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快別這麽說,”水芙連忙替母親拭淚,“當初家裏那麽艱難,我是自願賣了身解困的,周婆婆也算厚道,沒給賣到什麽烏泱泱的地方。雖然最後進了青樓,也隻是給人家幹活兒,主子心腸又好,不打不罵的,現在家裏好些,娘和哥哥嫂嫂立刻來接我,我就值得。”
京生坐在小姑姑腿上,看見祖母傷心,挪動著短短的小手小腳爬過去,吃力地舉起小胳膊,給祖母擦眼淚:“婆婆不哭……婆婆……”
小兒牙牙童語,惹人憐惜。鄭太太平複了一下情緒,撫摸一把小孫子幼嫩的臉龐,歎了口氣:“現在家裏好了,你也找回來,以後就安心在家。你哥哥又置下了幾塊水田,咱們的日子有盼頭的。”
劉氏抱著女兒,心底也萬分感慨:“說起來,還是我和相公持家不得力,才得叫豐兒也出去做活,才惹出來大禍,可憐了妹子,為著她侄子才離了家,可惜豐兒,還是沒能,沒能……”
話說不完,劉氏的眼淚就掉下來,刹也刹不住的。燕燕年幼,懵然不知發生了什麽,鄭太太懷裏的京生一下愣住了,看看忽然難過起來的母親,又看看剛剛好轉的祖母,不知道該往哪邊去。
水芙聽著話頭不對,差異道:“沒能嫂嫂,豐兒他……他”
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猜測,可劉氏剛剛話裏話外的意思已經呼之欲出。不好的感覺慢慢填滿了胸腔,水芙難以置信地瞪圓了雙眼,來回望著母親和嫂嫂,試圖證實自己所想是錯誤的。
鄭太太搖了搖頭,劉氏捂著嘴哀哀哭泣,將小女兒抱得更緊。京生來不及繼續思考,跌跌撞撞爬下鄭太太的腿,小跑兩步過去抱著母親的裙擺。
“那孩子命苦……你哥哥去請了郎中,給豐兒看一看,換上了藥,可是,可是……耽誤得實在太久,你走的第四日,豐兒燒起來,傷口直流膿,在我懷裏哭了一晚上,就沒了……”
劉氏的眼淚像斷線珠子,成股成行地往下淌,一直打濕了大半片前襟。兩個孩子拉扯著母親的衣角,小心翼翼地不住搖晃。劉氏看著一雙健康的小兒女,想起來早早夭折的長子,音容笑貌都像極了弟弟妹妹,心中更加悲痛,摟著兩個孩子放聲哭起來。
水芙不由得震驚。自打跟著周牙婆離開家,母親哥嫂都大字不認得幾個,書信困難,她便再也沒有過家人的消息,竟不知出了這樣的事。
豐兒是水芙哥哥嫂嫂第一個孩子,家中第一個孫子,從小懂事,勤快,機靈好學。鄭家爹爹還在世時,本來打算攢下一筆錢,等過了新年就送小孫子去念學堂,奈何造化弄人,朝夕之間物是人非。
車廂外趕車的水芙哥哥聽見哭聲,張了張嘴想勸,剛側一側頭,又不知道自己還能說些什麽,心頭也難受不已,末了重重地歎了一口氣,趕著馬車想著快點到家,燒上一頓熱乎飯,全家人坐在一起,團圓熱鬧,大約也就想不起來傷心的事兒了。
日頭低沉,馬車的影子在地上拖得很長很長。一家子婦孺哭過一陣,總算也止住了哭,手拉著手,又絮絮說道起來往後的日子。
“還有一件事,娘給你相看了戶人家。”鄭太太拉過水芙的手,細細打量著女兒清秀的麵孔,頗為欣慰,“鄰村東頭的張家,他們家的老太太算起來你該叫一聲‘表姑’。張家家底還算得上殷實,人丁也簡單,隻有兄弟兩個。你這個表姑前年過世了,上頭沒有婆婆,嫁過去不會受委屈。”
鄭太太說來說去,意思雖然明白,可始終到不了點子上。水芙還是個十四歲的姑娘,聽得臉蛋紅紅,不好意思地深深低下頭去。嫂嫂劉氏笑著搖搖頭,替婆母接過話:“表姑家的大兒子,今年十七歲,人品很端正,幹活也能下力氣。現在孝期還沒過,娘想著左右也不著急,等你回了家,咱們再去相看相看,總不好盲婚啞嫁。”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娘看中的人家,想來是很好的。”水芙越發覺得臉頰發燙,低著頭輕聲說了一句。
劉氏溫和地笑笑,體諒小姑娘羞臊,作為過來人不再多說什麽。鄭太太倒是不避諱,又說了張家後生如何老實孝順雲雲,仿佛好事就在眼前。
燕燕和京生仍然沒搞明白怎麽回事,隻知道三個長輩笑了又哭,現在又重新笑起來。馬車裏擁擠,孩子們圍繞著大人的腿腳,也打鬧不開,鄭太太和劉氏一人抱一個在懷裏輕拍哄著。已經到了土路上,車軲轆嘎吱顛簸,在外麵跑了大半天,兩個孩子也累了,不知不覺睡了過去。
鄭家婆媳心疼水芙勞累,不叫她帶孩子,隻管拿好自己的包裹。在冷香閣這幾年,水芙做事勤奮,又不愛胭脂水粉、衣裳首飾的花俏,省吃儉用積攢下了一筆體己錢。臨走時,水芝與水芸陪著她收拾行囊,平日一屋伺候的幾個女孩都濕了眼眶。
包袱皮是水芝送給她的,顏色鮮亮,手感也好,還偷偷塞給她一支細細的雲頭金簪子,要她務必收好,留著以備不測。水芙感激不盡,連著推脫了四五次才紅著眼圈收下,貼身藏在了衣服內兜裏。
到家時天色已經黑了,相鄰的人家早都吃過了飯。劉氏夫婦倆忙著去灶間點火燒飯,鄭太太和水芙領著孩子先進屋。家中新翻了三間泥瓦房,最靠裏的一間留給了水芙,屋裏打掃得一塵不染,陳設雖簡單卻一應俱全,顯然是用心布置準備了的。
水芙心裏溫暖,放下包袱便要去灶間幫忙,被鄭太太攔下,母女兩個坐在炕頭,又說了好一會子話。
鄭家的晚飯並不豐盛,就是些粗茶淡飯。兩碟自家種的青菜,一煮一炒,汁水瀝出來算作湯;一碗提前鹵好的燉肉,再半鍋白飯,簡單尋常、對普通人家來說很不錯的一餐。
炕裏柴火燒得充足,全家人圍坐在一起,也驅散了一冬的嚴寒。
京生坐在小姑姑腿上,看見祖母傷心,挪動著短短的小手小腳爬過去,吃力地舉起小胳膊,給祖母擦眼淚:“婆婆不哭……婆婆……”
小兒牙牙童語,惹人憐惜。鄭太太平複了一下情緒,撫摸一把小孫子幼嫩的臉龐,歎了口氣:“現在家裏好了,你也找回來,以後就安心在家。你哥哥又置下了幾塊水田,咱們的日子有盼頭的。”
劉氏抱著女兒,心底也萬分感慨:“說起來,還是我和相公持家不得力,才得叫豐兒也出去做活,才惹出來大禍,可憐了妹子,為著她侄子才離了家,可惜豐兒,還是沒能,沒能……”
話說不完,劉氏的眼淚就掉下來,刹也刹不住的。燕燕年幼,懵然不知發生了什麽,鄭太太懷裏的京生一下愣住了,看看忽然難過起來的母親,又看看剛剛好轉的祖母,不知道該往哪邊去。
水芙聽著話頭不對,差異道:“沒能嫂嫂,豐兒他……他”
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猜測,可劉氏剛剛話裏話外的意思已經呼之欲出。不好的感覺慢慢填滿了胸腔,水芙難以置信地瞪圓了雙眼,來回望著母親和嫂嫂,試圖證實自己所想是錯誤的。
鄭太太搖了搖頭,劉氏捂著嘴哀哀哭泣,將小女兒抱得更緊。京生來不及繼續思考,跌跌撞撞爬下鄭太太的腿,小跑兩步過去抱著母親的裙擺。
“那孩子命苦……你哥哥去請了郎中,給豐兒看一看,換上了藥,可是,可是……耽誤得實在太久,你走的第四日,豐兒燒起來,傷口直流膿,在我懷裏哭了一晚上,就沒了……”
劉氏的眼淚像斷線珠子,成股成行地往下淌,一直打濕了大半片前襟。兩個孩子拉扯著母親的衣角,小心翼翼地不住搖晃。劉氏看著一雙健康的小兒女,想起來早早夭折的長子,音容笑貌都像極了弟弟妹妹,心中更加悲痛,摟著兩個孩子放聲哭起來。
水芙不由得震驚。自打跟著周牙婆離開家,母親哥嫂都大字不認得幾個,書信困難,她便再也沒有過家人的消息,竟不知出了這樣的事。
豐兒是水芙哥哥嫂嫂第一個孩子,家中第一個孫子,從小懂事,勤快,機靈好學。鄭家爹爹還在世時,本來打算攢下一筆錢,等過了新年就送小孫子去念學堂,奈何造化弄人,朝夕之間物是人非。
車廂外趕車的水芙哥哥聽見哭聲,張了張嘴想勸,剛側一側頭,又不知道自己還能說些什麽,心頭也難受不已,末了重重地歎了一口氣,趕著馬車想著快點到家,燒上一頓熱乎飯,全家人坐在一起,團圓熱鬧,大約也就想不起來傷心的事兒了。
日頭低沉,馬車的影子在地上拖得很長很長。一家子婦孺哭過一陣,總算也止住了哭,手拉著手,又絮絮說道起來往後的日子。
“還有一件事,娘給你相看了戶人家。”鄭太太拉過水芙的手,細細打量著女兒清秀的麵孔,頗為欣慰,“鄰村東頭的張家,他們家的老太太算起來你該叫一聲‘表姑’。張家家底還算得上殷實,人丁也簡單,隻有兄弟兩個。你這個表姑前年過世了,上頭沒有婆婆,嫁過去不會受委屈。”
鄭太太說來說去,意思雖然明白,可始終到不了點子上。水芙還是個十四歲的姑娘,聽得臉蛋紅紅,不好意思地深深低下頭去。嫂嫂劉氏笑著搖搖頭,替婆母接過話:“表姑家的大兒子,今年十七歲,人品很端正,幹活也能下力氣。現在孝期還沒過,娘想著左右也不著急,等你回了家,咱們再去相看相看,總不好盲婚啞嫁。”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娘看中的人家,想來是很好的。”水芙越發覺得臉頰發燙,低著頭輕聲說了一句。
劉氏溫和地笑笑,體諒小姑娘羞臊,作為過來人不再多說什麽。鄭太太倒是不避諱,又說了張家後生如何老實孝順雲雲,仿佛好事就在眼前。
燕燕和京生仍然沒搞明白怎麽回事,隻知道三個長輩笑了又哭,現在又重新笑起來。馬車裏擁擠,孩子們圍繞著大人的腿腳,也打鬧不開,鄭太太和劉氏一人抱一個在懷裏輕拍哄著。已經到了土路上,車軲轆嘎吱顛簸,在外麵跑了大半天,兩個孩子也累了,不知不覺睡了過去。
鄭家婆媳心疼水芙勞累,不叫她帶孩子,隻管拿好自己的包裹。在冷香閣這幾年,水芙做事勤奮,又不愛胭脂水粉、衣裳首飾的花俏,省吃儉用積攢下了一筆體己錢。臨走時,水芝與水芸陪著她收拾行囊,平日一屋伺候的幾個女孩都濕了眼眶。
包袱皮是水芝送給她的,顏色鮮亮,手感也好,還偷偷塞給她一支細細的雲頭金簪子,要她務必收好,留著以備不測。水芙感激不盡,連著推脫了四五次才紅著眼圈收下,貼身藏在了衣服內兜裏。
到家時天色已經黑了,相鄰的人家早都吃過了飯。劉氏夫婦倆忙著去灶間點火燒飯,鄭太太和水芙領著孩子先進屋。家中新翻了三間泥瓦房,最靠裏的一間留給了水芙,屋裏打掃得一塵不染,陳設雖簡單卻一應俱全,顯然是用心布置準備了的。
水芙心裏溫暖,放下包袱便要去灶間幫忙,被鄭太太攔下,母女兩個坐在炕頭,又說了好一會子話。
鄭家的晚飯並不豐盛,就是些粗茶淡飯。兩碟自家種的青菜,一煮一炒,汁水瀝出來算作湯;一碗提前鹵好的燉肉,再半鍋白飯,簡單尋常、對普通人家來說很不錯的一餐。
炕裏柴火燒得充足,全家人圍坐在一起,也驅散了一冬的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