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儀姑娘抱著琴從樓上下來的時候,夥計們已將桌凳擺好,正開始上酒、上菜。
酒菜。
清都山水郎雖然沒有將酒菜的要求說出來,但老掌事還是主動吩咐了夥計。一是因為老掌事還是抱著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的想法,二是因為隻上酒不上菜的話,再好的酒喝起來都不會對味,也未免顯得醉芳樓太過小氣,三是因為酒菜便宜,無需什麽稀有的山珍海味、龍肝鳳膽,隻需一疊花生米、在加幾碟最為常見的小菜,便算得上是最好的下酒菜。
眾人見了這般架勢,隻得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好。膽子稍大的坐到了離清都山水郎最近的前麵,膽子不夠的也在後麵坐下來,實在畏畏縮縮不敢坐的就隻能在後麵站著了。
短短不到一刻鍾的時間,載歌載舞的醉芳樓,赫然變成了一個聽書的地方。
坐在高台上的清都山水郎對眼前的場景甚是滿意,有感而發道:“出清都,入神都,落寞山人,為誰在涉塵世路?似無情,若絕情,春秋毒客,心死腸斷有誰聽?讀書人,寫書人,何時所起,自身亦成書中人?無風流,盡風流,浩蕩乾坤,爭不如自造風流——”
“緑鬢入朱顏,青絲催白發;往事若橫刀,前程當縱馬。曾為故人意,狂歌西風下;不及此時情,憶事抵酒價。哈哈哈哈…”
來儀姑娘還在樓梯上就已聽見了清都山水郎的笑聲,可她卻像是沒有聽見,一張清寒到極點的臉上平靜的如同一麵銅鏡。上麵沒有一絲表情。
了解過醉芳樓的人都知道,醉芳樓排名第一、露麵卻是最少的琴師名叫“來儀”,喜歡穿紅衣、著紅裙、披紅紗、梳帶著紅巾的鳳凰來儀冠。
了解過醉芳樓的人都知道,來儀姑娘隻在醉芳樓的第七樓撫琴,也隻為天下間最為風流的名士撫琴。來儀姑娘的出場費是醉芳樓所有名伶中最高的一個,比那些獻藝也獻身的名伶都要高。
了解過醉芳樓的人都知道,人世間能聽懂來儀姑娘琴音的並不多。因為來儀姑娘從來不撫兒女情長、風花雪月一類的纏綿之曲,隻撫先賢聖德、漁樵隱逸、神境超然一類的敬畏之音。如《列子禦風》《屈原問渡》《滄海龍吟》《高山流水》《八極遊》《神人暢》《龍翔操》《華胥引》等。
那位集冷豔宮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公子,則最喜來儀姑娘撫出的《廣陵散》。
喜歡的每年都會來醉芳樓的七樓聽琴。
一年一次。一連十年。
每年都是在百花綻放、萬物生長的時節,踏著春風而來…
自從前天那位公子離開醉芳樓後,為冷豔宮星冉大宮主所傷的來儀姑娘,便沒有在為任何人撫過琴。坐在高台上的清都山水郎還是第一個。
來儀姑娘從圍在樓梯口的人群中走出來,一步一步的向台上走去。
她走路的姿勢不大方也不優美,完全不能用隨風擺柳、婀娜多姿、聘聘婷婷之類的詞語來形容。她用雙手抱著琴,微垂著頭,就那麽旁若無人的向前走著,看上去就像是一個披著枷鎖、蜷縮著身子的犯人。
清都山水郎搖著手中的羽扇,含笑看著來儀姑娘走上來。一雙英氣流轉的目光落在了被來儀姑娘抱在懷裏的那張琴上。
清都山水郎一眼就看出那不是來儀姑娘平時所用之琴,而是當今天下最負盛名的一張琴——先後得黃魯直、蘇東坡兩位大文豪刻字的“九霄環佩”。
清都山水郎悠悠的歎了口氣,道:“昔日孫仲謀勸學呂子明,不禁發出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之感,今時清都山水郎與來儀姑娘又何止是士別三日?隻怕是需要抬頭仰望,才能看得透徹了。”
走上台來的來儀姑娘聽得出清都山水郎話裏有話。
那話當然是暗指舊琴被冷豔宮的星冉大宮主所毀,從而得顏如玉托紅袍魔姬回醉芳樓贈琴一事。
但來儀姑娘卻隻字不發,僅僅隻是在大半丈開外的地方停下來,禮貌性的向清都山水郎行了一禮。
“醉芳樓第一琴師,懷抱天下第一名琴,其身價肯定又得漲上一番;隻不過,如此貴重之琴,卻不知來儀姑娘能不能留得住——”
清都山水郎目光如炬的盯著來儀姑娘看了好一會,似是透過那張冰霜般的麵龐看出了來儀姑娘的心中所想,忽然一字一句的道:“留住這張琴,也留住贈琴人的一片心意——”
微垂著頭的來儀姑娘還是不答話。
隻是那顆止水般的心,卻因這一句話而暗暗悸動起來…
“身為醉芳樓最具技藝的第一琴師,每逢獻藝都須老掌事親自相請的來儀姑娘,今日能下樓撫琴,不可謂不是給足了本山人麵子——”
清都山水郎的目光緩和了下去,搖著羽扇笑了笑,道:“古人有雲,來而不往非禮也,來儀姑娘給出了這麽大一個麵子,本山人也理當作出相應的回報…”
話音方落,一扇已揮出。
一股奇之又奇、玄之又玄的幽藍氣機,應扇飛矢,無聲的覆在了來儀姑娘懷裏抱著的九霄環佩上。
“從今以後,這一張九霄環佩,便隻有來儀姑娘一人能碰,誰要是膽敢搶琴,或是企圖盜琴,都將當場死於非命;別說是所謂的星冉大宮主,就算是那兩個人不人、鬼不鬼的怪物親自前來,也必將付出終身難忘的代價。”
來儀姑娘依然不答話。
不過她卻抬起眸子看了清都山水郎一眼,然後又向清都山水郎行了一禮。
剛才那一禮,是出於禮貌;這一禮,卻是出於對清都山水郎的感謝。
清都山水郎將羽扇向身後的琴案一招,道:“請——”
坐在琴案旁的少女抱琴起身,讓出了位子。
來儀姑娘應聲行去,將九霄環佩輕輕的放在案上,抬起一直微垂著的頭,筆直的坐好。
她在其他的時候都是微垂著頭。唯獨在撫琴的時候,才會把頭抬起。
台下的眾人絕大多數都在目不轉睛的看著台上,也有不少人喝起了酒,夾起幾粒花生米丟到了嘴裏。這些人有酒癮,隻要是見到了好酒,他們總是忍不住的。
清都山水郎並不介意,向眾人看了一眼,笑道:“諸位,萬事已經俱備,本山人的表演要開始了。”
一直都在看著台上的人看的更加目不轉睛,那些時不時吃著酒菜的人在被清都山水郎看了一眼後停止了動作。
沒有一個敢答話,沒有一個敢發出聲音。
坐在後麵的來儀姑娘,蔥指一動,琴音立起。
那是一曲莊嚴肅穆的《神化引》。
神境超然之曲一起,清都山水郎已沉目凝色,揚聲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那位被後人尊為太上老君、太下老子的道祖如是說。於是乎,神人布其道,以主天,真人行其法,以主地;於是乎,聖人借其威,以主萬民,賢人定其理,以主萬事。道法若自然,天地可有序,萬民若安然,萬事可自決。然而,道可道,卻是非常之道,名可名,亦是非常之名;如若神人不神、真人不真、聖人不聖、賢人不賢,造使天地無序,民理難存,爾等人間俗子,又當如何?”
沒有人知道當如何,就像沒人知道清都山水郎為什麽要來醉芳樓講故事一樣。
清都山水郎也沒有想要眾人回答。這個問題清都山水郎早就有了答案,已無需他人回答。
清都山水郎闔目、微笑。
笑容之中,有一抹不為人知卻沉積了數十年的的哀怨一閃而過…
他朗聲笑道:“話說中原有脈,名為太行,太行有山,名為雲夢。雲夢未有參天之勢,卻得古今靈秀之奇,泉水潺潺,峰巒疊翠,百花爭豔,雲蒸霞蔚;碑刻詩章,不勝枚舉,摩崖題記,鱗次櫛比,更有墟台洞觀,星羅棋布,池溪壁嶺,犬牙交錯。真可謂是人間勝境,海內奇觀矣。”
“古書有載,先秦諸子爭鳴之時,宋人墨翟、衛人王禪,曾於此山采藥修道。墨翟者,墨子也,未娶妻,未養子,好雲遊列國,濟人利物,救危扶窮;棄仲尼之道,而自立新說,兼仁愛、主非攻、賦人權,節用尚賢,顯學天下,是為相裏氏、相夫氏、鄧陵氏,三派之祖。王禪者,隱者也,額布肉痣,麵如鬼宿;其才無所不窺,諸門無所不入,六道無所不破,眾說無所不通;尚集謀縱之大成,諳自然之規律,曉天道之奧妙,是為謀聖也。”
“據傳,衛人王禪,又與孫武子互為至交。孫武子者,齊人也,嘔心瀝血數年,得兵書十三篇,欲獻於齊王,以作富國強兵之用,奈何齊王不學無術,視兵書為糞土,隻得罷;後經伍子胥七薦,得入吳境,獻書於吳王闔閭,僅留殘稿於身,又助子胥複仇於楚,下國城,破郢都,昭王遁逃,久尋而不得,遂掘平王墓,鞭屍三百,倒行逆施。往後數年,吳王以兵書訣天下,西克強楚,北威齊晉,南收蠻越,藏其於姑蘇台。至闔閭亡故,夫差即位,儒門子弟端木賜,為存魯而布亂齊、破吳、強晉、霸越之計,十年間,五國變,使夫差為勾踐所蔽,使伯嚭為文種所隙,亦使子胥自刎於屬鏤劍下…”
清都山水郎羽扇輕搖,口角生風,似是有意要將那段諸子爭鳴、諸侯爭霸的春秋盛況,重現於眾人眼前。
眾人漸漸聽的心馳神往,眼中、心目中的惶恐與不安各自無聲的退散。
對於那段遙遠的曆史,他們大部分人了解的並不多,但他們每一個人都知道,那是誕生在這片華夏大地上最為燦爛的一個時代。那個時代聖賢雲集,雄主輩出,群星閃爍,輝煌已極,每一個都是早已寫進史書的不朽人物,每一個都深深的影響著各式各樣的後來人。那個時代的故事與傳說,那些人物的思想與智慧,已經爭相流傳影響了幾千年,以後也將一直流傳下去,影響下去。永不休止。
琴聲漸急,話聲又起。
清都山水郎接著道:“齊人孫武子,深惜子胥之死,止為吳謀,絕蹤於世,值越甲吞吳,火焚姑蘇,兵書被燒。楚國昭王遷都鄀地,深懼闔閭,得知五敗於吳,皆為兵書十三篇之故;吳亡後,昭王挾齊,命其以著書者相供,孫武子深恐為其所擒,亦恐隨身殘稿落於其手,重托於王禪。衛人王禪攜稿隱於穎川,因臨楚地,為昭王所知,便跋山北去,隱於池陽;池陽是為秦地,毗鄰犬戎,屢遭戰亂,便東渡河洛,隱於朝歌,朝歌是為衛都,西南三十裏處,正乃雲夢山——”
“王禪在入雲夢山,已開天下大道之心。夫天下大道,先觀後揣,繼而濟之也。欲濟之,須先智其身,欲智之,須有學相傳,遂於雲夢山開壇聚道,置天下於世外棋局,視諸侯為掌中棋子,執手黑白,旋轉乾坤;諸如孫臏龐涓之輩,蘇秦張儀之流,抑或商鞅、毛遂、李牧之類,盡入其門下也。”
“夫王禪之學,世知有四。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詭異莫測;三曰言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辭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學,修真養性,形神俱妙,超乎萬有,體合自然。因學成者,多為天下謀,出將入相,故名其為縱橫;又因王禪開壇聚道之所,位於雲夢山鬼穀,故名其為鬼穀子也——”
清都山水郎話中提到的名字,大部分都為眾人所熟知,唯獨“王禪”之名隻有少數人知曉。這些持刀帶劍的江湖人士,大多數都不喜歡讀書,在加上平日裏目中無人、眼高手低慣了,致使他們所知悉的,僅僅隻能是那些已經婦孺皆知的事跡與人物。
直到清都山水郎說出“鬼穀”兩字,正對“王禪”這個名字好奇的人才吃驚的明白過來——原來這個能與墨子、孫武子為友的王禪,就是縱橫家的鼻祖“鬼穀子”。
明白過來的人,心中暗怪清都山水郎故弄玄虛:鬼穀子就鬼穀子好了,非得叫什麽王禪…
一開始便知道“王禪”就是鬼穀老祖的人卻沒有這麽想。
他們本來很是困惑清都山水郎說出這些故事的目地,這些故事都是天下紛爭之事,距離如今已然久遠,清都山水郎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的舊事重提?等到他們聽到清都山水郎說出“置天下於世外棋局,視諸侯為掌中棋子,執手黑白,旋轉乾坤”一句,他們的心頭莫名湧出一股極其不詳的預感。
那股預感告訴他們,今天的醉芳樓將有大事發生…
酒菜。
清都山水郎雖然沒有將酒菜的要求說出來,但老掌事還是主動吩咐了夥計。一是因為老掌事還是抱著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的想法,二是因為隻上酒不上菜的話,再好的酒喝起來都不會對味,也未免顯得醉芳樓太過小氣,三是因為酒菜便宜,無需什麽稀有的山珍海味、龍肝鳳膽,隻需一疊花生米、在加幾碟最為常見的小菜,便算得上是最好的下酒菜。
眾人見了這般架勢,隻得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好。膽子稍大的坐到了離清都山水郎最近的前麵,膽子不夠的也在後麵坐下來,實在畏畏縮縮不敢坐的就隻能在後麵站著了。
短短不到一刻鍾的時間,載歌載舞的醉芳樓,赫然變成了一個聽書的地方。
坐在高台上的清都山水郎對眼前的場景甚是滿意,有感而發道:“出清都,入神都,落寞山人,為誰在涉塵世路?似無情,若絕情,春秋毒客,心死腸斷有誰聽?讀書人,寫書人,何時所起,自身亦成書中人?無風流,盡風流,浩蕩乾坤,爭不如自造風流——”
“緑鬢入朱顏,青絲催白發;往事若橫刀,前程當縱馬。曾為故人意,狂歌西風下;不及此時情,憶事抵酒價。哈哈哈哈…”
來儀姑娘還在樓梯上就已聽見了清都山水郎的笑聲,可她卻像是沒有聽見,一張清寒到極點的臉上平靜的如同一麵銅鏡。上麵沒有一絲表情。
了解過醉芳樓的人都知道,醉芳樓排名第一、露麵卻是最少的琴師名叫“來儀”,喜歡穿紅衣、著紅裙、披紅紗、梳帶著紅巾的鳳凰來儀冠。
了解過醉芳樓的人都知道,來儀姑娘隻在醉芳樓的第七樓撫琴,也隻為天下間最為風流的名士撫琴。來儀姑娘的出場費是醉芳樓所有名伶中最高的一個,比那些獻藝也獻身的名伶都要高。
了解過醉芳樓的人都知道,人世間能聽懂來儀姑娘琴音的並不多。因為來儀姑娘從來不撫兒女情長、風花雪月一類的纏綿之曲,隻撫先賢聖德、漁樵隱逸、神境超然一類的敬畏之音。如《列子禦風》《屈原問渡》《滄海龍吟》《高山流水》《八極遊》《神人暢》《龍翔操》《華胥引》等。
那位集冷豔宮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公子,則最喜來儀姑娘撫出的《廣陵散》。
喜歡的每年都會來醉芳樓的七樓聽琴。
一年一次。一連十年。
每年都是在百花綻放、萬物生長的時節,踏著春風而來…
自從前天那位公子離開醉芳樓後,為冷豔宮星冉大宮主所傷的來儀姑娘,便沒有在為任何人撫過琴。坐在高台上的清都山水郎還是第一個。
來儀姑娘從圍在樓梯口的人群中走出來,一步一步的向台上走去。
她走路的姿勢不大方也不優美,完全不能用隨風擺柳、婀娜多姿、聘聘婷婷之類的詞語來形容。她用雙手抱著琴,微垂著頭,就那麽旁若無人的向前走著,看上去就像是一個披著枷鎖、蜷縮著身子的犯人。
清都山水郎搖著手中的羽扇,含笑看著來儀姑娘走上來。一雙英氣流轉的目光落在了被來儀姑娘抱在懷裏的那張琴上。
清都山水郎一眼就看出那不是來儀姑娘平時所用之琴,而是當今天下最負盛名的一張琴——先後得黃魯直、蘇東坡兩位大文豪刻字的“九霄環佩”。
清都山水郎悠悠的歎了口氣,道:“昔日孫仲謀勸學呂子明,不禁發出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之感,今時清都山水郎與來儀姑娘又何止是士別三日?隻怕是需要抬頭仰望,才能看得透徹了。”
走上台來的來儀姑娘聽得出清都山水郎話裏有話。
那話當然是暗指舊琴被冷豔宮的星冉大宮主所毀,從而得顏如玉托紅袍魔姬回醉芳樓贈琴一事。
但來儀姑娘卻隻字不發,僅僅隻是在大半丈開外的地方停下來,禮貌性的向清都山水郎行了一禮。
“醉芳樓第一琴師,懷抱天下第一名琴,其身價肯定又得漲上一番;隻不過,如此貴重之琴,卻不知來儀姑娘能不能留得住——”
清都山水郎目光如炬的盯著來儀姑娘看了好一會,似是透過那張冰霜般的麵龐看出了來儀姑娘的心中所想,忽然一字一句的道:“留住這張琴,也留住贈琴人的一片心意——”
微垂著頭的來儀姑娘還是不答話。
隻是那顆止水般的心,卻因這一句話而暗暗悸動起來…
“身為醉芳樓最具技藝的第一琴師,每逢獻藝都須老掌事親自相請的來儀姑娘,今日能下樓撫琴,不可謂不是給足了本山人麵子——”
清都山水郎的目光緩和了下去,搖著羽扇笑了笑,道:“古人有雲,來而不往非禮也,來儀姑娘給出了這麽大一個麵子,本山人也理當作出相應的回報…”
話音方落,一扇已揮出。
一股奇之又奇、玄之又玄的幽藍氣機,應扇飛矢,無聲的覆在了來儀姑娘懷裏抱著的九霄環佩上。
“從今以後,這一張九霄環佩,便隻有來儀姑娘一人能碰,誰要是膽敢搶琴,或是企圖盜琴,都將當場死於非命;別說是所謂的星冉大宮主,就算是那兩個人不人、鬼不鬼的怪物親自前來,也必將付出終身難忘的代價。”
來儀姑娘依然不答話。
不過她卻抬起眸子看了清都山水郎一眼,然後又向清都山水郎行了一禮。
剛才那一禮,是出於禮貌;這一禮,卻是出於對清都山水郎的感謝。
清都山水郎將羽扇向身後的琴案一招,道:“請——”
坐在琴案旁的少女抱琴起身,讓出了位子。
來儀姑娘應聲行去,將九霄環佩輕輕的放在案上,抬起一直微垂著的頭,筆直的坐好。
她在其他的時候都是微垂著頭。唯獨在撫琴的時候,才會把頭抬起。
台下的眾人絕大多數都在目不轉睛的看著台上,也有不少人喝起了酒,夾起幾粒花生米丟到了嘴裏。這些人有酒癮,隻要是見到了好酒,他們總是忍不住的。
清都山水郎並不介意,向眾人看了一眼,笑道:“諸位,萬事已經俱備,本山人的表演要開始了。”
一直都在看著台上的人看的更加目不轉睛,那些時不時吃著酒菜的人在被清都山水郎看了一眼後停止了動作。
沒有一個敢答話,沒有一個敢發出聲音。
坐在後麵的來儀姑娘,蔥指一動,琴音立起。
那是一曲莊嚴肅穆的《神化引》。
神境超然之曲一起,清都山水郎已沉目凝色,揚聲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那位被後人尊為太上老君、太下老子的道祖如是說。於是乎,神人布其道,以主天,真人行其法,以主地;於是乎,聖人借其威,以主萬民,賢人定其理,以主萬事。道法若自然,天地可有序,萬民若安然,萬事可自決。然而,道可道,卻是非常之道,名可名,亦是非常之名;如若神人不神、真人不真、聖人不聖、賢人不賢,造使天地無序,民理難存,爾等人間俗子,又當如何?”
沒有人知道當如何,就像沒人知道清都山水郎為什麽要來醉芳樓講故事一樣。
清都山水郎也沒有想要眾人回答。這個問題清都山水郎早就有了答案,已無需他人回答。
清都山水郎闔目、微笑。
笑容之中,有一抹不為人知卻沉積了數十年的的哀怨一閃而過…
他朗聲笑道:“話說中原有脈,名為太行,太行有山,名為雲夢。雲夢未有參天之勢,卻得古今靈秀之奇,泉水潺潺,峰巒疊翠,百花爭豔,雲蒸霞蔚;碑刻詩章,不勝枚舉,摩崖題記,鱗次櫛比,更有墟台洞觀,星羅棋布,池溪壁嶺,犬牙交錯。真可謂是人間勝境,海內奇觀矣。”
“古書有載,先秦諸子爭鳴之時,宋人墨翟、衛人王禪,曾於此山采藥修道。墨翟者,墨子也,未娶妻,未養子,好雲遊列國,濟人利物,救危扶窮;棄仲尼之道,而自立新說,兼仁愛、主非攻、賦人權,節用尚賢,顯學天下,是為相裏氏、相夫氏、鄧陵氏,三派之祖。王禪者,隱者也,額布肉痣,麵如鬼宿;其才無所不窺,諸門無所不入,六道無所不破,眾說無所不通;尚集謀縱之大成,諳自然之規律,曉天道之奧妙,是為謀聖也。”
“據傳,衛人王禪,又與孫武子互為至交。孫武子者,齊人也,嘔心瀝血數年,得兵書十三篇,欲獻於齊王,以作富國強兵之用,奈何齊王不學無術,視兵書為糞土,隻得罷;後經伍子胥七薦,得入吳境,獻書於吳王闔閭,僅留殘稿於身,又助子胥複仇於楚,下國城,破郢都,昭王遁逃,久尋而不得,遂掘平王墓,鞭屍三百,倒行逆施。往後數年,吳王以兵書訣天下,西克強楚,北威齊晉,南收蠻越,藏其於姑蘇台。至闔閭亡故,夫差即位,儒門子弟端木賜,為存魯而布亂齊、破吳、強晉、霸越之計,十年間,五國變,使夫差為勾踐所蔽,使伯嚭為文種所隙,亦使子胥自刎於屬鏤劍下…”
清都山水郎羽扇輕搖,口角生風,似是有意要將那段諸子爭鳴、諸侯爭霸的春秋盛況,重現於眾人眼前。
眾人漸漸聽的心馳神往,眼中、心目中的惶恐與不安各自無聲的退散。
對於那段遙遠的曆史,他們大部分人了解的並不多,但他們每一個人都知道,那是誕生在這片華夏大地上最為燦爛的一個時代。那個時代聖賢雲集,雄主輩出,群星閃爍,輝煌已極,每一個都是早已寫進史書的不朽人物,每一個都深深的影響著各式各樣的後來人。那個時代的故事與傳說,那些人物的思想與智慧,已經爭相流傳影響了幾千年,以後也將一直流傳下去,影響下去。永不休止。
琴聲漸急,話聲又起。
清都山水郎接著道:“齊人孫武子,深惜子胥之死,止為吳謀,絕蹤於世,值越甲吞吳,火焚姑蘇,兵書被燒。楚國昭王遷都鄀地,深懼闔閭,得知五敗於吳,皆為兵書十三篇之故;吳亡後,昭王挾齊,命其以著書者相供,孫武子深恐為其所擒,亦恐隨身殘稿落於其手,重托於王禪。衛人王禪攜稿隱於穎川,因臨楚地,為昭王所知,便跋山北去,隱於池陽;池陽是為秦地,毗鄰犬戎,屢遭戰亂,便東渡河洛,隱於朝歌,朝歌是為衛都,西南三十裏處,正乃雲夢山——”
“王禪在入雲夢山,已開天下大道之心。夫天下大道,先觀後揣,繼而濟之也。欲濟之,須先智其身,欲智之,須有學相傳,遂於雲夢山開壇聚道,置天下於世外棋局,視諸侯為掌中棋子,執手黑白,旋轉乾坤;諸如孫臏龐涓之輩,蘇秦張儀之流,抑或商鞅、毛遂、李牧之類,盡入其門下也。”
“夫王禪之學,世知有四。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詭異莫測;三曰言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辭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學,修真養性,形神俱妙,超乎萬有,體合自然。因學成者,多為天下謀,出將入相,故名其為縱橫;又因王禪開壇聚道之所,位於雲夢山鬼穀,故名其為鬼穀子也——”
清都山水郎話中提到的名字,大部分都為眾人所熟知,唯獨“王禪”之名隻有少數人知曉。這些持刀帶劍的江湖人士,大多數都不喜歡讀書,在加上平日裏目中無人、眼高手低慣了,致使他們所知悉的,僅僅隻能是那些已經婦孺皆知的事跡與人物。
直到清都山水郎說出“鬼穀”兩字,正對“王禪”這個名字好奇的人才吃驚的明白過來——原來這個能與墨子、孫武子為友的王禪,就是縱橫家的鼻祖“鬼穀子”。
明白過來的人,心中暗怪清都山水郎故弄玄虛:鬼穀子就鬼穀子好了,非得叫什麽王禪…
一開始便知道“王禪”就是鬼穀老祖的人卻沒有這麽想。
他們本來很是困惑清都山水郎說出這些故事的目地,這些故事都是天下紛爭之事,距離如今已然久遠,清都山水郎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的舊事重提?等到他們聽到清都山水郎說出“置天下於世外棋局,視諸侯為掌中棋子,執手黑白,旋轉乾坤”一句,他們的心頭莫名湧出一股極其不詳的預感。
那股預感告訴他們,今天的醉芳樓將有大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