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義回憶了一下方才張永所背,在心裏理了個條路,覺得差不多了,便深吸一口氣,不緊不慢道:“孔子曾經對他的學生曾參說道∶“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無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歸順,人民和睦相處。WENxueMI。人們無論是尊貴還是卑賤,上上下下都沒有怨恨不滿。你知道那是為甚麽嗎?”
曾參站起身來,離開自己的座位回答說∶“學生我不夠聰敏,哪裏會知道呢?”
孔子說∶“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你回原來位置坐下,我告訴你。人的身體四肢、毛發皮膚,都是父母賦與的,不敢予以損毀傷殘,這是孝的開始。人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有所建樹,顯揚名聲於後世,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是孝的終極目標。
所謂孝,最初是從侍奉父母開始,然後效力於國君,最終建功立業,功成名就。《詩經·大雅》中說過∶“怎麽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稱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一氣講完,胡義心下輕鬆,還好當年學文言時,稍微用了心,否則今日難逃那頓板子,見穀大用正一臉崇拜的看著自己,便朝他擠擠眼,做了個微不可查的鬼臉。
“學生講解完畢,請學士大人點評!”
彭時難以置信的看著胡義,驚訝的問道:“你可曾學過孝經?”
胡義搖頭說道:“學生不曾學過,但聽其句,明其義,故而能夠講出大意,卻不知學生說得對還是不對?”
彭時心道沒有學過孝經卻能說出經中意思,這小子絕對是個小神童,真是想不到,唉,可惜了,卻是個太監…
心裏雖然可惜胡義是個太監,嘴上卻道:“不曾學過卻能講出大意,倒也難為你了,不過字麵上你講的雖然不錯,但內裏深義恐你這小孩子也無法完全領悟。本學士且問你,聖人說人體發膚,軀幹四肢,受之父母,不得以損毀傷殘,這便是孝。你今日淨身入宮,身體有缺,是否為不孝呢?”
胡義想了一下,朗聲說道:“學生以為,我等淨身之輩,乃是至誠大孝!”
嘿,這小家夥嘴還挺硬,彭時想逗逗他,便道:“何以如此說?”
我可是學曆史的,對你們這些文人士大夫講究的那套孔孟之道可是深有研究,當年也曾代表學校參加過大專辯論會,這個自圓其說的本事肯定要比你強點。今天就讓我給你留個好印象吧,將來不管是出宮還是繼續混太監,總有些好處。胡義晃晃他那小腦袋,裝模作樣的說道:
“孝分帝王之孝、諸候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人之孝、庶人之孝。但無論何種孝道,皆須以天子之孝為尊,正所謂君臣父子,天道有綱。君為大,父為小乃聖人所定倫理之道。我等今日雖然身體有缺,但能舍身事君,當然是為至誠大孝,學士大人以為呢?”
小小孩童滿嘴的聖人之道,讓彭時大感有趣,哈哈一笑:“說得好,本學士再問你,聖人說孝的最終目的是活在世上不僅要遵循仁義道德,更要有所建樹,做到顯揚名聲於後世,父母家族俱顯赫。誠如你所說,爾等今日淨身入宮侍奉皇帝,是為至誠大孝,可你這至誠大孝能做到聖人所說孝之最終嗎?”
“學士大人,我等淨身之人不僅是至誠大孝,於孝之最終做得絲毫不比身體完全之人差。學士大人熟讀典籍,學生陡膽請問,是誰寫下了堪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彭時道:“司馬遷。”
“是誰發明造紙,造福於後世讀書人,傳承中華文明呢?”
“蔡倫。”
“是誰伏邊定遠,為大唐平定西南蠻夷,定不世基業呢?”
“楊思勖。”
“是誰在安史之亂後操持國政,挽唐廷於既倒,延一百多年傳承呢?”
“李輔國。”
“是誰拓邊西邊,令西夏人不敢跨橫山一脈,繼而揮師北伐,經略幽燕呢?”
“童貫。”
“又是誰在本朝成祖皇帝靖難之役立下悍馬功勞,揚帆海外,播國威於萬裏之外呢?”
“三寶太監鄭和。”
“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淨身之人,聖人所說的身體殘缺者,但他們不僅都做到了至誠大孝,更達到了孝之最終,從而建功立業,名垂千古,有這等榜樣所在,學士大人還能說我等淨身之人做不到孝之大成嗎?”
“不能。”
彭時回答的很幹脆,當胡義提到司馬遷時,彭時就知道自己錯了,這個學生準確的抓住了要點,使得他難以反駁。雖然這樣在眾多學生麵前臉在有點掛不住,但他生性直率豁達,倒也並沒有為此而對胡義產生不滿,嗬嗬一笑道:“本學士在宮中教了四年,從沒遇到過像你一樣機靈聰明的學生,能做你的老師本學士臉上大有光彩!”
“哈哈,豈止彭學士臉上光彩,咱家這個閹人臉上也有光啊。”
話音未落,屋外走進兩人,當先一個身著紅袍,後麵跟著的則是內書堂的少監唐旭。二人一進來,彭時便含笑上前抱拳道:“王公公,今兒個怎麽有空來書堂了?”
王公公笑著回禮道:“提督上司放心不下這些孩子,讓咱家過來看看,不想卻聽了如此精彩之極的對答,我說學士大人,你可沒說得過咱們的小太監噢。”
彭時也不為自己掩飾,坦然說道:“不錯,這小家夥機靈的很,若不是在宮中,尋個老師好好教導,不中狀元也能中榜眼。”
站在王公公後麵的唐旭道:“在宮中也沒什麽不好,學士大人覺得這孩子不錯,就多用點心,好好載培一下,日後也好送進司禮監,說不得往後學士大人進了內閣,還要跟你這個學生打交道呢”
彭時笑著說道:“承唐公公吉言,若是真有那麽一天,倒也是佳話。”
進內閣可是為官者的榮耀,唐旭這麽說,也是個吉利話,彭時自然開心。
王公公走到還站著的胡義身邊,見這小家夥一點都不害怕自己,眼珠子對著自己直轉,機靈又可愛,不禁大樂:“咱家是越瞅你越歡喜,不如你就給我當兒子吧?”
(看到頂點網)16977小遊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遊戲,等你來發現!
曾參站起身來,離開自己的座位回答說∶“學生我不夠聰敏,哪裏會知道呢?”
孔子說∶“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你回原來位置坐下,我告訴你。人的身體四肢、毛發皮膚,都是父母賦與的,不敢予以損毀傷殘,這是孝的開始。人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有所建樹,顯揚名聲於後世,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是孝的終極目標。
所謂孝,最初是從侍奉父母開始,然後效力於國君,最終建功立業,功成名就。《詩經·大雅》中說過∶“怎麽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稱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一氣講完,胡義心下輕鬆,還好當年學文言時,稍微用了心,否則今日難逃那頓板子,見穀大用正一臉崇拜的看著自己,便朝他擠擠眼,做了個微不可查的鬼臉。
“學生講解完畢,請學士大人點評!”
彭時難以置信的看著胡義,驚訝的問道:“你可曾學過孝經?”
胡義搖頭說道:“學生不曾學過,但聽其句,明其義,故而能夠講出大意,卻不知學生說得對還是不對?”
彭時心道沒有學過孝經卻能說出經中意思,這小子絕對是個小神童,真是想不到,唉,可惜了,卻是個太監…
心裏雖然可惜胡義是個太監,嘴上卻道:“不曾學過卻能講出大意,倒也難為你了,不過字麵上你講的雖然不錯,但內裏深義恐你這小孩子也無法完全領悟。本學士且問你,聖人說人體發膚,軀幹四肢,受之父母,不得以損毀傷殘,這便是孝。你今日淨身入宮,身體有缺,是否為不孝呢?”
胡義想了一下,朗聲說道:“學生以為,我等淨身之輩,乃是至誠大孝!”
嘿,這小家夥嘴還挺硬,彭時想逗逗他,便道:“何以如此說?”
我可是學曆史的,對你們這些文人士大夫講究的那套孔孟之道可是深有研究,當年也曾代表學校參加過大專辯論會,這個自圓其說的本事肯定要比你強點。今天就讓我給你留個好印象吧,將來不管是出宮還是繼續混太監,總有些好處。胡義晃晃他那小腦袋,裝模作樣的說道:
“孝分帝王之孝、諸候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人之孝、庶人之孝。但無論何種孝道,皆須以天子之孝為尊,正所謂君臣父子,天道有綱。君為大,父為小乃聖人所定倫理之道。我等今日雖然身體有缺,但能舍身事君,當然是為至誠大孝,學士大人以為呢?”
小小孩童滿嘴的聖人之道,讓彭時大感有趣,哈哈一笑:“說得好,本學士再問你,聖人說孝的最終目的是活在世上不僅要遵循仁義道德,更要有所建樹,做到顯揚名聲於後世,父母家族俱顯赫。誠如你所說,爾等今日淨身入宮侍奉皇帝,是為至誠大孝,可你這至誠大孝能做到聖人所說孝之最終嗎?”
“學士大人,我等淨身之人不僅是至誠大孝,於孝之最終做得絲毫不比身體完全之人差。學士大人熟讀典籍,學生陡膽請問,是誰寫下了堪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彭時道:“司馬遷。”
“是誰發明造紙,造福於後世讀書人,傳承中華文明呢?”
“蔡倫。”
“是誰伏邊定遠,為大唐平定西南蠻夷,定不世基業呢?”
“楊思勖。”
“是誰在安史之亂後操持國政,挽唐廷於既倒,延一百多年傳承呢?”
“李輔國。”
“是誰拓邊西邊,令西夏人不敢跨橫山一脈,繼而揮師北伐,經略幽燕呢?”
“童貫。”
“又是誰在本朝成祖皇帝靖難之役立下悍馬功勞,揚帆海外,播國威於萬裏之外呢?”
“三寶太監鄭和。”
“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淨身之人,聖人所說的身體殘缺者,但他們不僅都做到了至誠大孝,更達到了孝之最終,從而建功立業,名垂千古,有這等榜樣所在,學士大人還能說我等淨身之人做不到孝之大成嗎?”
“不能。”
彭時回答的很幹脆,當胡義提到司馬遷時,彭時就知道自己錯了,這個學生準確的抓住了要點,使得他難以反駁。雖然這樣在眾多學生麵前臉在有點掛不住,但他生性直率豁達,倒也並沒有為此而對胡義產生不滿,嗬嗬一笑道:“本學士在宮中教了四年,從沒遇到過像你一樣機靈聰明的學生,能做你的老師本學士臉上大有光彩!”
“哈哈,豈止彭學士臉上光彩,咱家這個閹人臉上也有光啊。”
話音未落,屋外走進兩人,當先一個身著紅袍,後麵跟著的則是內書堂的少監唐旭。二人一進來,彭時便含笑上前抱拳道:“王公公,今兒個怎麽有空來書堂了?”
王公公笑著回禮道:“提督上司放心不下這些孩子,讓咱家過來看看,不想卻聽了如此精彩之極的對答,我說學士大人,你可沒說得過咱們的小太監噢。”
彭時也不為自己掩飾,坦然說道:“不錯,這小家夥機靈的很,若不是在宮中,尋個老師好好教導,不中狀元也能中榜眼。”
站在王公公後麵的唐旭道:“在宮中也沒什麽不好,學士大人覺得這孩子不錯,就多用點心,好好載培一下,日後也好送進司禮監,說不得往後學士大人進了內閣,還要跟你這個學生打交道呢”
彭時笑著說道:“承唐公公吉言,若是真有那麽一天,倒也是佳話。”
進內閣可是為官者的榮耀,唐旭這麽說,也是個吉利話,彭時自然開心。
王公公走到還站著的胡義身邊,見這小家夥一點都不害怕自己,眼珠子對著自己直轉,機靈又可愛,不禁大樂:“咱家是越瞅你越歡喜,不如你就給我當兒子吧?”
(看到頂點網)16977小遊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遊戲,等你來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