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的父母親今天上午搬過來了,小浩浩也轉到了劉家村上小學。楊勇一家當初建新房立正屋房梁時發了一百零八個紅包,足足有一百個裏麵裝的是六元,可把全村的娃子們都搶瘋了。


    新房落成時,楊勇並沒有擺酒,而是打算等父母親搬進來後,再擺酒慶祝。上午楊勇過來,請林教授林夫人以及劉文一家吃開夥飯。劉文和隨鄉就俗的林教授都帶著萬年響鞭炮前來。


    今天薛芳主廚,一個蒜苗炒幹蝦米,一個爆炒鱔段,一個紅燒小龍蝦和一個在劉文菜園摘的清炒白菜心以及今天的主菜鯉魚煮合結。


    放過鞭炮後眾人就坐,薛芳的手藝不錯,合結煮得是越來越地道了,楊勇的父母親吃的是讚歎不已,薛芳的公公中午破例多吃了小半碗飯。


    飯後大家坐在一起閑聊,楊勇的父親名字叫楊建成,年齡和林教授差不多,然而氣色看起來比林教授差遠了。“林教授!咱倆的年齡也差不多,然而我的身體比起你來可差遠了。”楊建成看了看林教授老當益壯的風姿後忍不住有些羨慕的說道。


    “楊總啊!”


    “千萬別!叫我老楊就行。”


    “好吧!老楊!我來劉家衝之前可沒有這麽好的身體啊!我發現劉家村山清水秀物華天寶特別能養人啊!尤其是到了像你我這種年紀,過來頤養天年真的是相當的不錯。”林教授由衷的說道。


    “是啊!是啊!來了之後我發現這環境,這空氣,這食材,城裏麵可是樣樣都見不著啊!”楊建成深以為然的點頭說道。


    晚上楊勇一家請全村人和留村的全部遊客吃酒,為此楊勇足足買了六頭豬來殺,大家聚在一起,盡情享用美食盡興而歸。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但見水中天。清靜自然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這首詩比較形象的描寫插秧的場景,並且賦予插秧這種普通的農活更深一層的哲學含義。


    早上劉文去桃園將小雞放出之後,就和父親一起把後院培育秧苗的薄膜徹底掀開,長得青綠色的有十多公分高的秧苗,綠油油的看著很喜人。


    劉文和父親兩人小心地將秧苗連著根上的泥土一起用鏟子小塊小塊鏟起來,放到旁邊的簸箕內。早飯過後,劉文和父親一人挑著一簸箕秧苗,向稻田區走去,母親提著水壺跟在後麵。


    劉文家有兩塊水田,一塊一畝二分,一塊八分,兩塊並沒有連在一起,但也相隔不遠。前兩天父親又牽著牛,帶著小木耙子將兩塊田細細的又耙了一遍。


    今年劉文打算將那一塊小一點的田,試試養一點稻花魚,魚兒吃掉稻田內的雜草和害蟲,魚兒的糞便又滋養著禾苗的生長,這種魚稻混養的模式可以實現稻穀和魚兒雙豐收。


    劉家村本地村民沒有人搞這種模式,劉文在書上看到後,覺得很值得推廣,但不知成果究竟如何?所以打算今年試試,效果好的話,明年便全村推廣。


    先插小一點的這塊田,經過了一番小小的改造,這塊田裏有一道十字形的溝,四周沿著田埂邊還挖了一條環形的溝,所有的溝寬約半米深三十公分左右。挖出來的泥土將四麵的田埂加高加寬,這些田埂也不會浪費,剛好可以種一圈芋頭,芋頭喜歡在濕潤的環境下生長,所以很多村民都在田埂上種植芋頭。


    劉文和父母親手拿裝著秧苗的小簸箕,下到隻剩下一層淺水的田裏依次排開,水深了剛插下的秧苗很容易浮出來,而且也不利於禾苗根部的生長。


    劉文父親率先開始,左手從簸箕內拿一小塊秧苗,右手將簸箕扔向身後,低頭彎腰後右手從左手中分出一棵秧苗插進田裏。苗與苗之間的間隔約十五公分,行與行之間差不多也是這個距離,因為是小苗,每一次插秧隻需要一顆秧苗就行了。


    劉文父親每一行插下五棵秧苗,沒一會兒就插好了七八行,劉文跟著父親的右手邊也開始插起秧苗來,劉文母親挨著劉文的右手邊,也埋頭幹了起來。


    劉文父親插的秧苗方方正正,讓人看起來賞心悅目,劉文插得寬寬窄窄扭扭斜斜,真是要多難看就多難看。插秧要一直彎腰低頭,劉文堅持了兩個來小時就覺得腰越來越酸脹難忍,不得不站直身體,用拳頭輕輕捶著腰,稍微休息一小會兒,所以說插秧看著不累,其實還是挺辛苦的。


    上午十一點多,這一塊田終於全部插滿了秧苗,魚兒先暫時不忙著放下去,等到禾苗再長的粗壯一些,田裏的草雜草也冒出頭來,那時候才是放魚苗的時候。


    中午吃完了飯,一家人顧不得休息,又去插另外一塊田,趕在天黑之前,終於將兩畝田都插完了秧。


    天氣預報說今天是陰天,上午劉文一家準備種菜苗了,一大早父親看了看天色後就將培育菜苗的塑料薄膜都掀開了。


    早飯後,劉文先用竹筐裝了一些菜苗,分別送給林教授和楊勇一家。林教授正在仔細的平整著院後的土地,接過菜苗之後,詢問劉文要不要也種點花?劉文聽到林教授說月季花夜來香花都有很好的驅蚊效果,於是劉文順手拿了兩包月季花和夜來香花的種子。


    劉文來到楊勇家的院前,楊勇的母親正在喂小雞小鴨,楊洋母親呼喚小雞小鴨過來吃食的方式,也有點特別。“快來啊!快來啊!開飯了。”不像村裏人在喂食時隻會學著小雞小鴨們的叫聲。


    十隻小雞和小鴨,聽到楊勇的母親一喊,立刻從遠處奔跑著圍了過來,低頭搶食著地上的米粒來。楊勇的母親以前從來沒來過鄉下,剛開始喂小雞小鴨時還差點鬧出一件笑話。


    楊勇的母親看到小鴨們在水溝裏歡快地遊著水,渾身上下濕漉漉的卻看著一點事都沒有,又看到小雞的身上被泥土雜草弄髒了,抓住一隻小雞就想給它洗澡,幸好楊勇的父親多少有點常識,慌忙攔住了,不然的話,那隻小雞搞不好就會夭折掉。因為小雞抵抗力較差,身體一沾水的話,十有八九會生病。


    楊勇的父親也打算送劉文一些花草種子,劉文又拿了兩包夜來香花和月季花的種子,反正院前院後的空地還有,種點花花草草去驅蚊也好。


    劉文父親在前麵刨著小坑,坑的大小與間隔的寬度和蔬菜的種類有關,辣椒之間要間隔三十公分左右,茄子還要寬一點,西紅柿又要更寬一點。劉文跟在後麵,先往坑裏倒進一點火灰,然後才開始種上菜苗,劉文母親最後在菜苗澆上水。


    火灰是劉家衝本地的俗稱,可不是那些草木灰,地上先墊一堆稻草或麥稈,上麵倒上一些伴著雜草根的碎土塊。之後點著火,裏麵的稻草或麥稈會慢慢燃燒,將泥土熏烤成比較疏鬆的有紫有黃或黑或紅的硬塊,然後再用鐵鍬拍碎變成粉粒,這種粉粒就叫火灰。


    火灰使用前還要用東西將堆好的粉粒都遮擋起來,防止被雨水淋透,這些粉粒一泡濕的話,有些肥力就浪費掉了。火灰富含鉀肥,會促進蔬菜幼苗的根係生長,而且還讓幼苗周圍的土壤蓄水透氣不易板結,從而加速幼苗的生長。


    火灰對瓜類植物尤為重要,比如香瓜和西瓜,如果土壤變硬板結了,西瓜苗就不會生長,嚴重時瓜苗甚至還會死掉。全部菜苗種好後澆上了水,劉文又將院前院後的空地上胡亂撒下那些花草種子。


    下午劉文帶著一個做好的蜂箱來到桃園,空間裏的蜜蜂,隨著果林麵積的增多,分成了三群,生產的蜂蜜越積越多。劉文曾品嚐過,空間裏的蜂蜜粘稠透亮,又香又甜,而且一點都不膩,常服蜂蜜對人的身體非常有益,尤其是對老人而言。劉文去桃源放蜂箱也是為了遮掩從空間拿出來的蜂蜜。


    來到桃園前,劉文看到強強和胖胖趴著在桃園旁邊的一棵大樟樹下,正在愜意享受遊客們的撫摸呢!兩隻野豬眼睛半眯著,嘴巴半張著,有食物扔進嘴裏就嚼幾口咽下去,小尾巴歡快的甩著,這小日子簡直過得太舒服了。


    桃園裏沒有遊客,正好方便劉文行事,將木箱塞進一個兩塊大岩石夾著的石縫中,這裏的空間夠大,而且不懼日曬雨淋。劉文從空間內取出一窩土蜂子放進蜂箱內,土蜂子很快安定下來,並且派出先頭哨兵探索附近的環境。


    劉文還發現桃園的雞群裏居然混進了七八隻野雞,隻有兩隻公雞剩下的都是母雞,其中那兩隻野公雞,垂涎劉文家的十多隻大母雞的姿色,正在劍拔弩張地準備決鬥。


    兩隻野公雞互不相讓相互對峙,都努力張開脖子上的羽毛讓自己看起來更強大,一隻公雞主動上前發動攻擊,兩隻公雞互相用翅膀拍打,尖嘴啄擊,利爪抓撓著彼此,幾個回合下來,有一隻公雞敗退著跑遠了,剩下那隻公雞姿態高昂誌得意滿地飛到一塊大石頭上,引頸高歌“喔喔”叫了起來,仿佛正在向四周宣告,在桃園這一塊誰才是老大。


    劉文沒有向前打擾,轉身查看水溝的情況,山螃蟹和山溪鯰都生活的很好,山溪鯰已經產生了許多小鯰魚。劉文看到水裏麵還有許多小蝌蚪,也不知道是青蛙還是石蛙產的。


    眼看著四周無人,劉文從空間裏再放出來一批山溪鯰和山螃蟹,另外從空間裏放出許多小魚倒在水溝裏。有麻拉子,麥沙絲,苦扁絲,飯嘎子,絲拉婆,這些小魚,體長最大的不會超過五厘米,永遠也長不大,正好作為山螃蟹和山溪鯰的食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裏桃源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高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高塘並收藏夢裏桃源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