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山,翽翽漫漫。京城繁華無時落幕,白晝的熱鬧在接近尾聲,下一場夜市的喧囂正緊鑼密鼓準備亮相。
精打細算的主婦提著竹籃,在行走於攤位之間,挑揀已不太新鮮,價錢卻低廉的菜蔬;晚歸的小販麻利地收拾筐籠秤杆,閑侃打諢之際已經算好了一天的進項,心裏樂不可支,說話聲音也能高亢上幾分;孩童散學歸來遲,三五成群沿街打鬧,看見賣糖葫蘆的老頭,都想要買一串,可惜囊中羞澀,多半被尋出來的母親揪著耳朵,一路訓著回家去。
人聲鼎沸中混摻著飯菜做熟的香味,引得拉車的馬兒都忍不住駐足,車夫揮起鞭子,並不真的打下去,隻消拉長調子嗬斥,稍微一嚇唬,馬兒立刻乖乖揚蹄趕路。
馬蹄踏地的聲音從小巷來,繞到正街上,不久拐出了熙熙攘攘的主幹道,小路空曠,通向城門更快一些,行人寥寥,車軲轆聲愈發清晰。駕車的漢子寬肩方臉,裹著厚棉襖,時不時和車廂裏的人接幾句話。
小小一架灰棚馬車裏擠了五口人,其中四個都是粗布衣衫,村野打扮,可也收拾得幹幹淨淨;當中坐著的是位豆蔻少女,臉兒白淨,細皮嫩肉,穿著簡單的蓮藕色襖裙,湖藍對襟比甲,通身沒有什麽珍貴首飾,舉止言笑卻明顯和其他人不同。
少女五官清秀,神態大方,眉宇間透著一股幹練,儼然是冷香閣墨觴夫人房裏的水芙。半個時辰前,水芙正往墨觴夫人房裏送新出爐的點心,後門忽地傳上來話,說是一戶人家來尋女兒的。
墨觴鴛沒親自見,叫水芝和水芸代為出麵,領著水芙見了親娘哥嫂。老老少少一大家子人等在後院,見了水芙出來,先拉進懷裏痛哭了一場。
水芙家裏姓鄭,是城郊的莊稼人,水芙是最小的孩子,原來有個小名兒“福娘”。十歲上田地欠收,爹爹去采藥補貼家用,一不小心摔進山溝裏,連個囫圇屍首都沒留下;哥哥一人頂不住家計,隻好算上才七八歲的小兒子,水芙的小侄子,一起做點零工。
日夜連軸苦熬,小孩子累倒了,額頭磕在劈了一半的柴火角上,傷了一隻眼睛。家中請不起高明的郎中,隻能拿草藥搗碎了包一包,孩子的哭聲從撕心裂肺到奄奄一息隻用了半日。
福娘親眼瞧見,哥嫂整日揪心如熬油一般,仍要咬著牙外出做工;母親總在半夜偷偷起身,衝著土炕上的孩子抹眼淚。米缸見底的第三天,福娘“噗通”跪在母親跟前,請她將自己賣與牙婆,好歹讓全家熬過去。
起初去的是個讀書人家,也在城郊,男人是個舉子,沒繼續應試,開了一家私塾,福娘幫著照料他的小兒子。沒成想才十幾天,那位小公子發了急症,一夜之間竟去了。那家的老太太傷心之餘,認準了是新來的丫頭晦氣,不分青紅皂白將福娘打了出去。
後來輾轉了兩次,福娘才落進冷香閣裏,良家出身做了閣主夫人的丫鬟。墨觴鴛房裏的丫鬟都從“水”字,便依著小名兒的諧音,改叫了“水芙”。
過了不到三年,鄭家家境漸漸好轉,便急著四處打聽小女兒的下落,最後尋到了冷香閣。
有了前頭盛家人來鬧的教訓,墨觴鴛特意囑咐了水芝,務必仔細盤問,又暗中安排了小廝,在各處監看著動靜。與那姓盛的貪得無厭不同,鄭太太抱著女兒不肯鬆手,老淚縱橫,動人肺腑,連水芝都忍不住為之動容。旁邊水芙的兄嫂看著也老實厚道,雖然沒有什麽學問,說不出多麽動聽的話,可目光中那份真誠和見到親人的激動,無論如何是偽裝不出的。
水芙隻是個使喚丫鬟,又被第一家扣上個“晦氣”的帽子,沒有幾戶人家願意接受,賣進冷香閣的時候,身價不過十二兩。墨觴鴛沒有為難,隻說樓裏的丫鬟都一樣,幹活做工抵了吃穿的開銷,隻要當初的賣身銀子。
“這是身契,水芙收著,去府衙過了明路,以後就是良籍了。”薄薄一張文書略見陳舊,被水芝鄭重交到水芙手上,怕鄭家人不知道裏麵的講究,又著意囑咐了一番。
馬車從後門出來,不顧時辰已晚,先繞道去了府衙。平日少進城,趕車的哥哥不太認得路,又不好意思折回去詢問,結果很是耽誤了一陣子。好在一切還算順利,一家人辦妥了事,終於可以安心地趕回家去。
水芙懷裏放著一個蔥綠包袱,鼓鼓囊囊很是惹眼。身邊左右坐著的是母親鄭太太和嫂嫂劉氏,都親熱地拉著她手臂,似乎有說不完的話。再邊上是兩個小小孩童,一男一女,模樣相似,水芙的嫂嫂笑著說,兩個孩子是一對雙生胎。
“本來以為是個壯實小子,沒想到出來兩個,娘和你哥哥都高興壞了。京生大一點,燕燕比她哥哥小兩個時辰,生的時候位置不好,一直折騰到天擦亮,我險些以為自己要過去了。”說著說著,劉氏抹了把眼淚,臉上的神情卻溫柔而滿足,“為著這樣,我疼這個丫頭疼得緊。燕燕,快過來,給你姑姑看看。”
小女童聽見母親呼喚,乖巧地應了一聲,蹭到水芙腿邊,奶聲奶氣地叫著“姑姑”,聽得人心都要發酥。水芙忍不住摸一摸孩子幼嫩的臉蛋,燕燕樂嗬嗬地伸手要抱,卻被自己的親娘攬了過去:“你姑姑剛回家來,別累著她。”
“沒事兒,我做活兒習慣了,哪有什麽累不累的。”水芙滿臉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將湊過來嚷著也要娘親抱的小侄子攬在膝頭,“看到娘身子骨硬朗,哥哥嫂嫂和孩子們也好,我也算沒白出去一場。”
鄭太太鼻尖發酸,抬起手拿袖子按一按眼角道:“那會兒你爹去了,咱們一家人辛苦些,本來也過得去,誰知道你大侄子又出了事……你來同我說賣身,我是不肯的!可豐兒又那個樣子,實在……都是家裏對不住你!”
精打細算的主婦提著竹籃,在行走於攤位之間,挑揀已不太新鮮,價錢卻低廉的菜蔬;晚歸的小販麻利地收拾筐籠秤杆,閑侃打諢之際已經算好了一天的進項,心裏樂不可支,說話聲音也能高亢上幾分;孩童散學歸來遲,三五成群沿街打鬧,看見賣糖葫蘆的老頭,都想要買一串,可惜囊中羞澀,多半被尋出來的母親揪著耳朵,一路訓著回家去。
人聲鼎沸中混摻著飯菜做熟的香味,引得拉車的馬兒都忍不住駐足,車夫揮起鞭子,並不真的打下去,隻消拉長調子嗬斥,稍微一嚇唬,馬兒立刻乖乖揚蹄趕路。
馬蹄踏地的聲音從小巷來,繞到正街上,不久拐出了熙熙攘攘的主幹道,小路空曠,通向城門更快一些,行人寥寥,車軲轆聲愈發清晰。駕車的漢子寬肩方臉,裹著厚棉襖,時不時和車廂裏的人接幾句話。
小小一架灰棚馬車裏擠了五口人,其中四個都是粗布衣衫,村野打扮,可也收拾得幹幹淨淨;當中坐著的是位豆蔻少女,臉兒白淨,細皮嫩肉,穿著簡單的蓮藕色襖裙,湖藍對襟比甲,通身沒有什麽珍貴首飾,舉止言笑卻明顯和其他人不同。
少女五官清秀,神態大方,眉宇間透著一股幹練,儼然是冷香閣墨觴夫人房裏的水芙。半個時辰前,水芙正往墨觴夫人房裏送新出爐的點心,後門忽地傳上來話,說是一戶人家來尋女兒的。
墨觴鴛沒親自見,叫水芝和水芸代為出麵,領著水芙見了親娘哥嫂。老老少少一大家子人等在後院,見了水芙出來,先拉進懷裏痛哭了一場。
水芙家裏姓鄭,是城郊的莊稼人,水芙是最小的孩子,原來有個小名兒“福娘”。十歲上田地欠收,爹爹去采藥補貼家用,一不小心摔進山溝裏,連個囫圇屍首都沒留下;哥哥一人頂不住家計,隻好算上才七八歲的小兒子,水芙的小侄子,一起做點零工。
日夜連軸苦熬,小孩子累倒了,額頭磕在劈了一半的柴火角上,傷了一隻眼睛。家中請不起高明的郎中,隻能拿草藥搗碎了包一包,孩子的哭聲從撕心裂肺到奄奄一息隻用了半日。
福娘親眼瞧見,哥嫂整日揪心如熬油一般,仍要咬著牙外出做工;母親總在半夜偷偷起身,衝著土炕上的孩子抹眼淚。米缸見底的第三天,福娘“噗通”跪在母親跟前,請她將自己賣與牙婆,好歹讓全家熬過去。
起初去的是個讀書人家,也在城郊,男人是個舉子,沒繼續應試,開了一家私塾,福娘幫著照料他的小兒子。沒成想才十幾天,那位小公子發了急症,一夜之間竟去了。那家的老太太傷心之餘,認準了是新來的丫頭晦氣,不分青紅皂白將福娘打了出去。
後來輾轉了兩次,福娘才落進冷香閣裏,良家出身做了閣主夫人的丫鬟。墨觴鴛房裏的丫鬟都從“水”字,便依著小名兒的諧音,改叫了“水芙”。
過了不到三年,鄭家家境漸漸好轉,便急著四處打聽小女兒的下落,最後尋到了冷香閣。
有了前頭盛家人來鬧的教訓,墨觴鴛特意囑咐了水芝,務必仔細盤問,又暗中安排了小廝,在各處監看著動靜。與那姓盛的貪得無厭不同,鄭太太抱著女兒不肯鬆手,老淚縱橫,動人肺腑,連水芝都忍不住為之動容。旁邊水芙的兄嫂看著也老實厚道,雖然沒有什麽學問,說不出多麽動聽的話,可目光中那份真誠和見到親人的激動,無論如何是偽裝不出的。
水芙隻是個使喚丫鬟,又被第一家扣上個“晦氣”的帽子,沒有幾戶人家願意接受,賣進冷香閣的時候,身價不過十二兩。墨觴鴛沒有為難,隻說樓裏的丫鬟都一樣,幹活做工抵了吃穿的開銷,隻要當初的賣身銀子。
“這是身契,水芙收著,去府衙過了明路,以後就是良籍了。”薄薄一張文書略見陳舊,被水芝鄭重交到水芙手上,怕鄭家人不知道裏麵的講究,又著意囑咐了一番。
馬車從後門出來,不顧時辰已晚,先繞道去了府衙。平日少進城,趕車的哥哥不太認得路,又不好意思折回去詢問,結果很是耽誤了一陣子。好在一切還算順利,一家人辦妥了事,終於可以安心地趕回家去。
水芙懷裏放著一個蔥綠包袱,鼓鼓囊囊很是惹眼。身邊左右坐著的是母親鄭太太和嫂嫂劉氏,都親熱地拉著她手臂,似乎有說不完的話。再邊上是兩個小小孩童,一男一女,模樣相似,水芙的嫂嫂笑著說,兩個孩子是一對雙生胎。
“本來以為是個壯實小子,沒想到出來兩個,娘和你哥哥都高興壞了。京生大一點,燕燕比她哥哥小兩個時辰,生的時候位置不好,一直折騰到天擦亮,我險些以為自己要過去了。”說著說著,劉氏抹了把眼淚,臉上的神情卻溫柔而滿足,“為著這樣,我疼這個丫頭疼得緊。燕燕,快過來,給你姑姑看看。”
小女童聽見母親呼喚,乖巧地應了一聲,蹭到水芙腿邊,奶聲奶氣地叫著“姑姑”,聽得人心都要發酥。水芙忍不住摸一摸孩子幼嫩的臉蛋,燕燕樂嗬嗬地伸手要抱,卻被自己的親娘攬了過去:“你姑姑剛回家來,別累著她。”
“沒事兒,我做活兒習慣了,哪有什麽累不累的。”水芙滿臉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將湊過來嚷著也要娘親抱的小侄子攬在膝頭,“看到娘身子骨硬朗,哥哥嫂嫂和孩子們也好,我也算沒白出去一場。”
鄭太太鼻尖發酸,抬起手拿袖子按一按眼角道:“那會兒你爹去了,咱們一家人辛苦些,本來也過得去,誰知道你大侄子又出了事……你來同我說賣身,我是不肯的!可豐兒又那個樣子,實在……都是家裏對不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