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的客人,無不擊節讚歎。
“不愧是李館主,問的太好了!”
“定王以阻擋金人為借口,掌控易州,前提是金人真的會進攻易州,倘若金人轉而進攻太原,豈不是等同於讓定王……占山為王?”
“這叫什麽話?他本來就是王爺。”
“不懂了吧?汴京的王爺多了去了,手裏無權,放屁都不響,定王手裏捏著易州,權力可不是一般的大,與其他王爺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陛下都隻用一個“王”字,來代稱定王,難道你們還不懂裏麵的利害?”
那些一頭霧水的客人,這才恍然大悟。
為了防止趙桓掌權威脅帝權,就必須對趙桓加以諸多限製,而搞清楚趙桓的戰略意圖,無疑是重中之重。
否則到時候,趙桓非但不阻擊金兵,反倒調回頭來,與金兵一起攻打汴京,最後在金人的控製下,當個偽皇帝,代管漢人疆域,玩笑可就開大了。
眾人的質疑,更加堅定了趙桓的猜想。
今夜紅燕館這場局,必定是陛下暗中籌劃,就是要借機試探趙桓。
越是這樣,趙桓就越是不能輸。
在眾人的注視下,趙桓拿起銅鈴,輕輕一晃,隨著清脆的鈴聲回蕩在大廳,趙桓不急不躁的清朗嗓音也隨之響起。
“李館主知道太原府的重要性。”
“當今陛下和滿朝文武,都知道太原府的重要性。”
“金人豈會不知?”
“縱使本王用盡渾身解數,哪怕在易州堆滿金山銀山,美酒如海,美女如雲,金人依舊會攻打太原。”
“唯有拿下太原,方可滅我大宋,亡我漢種。”
“而本王駐守易州,既要為太原府減輕壓力,更要防止金人兵分兩路,直撲汴京。”
“所以,李館主的問題,隻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
麵對趙桓的駁斥,李師師依舊從容,隻因她心裏早就已經有答案了。
無論趙桓怎麽回答,隻要他揚言,金人會放過太原府,這場焚香論策,就沒必要進行下去了。
武德司衛士,第一時間把趙桓和李師師的對弈,如實上報到雅間。
與之前的選將博戲不同,第三關的焚香論策,改用楔子作為標記。
內侍省的官員,把論策內容精簡後,抄寫在木製楔子上,然後掛在木板兩側。
李師師名字下方的楔子,上書:“金人何故棄並取易,王可有良策?”
“並”乃是太原府的簡稱。
蔡京當即讚賞道:“不愧是李館主,一出口便直奔主題,這個問題,也是滿朝文武所有大臣的疑慮。”
韓木呂連忙附和:“太原府素有龍城之稱,更是北方最重要的屏障。”
“一旦太原府失陷,便可攻占洛陽,封鎖潼關,切斷最精銳的西北軍與汴京之間的聯係。”
“跟可與東來的大軍,合擊汴京。”
“縱使有天大的誘餌,金人也絕不會上鉤,必定死拚太原。”
“可以說,攻打太原,乃是金之國策。王豈能亂金國策?”
蔡京和韓木呂就是在暗示趙佶,別給趙桓那麽大的權力,把精力浪費在易州,根本沒什麽卵用。
唯有全力經營太原,方可阻敵。
而童貫已死,蔡京可順勢把手伸向太原府,到時候身為公相的蔡京,就是名副其實的六相之首,權傾天下。
就在這時,朱璉的清脆聲音響起。
她看著楔子輕聲念道:“太原必有一戰,易州可左輔太原,右護汴京。”
鄭慶雲乃是小家閨秀,雖略同文采,卻從未讀過兵書,便小聲問道:“姐姐,這是什麽意思?”
朱璉若有所思,片刻過後,解釋道:“王爺的意思是說,太原府乃是兵家必爭之地,大戰在所難免。”
“經營易州,不是取代太原府的位置,而是可以減輕太原的防守壓力,同時保護汴京,不被金兵突襲。”
鄭慶雲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
殊不知,二女的對話,正好說進了趙佶的心坎裏。
他之所以沒有理會蔡京和韓木呂,就是因為“右護汴京”四個字。
趙佶點了點頭,臉上終於流露出一抹滿意神情。
“如此看來,易州確實重要。”
“金人伐宋,絕不可能隻來一路大軍。”
“北伐太原,東取汴京。”
“王鎮守於易州,確實拱衛汴京,阻敵於疆外。”
一聽這話,蔡京和韓木呂的臉色瞬間垮了下去,他們本想借助太原府的重要性,削弱易州的存在感。
結果……太原府再重要,還能比汴京重要不成?
趙佶心情大好,雅興又冒了出來:“諸位愛卿,這一次覺得誰能贏?”
上一關輸了錢的官員,直縮脖子,就算他們想要翻本,也沒有資本了。
手裏有錢的官員,卻有點犯愁。
見識了趙桓的實力,處於理智,他們應該壓趙桓才是,可是……這第三關的政治意味太濃。
有蔡京在旁盯著,誰敢往趙桓身上壓銀子?
那些傾心於趙桓的官員沒轍,隻能硬著頭皮把銀子壓到李師師身上。
“臣覺得李館主必勝,一百兩銀子小試牛刀。”
“臣也壓李館主,一百兩銀子助助興。”
見眾官員垂頭喪氣,蔡係黨羽瞬間支棱了起來,紛紛揮金如土。
“一百兩銀子?未免也太寒酸了,臣壓李館主一千兩銀子,定王雖洞悉易州的重要性,但卻未必能夠落於實處。”
“說的沒錯!臣也早就看出易州的價值了,或者說,是個人都知道易州的戰略意義,沒什麽了不起的。”
“嗬嗬嗬,定王妃打算壓多少?”
陛下親設的賭局,朱璉縱使心裏厭惡,也隻能隨波逐流。
“小夏,銀子就不必存了,都拿過來吧。”
在朱璉的呼喚下,房門被推開一條小縫,小夏順著縫隙,把銀票遞了進來。
朱璉直接把五千兩銀子放在桌子上:“贏來的錢,終究是不踏實,即便是輸了,也不心疼。”
韓木呂不由一陣冷嘲熱諷:“定王妃好生闊氣,一出手就是五千兩銀子,即便是朝中大臣都沒有王妃這般魄力。”
“不愧是李館主,問的太好了!”
“定王以阻擋金人為借口,掌控易州,前提是金人真的會進攻易州,倘若金人轉而進攻太原,豈不是等同於讓定王……占山為王?”
“這叫什麽話?他本來就是王爺。”
“不懂了吧?汴京的王爺多了去了,手裏無權,放屁都不響,定王手裏捏著易州,權力可不是一般的大,與其他王爺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陛下都隻用一個“王”字,來代稱定王,難道你們還不懂裏麵的利害?”
那些一頭霧水的客人,這才恍然大悟。
為了防止趙桓掌權威脅帝權,就必須對趙桓加以諸多限製,而搞清楚趙桓的戰略意圖,無疑是重中之重。
否則到時候,趙桓非但不阻擊金兵,反倒調回頭來,與金兵一起攻打汴京,最後在金人的控製下,當個偽皇帝,代管漢人疆域,玩笑可就開大了。
眾人的質疑,更加堅定了趙桓的猜想。
今夜紅燕館這場局,必定是陛下暗中籌劃,就是要借機試探趙桓。
越是這樣,趙桓就越是不能輸。
在眾人的注視下,趙桓拿起銅鈴,輕輕一晃,隨著清脆的鈴聲回蕩在大廳,趙桓不急不躁的清朗嗓音也隨之響起。
“李館主知道太原府的重要性。”
“當今陛下和滿朝文武,都知道太原府的重要性。”
“金人豈會不知?”
“縱使本王用盡渾身解數,哪怕在易州堆滿金山銀山,美酒如海,美女如雲,金人依舊會攻打太原。”
“唯有拿下太原,方可滅我大宋,亡我漢種。”
“而本王駐守易州,既要為太原府減輕壓力,更要防止金人兵分兩路,直撲汴京。”
“所以,李館主的問題,隻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
麵對趙桓的駁斥,李師師依舊從容,隻因她心裏早就已經有答案了。
無論趙桓怎麽回答,隻要他揚言,金人會放過太原府,這場焚香論策,就沒必要進行下去了。
武德司衛士,第一時間把趙桓和李師師的對弈,如實上報到雅間。
與之前的選將博戲不同,第三關的焚香論策,改用楔子作為標記。
內侍省的官員,把論策內容精簡後,抄寫在木製楔子上,然後掛在木板兩側。
李師師名字下方的楔子,上書:“金人何故棄並取易,王可有良策?”
“並”乃是太原府的簡稱。
蔡京當即讚賞道:“不愧是李館主,一出口便直奔主題,這個問題,也是滿朝文武所有大臣的疑慮。”
韓木呂連忙附和:“太原府素有龍城之稱,更是北方最重要的屏障。”
“一旦太原府失陷,便可攻占洛陽,封鎖潼關,切斷最精銳的西北軍與汴京之間的聯係。”
“跟可與東來的大軍,合擊汴京。”
“縱使有天大的誘餌,金人也絕不會上鉤,必定死拚太原。”
“可以說,攻打太原,乃是金之國策。王豈能亂金國策?”
蔡京和韓木呂就是在暗示趙佶,別給趙桓那麽大的權力,把精力浪費在易州,根本沒什麽卵用。
唯有全力經營太原,方可阻敵。
而童貫已死,蔡京可順勢把手伸向太原府,到時候身為公相的蔡京,就是名副其實的六相之首,權傾天下。
就在這時,朱璉的清脆聲音響起。
她看著楔子輕聲念道:“太原必有一戰,易州可左輔太原,右護汴京。”
鄭慶雲乃是小家閨秀,雖略同文采,卻從未讀過兵書,便小聲問道:“姐姐,這是什麽意思?”
朱璉若有所思,片刻過後,解釋道:“王爺的意思是說,太原府乃是兵家必爭之地,大戰在所難免。”
“經營易州,不是取代太原府的位置,而是可以減輕太原的防守壓力,同時保護汴京,不被金兵突襲。”
鄭慶雲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
殊不知,二女的對話,正好說進了趙佶的心坎裏。
他之所以沒有理會蔡京和韓木呂,就是因為“右護汴京”四個字。
趙佶點了點頭,臉上終於流露出一抹滿意神情。
“如此看來,易州確實重要。”
“金人伐宋,絕不可能隻來一路大軍。”
“北伐太原,東取汴京。”
“王鎮守於易州,確實拱衛汴京,阻敵於疆外。”
一聽這話,蔡京和韓木呂的臉色瞬間垮了下去,他們本想借助太原府的重要性,削弱易州的存在感。
結果……太原府再重要,還能比汴京重要不成?
趙佶心情大好,雅興又冒了出來:“諸位愛卿,這一次覺得誰能贏?”
上一關輸了錢的官員,直縮脖子,就算他們想要翻本,也沒有資本了。
手裏有錢的官員,卻有點犯愁。
見識了趙桓的實力,處於理智,他們應該壓趙桓才是,可是……這第三關的政治意味太濃。
有蔡京在旁盯著,誰敢往趙桓身上壓銀子?
那些傾心於趙桓的官員沒轍,隻能硬著頭皮把銀子壓到李師師身上。
“臣覺得李館主必勝,一百兩銀子小試牛刀。”
“臣也壓李館主,一百兩銀子助助興。”
見眾官員垂頭喪氣,蔡係黨羽瞬間支棱了起來,紛紛揮金如土。
“一百兩銀子?未免也太寒酸了,臣壓李館主一千兩銀子,定王雖洞悉易州的重要性,但卻未必能夠落於實處。”
“說的沒錯!臣也早就看出易州的價值了,或者說,是個人都知道易州的戰略意義,沒什麽了不起的。”
“嗬嗬嗬,定王妃打算壓多少?”
陛下親設的賭局,朱璉縱使心裏厭惡,也隻能隨波逐流。
“小夏,銀子就不必存了,都拿過來吧。”
在朱璉的呼喚下,房門被推開一條小縫,小夏順著縫隙,把銀票遞了進來。
朱璉直接把五千兩銀子放在桌子上:“贏來的錢,終究是不踏實,即便是輸了,也不心疼。”
韓木呂不由一陣冷嘲熱諷:“定王妃好生闊氣,一出手就是五千兩銀子,即便是朝中大臣都沒有王妃這般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