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老夫子端起已經不知年歲卻依舊碧綠宛如新杯的竹杯,低頭一抿一口清茶臉上似乎有一些淺淺的笑意,大雪倒垂天幕在董老夫子自然觀若洞火,不過一場可有可無的鬧劇還不至於讓董老夫子親自出手鎮壓那個‘醉死’稷下學宮街頭八萬年的老酒鬼。
八萬年前那位與董仲舒一拳一劍過後便離開稷下學宮人走後,稷下學宮有過一場駭人聽聞的動-亂,當時他那一黨走的走死的死,隻留下的這一個老家夥大醉街頭說要看他董仲舒窮途末路。
董仲舒知道他等了八萬年來還在看,隻是怕是他這一輩子也等不到了。
腋下夾傘的白衣書生緩步走人道德林。
道德林說是林,卻沒有一顆樹木,與其說是林還不如喚作竹海,若是真要說唯一與林能扯上關係的怕是隻有那林林總總樹立著的無數墓碑吧。這座令天下讀書人都神之以往的聖地。竹海不是什麽傳聞中蘊含文運的雲霄紫竹,也不是但是與鴻蒙之前的那株青竹的子孫,而是普普通通的竹子沒有任何奇異之處。
白衣書生立於青竹之下舉目眺望,這課已經略現老態的竹子已經有些發黃,竹葉之下已經長出了細短的花苞,竹子也會開花隻是極為罕見,或許大多人一生都是難得見。
白衣書生輕聲道:“死的時候才願意開花結果,若是突然離世文脈豈不要斷絕。”白衣書生突然屈手一指,那顆老竹瞬間支離破碎化作點點綠芒無力墜下被大雪點點掩埋。
白衣書生雙手合十抵在眉心一臉誠懇的自言自語:“罪過罪過。”
“玩夠了”竹節冷漠的開口道。
對於竹節的神出鬼沒的白衣書生轉身大大方方的對著竹節施禮,禮節誇張笨拙如同稷下學宮裏剛剛習禮作不規範卻又非要顯擺的孩子一樣:“學生見過竹節先生。”
竹節懶得搭理這一套,沒有絲毫討好這位當前僅剩的稷下學宮繼承人的心思,便直徑離開:“玩夠了進去,夫子等你良久,文脈一事還不是現在的你能碰的。”
白衣書生始終腰不起立,並且隨著竹節的身影慢慢轉身,直到竹節徹底消失在那條蜿蜒崎嶇的竹海小道之中白衣書生才慢慢悠悠的直起身子,喃喃道:“學生謹記。”
白衣書生開始趕路,所謂的趕路其實不過是沒有走走停停也沒有東張西望而已,該慢的還是很慢。走過外圍的竹海,又走過密密麻麻的碑林,白衣書生才到達那座稀疏竹林裏的竹樓。
竹樓外董老夫子斜過著身子對著背後的白衣書生揮揮手,白衣書生才快步走過去,將傘倒靠在石桌旁後白衣書生細心整理了一遍衣物後才落座,期間董老夫子隻是眯眼笑著,沒有如何催促。
儒家重禮不錯,可也有順序一說,比如父慈子孝,隻有父先慈子才會孝。什麽世俗當中的流傳最廣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不能說是大錯,不過一個大繆也是跑不了的,子孫大錯可以棍棒疏導,此為‘教’,所以學堂私塾的那些先生手裏才會有戒尺,隻是萬事皆以‘教’出了孝子才怪,尋常小錯‘訓’就已然足夠。
教訓一詞最早出自董老夫子一口,雖說教在前訓在後,可誰說教隻是棍棒戒尺之物了,父母之儀容理態也可做教,萬事長輩當以身作則才可有教訓別人的資本。
隻是九萬年時過境遷,上承天運的王者都換了幾波了,教訓一詞早就變了味,現在依然不是他董仲舒一個人就可以糾正過來的了。
等到白衣書生落座後,董老夫子才微微點頭沒有去糾正白衣書生禮儀上的細枝末節,端起竹杯後輕輕抿了一小口,才說道:“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白衣書生低頭看著石桌沉默良久,依舊不願做答。
董老夫子輕歎一聲便泄露天機:“薑子望一事是帝元殿的那位以天地大勢所壓,這也是子望的意思,與之謀一地續一時,子望要做的更大,大到眾叛親離。”
白衣書生抬頭漠然道:“天地不容”
董老頭子點點頭沒有否認。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句話真不隻是說說而已。
在帝元殿的老孺生要走薑子望的那一天,兩位九萬都未曾謀麵的老家夥在薑子望走後有過一場‘親切’的交談。
早就數萬年前,帝元殿的那件至寶就已然有過征兆,時任帝元殿二供奉的胡青竹以大道為基強窺天際,而代價竟是三千道州公認的最強天眼徹底泯滅。
以胡青竹的心湖崩塌,天眼泯滅,道基破碎與帝元殿無數珍奇秘寶為代價也不過得出了兩個字讖語而已。
末世。
這兩個字的重量,莫說他一個董仲舒就是十個百個都扛不起。
而帝元殿要做的就是補天,這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而在帝元殿的那位大供奉道解之後能扛起這座大旗的不過寥寥數人而已。
稷下學宮,薑子望算一個,劍貓也算一個,隻是後者出身實在詭異,帝元殿的那位如何又如何敢去豪賭一場。
他對不起三千道州的所有人,卻唯獨對得起這一方天地大道。
白衣書生不甘道;“那劍貓那也是天地不容惡名鼎沸”
董老夫子閉上眼輕聲道:“那是他的命數,天底下最大的一場博弈罷了,誰都無法阻攔。”最後半句語氣無疑加重的幾分,原本還是情緒激昂的白衣書生噤若寒蟬,不再言語。
董老夫子繼續說道:“讀書人不應該殺念,殺竹斷文脈一事,旁人做得你做不得,三千道州文壇領袖,儒家聖人這些都不可有絲毫沾染。薑子望既然已經離去,我會以未來文壇領袖的標準要求你,該做的不該做的你自己去把握,錯了受罰。”
白衣書生起身鞠拜。
“去將石碑上的文章手抄一份之後,再來見我,期間不可外出。”
“是。”白衣書生拿著碎傘離去,驀然間聽到一句入耳:若是有空做麵石碑,放些衣物進去,碑文你自行斟酌,署名就算了。
白衣書生漠然一頓,停下落魄的身形轉身對著自己的爺爺一鞠到底。
白衣書生走後,竹節憑空出現在竹樓前,背對著董老夫子看著漸行漸遠的白衣書生,原本冰冷的眼神有些複雜。
董老夫子屈膝半站著把白衣書生的那杯隻飲了一口的茶水攬過來,趁著竹節不備偷偷撒在一旁的碎石路上,這位被天下人稱作夫子老人有些欣欣然:“無名碑、無名碑,藏在道德林的無名碑記著都是見些不得光卻偏偏得益於天下的家夥。”
“夫子就不怕立早了”竹節開口依舊是那寒到骨子裏的冰冷語氣,隻是比起先前,視乎多了一些情緒。
薑子望、劍貓陸續離開稷下學宮後,其實每個人的心境都或多或少的多了一絲波瀾,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白衣書生在武湖前強探那小孩的心湖與在道德林外突然興起的斷絕劍貓文脈的想法。
而董老夫子的麵壁抄書其實便是要壓一壓白衣書生的異樣心態。就如同竹節在武湖前所說的一樣,劍貓不應走,薑子望更不該走,前者是以稷下學宮磅礴浩然氣消磨去劍貓心中的邪性,而後者絕對可以將稷下學宮帶上一個空前的高度,後世尤不可及。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在稷下學宮的薑子望擔得起這句話。
而白衣書生作為稷下學宮公認的探花郎,卻因為狀元與榜眼的相繼離去而有可能性情大變,作為稷下學宮最後一杆青年支柱無論是竹節還是董老夫子都必須把它扼殺在搖籃之中。
“不早了,再晚一些怕是立都不能立了。”董老夫子苦澀道,薑子望行的是續天之道,劍貓行的是治世之道,而這兩個行的都是破後而立的路數,無論是今世還是後世他們都要被千夫所指。
才剛剛飲過茶的董老夫子嘴裏莫名有些發澀,隻能苦兮兮的看著道德林的守碑人的背影,後者冷漠道:“道德林自古無酒,想喝出去喝。”
三千道州文壇領袖隻能砸吧砸吧嘴隨口說道:“等到那時候,別說是那小子,就算是我也不能頂著稷下學宮和整個天下的壓力為他們立碑,那怕是空無一字的無字碑。”
“你也不能”竹節一時間竟然有些失神,難不成真的要到那種舉世皆地不死不休的地步嗎。
驀然間道德林內驚起一聲炸響,聲音不大竹樓這邊也隻能迷迷糊糊的聽個大概而已,然而接下的就可以用驚世駭俗來形容了,被譽為十萬萬讀書人脊梁的稷下學宮道德林的百萬青竹竟是一起被壓彎了腰!
竹節一躍而是至半空,懸停在身形注目望向更深處的竹海,目光所及之處竟無一竹直立,百萬青竹盡伏誅。尋常不可見的石碑現在倒是如同破土的竹筍讓人一目了然。
竹節右手高舉過頂,緩緩虛握如同握住了什麽東西一般費力下壓,直到右拳與腹齊平,原本和那水中漣漪一般急速蔓延出去的伏竹風潮才徹底停下,做完這一切後竹節才回下頭望向靜坐的夫子:“夫子”
董老夫子推開已經無水的竹杯緩緩起身,那百萬顆被壓倒的青竹也與之緩緩直立。
人王高陽少昊以文張儀、武李牧豎起人族脊骨,他老夫子一人又何嚐不是以一人之力立起天下所以讀書人的脊梁!
董老夫子立定之後,竹海也恢複了以往傲然挺拔的景象,這位笑眯眯的老人眯著眼問道這是第幾次了。
竹節凝重的望向那竹海的最深處,冰冷的語氣中蘊含這深深的擔憂:“第十二次。”
原本已經鋪紙起筆卻被亂象驚擾隻能席地坐在雪上的白衣書生,掰著手指頭自言自語道:“九九至極,九九至極,還差六次啊。”
抬頭麵前石碑上不知是什麽時候所立的無名石碑上,正麵隻有二十個字。
‘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吾磨萬世劍,願成萬世名。’
八萬年前那位與董仲舒一拳一劍過後便離開稷下學宮人走後,稷下學宮有過一場駭人聽聞的動-亂,當時他那一黨走的走死的死,隻留下的這一個老家夥大醉街頭說要看他董仲舒窮途末路。
董仲舒知道他等了八萬年來還在看,隻是怕是他這一輩子也等不到了。
腋下夾傘的白衣書生緩步走人道德林。
道德林說是林,卻沒有一顆樹木,與其說是林還不如喚作竹海,若是真要說唯一與林能扯上關係的怕是隻有那林林總總樹立著的無數墓碑吧。這座令天下讀書人都神之以往的聖地。竹海不是什麽傳聞中蘊含文運的雲霄紫竹,也不是但是與鴻蒙之前的那株青竹的子孫,而是普普通通的竹子沒有任何奇異之處。
白衣書生立於青竹之下舉目眺望,這課已經略現老態的竹子已經有些發黃,竹葉之下已經長出了細短的花苞,竹子也會開花隻是極為罕見,或許大多人一生都是難得見。
白衣書生輕聲道:“死的時候才願意開花結果,若是突然離世文脈豈不要斷絕。”白衣書生突然屈手一指,那顆老竹瞬間支離破碎化作點點綠芒無力墜下被大雪點點掩埋。
白衣書生雙手合十抵在眉心一臉誠懇的自言自語:“罪過罪過。”
“玩夠了”竹節冷漠的開口道。
對於竹節的神出鬼沒的白衣書生轉身大大方方的對著竹節施禮,禮節誇張笨拙如同稷下學宮裏剛剛習禮作不規範卻又非要顯擺的孩子一樣:“學生見過竹節先生。”
竹節懶得搭理這一套,沒有絲毫討好這位當前僅剩的稷下學宮繼承人的心思,便直徑離開:“玩夠了進去,夫子等你良久,文脈一事還不是現在的你能碰的。”
白衣書生始終腰不起立,並且隨著竹節的身影慢慢轉身,直到竹節徹底消失在那條蜿蜒崎嶇的竹海小道之中白衣書生才慢慢悠悠的直起身子,喃喃道:“學生謹記。”
白衣書生開始趕路,所謂的趕路其實不過是沒有走走停停也沒有東張西望而已,該慢的還是很慢。走過外圍的竹海,又走過密密麻麻的碑林,白衣書生才到達那座稀疏竹林裏的竹樓。
竹樓外董老夫子斜過著身子對著背後的白衣書生揮揮手,白衣書生才快步走過去,將傘倒靠在石桌旁後白衣書生細心整理了一遍衣物後才落座,期間董老夫子隻是眯眼笑著,沒有如何催促。
儒家重禮不錯,可也有順序一說,比如父慈子孝,隻有父先慈子才會孝。什麽世俗當中的流傳最廣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不能說是大錯,不過一個大繆也是跑不了的,子孫大錯可以棍棒疏導,此為‘教’,所以學堂私塾的那些先生手裏才會有戒尺,隻是萬事皆以‘教’出了孝子才怪,尋常小錯‘訓’就已然足夠。
教訓一詞最早出自董老夫子一口,雖說教在前訓在後,可誰說教隻是棍棒戒尺之物了,父母之儀容理態也可做教,萬事長輩當以身作則才可有教訓別人的資本。
隻是九萬年時過境遷,上承天運的王者都換了幾波了,教訓一詞早就變了味,現在依然不是他董仲舒一個人就可以糾正過來的了。
等到白衣書生落座後,董老夫子才微微點頭沒有去糾正白衣書生禮儀上的細枝末節,端起竹杯後輕輕抿了一小口,才說道:“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白衣書生低頭看著石桌沉默良久,依舊不願做答。
董老夫子輕歎一聲便泄露天機:“薑子望一事是帝元殿的那位以天地大勢所壓,這也是子望的意思,與之謀一地續一時,子望要做的更大,大到眾叛親離。”
白衣書生抬頭漠然道:“天地不容”
董老頭子點點頭沒有否認。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句話真不隻是說說而已。
在帝元殿的老孺生要走薑子望的那一天,兩位九萬都未曾謀麵的老家夥在薑子望走後有過一場‘親切’的交談。
早就數萬年前,帝元殿的那件至寶就已然有過征兆,時任帝元殿二供奉的胡青竹以大道為基強窺天際,而代價竟是三千道州公認的最強天眼徹底泯滅。
以胡青竹的心湖崩塌,天眼泯滅,道基破碎與帝元殿無數珍奇秘寶為代價也不過得出了兩個字讖語而已。
末世。
這兩個字的重量,莫說他一個董仲舒就是十個百個都扛不起。
而帝元殿要做的就是補天,這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而在帝元殿的那位大供奉道解之後能扛起這座大旗的不過寥寥數人而已。
稷下學宮,薑子望算一個,劍貓也算一個,隻是後者出身實在詭異,帝元殿的那位如何又如何敢去豪賭一場。
他對不起三千道州的所有人,卻唯獨對得起這一方天地大道。
白衣書生不甘道;“那劍貓那也是天地不容惡名鼎沸”
董老夫子閉上眼輕聲道:“那是他的命數,天底下最大的一場博弈罷了,誰都無法阻攔。”最後半句語氣無疑加重的幾分,原本還是情緒激昂的白衣書生噤若寒蟬,不再言語。
董老夫子繼續說道:“讀書人不應該殺念,殺竹斷文脈一事,旁人做得你做不得,三千道州文壇領袖,儒家聖人這些都不可有絲毫沾染。薑子望既然已經離去,我會以未來文壇領袖的標準要求你,該做的不該做的你自己去把握,錯了受罰。”
白衣書生起身鞠拜。
“去將石碑上的文章手抄一份之後,再來見我,期間不可外出。”
“是。”白衣書生拿著碎傘離去,驀然間聽到一句入耳:若是有空做麵石碑,放些衣物進去,碑文你自行斟酌,署名就算了。
白衣書生漠然一頓,停下落魄的身形轉身對著自己的爺爺一鞠到底。
白衣書生走後,竹節憑空出現在竹樓前,背對著董老夫子看著漸行漸遠的白衣書生,原本冰冷的眼神有些複雜。
董老夫子屈膝半站著把白衣書生的那杯隻飲了一口的茶水攬過來,趁著竹節不備偷偷撒在一旁的碎石路上,這位被天下人稱作夫子老人有些欣欣然:“無名碑、無名碑,藏在道德林的無名碑記著都是見些不得光卻偏偏得益於天下的家夥。”
“夫子就不怕立早了”竹節開口依舊是那寒到骨子裏的冰冷語氣,隻是比起先前,視乎多了一些情緒。
薑子望、劍貓陸續離開稷下學宮後,其實每個人的心境都或多或少的多了一絲波瀾,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白衣書生在武湖前強探那小孩的心湖與在道德林外突然興起的斷絕劍貓文脈的想法。
而董老夫子的麵壁抄書其實便是要壓一壓白衣書生的異樣心態。就如同竹節在武湖前所說的一樣,劍貓不應走,薑子望更不該走,前者是以稷下學宮磅礴浩然氣消磨去劍貓心中的邪性,而後者絕對可以將稷下學宮帶上一個空前的高度,後世尤不可及。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在稷下學宮的薑子望擔得起這句話。
而白衣書生作為稷下學宮公認的探花郎,卻因為狀元與榜眼的相繼離去而有可能性情大變,作為稷下學宮最後一杆青年支柱無論是竹節還是董老夫子都必須把它扼殺在搖籃之中。
“不早了,再晚一些怕是立都不能立了。”董老夫子苦澀道,薑子望行的是續天之道,劍貓行的是治世之道,而這兩個行的都是破後而立的路數,無論是今世還是後世他們都要被千夫所指。
才剛剛飲過茶的董老夫子嘴裏莫名有些發澀,隻能苦兮兮的看著道德林的守碑人的背影,後者冷漠道:“道德林自古無酒,想喝出去喝。”
三千道州文壇領袖隻能砸吧砸吧嘴隨口說道:“等到那時候,別說是那小子,就算是我也不能頂著稷下學宮和整個天下的壓力為他們立碑,那怕是空無一字的無字碑。”
“你也不能”竹節一時間竟然有些失神,難不成真的要到那種舉世皆地不死不休的地步嗎。
驀然間道德林內驚起一聲炸響,聲音不大竹樓這邊也隻能迷迷糊糊的聽個大概而已,然而接下的就可以用驚世駭俗來形容了,被譽為十萬萬讀書人脊梁的稷下學宮道德林的百萬青竹竟是一起被壓彎了腰!
竹節一躍而是至半空,懸停在身形注目望向更深處的竹海,目光所及之處竟無一竹直立,百萬青竹盡伏誅。尋常不可見的石碑現在倒是如同破土的竹筍讓人一目了然。
竹節右手高舉過頂,緩緩虛握如同握住了什麽東西一般費力下壓,直到右拳與腹齊平,原本和那水中漣漪一般急速蔓延出去的伏竹風潮才徹底停下,做完這一切後竹節才回下頭望向靜坐的夫子:“夫子”
董老夫子推開已經無水的竹杯緩緩起身,那百萬顆被壓倒的青竹也與之緩緩直立。
人王高陽少昊以文張儀、武李牧豎起人族脊骨,他老夫子一人又何嚐不是以一人之力立起天下所以讀書人的脊梁!
董老夫子立定之後,竹海也恢複了以往傲然挺拔的景象,這位笑眯眯的老人眯著眼問道這是第幾次了。
竹節凝重的望向那竹海的最深處,冰冷的語氣中蘊含這深深的擔憂:“第十二次。”
原本已經鋪紙起筆卻被亂象驚擾隻能席地坐在雪上的白衣書生,掰著手指頭自言自語道:“九九至極,九九至極,還差六次啊。”
抬頭麵前石碑上不知是什麽時候所立的無名石碑上,正麵隻有二十個字。
‘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吾磨萬世劍,願成萬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