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場,一位兩鬢微霜的中年儒士帶著一位青衫少年郎,來到那口鎖龍井邊。


    正是劉先生和姚複聖。


    兩人來到一顆桃樹和一顆李樹中間。


    突然,劉先生問了一個問題:“複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話何解?”


    姚複聖,性格溫潤,才情內斂,既是學塾弟子,更是先生書童。


    當先生問出這個問題後,姚複聖覺得是先生在考察自己的學問,所以不敢掉以輕心,小心斟酌。


    劉先生看著姚複聖如臨大戰大考的拘謹模樣,會心一笑,說道:“隨口一問,不必緊張。”


    思考片刻後,姚複聖字斟句酌道:“學生記得,先生曾講過,李廣將軍一生跟匈奴打過七十多次仗,戰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愛戴。李將軍雖然身居高位,統領千軍萬馬,但是從不居功自傲。他不僅待人和氣,還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給他的賞賜,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賞賜統統分給官兵們。行軍打仗時,遇到糧食或水供應不上的情況,他自己也同士兵們一樣忍饑挨餓。打起仗來,他身先士卒,英勇頑強,隻要他一聲令下,大家個個奮勇殺敵,不怕犧牲。”


    “後來,當李將軍去世的噩耗傳到軍營時,全軍將士無不痛哭流涕,連許多與李廣將軍並不熟悉的平民百姓也紛紛悼念他。在人們心目中,李廣將軍就是他們大英雄。”


    “再後來,太史公為李廣將軍立傳時稱讚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說,桃李有著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實,雖然它們不會說話,但仍然會吸引人們到樹下賞花嚐果,以至樹下都走出一條小路,李廣將軍就是以他真誠的品質和高尚的人格贏得了人們發自肺腑的崇敬愛戴。”


    劉先生看著姚複聖,點了點頭,然後說道:“複聖,你說得很對,這就是先賢所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二月初二,齊魯大地,春天還未完全來到,桃樹和李樹的枝頭上剛剛打上花苞,還未競相綻放。


    劉先生喃喃道:“冬已去,春已來,花開還會久嗎?”


    然後,劉先生看著姚複聖,又問了個問題:“複聖,桃李滿天下,何解?”


    有了剛才的經驗,姚複聖此次回答就平穩了很多,他回答道:“春秋時期,魏國大臣子質學富五車,知識廣博,因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舊相識家裏躲避。這位朋友並不富裕,子質不願給朋友加重生活負擔,便想開個學館,收一些學生教讀,借以糊口。這個學館裏有一棵桃樹,一棵李子樹。凡是來上學的學生都跪在桃李樹下認先生。子質收學生不分貧富,隻要願學的都可以拜他為師,一視同仁,有教無類。為了把學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質認真教學,學生也發奮讀書,學到了很多真本領。這些學生先後成才,為了感恩子質先生的教誨,都在自己住處親手栽種桃樹和李樹。”


    “後來,子質先生到各國遊曆時,碰到了在各國為官的學生,並看到了學生栽下的這兩種樹,便自豪地說:‘我的學生真是桃李滿天下啊’!”


    姚複聖頓了頓,感覺言猶未盡,又補充道:“學生記得,後來在大唐王朝,宰相狄仁傑門生眾多,累向皇帝推薦將相多人,朝廷裏很多就對狄相說‘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劉先生拍了拍青衫少年郎的肩頭,說道:“複聖,李廣將軍立功立德,子質先生立言立人,這就是我輩讀書人的浩然氣哈。一點浩然氣,千裏快哉風。”


    突然,三道場清風拂來,桃李搖曳,姚複聖雙臂環胸,閉上眼睛,默默感受著天地之間的某種奇妙流轉,然後吐出一口濁氣,雙手雙腳附近,有一縷縷無形真氣在激蕩飄散。


    先生真的是先生。


    剛剛跟先生的對話,讓姚複聖邁過第一境門檻,躋身第二境。


    一身輕鬆的姚複聖,微微一笑,對著劉先生說道:“多謝先生指點。”


    劉先生點點頭,說道:“複聖,你在這第一境門檻上停留太久了,這是好事也有可能是壞事,今天水到渠成,躋身第二境。以後你更要憑一口氣,點一盞燈。”


    兩人穿過綁在兩樹中間的木棍,來到水井邊上,劉先生指了指水井,問道“二人不看井,何解?”


    姚複聖說道:“二人不看井,主要是因為井口很小,不過方寸之地,恰好能容納一人,如果有人掉進井裏,難以施救。所以如果兩個人站在井口,切勿探頭看井,一來自己不看井,是為了保障自身安全,因為如果對方故意加害於你,你則無法逃脫。二來不讓別人看井,為了不讓自己陷入無旁證的是非,因為如果對方不小心掉進了井裏,你既無法施救,更無法自辯。別人則一定認為是你推他人入井,因為按照一般邏輯,沒人傻到當著別人麵,自己投井。”


    姚複聖回望一眼水井,忽然感覺有些清涼意思。


    劉先生說道:“複聖,你說得對,這就是至聖先師所說‘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以後你需要謹言慎行,飭躬若璧。你要記住,遠離危險,不能輕言犧牲,隻有活著,才能成功;隻有活著,才有希望。這樣才能在真正需要你的時候,貢獻出你自己的力量。先生相信,總有一個時候,你會跟你的朋友一道,守護著這天下的生民百姓,守護著儒家的仁義道德,到時候你才能千裏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到那時,也會時來天地皆同力。”


    姚複聖感覺有些懵懵的,忍不住問道:“先生,你今天為什麽要說這些?”


    劉先生一臉豁達,笑道:“你有先生,有李去病這樣的同門師兄弟,我自然也有先生,自然也有同門師兄弟。而我的一個師兄,就是當年你們的張先生,算了,不說也罷。你們張先生,是十個先生我都比不過的,等你再長大一些,你就會知道了。”


    說完這話,劉先生歎了口氣,仿佛有些自豪,仿佛又有些自責,但這些表情都一閃而逝。


    然後劉先生繼續說道:“這三年,我一直讓你在小鎮躬身行善舉,無論對誰都要以禮相待、以誠相交,就是想讓你踐行‘溫、良、恭、儉、讓’等君子五德,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瑣碎小事,滴水穿石。”


    “當年,西牛賀洲有位第八境的大聖哲,給他的弟子學生授課,這位大聖哲希望他的弟子學生每天甩手九百九十九下。大聖哲講‘堅持數年,必有裨益’,他的一個子弟做到了,也成功躋身了第八境;後來他的弟子又教出了一個弟子,也成功躋身了第八境,後世傳誦為‘一門師徒三聖哲’。”


    桃李樹下談桃李,鎖龍井旁釋鎖龍。


    難道是預兆?


    名叫劉作瞻的讀書人,大手一揮,高聲喝道:“一門師徒三聖人,千古文章兩大家。複聖,你要和你的同門師兄弟們一起,讓這每況愈下的世道看看,到最後還有那中流砥柱,浪遏飛舟。”


    少年讀書郎使勁點頭。


    不知何時,有兩隻黃鸝鳥,停在李子樹上,鳴唱著讓人心動的旋律;一行白鷺,飛過姚家鎮的上方,吟誦著詩情便上碧霄。


    中年儒士將姚複聖一路從三道場送到姚家大宅後,緩緩走回書塾。


    隻見儒士腳下,一步一流光,步步生溢彩,一閃而逝,散入天地。


    劉作瞻回到學塾後,坐在案前,又仔細看了看書案上那一封剛到沒多久的密信。


    姚家鎮,在大家的眼裏,就像是一塊稻田,現如今到了收獲的季節,大家都來了。有人拿來鐮刀割莊稼,有人拿來籃子拾麥穗,這些人可恨,但歸根到底,沒有傷到筋骨。怕隻怕,有人把田契搶走了,然後說稻田是他的。


    想起剛剛與姚複聖在三道場的事,劉作瞻傷感道:“桃花夭夭,灼灼其華;李花怒放,一樹清白。以後再也見不到了嗎?”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道觀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戴夫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戴夫子並收藏大道觀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