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那會兒起,顧錦川的征途多了陪伴,小家夥不怕生,卻也不喜外人,即便後來隨他回了故居,也獨獨藏在角落處,隻守他一人為侶。
轉眼冬至日已到,他領著女兒,仰首望飄揚而過的雪花,不禁莞爾一笑——又能吃湯圓了。
快步從暖閣走出,廚房裏食材器皿都已備好。他挽袖淨手,把花生去殼,放在開水中燙一會兒,撈出來去皮,搗碎,放進一點豬油紅糖,下鍋翻炒,等豬油化開,飄出香味盛出備用。
他又將糯米麵翻出來,小心倒在案板上,熟練地加水和成麵團,揪出一小團攤成餅,再在裏麵放上一勺餡料,搓成團。
醫師猶嫌不夠,出門撈了幾支紅,梅清洗幹淨,細細磨碎了混在米麵裏,加水與蜂蜜和成團,捏成梅花樣,放一粒花生充做花蕊,上了籠屜蒸做花糕。
開水入鍋,湯圓煮熟晶瑩剔透,隱約可見其中芝麻花生,令人食指大動。糕也出鍋熱氣騰騰,他端著碗,悄悄打開一扇小門,雪白的小家夥撲過來,蹭著他小腿。
“喏,冬至了,來嚐一嚐人間甜點。”
小家夥的到來給他生活增添不少樂趣,最重要的,讓他愈發相信自己所堅持的東西。有段日子他停留在家,沉醉翻閱古籍,書中說,蒼茫世間有種奇樹,形似棠棣而生鵝黃小花,枝葉常青,結果色紅而味似李,食之無核。
神奇在於,這果子吃了可避水,且漂浮不沉。
這種樹喚作沙棠。
顧錦川興味大生,不知這古籍記載是真是假,世上當真會有如此奇果否
他想,若非屬實,那典籍當中怎會有此記載,如此奇果若能夠栽培,人們不就不必再擔心溺亡,恐懼隨之大大消弭,即便是那旱鴨子,也不需憂心忡忡了。
可若是……世間根本無此物,那當真是可惜之至。
旁人大多不理解他作為,更莫提聽他胡言亂語,他便隻能抱著書本,去和小家夥說話,聽那白團子吱吱叫兩聲,用好像看傻子的眼神瞧著自己。
也對吧,這麽不切實際的東西,誰會相信呢
隻是不論寒暑,那古籍都成了顧錦川懷中最愛的一本,反複閱讀,琢磨,疑問伴隨了大半年。他也曾上山尋訪道人,師父隻告訴他,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罷了。
遍尋不得,他也開始興味索然,丟開手準備再一次踏上旅途。偏是這時,小家夥不見了,不知在哪一次他出門時離開。
於是頭一次,他為了什麽事兒停下腳步,試探著等待。
秋月至,某天醒來,枕頭邊多了幾個果子,恰如古籍中描述的那般,紅彤彤小巧可愛。他再往後一看,小家夥團在床邊,眯著眼打瞌睡。
他大喜過望,一手提後頸,一手托下肢,將小家夥拎上床來,又拿了一枚果子把玩。表皮油光滑亮,有種不同尋常的質感,拿去用清水衝洗,竟似乎怎麽也洗不去一般。他嚐了一個,味道確實如李子一般,爽脆可口,汁水飽滿。
醫師下意識開始興奮,跳起來便想往河邊去,剛邁開腳,便被小家夥咬著衣擺,狠狠向地下一拽。一個仰摔大約足夠讓他清醒了——若是這果子沒有神奇如書中記載,豈不是可能一命嗚呼
想到這兒,他一陣後怕,脊梁都涼了幾寸。
這一年安定得出奇,城裏的媒婆都破天荒開始登門,他一直在家待到又一年元宵,理應帶女兒出門賞燈。京城裏人聲鼎沸,火樹銀花不夜天。
女兒從很小的年紀就很少見他,出門一趟格外高興,夜裏睡得香甜。顧錦川哄睡了孩子,並不回屋就寢,反而重新整齊了衣衫,帶小白團子再次出了門。
夜已經見深,皓月當空,皎皎如練卻不敵沿街燈盞。路上摩肩接踵,邊上還有賣吃食零嘴的商販。一人一貓像沒見過世麵似的,一路上東張西望,幾乎沉醉在這盛世繁榮中難以自拔。
街邊傳來一陣逐漸清晰的叫賣,是行走兜售的小販,肩上扛著稻草紮的長柄杆,插滿冰糖葫蘆紅豔豔,糖漿晶瑩剔透,似乎在宣布著自己如何酸酸甜甜。
懷裏的小東西興奮起來,不住地拱著他胸膛,黑溜溜的眼珠停留在冰糖葫蘆上不肯挪開。顧錦川好笑地停下來,摸一把光滑背毛,腹誹這小東西為何越來越嘴饞。
明明吃不得人的吃食的,上一年那花糕、元宵,可讓它難受了好些天。
小團子吱吱叫起來,吸引了不少目光,顧錦川無奈,拍拍它小腦袋,掏出銅板向小販買了一串。他向來沒有邊走邊吃東西的習慣,便在街邊找了個角落,坐下來要了壺清茶。
糖葫蘆移到唇邊,顧錦川並無強烈的食欲,忽然想起來點什麽。
趁著小家夥四下張望,他抬手捂住那雙黑亮的眼睛,仗著沒人瞧見,便舉著糖葫蘆,瞄準最上頭的一顆,飛快塞到小家夥嘴裏,而後裝作無事狀,慢條斯理地放開雙手,自飲自斟了一杯香茶。
小白團子嘴裏叼著糖葫蘆,又不敢鬆口掉下去,嗚嗚叫不出聲,隻能拿眼睛瞪著不著調的醫師,哢嚓哢嚓咬起糖衣。糖是甘甜的,慢慢融化在口中,沁進心裏,山楂卻帶著酸味,迫使小家夥眯起眼。
顧錦川卻視若無睹,笑眯眯接過啃了一半的糖葫蘆,示意小家夥飲口茶。
自己要吃的麽,自然不該浪費了
小家夥苦著臉,好歹啃完了糖衣,對山楂果兒卻是無論如何不肯下口了。顧錦川沒想較真,將糖葫蘆放開,抱著它出了茶樓,繼續在街上閑逛。
沒走多遠,又忽地聽聞河燈的叫賣。
聽說河燈許願很靈的,買一盞放了吧
醫師低頭看看懷裏的白團子,對視眨眨眼,轉身便去買了兩站荷花燈,自己一盞,它也有一盞。
護城河畔燭火明滅,宛如天上星點,天水相接,渾然一體。
他點燃燈芯,虔誠蹲下身,雙掌掐了陰陽印,緩緩將花燈推入水中。小家夥守在身邊,聽他念念有詞,許願天長地久,國泰民安。
轉眼冬至日已到,他領著女兒,仰首望飄揚而過的雪花,不禁莞爾一笑——又能吃湯圓了。
快步從暖閣走出,廚房裏食材器皿都已備好。他挽袖淨手,把花生去殼,放在開水中燙一會兒,撈出來去皮,搗碎,放進一點豬油紅糖,下鍋翻炒,等豬油化開,飄出香味盛出備用。
他又將糯米麵翻出來,小心倒在案板上,熟練地加水和成麵團,揪出一小團攤成餅,再在裏麵放上一勺餡料,搓成團。
醫師猶嫌不夠,出門撈了幾支紅,梅清洗幹淨,細細磨碎了混在米麵裏,加水與蜂蜜和成團,捏成梅花樣,放一粒花生充做花蕊,上了籠屜蒸做花糕。
開水入鍋,湯圓煮熟晶瑩剔透,隱約可見其中芝麻花生,令人食指大動。糕也出鍋熱氣騰騰,他端著碗,悄悄打開一扇小門,雪白的小家夥撲過來,蹭著他小腿。
“喏,冬至了,來嚐一嚐人間甜點。”
小家夥的到來給他生活增添不少樂趣,最重要的,讓他愈發相信自己所堅持的東西。有段日子他停留在家,沉醉翻閱古籍,書中說,蒼茫世間有種奇樹,形似棠棣而生鵝黃小花,枝葉常青,結果色紅而味似李,食之無核。
神奇在於,這果子吃了可避水,且漂浮不沉。
這種樹喚作沙棠。
顧錦川興味大生,不知這古籍記載是真是假,世上當真會有如此奇果否
他想,若非屬實,那典籍當中怎會有此記載,如此奇果若能夠栽培,人們不就不必再擔心溺亡,恐懼隨之大大消弭,即便是那旱鴨子,也不需憂心忡忡了。
可若是……世間根本無此物,那當真是可惜之至。
旁人大多不理解他作為,更莫提聽他胡言亂語,他便隻能抱著書本,去和小家夥說話,聽那白團子吱吱叫兩聲,用好像看傻子的眼神瞧著自己。
也對吧,這麽不切實際的東西,誰會相信呢
隻是不論寒暑,那古籍都成了顧錦川懷中最愛的一本,反複閱讀,琢磨,疑問伴隨了大半年。他也曾上山尋訪道人,師父隻告訴他,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罷了。
遍尋不得,他也開始興味索然,丟開手準備再一次踏上旅途。偏是這時,小家夥不見了,不知在哪一次他出門時離開。
於是頭一次,他為了什麽事兒停下腳步,試探著等待。
秋月至,某天醒來,枕頭邊多了幾個果子,恰如古籍中描述的那般,紅彤彤小巧可愛。他再往後一看,小家夥團在床邊,眯著眼打瞌睡。
他大喜過望,一手提後頸,一手托下肢,將小家夥拎上床來,又拿了一枚果子把玩。表皮油光滑亮,有種不同尋常的質感,拿去用清水衝洗,竟似乎怎麽也洗不去一般。他嚐了一個,味道確實如李子一般,爽脆可口,汁水飽滿。
醫師下意識開始興奮,跳起來便想往河邊去,剛邁開腳,便被小家夥咬著衣擺,狠狠向地下一拽。一個仰摔大約足夠讓他清醒了——若是這果子沒有神奇如書中記載,豈不是可能一命嗚呼
想到這兒,他一陣後怕,脊梁都涼了幾寸。
這一年安定得出奇,城裏的媒婆都破天荒開始登門,他一直在家待到又一年元宵,理應帶女兒出門賞燈。京城裏人聲鼎沸,火樹銀花不夜天。
女兒從很小的年紀就很少見他,出門一趟格外高興,夜裏睡得香甜。顧錦川哄睡了孩子,並不回屋就寢,反而重新整齊了衣衫,帶小白團子再次出了門。
夜已經見深,皓月當空,皎皎如練卻不敵沿街燈盞。路上摩肩接踵,邊上還有賣吃食零嘴的商販。一人一貓像沒見過世麵似的,一路上東張西望,幾乎沉醉在這盛世繁榮中難以自拔。
街邊傳來一陣逐漸清晰的叫賣,是行走兜售的小販,肩上扛著稻草紮的長柄杆,插滿冰糖葫蘆紅豔豔,糖漿晶瑩剔透,似乎在宣布著自己如何酸酸甜甜。
懷裏的小東西興奮起來,不住地拱著他胸膛,黑溜溜的眼珠停留在冰糖葫蘆上不肯挪開。顧錦川好笑地停下來,摸一把光滑背毛,腹誹這小東西為何越來越嘴饞。
明明吃不得人的吃食的,上一年那花糕、元宵,可讓它難受了好些天。
小團子吱吱叫起來,吸引了不少目光,顧錦川無奈,拍拍它小腦袋,掏出銅板向小販買了一串。他向來沒有邊走邊吃東西的習慣,便在街邊找了個角落,坐下來要了壺清茶。
糖葫蘆移到唇邊,顧錦川並無強烈的食欲,忽然想起來點什麽。
趁著小家夥四下張望,他抬手捂住那雙黑亮的眼睛,仗著沒人瞧見,便舉著糖葫蘆,瞄準最上頭的一顆,飛快塞到小家夥嘴裏,而後裝作無事狀,慢條斯理地放開雙手,自飲自斟了一杯香茶。
小白團子嘴裏叼著糖葫蘆,又不敢鬆口掉下去,嗚嗚叫不出聲,隻能拿眼睛瞪著不著調的醫師,哢嚓哢嚓咬起糖衣。糖是甘甜的,慢慢融化在口中,沁進心裏,山楂卻帶著酸味,迫使小家夥眯起眼。
顧錦川卻視若無睹,笑眯眯接過啃了一半的糖葫蘆,示意小家夥飲口茶。
自己要吃的麽,自然不該浪費了
小家夥苦著臉,好歹啃完了糖衣,對山楂果兒卻是無論如何不肯下口了。顧錦川沒想較真,將糖葫蘆放開,抱著它出了茶樓,繼續在街上閑逛。
沒走多遠,又忽地聽聞河燈的叫賣。
聽說河燈許願很靈的,買一盞放了吧
醫師低頭看看懷裏的白團子,對視眨眨眼,轉身便去買了兩站荷花燈,自己一盞,它也有一盞。
護城河畔燭火明滅,宛如天上星點,天水相接,渾然一體。
他點燃燈芯,虔誠蹲下身,雙掌掐了陰陽印,緩緩將花燈推入水中。小家夥守在身邊,聽他念念有詞,許願天長地久,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