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查看一下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每一場戰役,基本上都是幾千人規模的戰鬥。而且很多時候,在英軍的主攻方向上還是英軍占據著兵力的優勢。


    不僅如此,那時的英國人也不敢深入清軍腹地。基本上每次作戰都不會離開艦炮的攻擊範圍。


    所以現代人查看當時的每一場戰役的雙方投入兵力對比的時候,都會看見類似的記載——“英軍戰艦n艘......”


    然而,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一切就都不一樣啦!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聯軍不僅敢於脫離戰艦的保護作戰,而且還打出了八裏橋之戰這樣的大勝。


    最重要的是八裏橋之戰英法聯軍擊潰的是僧王僧格林沁的騎兵部隊。這個人對滿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僅是因為他打贏過太平天國的北伐軍。


    僧王對滿清的重要性還來自於別看他是一個蒙古人,可他實際上卻是滿清皇族成員!僧格林沁出身於蒙古一個四等台吉家庭,本來按照他的家境,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這輩子可能就會以放羊為生了。


    結果當時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第十代紮薩克多羅郡王索特納木多布濟無子,於是便收養了僧格林沁做繼子。因為索特納木多布濟娶了嘉慶帝的三女兒莊敬和碩公主,所以僧格林沁就這樣成了滿清皇室的一員。???.23sk.


    而且僧格林沁可不是什麽皇室的邊緣成員,他是皇室的核心成員。他不僅可以以蒙古人之身當上八旗的滿洲都統,甚至還能擔任一些曆來隻有皇室親王才有資格擔任的要職。


    究其根本原因,除了他本身確實是皇室成員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僧格林沁的騎兵是滿清皇室手裏最後一支能拱衛他們的力量。所以慈禧才會在僧格林沁死後說——“僧格林沁死,則我大清國亡!”


    也因此,當僧格林沁在八裏橋戰敗之後,硬挺了四年的滿清政府很快就給英法聯軍跪了。


    八裏橋之戰時,英法聯軍在輕武器上的裝備優勢並沒有大多數人想象中的那麽大。他們隻裝備了極少量的火帽槍,其主戰裝備還是已經過時的前裝燧發槍。而僧格林沁部的裝備水平則略有爭議。


    僧格林沁部的具體實力如何?除了作為主力的七千滿蒙騎兵之外,僧格林沁趕到八裏橋時還帶了一萬步兵。加上後來投入戰鬥的部隊,僧格林沁部參戰兵力應該在2.5萬到3萬。


    相比起僧格林沁的騎兵部隊,大多數人更感興趣的是當時參戰的那兩萬左右的步兵裝備水平到底如何?


    這個算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話題,因為八裏橋之戰發生在京津地區,正是當初丁守存搞出雷擊槍的地方,且丁守存弄出雷擊槍最開始就是要裝備天津地區的部隊的,所以有人覺得當時的清軍的主要裝備就是雷擊槍。


    也有人覺得當時清軍腐敗情況嚴重,加上當時清廷的財政困難,所以清軍的裝備應該還是以鳥槍為主。


    但是不管如何,至少在輕武器上,英法聯軍對清軍的優勢並沒有那麽大。英法聯軍之所以敢在兵力處在絕對劣勢,且對手還有一支強大騎兵存在的情況下主動深入清軍腹地,並且以區區52人的傷亡擊潰僧格林沁所部,最根本原因就在於英法聯軍裝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阿姆斯特朗後裝線膛炮。


    阿姆斯特朗後裝線膛炮是架退式火炮。架退式火炮其實也可以算是一種過渡產品,它是最早的後裝線膛炮。但是沒過多久它就被管退式火炮也就是真正的現代火炮所淘汰。


    然而在當時的那個年代。阿姆斯特朗炮就是無敵的!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聯軍曾經用野戰型的阿姆斯特朗炮和清軍的岸防炮對射。然而,它作為一種野戰炮,不僅可以和清軍大沽炮台上的岸防炮對射,而且還能戰而勝之!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支援火力,所以英法聯軍才敢於深入滿清的腹地作戰。


    不過這場戰役對路旭來說最重要的啟示就是——偌大一個大清,實際可以用來守衛自己的兵力也就隻有僧格林沁的七千騎兵而已。


    就算是加上當時投入戰鬥的步兵兵力,身為保衛“我大清”的最後一道屏障,也就隻有區區三萬兵力。


    在路旭小時候,他就看過這段曆史。每次看到這裏他都非常的不解,他想不明白為什麽遠在三國時期,幾個地方政權動輒就能召集幾十上百萬的大軍。可到了清朝末年,麵對一場事關國家生死存亡的戰鬥,清朝居然隻能調集三萬人?這是什麽鬼?


    若說當時清朝是兩線作戰,大部分的兵力都被太平軍牽製了,也不合理啊!


    別人不說,明末的崇禎在自掛東南枝之前,他都不止是兩線作戰了吧?可在他死前,他手中的兵力也不止三萬人吧?


    就算世易時移,天下和以前不一樣了,那甲午戰爭呢?


    甲午戰爭小日子舉全國兵力參戰,實際參戰人數到達了17萬。清軍這邊號稱動用了500個營,可是據說在實際參戰兵力上還不如小日子。


    這是什麽鬼?


    甲午戰爭可是國運之戰!


    年幼的路旭死活想不明白,我堂堂中華大地什麽時候這麽拉了?威風了幾千年,怎麽到了清朝末年在兵力上都比不過別人了。


    直到路旭長大,他才明白裏麵的門道。那是因為武裝近現代軍隊所需的投入遠不是封建軍隊可比的。


    等到了一戰和二戰時期,人口多寡往往並不是決定一個國家可以動員兵力多寡的最重要的決定因素,真正起到決定因素的是工業化水平!


    就像兩次大戰時期,中華大地的人口恐怕在世界上也無人能出其右。但是在動員的總兵力上跟其他主要參戰國卻相去甚遠,究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人家都是工業國而當時的民國實際上就是一個農業國。


    當然了,後來路旭也注意到了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一切似乎又變回了“正常”。當時的世界各國似乎又能隨隨便便地調集起幾十甚至是幾百萬的大軍了!


    不過,那也是有原因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邊軍開始爭霸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機械飛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機械飛升並收藏從邊軍開始爭霸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