。
當然,這兩大血裔之間的關係,也遠遠沒有惡化到一旦見麵,就必須要拔刀相向、不死不休的地步。
畢竟不管再怎麽說,二者也曾經共同屬於一個種族。
但是類似於打壓、欺辱、霸淩等“軟暴力”問題,還是難以避免的。
在很多時候,軟暴力比硬暴力還要更為恐怖,對人造成的傷害,可能還要更為惡劣上幾分。
還是那句話——人類在關於打壓、抹黑異類的相關方麵,從來都是不遺餘力。
因此,在現如今許多人族的眼中,東皇血裔早就已經被妖魔化為比巴蛇一族,還要更為陰險狡詐、毒辣可怕的人群,會過得十分淒慘、無法融入群體,倒也不出意料。
這也正是本就不多的東皇血裔,在漫長的萬年時間過去後,依舊沒能恢複元氣,反倒是數量越來越稀少、勢力越來越微薄的重要原因。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在經曆過“諸神黃昏”和“至暗時刻”後,不管是古族、人族還是洪荒萬族,都已經在戰爭中,受到了不可磨滅的創傷。
按理說,洪荒萬族應該從這段血腥而又悲慘的曆史中,吸取教訓、止戰修養才對。
可是事實證明,洪荒萬族從曆史中吸取到的唯一教訓,便是洪荒萬族不會從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這一次,和平持續了四千年。
曾經在“諸神黃昏”中,喪失了燭陰這一強大皇者,以及半數九龍子的燭龍一族,在新一任首領“燭江”的帶領下卷土重來,又一次把戰火引向了,曾經重創過他們的祖先、與燭龍一族不死不休的人族。
比起之前的兩次萬族大戰來,這一次戰役開啟的目的,不再是爭奪資源和生存空間,反倒更像是兩大種族,以及其下無數分支之間的“複仇之戰”。
除了燭龍一族以及其下分支外,參與此次戰役的,還有與燭龍交好的另一強大超凡種族,同時也是鯤的祖先——金翅大鵬族。
而向來喜歡跟在燭龍一族身後撿漏的混沌、檮杌,以及其他數個強族,也在他們王者的慫恿下,“被自願”參與了此次戰役。
對於混沌王和檮杌王的那些小心思,燭江當然也十分清楚。
可是這一足以當得上是燭龍一族數千年來的最強天才,隻弱於老祖宗燭陰一線的皇者燭江,早已被仇恨和怒火蒙蔽了雙眼。
他誓要與人族鬥爭至一族徹底滅亡、至死才可罷休,哪裏還能顧得上那麽多,隻要能夠增添戰力,多一分滅絕人族的把握便好。
另外一邊的人族陣營,也並非隻有三皇和他們的子民參與了戰役。
因為在這數千餘年來,由於生存環境越發得惡劣,燭龍、混沌、檮杌、金翅大鵬等強族,為了攫取更多的資源、利益,以及可供生存的領地,一直都在壓迫其餘超凡種族,無疑引起了不少種族的憤怒。
他們深知若是不跟隨著人族,一同反抗以燭龍為首的強族聯軍,等到燭龍聯軍將人族滅絕、失去了製衡之後,一定也會將他們趕盡殺絕。
屆時,除了燭龍聯軍以外的超凡種族,將會麵臨遠比末日還要更為可怕的境遇。
所以,有不少實力較弱、受到燭龍等族壓迫的超凡種族,在此次戰役中,都選擇站在人類陣營中,與人族共同抗敵。
雖說比起燭龍等強族來,這些超凡種族的實力十分弱小,單獨對上燭龍一族,八成頃刻間便會覆滅。
但是無數弱小的超凡種族凝聚在一起,也同樣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強大戰力。
再加上有三皇坐鎮的人族打頭陣,人族聯軍與燭龍聯軍之間的綜合戰力,可謂是平分秋色、沒有太大差異。
這一場戰役的各方首領,比起太一、帝俊、燭陰來,雖說有所不及,但是參戰的族群數量,以及戰爭波及到的區域,比起“諸神黃昏”以及“至暗時刻”來,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這一場戰役,也獲得了一個逼格絲毫不亞於“諸神黃昏”以及“至暗時刻”的代號,名為“諸王之戰”。
比起前兩場驚天動地的大戰,這一場戰役發生和結束的時間,距離現如今的人族而言最為接近。
而有無數受到燭龍壓迫的超凡種族支持,人族在這一場戰役中,取得了比“諸神黃昏”以及“至暗時刻”更為顯著的戰果,同時也讓這場戰役更具傳奇色彩。
所以,諸王之戰是三大戰役中,最為人族津津樂道的一場戰役。
後世的說書人,似乎覺得“諸王之戰”這一官方欽定稱號,叫的還不足夠響亮。
所以,這群家夥又添油加醋,為這場戰役增添了另外一個更為霸氣的別稱——“列王之紛爭”。
隻是不管名號叫的再怎麽霸氣、響亮,也依舊無法掩蓋戰爭帶來的殘酷後果,以及惡劣影響。
在這場“諸王之戰”中,無數超凡種族的王者隕落。
而人族的三皇也在拚盡全力、聯手殺死燭江之後,被燭江的瀕死一擊重創,不久後便紛紛隕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