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梧疆域的最東北端,一年四季有三季在下雪,極端嚴寒釀不出美酒,曲米根本無法發酵,直接凍結實在缸裏,成了冰疙瘩。人們想出法子,深挖地窖,燒製大甕,意外得到火辣的烈酒,灌進喉嚨異常暖身。
可惜中原愛風雅,南方水鄉好餘韻綿長,至於西南、西北的,離著太遠,誰也不知道當地風情。東北的烈酒被禁錮在這片土地,隻能隨著少數客商一步一步走出雪域,卻經不起流通,不為外人所賞識。
偏偏是這樣的地方,出了一個柳青庵。沒人知道他是從哪兒學來的本事,曲部尚書譜不留,椒花細雨冽香流。
他常親手打下玉蜀黍,磨成半壇子漿,再揀一捧麥麩皮、二兩鮮菊花,添上舊日黃酒糟與豔豔的紅曲米,攪拌溫熟,蒸煮溜悶,邊忙邊念叨著愛酒者可為老友,亦可為紅顏。
辛勤半晌,剩下要做的隻有等待。
他閑步回房,鋪紙提筆寫一行狂草,伴隨墨香痛快酣暢,寫著寫著經常忘了時辰,趕緊擱筆起身,跑回灶上看住火候。
聞見酒糟香時,他心頭一動,回過神來便去翻箱倒櫃,尋找自己當年收的青玉盞,就地坐在灶台邊,找幹淨的抹布細細擦拭。
世人皆道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安知杯盞也同理。柳青庵自認深諳其道,若能夠養熟了一隻酒盞,便是寡淡清水盛放其中,也能夠品出酒的韻味——此刻他更想品嚐新酒,迫不及待瀝出,一杯滿斟,半杯潑地,半杯自飲。
他臨窗停杯奉新酒,恍惚盼見歸來是故人。
“師父莫非是……三生釀”
窗前突然傳來清脆鶯聲,不必抬頭,柳青庵便知是自己那徒兒。言下所謂三生釀,不過是當年痛苦欲絕之際,夜不能寐,流連轉盞,偶然得來一方,醉後才發覺甚妙。
隻是這次,並非那酒。三生釀甘香濃烈,回味卻摻雜太多苦澀。他遂重新撈了隻酒杯,斟滿新酒遞出木窗外。
“九重醉。”
三生成釀,九重酣醉。
徒兒一飲而盡,柳青庵笑看著,眸中自帶揶揄,道一句今日可別喝醉。
這地方總在寒冬,風雪交錯,若是不把大門看緊了,就得等著喝冰碴子。這種日子苦,生生世世長在這兒,也不得不過。
入了臘月,家家戶戶禁閉門窗,獨柳青庵的酒坊還開著門,為著幾家老主顧的賬房掌櫃來采買,或是熟客登門酣飲。
徒兒和小雜役兩個人都是怕冷的,圍在火盆旁動都不肯動一下,裹著被子穿著襖,安逸得很。
柳青庵早就熄了灶台,正在櫃上算賬,忽然聽見徒兒興起,忽然叫雜役小子去對門剪一枝梅花來,那花兒開得正豔,朵朵如同美人白麵上點的胭脂,好看又生動。
雜役雖然看上去不情不願,卻還是縮著脖子,手腳麻溜折回一枝紅梅,連樹枝上的冰碴都沒抹去,就往徒兒懷裏塞,問要紅梅做什麽。柳青庵也覺有趣,可徒兒隻管挑眉笑,將花枝放到案上的花瓶裏,說話調子都揚了三分。
“你猜。”
徒兒道,才不是故意讓小哥到外頭受冷,隻是覺得炭火燒得太旺,屋裏頭悶得慌,折紅梅添香作伴迎春來,有何不可。
小雜役險些絕倒,柳青庵啞然失笑。
這地方從沒有煙雨入夢,成不了一壇南邊酒的韻味,隻有素雪入壇,化作一種北方獨有的氣度,柳青庵曾見過千卷詩書中藏著山水潑墨,與孤城萬裏外的春風合成一汪雲岫,再後來,便是寤寐思服,輾轉反側。
他喜好將自己藏在酒坊,徒兒則不然,某年也是大雪紛紛揚揚如鵝毛,寒風凜冽如冰刀,戍邊的兵將都快被凍沒了士氣。徒兒趁他不備,隻身闖進風雪,大半年蹤影全無。
他無奈,新招個小雜役,日子勉強如昨。偶爾有書信來,多半趕上他酒醉後半夢半醒,寥寥講述沿途歲寒凜冽,梢頭驚風,不多久又有了江南煙雨朦朧,歸路迢迢,燈火伶仃。
差不多雪季剛過去的時候,徒兒回來,帶著不好的消息和半截蘇木釵。她說師母死了,隻留下半具屍身,死於不知亂軍還是流寇。
她說見到師母的身體被劈成兩截,懷裏至死緊緊護著那根殘破的釵,手中還有一把卷了刃的刀,普通至極,卻因濺滿鮮血而帶了雪亮純粹的殺意,堪比故鄉的料峭風霜。
“約莫是從哪個流兵身上奪的。師母身子僵硬了,徒兒掰不開她的手,便沒能帶回來,隻找到了這半截木釵。”
柳青庵的這個徒兒,從來未曾怕過什麽,講起時眼中卻帶著淋漓的恐懼。他聽不下去,劈手搶過木釵,逃走得幾乎慌不擇路。
“亂叫什麽師母……我與她並無婚約,別損了人家清譽!”
他逃回寢屋,腦中嗡嗡作響,徒兒在門外叫喊,罵他懦夫,罵他荒唐,他竟不敢反駁,捂著耳朵扮舶來的稀罕鴕鳥。
可逃不過夢,他看著那人被摧折,脊骨都斷成兩半,血流幹了,花容月貌的臉血肉模糊,染著泥水和莫名汙穢。她漂亮的耳墜子也不見了,不知道被哪個士兵揪走,耳垂都割破半邊,耷拉在唯一一塊還算幹淨的麵皮上。
那個女子死了,死於他的懦弱,死於滿天大雪。柳青庵用這雪水釀了一腔的遺恨,可再不會有人風風火火地進門,軟磨硬泡找他討酒喝,也不會有人齜牙咧嘴咬著巾子,扭曲了一張漂亮臉蛋,硬要徒兒給自己傷口擦酒。
柳青庵曾對那個女子說,我這人啊,敷衍潦草又刻薄,且多愛綺麗幻夢,絕非良人可托付,卻有一事需得你認真聽——隻要塵寰煙火不息,我便許你滿腔赤誠。
女子臉頰飛起兩朵紅霞,說等著他來談婚論嫁。可那年兵亂,聽聞她被兵寇擄去,他牙關緊咬,最終沒敢上路去追。
徒兒替他踏出了腳步,也愈發瞧不上他,鄙夷憋在心裏,這孩子許是受足了刺激,言談舉止愈發像個小子。
也對,柳青庵隻會釀酒,路邊撿來個孩童養著,沒凍著餓著,卻也關心不到點子上,後來有了那位女子,才有了點女孩模樣。
他再也不談成王敗寇,不論英雄豪傑,不興千古悲歡,單單靜著仰頭灌酒入喉,踉蹌起身,任憑精氣神盡失,伶仃得猶如油盡枯燈。
可惜中原愛風雅,南方水鄉好餘韻綿長,至於西南、西北的,離著太遠,誰也不知道當地風情。東北的烈酒被禁錮在這片土地,隻能隨著少數客商一步一步走出雪域,卻經不起流通,不為外人所賞識。
偏偏是這樣的地方,出了一個柳青庵。沒人知道他是從哪兒學來的本事,曲部尚書譜不留,椒花細雨冽香流。
他常親手打下玉蜀黍,磨成半壇子漿,再揀一捧麥麩皮、二兩鮮菊花,添上舊日黃酒糟與豔豔的紅曲米,攪拌溫熟,蒸煮溜悶,邊忙邊念叨著愛酒者可為老友,亦可為紅顏。
辛勤半晌,剩下要做的隻有等待。
他閑步回房,鋪紙提筆寫一行狂草,伴隨墨香痛快酣暢,寫著寫著經常忘了時辰,趕緊擱筆起身,跑回灶上看住火候。
聞見酒糟香時,他心頭一動,回過神來便去翻箱倒櫃,尋找自己當年收的青玉盞,就地坐在灶台邊,找幹淨的抹布細細擦拭。
世人皆道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安知杯盞也同理。柳青庵自認深諳其道,若能夠養熟了一隻酒盞,便是寡淡清水盛放其中,也能夠品出酒的韻味——此刻他更想品嚐新酒,迫不及待瀝出,一杯滿斟,半杯潑地,半杯自飲。
他臨窗停杯奉新酒,恍惚盼見歸來是故人。
“師父莫非是……三生釀”
窗前突然傳來清脆鶯聲,不必抬頭,柳青庵便知是自己那徒兒。言下所謂三生釀,不過是當年痛苦欲絕之際,夜不能寐,流連轉盞,偶然得來一方,醉後才發覺甚妙。
隻是這次,並非那酒。三生釀甘香濃烈,回味卻摻雜太多苦澀。他遂重新撈了隻酒杯,斟滿新酒遞出木窗外。
“九重醉。”
三生成釀,九重酣醉。
徒兒一飲而盡,柳青庵笑看著,眸中自帶揶揄,道一句今日可別喝醉。
這地方總在寒冬,風雪交錯,若是不把大門看緊了,就得等著喝冰碴子。這種日子苦,生生世世長在這兒,也不得不過。
入了臘月,家家戶戶禁閉門窗,獨柳青庵的酒坊還開著門,為著幾家老主顧的賬房掌櫃來采買,或是熟客登門酣飲。
徒兒和小雜役兩個人都是怕冷的,圍在火盆旁動都不肯動一下,裹著被子穿著襖,安逸得很。
柳青庵早就熄了灶台,正在櫃上算賬,忽然聽見徒兒興起,忽然叫雜役小子去對門剪一枝梅花來,那花兒開得正豔,朵朵如同美人白麵上點的胭脂,好看又生動。
雜役雖然看上去不情不願,卻還是縮著脖子,手腳麻溜折回一枝紅梅,連樹枝上的冰碴都沒抹去,就往徒兒懷裏塞,問要紅梅做什麽。柳青庵也覺有趣,可徒兒隻管挑眉笑,將花枝放到案上的花瓶裏,說話調子都揚了三分。
“你猜。”
徒兒道,才不是故意讓小哥到外頭受冷,隻是覺得炭火燒得太旺,屋裏頭悶得慌,折紅梅添香作伴迎春來,有何不可。
小雜役險些絕倒,柳青庵啞然失笑。
這地方從沒有煙雨入夢,成不了一壇南邊酒的韻味,隻有素雪入壇,化作一種北方獨有的氣度,柳青庵曾見過千卷詩書中藏著山水潑墨,與孤城萬裏外的春風合成一汪雲岫,再後來,便是寤寐思服,輾轉反側。
他喜好將自己藏在酒坊,徒兒則不然,某年也是大雪紛紛揚揚如鵝毛,寒風凜冽如冰刀,戍邊的兵將都快被凍沒了士氣。徒兒趁他不備,隻身闖進風雪,大半年蹤影全無。
他無奈,新招個小雜役,日子勉強如昨。偶爾有書信來,多半趕上他酒醉後半夢半醒,寥寥講述沿途歲寒凜冽,梢頭驚風,不多久又有了江南煙雨朦朧,歸路迢迢,燈火伶仃。
差不多雪季剛過去的時候,徒兒回來,帶著不好的消息和半截蘇木釵。她說師母死了,隻留下半具屍身,死於不知亂軍還是流寇。
她說見到師母的身體被劈成兩截,懷裏至死緊緊護著那根殘破的釵,手中還有一把卷了刃的刀,普通至極,卻因濺滿鮮血而帶了雪亮純粹的殺意,堪比故鄉的料峭風霜。
“約莫是從哪個流兵身上奪的。師母身子僵硬了,徒兒掰不開她的手,便沒能帶回來,隻找到了這半截木釵。”
柳青庵的這個徒兒,從來未曾怕過什麽,講起時眼中卻帶著淋漓的恐懼。他聽不下去,劈手搶過木釵,逃走得幾乎慌不擇路。
“亂叫什麽師母……我與她並無婚約,別損了人家清譽!”
他逃回寢屋,腦中嗡嗡作響,徒兒在門外叫喊,罵他懦夫,罵他荒唐,他竟不敢反駁,捂著耳朵扮舶來的稀罕鴕鳥。
可逃不過夢,他看著那人被摧折,脊骨都斷成兩半,血流幹了,花容月貌的臉血肉模糊,染著泥水和莫名汙穢。她漂亮的耳墜子也不見了,不知道被哪個士兵揪走,耳垂都割破半邊,耷拉在唯一一塊還算幹淨的麵皮上。
那個女子死了,死於他的懦弱,死於滿天大雪。柳青庵用這雪水釀了一腔的遺恨,可再不會有人風風火火地進門,軟磨硬泡找他討酒喝,也不會有人齜牙咧嘴咬著巾子,扭曲了一張漂亮臉蛋,硬要徒兒給自己傷口擦酒。
柳青庵曾對那個女子說,我這人啊,敷衍潦草又刻薄,且多愛綺麗幻夢,絕非良人可托付,卻有一事需得你認真聽——隻要塵寰煙火不息,我便許你滿腔赤誠。
女子臉頰飛起兩朵紅霞,說等著他來談婚論嫁。可那年兵亂,聽聞她被兵寇擄去,他牙關緊咬,最終沒敢上路去追。
徒兒替他踏出了腳步,也愈發瞧不上他,鄙夷憋在心裏,這孩子許是受足了刺激,言談舉止愈發像個小子。
也對,柳青庵隻會釀酒,路邊撿來個孩童養著,沒凍著餓著,卻也關心不到點子上,後來有了那位女子,才有了點女孩模樣。
他再也不談成王敗寇,不論英雄豪傑,不興千古悲歡,單單靜著仰頭灌酒入喉,踉蹌起身,任憑精氣神盡失,伶仃得猶如油盡枯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