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課中,我們講了那個最強句式:哪個孫子…?在各種場景中的應用和變化。小可以用在人與人交往,大可以用於國與國之間的談判。當然這個句式還有許多變種,有小人之言、哪個烏龜王八蛋等等在此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應答方式一般也會有三種,第一種旅長式的,霸氣。老子猜的,你能怎麽地?第二種是趕緊撇清關係,這也是大多數人的正常反應,搖擺雙手,不是我不是我。第三種是不僅撇清關係還幫人指出,不是我,是他!項羽就是這麽反應的。
講完最強句式,我們來談談劉邦、劉備、唐僧、特務站長、狄仁傑,總之一切領導都愛講的一句話,元芳,你怎麽看?
元芳你怎麽看成為一句流行語,並不偶然,這句話就是一個精靈,每天都以千奇百怪的形態出現在我們周圍,隻不過大部分人沒有察覺罷了。它一直在我們身邊,形影不離!如果“哪個孫子…”是一句金句,那這一句就是一句鑽石句。隻不過大部分人隻把它當一句戲謔之詞,不在乎它,而恰恰我們最忽略的地方,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巨大力量。
第一個場景,狄仁傑問,元芳,你怎麽看?
這是基礎版。意思很簡單,我心裏有數沒數你別管,我就是要知道你對這件事的態度。說這句話的人的目的,就是通過你對這件事的看法,來揣測你的態度和立場。這是最明顯的禦下和掌控之術。狄仁傑的例子看不明白的可結合上麵文字看潛伏中天津軍統站站長吳敬中是怎麽說的,則成啊,這件事你怎麽看?
作為一個老特務,作為一個老領導,某一件事發生了,他心裏必定有他的看法,但是非要問下屬一句,你怎麽看?目的無非兩點,一是印證和補充自己的想法,二是觀察下屬的能力和立場。下屬說的對,說的好,吳敬中會說,好,就按你說的辦,下屬說的不周全,吳敬忠會說,好,就這麽辦,另外,我補充兩點……
同學們,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所以,當你還在同事間戲謔,元芳,你怎麽看時,你的領導早就在對你說,元芳,你怎麽看?所以,應該怎麽做?首先應該先重視起來,丟掉天真和無所謂,站在領導的視角,仔細觀察並得出結論,如果,領導拍拍你的肩膀說,小王,不錯,好好幹。說明你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果領導麵無表情或者隻露微笑,就按你說的辦,那麽,升職和加薪的機會到了!
第二個場景,西遊記中,來了妖怪,唐僧會說,悟空,這該如何是好?鴻門宴中,劉邦問張良,如之奈何?劉備問孔明,該當如何?宋江問吳用,軍師,該當如何?
第一個場景是基礎版,這個就是升級版。
在我們所受的教育和周圍人們的言談中,有本領的人應該像諸葛孔明一樣,手拿鵝毛扇,信心滿滿,捋著胡子說,某有一計,可安天下!或者像臨陣大將,口若懸河,胸藏甲兵,對麵強敵,張三李四王二麻子每個人任務分配好,執行下去就勝利了。再或者像孫悟空,武鬆,關羽一樣,挺身而出。而像唐僧、劉邦、劉備、宋江之流,成功不是靠真本事,都是靠關係或耍流氓得來的。民間甚至有一句話,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
事實恰恰不是這樣的!在我心中,劉備之流,堪稱人中龍鳳!
所有人都知道,打妖怪,孫悟空是好手,唐僧示弱,讓悟空出手,是最好的選擇了,讓下屬最大程度的發揮作用,是一個成功領導的必備素質。唐僧不擅長打妖怪,如果每來一個妖怪,唐僧都要跳出來指手劃腳謀劃一番,孫悟空的打妖積極性肯定大受措折。外行指揮內行,反而不美。讓悟空來打,這恰恰是唐僧高情商的表現,反正悟空頭上有緊箍咒,翻不出浪花來。曆史上有作為的帝王,都是放手讓大將去做,開疆拓土。反而是緊緊把著權力不鬆手的帝王,指揮來,謀劃去,反而沒有什麽功績。
悟空有打妖怪之勞,唐僧有曆難之功。出力的是猴子,得到功勞的是和尚。人說九九八十一難,不說孫悟空經曆了八十一難,而是說唐僧經曆九九八十一難,修成正果。下屬有打妖怪的能力和愛好,那就交給他打好了!領導占有最大的利益就好了!韓非子說,無勞而有其功,就是說這個。
至於劉邦劉備宋江三人,情況更是明了。手下的張良、孔明、吳用都是智力超群、手段花樣百出之輩,這樣的人才,不用白不用,不過是擺低身價花點口水問問就是了。那就問吧,姿態還可以再低點,大不了再躬身下拜,先生教我。劉邦對其他人都是直呼其名喝來罵去,唯獨稱張良為子房;劉備三顧茅蘆,稱孔明先生;宋江每次都稱學究先生。古代修了那麽多拜將台求賢閣不就是做這些用的嘛!反正讀書人好麵子,我就給麵子嘍,麵子多少錢一斤?多多的給,管夠!
再有一點,這些梟雄,個個都是高明的領導,問下屬之前,大致的方針政策肯定在腦子裏成型了,要的就是這些細節的方案。
胸中無丘壑,完全聽命於謀士的梟雄是不存在的,必定早死!徐壽輝就是最好的例子。每一位真正的梟雄必定都是善於獨立思考,不隨風飄蕩的人!隻不過,這種獨立,被深深的隱藏起來。
還舉個鴻門宴的例子,劉邦帶著樊噲等人逃出鴻門宴,問樊噲,就這麽走,好像不禮貌,我們是不是先跟項羽告辭再走?樊啥說,人家是刀,我們是肉,馬上要把我們切了炒萊了,還告什麽辭,趕緊跑吧!於是劉邦跑了。第一次看到這一段的時侯,才上中學十幾歲,覺得劉邦又笨又迂。實際劉邦多麽精明靈活的人,怎麽犯這種錯誤?多年之後,才明白,說這句話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智慧!剛剛從必死之局逃生的人,可以說是九死一生,龍歸大海,鳥入密林,急急如喪家之犬,遑遑如漏網之魚,首先想的是有多遠逃多遠,而他擺出一幅回去跟人說再見的架式,這需要多大的勇氣、智慧和定力才能做到?我相信劉邦心裏絕對沒有回去告辭的打算,即使真有人提議回去告辭,以梟雄的性格肯定會直接殺掉。之所以說這句話,我認為,一是戲言,顯示出此人豪邁和膽量,就像曹操赤壁新敗,卻大笑自己沒死一樣。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大家可以看新聞裏,經曆戰亂、天災、人禍死裏逃生的人們是什麽表現!哪一個不是神情緊張,茫然不知所措,有幾人能做到笑談如故?二是看看周圍人的反應,是否可堪一用,畢竟剛剛從項羽那裏出來,劉項之間的戰爭剛剛開始了,這將是不死不休的,所以從現在開始就要做準備。
好了,言歸正傳,這句鑽石句如果隻有前麵基礎版和升級版的應用,那也枉稱鑽石句了,它還有一個極其曆害的變種,我稱之為變態版,我們將在下一課講解。
應答方式一般也會有三種,第一種旅長式的,霸氣。老子猜的,你能怎麽地?第二種是趕緊撇清關係,這也是大多數人的正常反應,搖擺雙手,不是我不是我。第三種是不僅撇清關係還幫人指出,不是我,是他!項羽就是這麽反應的。
講完最強句式,我們來談談劉邦、劉備、唐僧、特務站長、狄仁傑,總之一切領導都愛講的一句話,元芳,你怎麽看?
元芳你怎麽看成為一句流行語,並不偶然,這句話就是一個精靈,每天都以千奇百怪的形態出現在我們周圍,隻不過大部分人沒有察覺罷了。它一直在我們身邊,形影不離!如果“哪個孫子…”是一句金句,那這一句就是一句鑽石句。隻不過大部分人隻把它當一句戲謔之詞,不在乎它,而恰恰我們最忽略的地方,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巨大力量。
第一個場景,狄仁傑問,元芳,你怎麽看?
這是基礎版。意思很簡單,我心裏有數沒數你別管,我就是要知道你對這件事的態度。說這句話的人的目的,就是通過你對這件事的看法,來揣測你的態度和立場。這是最明顯的禦下和掌控之術。狄仁傑的例子看不明白的可結合上麵文字看潛伏中天津軍統站站長吳敬中是怎麽說的,則成啊,這件事你怎麽看?
作為一個老特務,作為一個老領導,某一件事發生了,他心裏必定有他的看法,但是非要問下屬一句,你怎麽看?目的無非兩點,一是印證和補充自己的想法,二是觀察下屬的能力和立場。下屬說的對,說的好,吳敬中會說,好,就按你說的辦,下屬說的不周全,吳敬忠會說,好,就這麽辦,另外,我補充兩點……
同學們,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所以,當你還在同事間戲謔,元芳,你怎麽看時,你的領導早就在對你說,元芳,你怎麽看?所以,應該怎麽做?首先應該先重視起來,丟掉天真和無所謂,站在領導的視角,仔細觀察並得出結論,如果,領導拍拍你的肩膀說,小王,不錯,好好幹。說明你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果領導麵無表情或者隻露微笑,就按你說的辦,那麽,升職和加薪的機會到了!
第二個場景,西遊記中,來了妖怪,唐僧會說,悟空,這該如何是好?鴻門宴中,劉邦問張良,如之奈何?劉備問孔明,該當如何?宋江問吳用,軍師,該當如何?
第一個場景是基礎版,這個就是升級版。
在我們所受的教育和周圍人們的言談中,有本領的人應該像諸葛孔明一樣,手拿鵝毛扇,信心滿滿,捋著胡子說,某有一計,可安天下!或者像臨陣大將,口若懸河,胸藏甲兵,對麵強敵,張三李四王二麻子每個人任務分配好,執行下去就勝利了。再或者像孫悟空,武鬆,關羽一樣,挺身而出。而像唐僧、劉邦、劉備、宋江之流,成功不是靠真本事,都是靠關係或耍流氓得來的。民間甚至有一句話,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
事實恰恰不是這樣的!在我心中,劉備之流,堪稱人中龍鳳!
所有人都知道,打妖怪,孫悟空是好手,唐僧示弱,讓悟空出手,是最好的選擇了,讓下屬最大程度的發揮作用,是一個成功領導的必備素質。唐僧不擅長打妖怪,如果每來一個妖怪,唐僧都要跳出來指手劃腳謀劃一番,孫悟空的打妖積極性肯定大受措折。外行指揮內行,反而不美。讓悟空來打,這恰恰是唐僧高情商的表現,反正悟空頭上有緊箍咒,翻不出浪花來。曆史上有作為的帝王,都是放手讓大將去做,開疆拓土。反而是緊緊把著權力不鬆手的帝王,指揮來,謀劃去,反而沒有什麽功績。
悟空有打妖怪之勞,唐僧有曆難之功。出力的是猴子,得到功勞的是和尚。人說九九八十一難,不說孫悟空經曆了八十一難,而是說唐僧經曆九九八十一難,修成正果。下屬有打妖怪的能力和愛好,那就交給他打好了!領導占有最大的利益就好了!韓非子說,無勞而有其功,就是說這個。
至於劉邦劉備宋江三人,情況更是明了。手下的張良、孔明、吳用都是智力超群、手段花樣百出之輩,這樣的人才,不用白不用,不過是擺低身價花點口水問問就是了。那就問吧,姿態還可以再低點,大不了再躬身下拜,先生教我。劉邦對其他人都是直呼其名喝來罵去,唯獨稱張良為子房;劉備三顧茅蘆,稱孔明先生;宋江每次都稱學究先生。古代修了那麽多拜將台求賢閣不就是做這些用的嘛!反正讀書人好麵子,我就給麵子嘍,麵子多少錢一斤?多多的給,管夠!
再有一點,這些梟雄,個個都是高明的領導,問下屬之前,大致的方針政策肯定在腦子裏成型了,要的就是這些細節的方案。
胸中無丘壑,完全聽命於謀士的梟雄是不存在的,必定早死!徐壽輝就是最好的例子。每一位真正的梟雄必定都是善於獨立思考,不隨風飄蕩的人!隻不過,這種獨立,被深深的隱藏起來。
還舉個鴻門宴的例子,劉邦帶著樊噲等人逃出鴻門宴,問樊噲,就這麽走,好像不禮貌,我們是不是先跟項羽告辭再走?樊啥說,人家是刀,我們是肉,馬上要把我們切了炒萊了,還告什麽辭,趕緊跑吧!於是劉邦跑了。第一次看到這一段的時侯,才上中學十幾歲,覺得劉邦又笨又迂。實際劉邦多麽精明靈活的人,怎麽犯這種錯誤?多年之後,才明白,說這句話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智慧!剛剛從必死之局逃生的人,可以說是九死一生,龍歸大海,鳥入密林,急急如喪家之犬,遑遑如漏網之魚,首先想的是有多遠逃多遠,而他擺出一幅回去跟人說再見的架式,這需要多大的勇氣、智慧和定力才能做到?我相信劉邦心裏絕對沒有回去告辭的打算,即使真有人提議回去告辭,以梟雄的性格肯定會直接殺掉。之所以說這句話,我認為,一是戲言,顯示出此人豪邁和膽量,就像曹操赤壁新敗,卻大笑自己沒死一樣。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大家可以看新聞裏,經曆戰亂、天災、人禍死裏逃生的人們是什麽表現!哪一個不是神情緊張,茫然不知所措,有幾人能做到笑談如故?二是看看周圍人的反應,是否可堪一用,畢竟剛剛從項羽那裏出來,劉項之間的戰爭剛剛開始了,這將是不死不休的,所以從現在開始就要做準備。
好了,言歸正傳,這句鑽石句如果隻有前麵基礎版和升級版的應用,那也枉稱鑽石句了,它還有一個極其曆害的變種,我稱之為變態版,我們將在下一課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