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來聽聞柳青先生的《創業史》是經住了曆史考驗的作品,於是我便一直想看看。某日,偶然間翻看到關於陳忠實的一些軼事,才了解到原來他受《創業史》的影響很大,因而我愈加仰慕了。於是乎,我就把讀《創業史》提上了日程。


    一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的故事,竟讓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是我以往所不敢想的。而令我更不敢想的是,因為這部著作,我竟改變了我素來持有的對中國當代史的曆史觀。


    以往,我總固執地認為當代中國史的發展是從低到高的兩個方麵。低在哪裏?從建國到改革開放之前為低;而改革開放之後為高。沒錯,這種想法在我的意識裏是穩穩不得動搖的。可《創業史》卻把我的臉打得紅腫不堪。


    我才知道,原來我想的農業社不是如此的不堪,也不該單純的否定。我們那時黨的方針政策也不可以稱之為錯誤。實踐出真知,那麽人民公社是經過了實踐的。由互助組到農業社,期間的發展可以稱之為科學。但為什麽最終還是失敗了呢?教科書的回答是,因為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發展不匹配;人民公社的高級生產關係與當時新中國落後的生產力不相匹配。的確如此,可這畢竟是根本原因。所以很容易使人產生錯誤的聯想,那麽,我們是不是還應該討論它失敗的主要原因呢?


    新中國成立時,舊地主階級在中國的勢力依舊頑固。雖然經過三大改造,剝奪了地主的生產資料,但中國的富農勢力還頑強地存在。富農和中農在當時占據了新中國農村的絕大部分生產資料,但缺乏勞動力。於是便開展互助合作運動,這本是極好的。一方麵,可以使占勞動力多數的貧農獲得生產資料和畜力進行生產,還可以團結中農以期擴大生產,並順利地鞏固階級統治。但是,我們卻料想不到,中國農村的封建思想殘餘如此強大。不光富農和中農想做地主來剝削農民,就連被剝削的貧農也妄想有一天可以翻身做地主,以剝削他人。而當一場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運動到來時,人民的思想卻與社會主義思想極其地不吻合,那麽這場運動也必然會失敗。而其中反對聲音最大的就是富農了,試問誰又願意看到以往的窮人現在翻身做主人後,對自己這個曾經的主子蹬鼻子上臉呢?本來,這些富農就是最接近地主階級的階層,對新中國的認同度一開始就不高。而中央又采取孤立富農的政策,這更加劇了富農階層對新政府的不滿。一方麵中農貪於自己豐富的生產資料和充足的勞動力,所以不願意參加合作;另一方麵,貧農始終擺脫不了封建思想的桎梏,跟不上社會主義潮流,內部激進派與保守派的矛盾依然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因此,農村的三個階層都不滿足互助合作和農業社。而,等到辦人民公社時,因為要強製加入,所以人人不滿,人人的生產積極性都很低。故,人民公社不能成功。


    在上文,我說過這一階段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麽不堪。但是,我為什麽又要舉這一階段的失敗的例子呢?這就要為後來的文革做鋪墊了。文革並不能被全麵地否定,其原因有二。第一,它通過各種批鬥,把帶有資產階級性質和地主階級性質的敵人基本鏟除,因而統一了階級,這就為以後改革開放的厚積薄發埋下了基礎;第二,通過文革時的思想洗禮,大家增強了對社會主義的認知和認同,這為以後的改革開放提供了群眾擁護。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所以改革開放才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讀了《創業史》,不可不稱之為我讀書的幸事,而更是我曆史觀的幸事。它不僅為我的人生提供了看待世界的另一種角度,也為我的大曆史觀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想,我們被《創業史》影響的不僅是認識,還有關於人生的哲學。


    後記:


    讀完《創業史》,我上網查了查它的相關資料。發現不僅是陳忠實先生,還有許多二十世紀的著名中國作家被這部作品影響。另外,這部著作沒寫完,本來打算寫四部,而柳青先生在寫完第二部時便仙逝了。可惜,可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舟子的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幹坊居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幹坊居士並收藏舟子的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