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總在想,這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究竟哪個在前,哪個在後。


    從我自己的經曆上來說,我會覺得子女對父母的愛才是天生的,注定的,在出生的那一刻,在睜開眼的那一刻,注定對於在這個世界上第一眼看到的人,我們愛得比他們原始和深刻。即使被遺忘,被割離,如我,即使被怨恨,被折磨,如靖瑤,即使從未見過麵,如安先生,我們始終遺憾或可憐,因得不到這份完整的愛而渴望著,等待著。而父母,他們有太多不屬於我們的羈絆,因為他們的無奈,他們的遺憾,他們的期望,就將我們輕易拒之門外,即使不懂怎麽去為人父母,也要求我們給予機會和原諒。


    我也想過也許是我現在並不是父母,所以無法理解,甚至還覺得,因為不懂,所以當我們開始變成父母之後,又是另外一個循環。但是住在牛津大街的那段時間,那位住在我對麵的優雅的老太太,卻給了我另一番為人父母的體會。在我答應為她拍攝一組照片的時候,我得以有幸,能夠記錄和保留她人生最後一段時光裏的故事。


    房東太太如果今年還在世的話,已經76歲了,她是一位慈祥和藹,頭發銀白的老人,太太年輕的時候是一位護士,她講究時髦,穿著打扮都帶著一種優雅的淑女氣質,即使老來,她也一向注重自己得體的服飾和妝容。我們剛搬進來的時候,她一個人住在整個二層樓,她的丈夫在十年前因病過世,而她那同樣是軍人的兒子,也在前一年,在一次執行任務中不幸犧牲了,太太是自己一個人孤寡獨居,除了她把房子的三樓租給了兩戶人家,然後便是把二樓的另一間房租給了我們。


    在我的記憶中,太太是一個脾氣有些孤僻,生活非常講究的老人,她每天準時起床,在固定的時間點吃早餐,早餐永遠是麵包、橘子醬加紅茶,搭配《泰晤士日報》。她養了兩隻柯基犬,一隻三歲多了,一隻剛滿一歲,除了早晚她要出去遛狗,其他時間她很少出門。我有時碰見她,是在院子裏泡著茶曬太陽,有時是瞧見她坐在窗邊,在房間裏用縫紉機裁製衣服,她會每天8點定時收看8點檔的肥皂劇,除了這段時間,房客們如果有什麽問題需要找她,她會在十分鍾之內回複。


    太太的獨居生活是典型的英國有錢老太太的生活方式,像裝裱在名貴相框裏的一幅仿製畫,又像是一個精致的琉璃杯,準備裝盛年代難得的葡萄美酒,不夠碎片化,也不夠生活化。在我老家的地方,年紀大一點的爺爺奶奶退休之後,如果子女不在身邊的,也會養養貓狗狗陪伴自己,但是除了照顧自己的寵物之外,他們還有自己獨特有趣的生活。


    比如去劇院去聽京劇,回來自己也唱一兩段,再者來一段廣場舞,在大公園裏跳得起勁。老爺爺喜歡提著鳥籠子一大早出門,約幾個鄰居一起在馬路邊上泡茶下棋,下棋和看棋的圍在一起,熱熱鬧鬧到了飯點也不肯了離去。老奶奶則更有打算,牌癮來了,拎了午飯出去麻將館搓幾局,不到晚上做飯的時間是不會回來的。比之太太,老家的老先生跟老太太的生活,更有一種煙火氣,更有生活的人氣,更像一軸隨便掛在牆上的山水字畫,也更像一個隨時可以用來盛水而不用覺得浪費的玻璃杯。


    太太一慣不喜歡被人麻煩,所以很少主動搭理不熟的人,更早一點的時候,我逢出逢進遇到她打招呼,她也並不熱情,多數隻會用點頭來回應我,當然對於其他房客,她也“一視同仁”。後來,也是這住在對門的便利,我因為要趕最早去學校的巴士,6點就要出門,而她是因為多年的作息習慣,在我出門的時候,早一點她也起了,我出門去上課,她也早起出去買菜。大概碰到的次數太多了,我又每次碰到都會朝她笑笑,後來我們倆出進再撞到一塊,她也總會對我說‘回來了’或者‘要出去了’之類的話問候一句。


    老實話,在我母親忽視了她對我的關注之後,太太對我的關注和關心給了我很大的安慰,在情感和精神上,她代替了我母親給了我支持。


    我和太太真正熟識起來,甚至還成了忘年交,是在太太邀請我同她一起參加她“兒媳婦”的婚禮之後,後來我才知道她指的是她前準兒媳婦,也就是她兒子在世時的戀人。


    那是我搬來別墅第二年,母親已漸漸振作起來,她和在這邊的朋友兩個人有計劃開一家工作室,打算重操舊業。我呢,學校課業忙,也因為上學期落後的進度,這學期成了老師重點監管的對象,偶爾會去外麵接一點攝影的私活賺零花錢,其他大部分時間就是背著我的相機到處窮遊。


    太太過來找我讓我幫她挑選參加婚禮的禮服,我那時剛從溫徹斯特拍外景回來,收拾完了自己,坐在床上導照片。母親正在午休,路過她房間的時候,聽到吊扇呼呼轉的聲音。


    開了門,太太站在距離門口一米遠的地方,手裏捧著一盒殷桃。那殷桃像是剛從樹上采擷下來,色澤晶潤,粒粒飽滿,非常討喜。太太說是朋友剛送過來的,見我回來了,給我拿了些過來嚐嚐鮮。


    我跟她說了聲謝謝,她又試探著問我,現在有沒有時間,她想請我幫一點小忙。我到她家的時候才知道她要準備參加一個婚禮,不知道該選什麽禮服,希望我能給她參考一下。


    我說,這件小事完全可以包在我身上。我還以為她是有什麽很重要的事情需要我幫一下忙。


    太太勤勞手巧,夏天她自己要穿的很多衣服都是她親自縫製的,這一點倒跟我母親以前一樣,她自己要做的衣服品牌,樣品都是她設計和裁剪出來。


    兩款衣服款式都差不多,隻是在個別細節設計上獨出心裁,一款白色斜肩無袖,一款是紫色斜肩飄袖,緞麵水紋,那紋路鑲嵌在針織走線中,別有一番古典之韻。我替太太選了更襯她膚色的紫色禮服,並且建議她可以將頭發蓬鬆地盤起來,這樣她看起來真是一個可愛又優雅的老太太。


    我問她:“是誰的婚禮讓您這樣費心呢?”


    “她叫e


    i


    。”太太一邊打量這鏡子中的自己,一邊對我說。


    “e


    i


    是?”她之前從未對我提起過除了她丈夫和兒子以外的人,我不由好奇多問了一句。


    “她是rya


    之前的愛人。”太太說。


    雖然我替她惋惜和遺憾,如果今日她的rya


    還在,那麽e


    i


    就是她的兒媳婦,她馬上要參加就是自己兒子的婚禮,但是太太的語氣裏這些遺憾和惆悵都沒有,隻有對新人的祝福。


    太太跟我說,在rya


    剛離開的那段時間,她和e


    i


    兩個人相互扶持,度過了一段非常難過的時候,她說那個時候如果不是e


    i


    在她身邊陪著她,她或許永遠都挺不過來。


    我想,或許沒有一種痛可以比白發人送黑發人更讓人絕望,到如今那個傷口仍然隱隱作痛,隻是剩餘時候,那些遺憾和哀怨已經被完完整整的思念所取代了。


    “e


    i


    原先是不願意走的,她跟我說我們兩個可以相依為命,她就留下來代替rya


    盡孝心,守著我,照顧我。”太太脊背挺直地站著,她抬頭望了一眼窗外,又微微地側回來,低下眼臉。“我哪裏能耽誤那麽好的姑娘,是我和rya


    沒有這個福氣。”


    我上前輕輕攬住太太的手臂,將頭靠在壓得肩膀上,對她說:“您別太難過了。”


    她拍了拍我的手背,又摸了摸我的臉頰:“我不難過,我是放心了,像我這樣的老人遲早是要走的,沒有什麽比你們年輕這一輩的幸福更重要。”


    太太讓我想起了外公和外婆,我和母親不能陪在他們身邊盡心照顧,不知道他們對我們的思念和牽掛是不是一樣的慷慨和無私。我本來就是一個同理心極強的人,這一番場景又讓我更難過了。


    太太說,時間是衝淡不了我們對所愛之人的心意,隻是有的人他心意變了,那這份愛便不在,而大部分我們隻是將這部分心意由占有、陪伴變成了遙遙的思念和祝福,而思念和祝福是改變不了愛的濃度的。


    “e


    i


    每年會給我來信說懷念rya


    ,沒有什麽比我們共同思念一個人,更能讓人感到安慰。”太太跟我說,她又問我:“何小姐,你是一名攝影師對嗎?”


    我點頭:“請叫我小曦。”


    她說:“小曦,那我能請你幫我拍一組照片嗎?”


    我說:“如果你想要成為我的模特的話當然可以。”


    “邀請你是不是很貴?”她很認真地問。


    我笑了笑:“當然,我的報價是很高的,不過......我老師上次剛給我們留了作業,您運氣好,這次碰上免費的了。”


    太太參加e


    i


    的婚禮,我受邀請也去了,那是我長到這麽大第一次參加婚禮,我拍下了太太牽著e


    i


    手並將它遞給新郎的那一瞬間,感覺自己被這場婚禮的聖潔和純白洗禮了一般,腦袋裏回放著太太曾在我難過時安慰我的話,仿佛此刻才明白其中的定義。


    總有一天,她會明白,貧窮也好,富貴也罷,聰明也好,愚笨也罷,到後來才會發現,一個母親對自己孩子所有的希冀,望子成龍也好,但求安穩也罷,最終不過是希望他能夠熱愛我這個母親,如同熱愛我給他的生命,讓我能再好好擁有他。


    太太說的這個“她”,正是指的我母親。她安慰我說不要現在失望,也不要太難過,因為我母親有一天會明白,現在她所經曆的那些難過和煎熬的感受,都不如我愛她這個事實重要。我愛她,也熱愛她給我的生命。


    我發現我重新審視了婚禮的意義。它是新生,新人,新家,往後還有新生命,它也是結束,老去,衰落,甚至是死亡。


    太太是在我搬進來的第三年春離開的,她將牛津老街的這所房子送給了e


    i


    夫婦,畢生所有的積蓄都捐給兒童福利機構,她的葬禮,是我為她拍下的最後一張照片。細雨如絲的春天,樸素寂靜的墓園,打著黑色雨傘,黑色著裝表情肅穆的人,白色的菊花捧在懷裏或獻祭在墓碑前,畫麵裏的人沒有她,但是他們都是為她出席,為她禱告和告別。


    太太有張照片我特別喜歡,她坐在屋子裏靠窗的桌子前,桌子放著一台舊式的縫紉機,她穿著紅色的裙裝,銀色的頭發盤起,手裏收著線,看向我的鏡頭。黃昏的餘暉好像看到了生命的最末,最外層的美學元素“複古”,卻好像衝破了什麽禁錮走到新生,卷土重來,被稱為攝影師su


    y在美學思考上的巔峰之作,直到現在,這張照片仍然掛在倫敦美術館的一隅。不過卻不再有人知道,我拍下這張照片的時候,想的是這也許是太太最後一張照片,也許我隻是想拍下我心中的她原本的樣子。


    從斯普林斯回到杜蘭戈,我先是在艾文家住了幾日,後來母親先回溫哥華,我坐火車出發去丹佛準備給安先生一個驚喜。


    到丹佛市的那天剛好是一個雨天,安先生在施工地檢視沒有回來,我將隨身的行李寄放在臨時旅館裏,跟著工程隊的程工一起前往工地。到倉庫板房前,安先生戴著安全帽,一隻手拿著圖紙,另一隻手撐著傘,正在跟倉庫檢查員交代著什麽,見到我簡直不敢相信。


    “少女,你怎麽來了?”他使勁瞧了我好幾眼好像才確認了是我,驚喜地問。


    “su


    p


    ise!”我邊說著,越來越快地走過去,跳到他身上。安先生猜到我要做什麽,他早就扔了自己的傘,伸手穩穩地接住了我,所幸我自己還拿著傘。


    程工對安先生說:“你的電話忘帶了,是我帶何小姐過來的。”他不太好意思打擾我們相處,就先跟檢查員離開了,離開前不忘交代安先生:“你未婚妻沒打通你的電話,一直擔心著,你......好好安慰一下人家。”


    安先生早就跟我說過程工這人耿直豪爽,也算是他在這個項目中半個師傅,師傅的話他自然是不敢不聽,隻是轉頭意外又疑惑地看著我。我盯著他的眼睛問:“你有意見?”


    “沒有。”安先生搖搖頭,他將頭深深埋在我的頸間,深吸一口氣,“少女,我想你了。”


    我跟安先生平常生活相處,很少有直接跟對方表露心意的時候,大概隻有在相聚相離這種時間到了,才會讓那種情不自禁的依賴,毫無保留的,又比以往更加清楚深刻地表達給對方。


    這一年再回來溫哥華已經是8月份了,我已經向美術院提出了離職申請,並且開始籌備自己的工作室。溫特先生作為我的領導沒有多問什麽,他和妻子正打算搬家,剛好是我住的新房子的隔壁,我們直接從同事變成了隔著一條街的鄰居。


    9月中旬,安先生從丹佛返回溫哥華,他先回的家,然後來醫生診所接的我。我在醫生的診所裏做完了最後一次複診,恢複效果良好,醫生沒再給我拿藥,而是真正給了我一個鼓勵的擁抱。


    和安先生牽手回家,問他:“見到我媽媽了?”


    “算是正式拜訪了。”


    “緊不緊張?”


    “不緊張。”


    “真的?”


    “騙人的,不過阿姨比我更緊張。”


    我撇嘴,我媽媽有什麽好緊張的,她對這個女婿不知道多滿意。


    我又問安先生:“我住的新房子怎麽樣?”


    “比我想象得大。”非常肯定的語氣。


    我笑了笑,麵對他,往後看了一眼我們走出來的那條街道,問他:“你沒有什麽要問我的嗎?”


    安先生認真思考了一會,然後說:“有。你晚上想吃什麽?我們去超市買菜回去做?”


    魁北克的楓葉,在加拿大盛名遠揚,我們的婚禮場地,是在一個向著南邊的小山崗上。邀請過來的親人朋友都說,安先生選擇這個地方極為用心和浪漫,代表我們婚禮的神聖,代表他對我們婚姻的珍惜,用心,和忠誠。


    我不曾懷疑安先生的用心,他選的定是極好的,隻是當我穿著母親縫製的婚紗,在婚禮進行曲中,在眾人祝福的目光中走向宣誓台,便覺得這一天是那麽的不真實,如踩在軟綿綿的雲彩上,每走一步都擔心腳軟下去,便隨了自己成為安先生的牽線木偶,隻有牽著他,才真實和安全。


    婚禮最後,作為新娘子還被眼前的景**惑,在朋友的起哄下,兼職做了半個攝影師,忙到最後累出了汗,安先生過來替我解了頭紗,將發溫柔地攏至耳後。


    微風輕拂,溫暖愜意,我低頭,手裏的桔梗花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變成了一捧楓葉,身邊的朋友親人也全都消失了,安先生呢,他好像不在,如夢一場。


    睜開眼睛,暖黃色的壁燈透過玻璃罩暈出一層層光圈,擱在腰上的手臂瞬間收緊了一些。安先生還沒睡著,溫熱的身體靠近了,低沉的聲音就在耳邊。


    “安太太,結婚一周年快樂!”


    2017年10月21日0點01分,我在安先生懷裏,安心睡去。


    ——正文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青等有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桐並收藏天青等有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