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小青龍湯加減治咳喘
國手:從坐堂中醫開始 作者:田夢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景依舊是先診脈再舌診,最後再聞診和問診。
得到的四診資料如下:
患兒,男,8歲,體重偏胖,從小有哮喘史,昨天因食用兩個大閘蟹後開始咳嗽兼喘,較頻,清涕,噴嚏,鼻塞,納好,大便正常。
查:雙肺可聞及明顯哮鳴音及痰鳴音,咽不紅,扁桃體不腫,舌淡紅,苔薄膩,脈浮而弱。
仔細思索了一會兒,這個小男孩與前麵的小璿璿病證基本相同。
均診斷為:太陽病(外寒內飲證)
有是證,用是方。
自然是以小青龍湯打底。
不過,此案內飲與前案相比,程度明顯加重。
故應在該方上進行適當加減。
類似的病證,張景在係統跟著李漁老師學習的時候,已有非常豐富的效案經驗。
否則的話,也不可能在治療中醫兒科方麵,已經達到市級名醫的水平了。
因此,這個病例對於他來說,根本沒有任何難度。
於是,張景略一思忖,開始繼續書寫病案。
處方:小青龍湯加減
生麻黃6克,白芍6克,細辛3克,幹薑6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五味子4克,薑半夏6克,葶藶子3克(布包)。
加自備生薑3片(一塊錢硬幣大小及厚度),蔥白五根(小蔥去青),大棗3個(掰開)。
三劑。
在病曆本上書寫完成後,又取過一張空白處方箋認真謄寫了一遍用藥。
然後,又抽出一張中藥煎服方法及飲食禁忌說明,遞到患兒媽媽麵前。
交待道:“這麽的,我給你先開三副中藥,你按照這上麵的煎藥方法,自己加三片生薑,五根蔥白,以及大棗三個掰開。”
“三片是多大的片呢”患兒媽媽問。
“一塊錢硬幣大小及厚度。”
“蔥白是什麽,大蔥嗎”
“不是,是做湯用的小香蔥,掐去青的那一段。”
“蔥須呢,要不要去掉”
“這個無所謂,洗幹淨留著也行,如果覺得麻煩,直接去掉也可以。”
“大棗掰開是啥意思”
“就是用手把皮餡破,或者你也可以用剪刀直接一分為二。”
“哦哦哦,我明白了。”患兒媽媽這才點了點頭。
張景於是又接著交待飲食禁忌。
“孩子目前咳嗽兼喘的症狀比較明顯,而且就是因為吃了頓大閘蟹才誘發的。所以在服藥期間,紙上所列的禁忌一定要嚴格遵守,尤其是海鮮蝦蟹,西瓜冷飲,以及各種奶製品。”
患兒媽媽細細看了一遍,眉頭緊皺:“這麽多的東西都不能吃呀,那估計隻能喝白粥了。”
張景微微一笑:“也沒有那麽誇張,雞蛋隻不要是荷包蛋的做法,基本都可以吃。當然了,外麵買的五香茶葉蛋不建議吃。”
“那白煮蛋和西紅柿雞蛋湯呢”
“完全沒有問題。瘦的豬肉以及母雞肉也可以吃一些,但一次不要吃得太多。”
“哦,那還好。”患兒媽媽眉頭舒展開來,接著又問:“蔬菜呢,都有哪些不能吃”
“這個基本沒有禁忌。”
“水果呢,我看上麵好像所有的水果都不能吃。”
“並不是,比如蘋果、香蕉和小番茄,都是可以正常食用的。”
“噢噢噢,那就好。我家這個臭小子,脾胃好,平時就愛吃,連肥肉都敢吃。如果啥都不讓吃,估計得跟我拚命。”患兒媽媽終於臉上露出了笑容。
張景卻連忙糾正道:“這位媽媽,根據我的診斷,你家孩子隻是食欲好,脾反而是虛的。”
“啊能吃不就是脾胃好嗎我看小區裏有的孩子不愛吃飯,麵黃肌瘦的。再看看我家的臭小子,長得多麽白白胖胖。”患兒媽媽好奇地問道。
“不能吃的小孩確實一般都是脾胃虛弱,但是,過於肥胖同樣常常由於脾弱所致。因為,能吃並不代表全部消化和代謝了,脾虛的孩子,運化能力下降,如果進食過多肥甘厚味,便會導致體內營養過剩,從而引起肥胖。”
“啊我還一直以為能吃就是好事哩,他想吃什麽我就多給他做什麽。聽您這麽一說,我反而是害了他。”患兒媽媽滿臉的自責。
張景於是安慰道:“做媽媽的都希望自己孩子多吃點兒,這是人之常情,完全不必內疚。放心吧,回頭吃完這幾劑藥治好咳喘後,再來找我開點兒調理的中藥,以後注意飲食,一定會恢複健康的。”
“好的好的,張醫生,那太感謝您了。”患兒媽媽激動地說。
“不用客氣,這本來就是醫生的工作。”張景淡淡一笑。
說完後,將病曆本和處方箋一起交給她。
患兒媽媽於是牽著孩子,連聲致謝後,樂顛顛地走出了診室。
候在大廳的最後一組患兒爸爸何老師,早就翹首以望。
這個也算是一般看診患者及家屬的正常心態,總希望排在前麵的人可以看得快一點,不過輪到自己的時候,則希望醫生能看得越慢越仔細越好。
看見她出來後,連忙又湊了過去。
陪著笑臉道:“不好意思,這位大姐,能不能把處方給我看一眼”
患兒媽媽剛剛已經見識過這位何老師的好奇心,沒怎麽猶豫,便遞給了他。
因為擔心妻子又來責罵,何老師隻匆匆看了幾眼,便立刻還給了她。
當然,歸還時,沒忘鄭重地說了聲謝謝。
患兒媽媽微笑著點了點頭,說了聲不用後,便牽著孩子去交費取藥了。
何老師目送著患兒媽媽的背影,心裏暗忖:怎麽又是同樣的方子,這個張醫生到底靠不靠譜呀
帶著疑問,何老師快步回到妻兒身旁。
對著妻子支支吾吾地說道:“老婆,要不……我們……還是改看剛剛那個老專家吧”
妻子雙眼一瞪:“胡扯什麽呢好不容易排到我們,換什麽換再說了,歡歡媽推薦的是張醫生,又不是那個白發老頭兒。”
“哦……哦……那好吧。”
妻子不再理會他,起身牽著六歲的兒子往張景的診室走。
何老師隻好灰溜溜地跟在後頭。
一家三口走進診室,張景直接招呼小男孩走近前來。
“來,小朋友,我來給你先握握手。”
小男孩似乎有點害羞,扭頭看了看媽媽,躊躇著不敢上前。
“何偉強,你已經是小學生了,膽子怎麽還這麽小醫生喊你呢,趕緊過去!”
何老師則是柔聲鼓勵道:“兒子,去吧,不用緊張。”
張景暗暗搖了搖頭:這一家子,陰盛陽衰可太嚴重了。
得到的四診資料如下:
患兒,男,8歲,體重偏胖,從小有哮喘史,昨天因食用兩個大閘蟹後開始咳嗽兼喘,較頻,清涕,噴嚏,鼻塞,納好,大便正常。
查:雙肺可聞及明顯哮鳴音及痰鳴音,咽不紅,扁桃體不腫,舌淡紅,苔薄膩,脈浮而弱。
仔細思索了一會兒,這個小男孩與前麵的小璿璿病證基本相同。
均診斷為:太陽病(外寒內飲證)
有是證,用是方。
自然是以小青龍湯打底。
不過,此案內飲與前案相比,程度明顯加重。
故應在該方上進行適當加減。
類似的病證,張景在係統跟著李漁老師學習的時候,已有非常豐富的效案經驗。
否則的話,也不可能在治療中醫兒科方麵,已經達到市級名醫的水平了。
因此,這個病例對於他來說,根本沒有任何難度。
於是,張景略一思忖,開始繼續書寫病案。
處方:小青龍湯加減
生麻黃6克,白芍6克,細辛3克,幹薑6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五味子4克,薑半夏6克,葶藶子3克(布包)。
加自備生薑3片(一塊錢硬幣大小及厚度),蔥白五根(小蔥去青),大棗3個(掰開)。
三劑。
在病曆本上書寫完成後,又取過一張空白處方箋認真謄寫了一遍用藥。
然後,又抽出一張中藥煎服方法及飲食禁忌說明,遞到患兒媽媽麵前。
交待道:“這麽的,我給你先開三副中藥,你按照這上麵的煎藥方法,自己加三片生薑,五根蔥白,以及大棗三個掰開。”
“三片是多大的片呢”患兒媽媽問。
“一塊錢硬幣大小及厚度。”
“蔥白是什麽,大蔥嗎”
“不是,是做湯用的小香蔥,掐去青的那一段。”
“蔥須呢,要不要去掉”
“這個無所謂,洗幹淨留著也行,如果覺得麻煩,直接去掉也可以。”
“大棗掰開是啥意思”
“就是用手把皮餡破,或者你也可以用剪刀直接一分為二。”
“哦哦哦,我明白了。”患兒媽媽這才點了點頭。
張景於是又接著交待飲食禁忌。
“孩子目前咳嗽兼喘的症狀比較明顯,而且就是因為吃了頓大閘蟹才誘發的。所以在服藥期間,紙上所列的禁忌一定要嚴格遵守,尤其是海鮮蝦蟹,西瓜冷飲,以及各種奶製品。”
患兒媽媽細細看了一遍,眉頭緊皺:“這麽多的東西都不能吃呀,那估計隻能喝白粥了。”
張景微微一笑:“也沒有那麽誇張,雞蛋隻不要是荷包蛋的做法,基本都可以吃。當然了,外麵買的五香茶葉蛋不建議吃。”
“那白煮蛋和西紅柿雞蛋湯呢”
“完全沒有問題。瘦的豬肉以及母雞肉也可以吃一些,但一次不要吃得太多。”
“哦,那還好。”患兒媽媽眉頭舒展開來,接著又問:“蔬菜呢,都有哪些不能吃”
“這個基本沒有禁忌。”
“水果呢,我看上麵好像所有的水果都不能吃。”
“並不是,比如蘋果、香蕉和小番茄,都是可以正常食用的。”
“噢噢噢,那就好。我家這個臭小子,脾胃好,平時就愛吃,連肥肉都敢吃。如果啥都不讓吃,估計得跟我拚命。”患兒媽媽終於臉上露出了笑容。
張景卻連忙糾正道:“這位媽媽,根據我的診斷,你家孩子隻是食欲好,脾反而是虛的。”
“啊能吃不就是脾胃好嗎我看小區裏有的孩子不愛吃飯,麵黃肌瘦的。再看看我家的臭小子,長得多麽白白胖胖。”患兒媽媽好奇地問道。
“不能吃的小孩確實一般都是脾胃虛弱,但是,過於肥胖同樣常常由於脾弱所致。因為,能吃並不代表全部消化和代謝了,脾虛的孩子,運化能力下降,如果進食過多肥甘厚味,便會導致體內營養過剩,從而引起肥胖。”
“啊我還一直以為能吃就是好事哩,他想吃什麽我就多給他做什麽。聽您這麽一說,我反而是害了他。”患兒媽媽滿臉的自責。
張景於是安慰道:“做媽媽的都希望自己孩子多吃點兒,這是人之常情,完全不必內疚。放心吧,回頭吃完這幾劑藥治好咳喘後,再來找我開點兒調理的中藥,以後注意飲食,一定會恢複健康的。”
“好的好的,張醫生,那太感謝您了。”患兒媽媽激動地說。
“不用客氣,這本來就是醫生的工作。”張景淡淡一笑。
說完後,將病曆本和處方箋一起交給她。
患兒媽媽於是牽著孩子,連聲致謝後,樂顛顛地走出了診室。
候在大廳的最後一組患兒爸爸何老師,早就翹首以望。
這個也算是一般看診患者及家屬的正常心態,總希望排在前麵的人可以看得快一點,不過輪到自己的時候,則希望醫生能看得越慢越仔細越好。
看見她出來後,連忙又湊了過去。
陪著笑臉道:“不好意思,這位大姐,能不能把處方給我看一眼”
患兒媽媽剛剛已經見識過這位何老師的好奇心,沒怎麽猶豫,便遞給了他。
因為擔心妻子又來責罵,何老師隻匆匆看了幾眼,便立刻還給了她。
當然,歸還時,沒忘鄭重地說了聲謝謝。
患兒媽媽微笑著點了點頭,說了聲不用後,便牽著孩子去交費取藥了。
何老師目送著患兒媽媽的背影,心裏暗忖:怎麽又是同樣的方子,這個張醫生到底靠不靠譜呀
帶著疑問,何老師快步回到妻兒身旁。
對著妻子支支吾吾地說道:“老婆,要不……我們……還是改看剛剛那個老專家吧”
妻子雙眼一瞪:“胡扯什麽呢好不容易排到我們,換什麽換再說了,歡歡媽推薦的是張醫生,又不是那個白發老頭兒。”
“哦……哦……那好吧。”
妻子不再理會他,起身牽著六歲的兒子往張景的診室走。
何老師隻好灰溜溜地跟在後頭。
一家三口走進診室,張景直接招呼小男孩走近前來。
“來,小朋友,我來給你先握握手。”
小男孩似乎有點害羞,扭頭看了看媽媽,躊躇著不敢上前。
“何偉強,你已經是小學生了,膽子怎麽還這麽小醫生喊你呢,趕緊過去!”
何老師則是柔聲鼓勵道:“兒子,去吧,不用緊張。”
張景暗暗搖了搖頭:這一家子,陰盛陽衰可太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