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隻是改了名稱,河內郡各縣百姓借糧,簽下租種契約者暴增,大丫也徹底放下了心,帶著小董白在各縣遊走了一圈後,直至臨近年關時,大丫這才安全回返雒陽。
冬日是貓冬時節,這個季節幾乎沒人會有事沒事招惹是非,但這不代表以放羊為生的鮮卑人也是如此。
冬日是遊牧民族高危時期,族民全都窩在族地,不僅容易向南越過長城掠奪大漢朝,也容易發生相互吞並廝殺,正如剛過了年後,華雄就向冀縣送了封緊急信件。
魁頭病死,扶羅韓繼任鮮卑單於,步度根不知因何,竟聯合蒲頭與扶羅韓大戰,正當三兄弟大戰正酣之時,軻比能、素利、彌加、闕機四人突然領三萬騎奔襲蒲頭族人營地,蒲頭戰敗逃入侄子騫曼營中,不知用何種理由說服了侄子騫曼,騫曼又居中調解扶羅韓、步度根。
扶羅韓、步度根、蒲頭、騫曼四人聯手在燕山北麓與軻比能、素利、彌加、闕機四部大人廝殺,東部鮮卑戰敗而逃,卻不料,正當扶羅韓大勝之時,在姑衍山將軍劉棄配合下,華雄領左右副將董耀、楊雄殺入燕山北麓,大勝,斬敵兩萬餘,俘虜五萬,牛羊百萬……
華雄自霸占了彈汗山後,雖然與鮮卑人爭鬥不斷,但都是你打我一拳,我還一腳的那種,雙方的廝殺都是千人之下的摩擦,鮮卑人不越過彈汗山正北一線,華雄就不予以理會,雙方低強度爭鬥了一年,魁頭四兄弟像是默認了漢人劃出的紅線,而是轉身與軻比能反複激烈爭鬥。
若是四兄弟任何一人與軻比能廝殺,那都不是軻比能的對手,可四兄弟聯手後,軻比能也屢屢戰敗退縮,差一點就要退入了東部鮮卑素利、彌加、闕機三部的地盤,逼得東部鮮卑四部大人不得不聯手與魁頭四兄弟大戰連連。
魁頭四兄弟一心要恢複檀石槐時期的強大,想要逼迫東部鮮卑低頭臣服,但東部鮮卑與草原化的檀石槐本部有很大區別,素利、彌加、闕機三部更像是叢林鮮卑,而且在魁頭四兄弟放棄了彈汗山向東避開董虎時,本就擠壓了東部鮮卑的生存牧場,初時,華雄所領數萬兵馬虎視眈眈,各部鮮卑還能維持表麵上的和睦,可當華雄無意繼續向東威逼時,隱忍了一年的四兄弟再也無法忍受軻比能的陰奉陽違。
就在魁頭四兄弟欲要與軻比能決戰時,魁頭竟然病死了。魁頭一死,餘者三兄弟也陷入了爭奪鮮卑單於的內鬥……
董虎沒想到魁頭的死會引發各部鮮卑大戰連連,他有長期與鮮卑人對峙拚消耗的心理準備,鮮卑人不是被漢朝包裹起來的美稷匈奴,也不是夾在鮮卑與漢朝之間的烏丸人,鮮卑人原本就是遼東遼西叢林部族,向北一直到大鮮卑山(大興安嶺)都是鮮卑人的族地,萬裏草原丟失了,他們可以重新躲入遼東遼西叢林,一旦躲入了叢林,想要徹底幹掉他們就困難千百倍,更別說有可能與高句麗、夫餘人聯合在了一起後的困難。
長期對峙,長期在山地草原拚消耗,用溫水煮青蛙的法子,徹底將鮮卑人磨死,同時也能壓製住烏丸人,相當於董虎一人與鮮卑、烏丸人拚消耗。
當前的並州人丁不足,戰爭潛力不足,若鮮卑人團結一心,董虎短時間內很難拿下六十萬人丁的鮮卑人,但隨著漢民不斷遷入並州,戰爭天平就會愈發向並州傾斜。
鮮卑比烏丸人強大,鮮卑人吃了虧,肯定會從烏丸人身上撈回損失,若鮮卑人太早的退回遼西遼東,就再也沒人能夠阻止烏丸人進入草原,董虎反而會陷入進退不得窘境。
匈奴人西遷,萬裏草原就成了片無主地,誰占據了草原,誰就是未來的草原霸主,偏偏並州尚未湧入無數百姓,這個時候讓烏丸人進入草原,並不是什麽好事。
董虎知道“五胡”之中沒有烏丸人什麽事情,卻不能僅憑此就能斷定烏丸人是無害的,兩世為人的他還不至於如此愚蠢。
任何草原人都需要特別注意,烏丸人夾在鮮卑人、漢朝之間,正因烏丸人所處的位置,決定了鮮卑人與烏丸人的恩怨情仇。
鮮卑人若要南下侵入幽州,就必須幹掉擋在前麵的烏丸人,烏丸人想要進入萬裏草原放牧,就必須幹掉鮮卑人,雙方的矛盾不可調和,隻有一方徹底倒下。
烏丸人沒出現在“五胡”之中,就已經說明了鮮卑人最終勝出了,可若沒了鮮卑人呢誰敢保證烏丸人不會在進入草原後發展壯大
考慮再三後,董虎不僅給華雄去了封信件,並州牧姚勇、漠北將軍董赤、姑衍山將軍劉棄、河套將軍刑勇以及各郡太守、將軍全都去了信,要他們在草原大力推廣儒家教育。
華雄的來信打亂了董虎的心緒,很想立即前往草原,隻是高原的事情尚未塵埃落定,他也隻能強壓著心下躁動。
涼並是根基,草原關乎著後世子孫大事,是他最為重視的事情,其次是高原、西域,最後才是中原。將中原排在最後,不是他不重視中原天下的歸屬,而是他很清楚,董卓沒死前,天下各路諸侯沒有混戰在一起之前,他就不能胡亂扇動翅膀。
董卓沒死前,各路諸侯雖然舉兵反叛,但卻是用的“清君側”名義,而這個名義偏偏還特別有市場,天下清流皆認為董卓是禍國殃民的大奸臣,雖然看似恨不得對方被人千刀萬剮,但都無一例外的使用“漢室”名義,都標榜自己是大大的忠臣,指責對方是奸惡賊人。
董卓、董虎一直都遊離在朝堂之外,雖然憑借武力成了朝廷實際掌控者,在民間卻沒有多少話語權,民間話語權全都在各路諸侯們手裏,叔侄兩人再如何去做也不會搶到多少話語權,畢竟這個時代不是後世人手一個手機,普通百姓或許一輩子都難以走出百裏之外,能夠得到的信息也隻是口口相傳。
各路諸侯沒有相互混戰之前,隻是董卓與各路諸侯針鋒相對時,天下百姓是站在各路諸侯一邊的,這與董卓本人沒有太大關係,與世家豪門容不容得下涼州軍有關。
至少董虎心下是這麽認定的,除非各路諸侯相互混戰,把司隸校尉部、涼並之外的天下各州整亂了,讓原本平靜的幽、冀、青、兗、豫、徐、荊、揚、益、交十州弄得處處戰火,當所有人都成了“亂天下”一員後,他才會認為自己與各路諸侯們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都站在壞的冒泡起跑線上。
戰亂動搖了世家豪門的根基、話語權,百姓雖然遭受了戰亂之苦,雖然四處流離躲避戰亂,但這樣的百姓也徹底成了“自由”民,他們身上沒有這樣或那樣的枷鎖。
天下大亂,無數人在烽火中浮浮沉沉,百姓為了生存也好,文人士子為了還天下太平也罷,他們就會重新用眼睛去看待一些人、一些問題,會重新選擇自己認為值得效忠對象。
董虎心下很清楚,太早的介入朝廷並不是件好事,若不是韓遂自漢中郡跑入陳倉,若不是皇甫嵩又想利用韓遂什麽的,他絕對不會輕易涉足長安三輔,若不是董卓廢掉了劉辯帝位,也不會這麽早踏入雒陽。
他會一直等,等待董卓身死,等待各路諸侯彼此混戰,等待各路諸侯把各州郡弄得真正戰火紛飛的時候。
草原、高原已經成了董虎能夠控製的地方,戰略重要性遠比當前的中原天下更為重要,可現在,高原白馬羌發生了變故,草原鮮卑人也發生了變故。
董虎心下更擔憂草原,擔憂扶羅韓三兄弟向東敗退,被鮮卑人壓製的烏丸人會趁機進入萬裏草原,尤其是代郡、上穀郡的烏丸人,這兩處烏丸人的正北方就是彈汗山鮮卑、軻比能鮮卑人的族地。
隨著扶羅韓三兄弟、軻比能戰敗而逃亡漁陽郡、遼西郡的北麵,徹底讓開了代郡、上穀郡烏丸人進入萬裏草原的通道,此兩郡烏丸人的遊牧範圍也隨之擴大了十倍、幾十倍,偏偏董虎還不能光明正大的阻止。
董虎內心裏急切想要前往漠南草原,但在這之前還必須前往一趟高原,必須與白雅見上一麵,可當下正是最為寒冷的時節,前往高原的董厚也沒有送來高原進一步消息,他隻能待在涼州繼續等待。
心下焦急萬分,麵上卻不能表現出擔心,隻能用大量工作來分散注意力,整日把自己的事情排的滿滿,不是在將軍府處理政務,就是跑入軍營督理軍務,若還有時間就不務正業的跑去自家店鋪查賬,教授娃娃們讀書識字,跑去將作營與匠人商討技術改進什麽的……
虎娃大王整日腳步急匆,下麵的小吏就不敢偷懶,唯恐哪裏沒做好挨了訓斥。
各郡太守要匯報工作,各縣同樣需要做工作報告,相比民事上的雜亂,軍隊就要好一些,都是固有的程序,一級級向上報告就完了,唯一的不足就是涼州將領在思想上有些懈怠,享受、貪腐思想有些抬頭,雖然董虎內心也認為是正常現象,涼州已經平靜了下來,沒了外在敵人施加的壓力,兵卒勤勉訓練為了什麽呢將領再如何賣力,又有多大的用呢
涼州羌人造反,涼州各郡動蕩了數年,期間死了不知多少人,造反的羌人不是腦門上多了個印記,就是被剁了一根手指,如此大規模造反,如此慘重損失,涼州也會迎來二三十年的和平。
和平時期,英雄沒了用武之地,英雄就會慢慢變成了狗熊,若不時時肅整軍規軍紀,上至將領,下至兵卒,墮落的速度會讓人瞠目結舌,就如董卓手中的數萬精銳漢兵,墮落的讓董虎都有些訝然。
冬日是貓冬時節,這個季節幾乎沒人會有事沒事招惹是非,但這不代表以放羊為生的鮮卑人也是如此。
冬日是遊牧民族高危時期,族民全都窩在族地,不僅容易向南越過長城掠奪大漢朝,也容易發生相互吞並廝殺,正如剛過了年後,華雄就向冀縣送了封緊急信件。
魁頭病死,扶羅韓繼任鮮卑單於,步度根不知因何,竟聯合蒲頭與扶羅韓大戰,正當三兄弟大戰正酣之時,軻比能、素利、彌加、闕機四人突然領三萬騎奔襲蒲頭族人營地,蒲頭戰敗逃入侄子騫曼營中,不知用何種理由說服了侄子騫曼,騫曼又居中調解扶羅韓、步度根。
扶羅韓、步度根、蒲頭、騫曼四人聯手在燕山北麓與軻比能、素利、彌加、闕機四部大人廝殺,東部鮮卑戰敗而逃,卻不料,正當扶羅韓大勝之時,在姑衍山將軍劉棄配合下,華雄領左右副將董耀、楊雄殺入燕山北麓,大勝,斬敵兩萬餘,俘虜五萬,牛羊百萬……
華雄自霸占了彈汗山後,雖然與鮮卑人爭鬥不斷,但都是你打我一拳,我還一腳的那種,雙方的廝殺都是千人之下的摩擦,鮮卑人不越過彈汗山正北一線,華雄就不予以理會,雙方低強度爭鬥了一年,魁頭四兄弟像是默認了漢人劃出的紅線,而是轉身與軻比能反複激烈爭鬥。
若是四兄弟任何一人與軻比能廝殺,那都不是軻比能的對手,可四兄弟聯手後,軻比能也屢屢戰敗退縮,差一點就要退入了東部鮮卑素利、彌加、闕機三部的地盤,逼得東部鮮卑四部大人不得不聯手與魁頭四兄弟大戰連連。
魁頭四兄弟一心要恢複檀石槐時期的強大,想要逼迫東部鮮卑低頭臣服,但東部鮮卑與草原化的檀石槐本部有很大區別,素利、彌加、闕機三部更像是叢林鮮卑,而且在魁頭四兄弟放棄了彈汗山向東避開董虎時,本就擠壓了東部鮮卑的生存牧場,初時,華雄所領數萬兵馬虎視眈眈,各部鮮卑還能維持表麵上的和睦,可當華雄無意繼續向東威逼時,隱忍了一年的四兄弟再也無法忍受軻比能的陰奉陽違。
就在魁頭四兄弟欲要與軻比能決戰時,魁頭竟然病死了。魁頭一死,餘者三兄弟也陷入了爭奪鮮卑單於的內鬥……
董虎沒想到魁頭的死會引發各部鮮卑大戰連連,他有長期與鮮卑人對峙拚消耗的心理準備,鮮卑人不是被漢朝包裹起來的美稷匈奴,也不是夾在鮮卑與漢朝之間的烏丸人,鮮卑人原本就是遼東遼西叢林部族,向北一直到大鮮卑山(大興安嶺)都是鮮卑人的族地,萬裏草原丟失了,他們可以重新躲入遼東遼西叢林,一旦躲入了叢林,想要徹底幹掉他們就困難千百倍,更別說有可能與高句麗、夫餘人聯合在了一起後的困難。
長期對峙,長期在山地草原拚消耗,用溫水煮青蛙的法子,徹底將鮮卑人磨死,同時也能壓製住烏丸人,相當於董虎一人與鮮卑、烏丸人拚消耗。
當前的並州人丁不足,戰爭潛力不足,若鮮卑人團結一心,董虎短時間內很難拿下六十萬人丁的鮮卑人,但隨著漢民不斷遷入並州,戰爭天平就會愈發向並州傾斜。
鮮卑比烏丸人強大,鮮卑人吃了虧,肯定會從烏丸人身上撈回損失,若鮮卑人太早的退回遼西遼東,就再也沒人能夠阻止烏丸人進入草原,董虎反而會陷入進退不得窘境。
匈奴人西遷,萬裏草原就成了片無主地,誰占據了草原,誰就是未來的草原霸主,偏偏並州尚未湧入無數百姓,這個時候讓烏丸人進入草原,並不是什麽好事。
董虎知道“五胡”之中沒有烏丸人什麽事情,卻不能僅憑此就能斷定烏丸人是無害的,兩世為人的他還不至於如此愚蠢。
任何草原人都需要特別注意,烏丸人夾在鮮卑人、漢朝之間,正因烏丸人所處的位置,決定了鮮卑人與烏丸人的恩怨情仇。
鮮卑人若要南下侵入幽州,就必須幹掉擋在前麵的烏丸人,烏丸人想要進入萬裏草原放牧,就必須幹掉鮮卑人,雙方的矛盾不可調和,隻有一方徹底倒下。
烏丸人沒出現在“五胡”之中,就已經說明了鮮卑人最終勝出了,可若沒了鮮卑人呢誰敢保證烏丸人不會在進入草原後發展壯大
考慮再三後,董虎不僅給華雄去了封信件,並州牧姚勇、漠北將軍董赤、姑衍山將軍劉棄、河套將軍刑勇以及各郡太守、將軍全都去了信,要他們在草原大力推廣儒家教育。
華雄的來信打亂了董虎的心緒,很想立即前往草原,隻是高原的事情尚未塵埃落定,他也隻能強壓著心下躁動。
涼並是根基,草原關乎著後世子孫大事,是他最為重視的事情,其次是高原、西域,最後才是中原。將中原排在最後,不是他不重視中原天下的歸屬,而是他很清楚,董卓沒死前,天下各路諸侯沒有混戰在一起之前,他就不能胡亂扇動翅膀。
董卓沒死前,各路諸侯雖然舉兵反叛,但卻是用的“清君側”名義,而這個名義偏偏還特別有市場,天下清流皆認為董卓是禍國殃民的大奸臣,雖然看似恨不得對方被人千刀萬剮,但都無一例外的使用“漢室”名義,都標榜自己是大大的忠臣,指責對方是奸惡賊人。
董卓、董虎一直都遊離在朝堂之外,雖然憑借武力成了朝廷實際掌控者,在民間卻沒有多少話語權,民間話語權全都在各路諸侯們手裏,叔侄兩人再如何去做也不會搶到多少話語權,畢竟這個時代不是後世人手一個手機,普通百姓或許一輩子都難以走出百裏之外,能夠得到的信息也隻是口口相傳。
各路諸侯沒有相互混戰之前,隻是董卓與各路諸侯針鋒相對時,天下百姓是站在各路諸侯一邊的,這與董卓本人沒有太大關係,與世家豪門容不容得下涼州軍有關。
至少董虎心下是這麽認定的,除非各路諸侯相互混戰,把司隸校尉部、涼並之外的天下各州整亂了,讓原本平靜的幽、冀、青、兗、豫、徐、荊、揚、益、交十州弄得處處戰火,當所有人都成了“亂天下”一員後,他才會認為自己與各路諸侯們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都站在壞的冒泡起跑線上。
戰亂動搖了世家豪門的根基、話語權,百姓雖然遭受了戰亂之苦,雖然四處流離躲避戰亂,但這樣的百姓也徹底成了“自由”民,他們身上沒有這樣或那樣的枷鎖。
天下大亂,無數人在烽火中浮浮沉沉,百姓為了生存也好,文人士子為了還天下太平也罷,他們就會重新用眼睛去看待一些人、一些問題,會重新選擇自己認為值得效忠對象。
董虎心下很清楚,太早的介入朝廷並不是件好事,若不是韓遂自漢中郡跑入陳倉,若不是皇甫嵩又想利用韓遂什麽的,他絕對不會輕易涉足長安三輔,若不是董卓廢掉了劉辯帝位,也不會這麽早踏入雒陽。
他會一直等,等待董卓身死,等待各路諸侯彼此混戰,等待各路諸侯把各州郡弄得真正戰火紛飛的時候。
草原、高原已經成了董虎能夠控製的地方,戰略重要性遠比當前的中原天下更為重要,可現在,高原白馬羌發生了變故,草原鮮卑人也發生了變故。
董虎心下更擔憂草原,擔憂扶羅韓三兄弟向東敗退,被鮮卑人壓製的烏丸人會趁機進入萬裏草原,尤其是代郡、上穀郡的烏丸人,這兩處烏丸人的正北方就是彈汗山鮮卑、軻比能鮮卑人的族地。
隨著扶羅韓三兄弟、軻比能戰敗而逃亡漁陽郡、遼西郡的北麵,徹底讓開了代郡、上穀郡烏丸人進入萬裏草原的通道,此兩郡烏丸人的遊牧範圍也隨之擴大了十倍、幾十倍,偏偏董虎還不能光明正大的阻止。
董虎內心裏急切想要前往漠南草原,但在這之前還必須前往一趟高原,必須與白雅見上一麵,可當下正是最為寒冷的時節,前往高原的董厚也沒有送來高原進一步消息,他隻能待在涼州繼續等待。
心下焦急萬分,麵上卻不能表現出擔心,隻能用大量工作來分散注意力,整日把自己的事情排的滿滿,不是在將軍府處理政務,就是跑入軍營督理軍務,若還有時間就不務正業的跑去自家店鋪查賬,教授娃娃們讀書識字,跑去將作營與匠人商討技術改進什麽的……
虎娃大王整日腳步急匆,下麵的小吏就不敢偷懶,唯恐哪裏沒做好挨了訓斥。
各郡太守要匯報工作,各縣同樣需要做工作報告,相比民事上的雜亂,軍隊就要好一些,都是固有的程序,一級級向上報告就完了,唯一的不足就是涼州將領在思想上有些懈怠,享受、貪腐思想有些抬頭,雖然董虎內心也認為是正常現象,涼州已經平靜了下來,沒了外在敵人施加的壓力,兵卒勤勉訓練為了什麽呢將領再如何賣力,又有多大的用呢
涼州羌人造反,涼州各郡動蕩了數年,期間死了不知多少人,造反的羌人不是腦門上多了個印記,就是被剁了一根手指,如此大規模造反,如此慘重損失,涼州也會迎來二三十年的和平。
和平時期,英雄沒了用武之地,英雄就會慢慢變成了狗熊,若不時時肅整軍規軍紀,上至將領,下至兵卒,墮落的速度會讓人瞠目結舌,就如董卓手中的數萬精銳漢兵,墮落的讓董虎都有些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