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隻是覺得,我活著,你便不得不在意我的想法,許多事不能暢快去做。”烏瑪祿微微笑著,“好了,你不用擔心我,忙你的去吧。”
他被攆。
雍正隻好下去忙政事了。
臨走之前,雍正再三強調:“皇額娘可再不能說這樣的話了。”
烏瑪祿笑道:“你放心。”
之後,烏瑪祿果不再提及這樣的話。
回了宮後,雍正自個兒獨坐良久。
他其實存了試探皇額娘的心思,想要看看皇額娘有幾分站在自己這邊兒,又有幾分為十四弟打算。
縱然孝懿皇額娘生前叮囑,他有什麽,可以尋皇額娘,皇額娘定然會幫他。
他聽了,也做了,卻並無幾分放心。
縱然皇額娘為他好,可有十四弟在。
他便不能信她。
她越是重情重義,越是顧念大局。他便越不能信。
在這沉思中,他仿佛明白了當年皇父為何對皇額娘若即若離——他們都想好好愛她,成全那一場夫妻母子的恩愛美夢。
可她的性子,注定她隻會站在義上,而非情上。
於是,進不能,退不舍,若即若離。
他沉重的歎息一聲。
不期然的,他想起孝懿皇額娘,若是孝懿皇額娘還在,定然是全心為他的吧……
他明知這一生,皇額娘對他付出的並不比孝懿皇額娘少,可依舊免不得覺得,皇額娘不論如何做,都比不得孝懿皇額娘。
他在早逝的孝懿皇後身上,添加了一層又一層對於母愛的期許。
事隔經年,幻象臻至完美。
縱然孝懿皇後複生,也比不過那層幻象。
他低下頭,繼續察看奏折。
公元1723年,雍正元年。
正月初二,雍正把胤禎改回胤禵,又因避諱,胤禵改為允禵,加封為郡王。
雍正道:“好好的名兒,改什麽胤禎。哪有這樣鬥氣的。”
雍正同烏瑪祿閑談時,特意說起這事兒,言語裏帶了幾分恨鐵不成鋼,仿佛為這不成器的弟弟操碎了心。
這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兒,烏瑪祿也就隨他去了。
春節期間,那位澤卜尊丹巴胡土克圖突然病逝。
澤卜尊丹巴胡土克圖,乃蒙古族兩大活佛之一。
為顯莊重,雍正派多羅敦郡王允護送,在京圓寂的澤卜尊丹巴胡土克圖龕座,返歸咯爾咯,需齎印冊賜奠。
過完春節後,雍正派允禟於西寧接手允禵未盡之事——繼續和準噶爾談判。
之前為讓允禎能名正言順回京治喪,是讓延信暫替了允禎的職位。
如今大事已了,一切便該步上正軌。
允禎雖不能離京,然允禟和允禎乃同黨親友,關係親昵,將西寧軍隊交於允禟,絕不算奪允禎的權。
然而,允禟卻不這麽認為,他料定這是雍正為了分化他們諸等兄弟,讓他們不能一起行事,才將眾兄弟分開。
允禟憤憤道:“四哥向來麵子功夫做得極好,叫人挑不出他的錯來。皇父受他的蒙騙,我卻不吃他這一套。”
允禟對允禩道:“我若走了,這京中隻剩下八哥自個兒。若出了什麽事兒,隻怕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我是絕不會走的。免得我走後,他給八哥氣受。”
允禩歎道:“他向來是不喜歡結黨營朋。不論你在不在,他都會給我難堪。你還是不要忤逆他,給他由頭,當心如你額娘一樣。”
提及這事兒,允禟越發生氣:“就算我不去,他還能殺了我不成?他剛登基,他敢做唐太宗嗎!”
允禟嗤笑道:“他哪是見不得結黨營朋,不過是因為他不招人喜歡,沒人願意搭理他,他嫉妒看不過眼呢。”
允禩見他這樣憤恨,心中也不好受,但他素來聰慧,也比允禟多幾分拎的清。
他歎息著勸道:“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他如今是皇帝,我們能怎麽辦。”
允禟聞言越發惱怒,冷笑道:“他是皇帝!皇帝便了不得嗎?若有朝一日他不是皇帝呢。”
允禩沉吟道:“不是皇帝?”
允禟計上心來,冷笑道:“咱們隻管放出風聲去,托言他不是皇帝。懷疑的人多了,咱們再借跟咱們交好的群臣,叫他拿出證據來。管他拿出什麽證據,咱們自有話說。”
允禟道:“十四也是咱的人,他親弟都懷疑他,天下的蠢貨,豈有不懷疑的道理。”
允禩有幾分被說動了,可他慣來清醒,猶豫道:“太後尚在,隻要太後開口,一切恐怕不能成行。”
“我聽宮人說,太後可是親口說出“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吾夢想所期”,隻這一點,就足夠他萬劫不複了。”允禟素來聰明,眨眼間就已想好對策。
允禩道:“太後素來不愛爭奪,有此發言,不足為奇。再者,太後說的是吾子二字,可沒指名道姓說是他。”
他指的是雍正。
誠然,縱然太後說出“吾子”二字,可要知曉,太後如今有倆兒子。
若是真心實意不願雍正登基,隻需直說“欽命汝繼承大統,實非吾夢想所期”,何須說“吾子”。
允禟聞言失笑道:“八哥,我看你是跟那些腐儒在一起久了,才擔心這些東西。那些平頭百姓,哪有這麽細的心思。到時候不是咱們想怎麽說,那便怎麽說,他們一個個的自會當真。”
允禟從商,常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論聰慧,他可能不如他八哥;但論知曉人性,恐怕就沒幾個兄弟比得上他。
那些腦中空空的草民,向來不管也聽不懂裏麵的彎彎繞繞,他們喜歡新奇獵豔淺顯的故事,最好沾點兒風花雪月,風月愛情。
所以,時至改朝換代,童謠,讖語便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
所以,野史,總比正史更為流傳。
他們傳出去的東西,不用是真的,那些草民自會為他們補全,說得似模似樣。
允禟說:“八哥,可以一試。”
允禩默默沉思半晌:“讓我想一想。”
允禟隻當他應下了,於是托故,數請緩行。
雍正未準,催他快赴西寧,接手軍隊。
允禩也勸道:“我思來想去,此事還是太過勉強。還是等太後去後再說,如今你先去軍隊吧。”
允禟無法,隻得先行。
隨後,允禟從駐地,秘密與允禵、允等人通信。
允信中寫到,機會已失,追悔無及。
而另一邊的允待了幾日,旋稱有旨召還,居張家口。並不為那位活佛送葬。
且私下不止一次,舉辦禳禱,以祭神祈求消災祈福。
雍正有所追問。
允回到疏文內,連書“雍正新君”。
雍正被這幾個不省心的弟弟氣得腦瓜直疼,幹啥啥不行,添堵第一名。
恰逢允祥來交辦妥事務,免不得雍正和他說上幾句,兩相對比下,便越覺他的十三弟好到不行。
他歎氣道:“要是他們幾個有你省心,有你這般得力就好了。”
他將奏折給允祥看。
允祥看完後,勸道:“他們經營多年。如今這個結果,難免心中有所氣惱。等個幾年也就好了。那時,他們必然會盡心為皇上辦事。”
雍正喃喃:“隻怕我把他們當兄弟,他們拿我當仇敵。”
允祥將奏折放回案上,笑道:“有我在。”
我絕不會背棄你。
他沒有說出口,但兩人都心知肚明。
雍正的怒火也漸漸滅了些,他將一疊奏折交由允祥處理。
他歎道:“後宮有你嫂子,前朝有你,實乃幸事。”
他又歎了一口氣:“要是沒有你們,也不知道我該怎麽辦。”
雍正又道:“今兒晚上留下,你嫂子說了要留你吃頓飯。”
允祥笑道:“臣弟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應該的。”雍正揮手讓他下去忙。
雍正這會兒提筆回信,斥其不敬。
隨後兵部劾奏,命允禩議其罪。
雍正想的倒也簡單,允是允禩的人,於情於理,也該由允禩自己看著辦。二來,他也想知道,這幾個弟弟的忤逆,到底有沒有允禩的意思在。
允禩接手後,心中恨雍正不念兄弟之情,明知老十是他的人,卻又叫他去查。這叫他如何自處,查不查,管不管,都難免有所錯處。
他卻未能想到,若無允的如此行事,雍正能讓他議個什麽罪?
他渾然不記得,隻憶起雍正登基後,多次曉諭臣下,不要重蹈朋黨習氣。
那些曾附庸他的大臣,在雍正上位後,恐其秋後算賬,自是各自離散於他身旁。
允禩越想越是憤怒不已。
郭絡羅姝妍在允禩失意回府後,勸他:“那些小人就如同蒼蠅一樣,聞到了腥味,就聚集而來。現如今知道從你身上得不到好,自然又會散去。你不要為他們傷了自己。”
允禩坐在那裏,蜷縮著手,又展開,他看著手心紋路,問她:“姝妍,我當時應該再爭一爭皇位對不對。”
他痛恨到聲嘶力竭:“我不甘心啊!姝妍!皇父除了太子,最寵愛的就是我!皇位怎麽會不給我!明明我和皇父的經曆那麽像!他怎麽不給我!我不甘心啊!”
他狀若瘋魔道:“一定是老四用了什麽奸計,一定是。他從小就壞。”
郭絡羅姝妍看著他這樣,心如刀割,卻無辦法。
允禩說著,卻又涕淚滿臉。
他什麽都沒有了,額娘沒有了,皇父沒有了,四哥也沒有了。
他還有什麽呢?
他抱住姝妍,近乎神經質道:“姝妍,姝妍,我隻有你了,你不要離開我好不好。”
姝妍悲傷的抱著他,安撫著他,輕拍他的後背:“好。”
“你說一生一世都不分開。”
她說:“好,咱們一生一世都不分開。”
允禩的情緒漸漸平複。
此時的雍正,在春節過後,便將廢太子允礽的幼齡子女:弘、弘皖、永璥,以及一女,收為養子女,留在宮中養育。
二月四日,雍正諭禮部奉仁壽皇太後懿旨:「教化之始,實賴宮內輔佐。人倫之本首在正坤道,此天地之定禮,帝王等永恒之理,嫡福晉那拉氏,風姿品德天賦之聲譽卓著,盡孝敬承歡,頒布恩慈仁愛下人,既助帝之盛,宮顯封中宮,應立為皇後,以展官內教化,欽此。朕欽遵慈訓,冊立嫡福晉為皇後,應行之禮儀,爾部詳查具奏。特諭。
烏拉那拉靜姝終成了皇後。
二月癸醜日,雍正下諭:“額柏根,係本朝舊族,創業名家。在太祖高皇帝時,撫育禁庭,視同子侄。額參曆事三朝,軍功懋著。魏武天挺俊傑,啟後承先,厚德鍾靈,篤生聖母,宜加峻秩,以協彝章。將額柏根、額參、魏武,俱追一等公。一等公,世襲罔替。”
烏雅家自烏瑪祿起,祖上三代皆追封為一等功。
其弟烏雅博啟,為散秩大臣,襲一等公。
烏雅家榮寵,一時盛極。
二月十七日,康熙命和碩廉親王允禩辦理工部事務。
朝內外已有雍正淩逼弟輩等議論。
雍正充耳不聞。
他行得正坐得直,何懼流言蜚語。
同月,內務府來報,早些時日,因收受賄賂,欺上瞞下被拘在景山幽禁的梁九功,畏罪自盡。
雍正沉默片刻,憶及太後曾告訴他,她兩次複寵,都有梁九功的幫助。
他終究不忍,開口道:“梁九功畢竟侍奉先帝多年,念其勤勞,著銀發喪。”
他終究給了梁九功一個還算體麵的結局。
自私自利了一輩子的梁九功,因為烏瑪祿的善舉,回了兩回善意。而這兩回善意,為他掙得了個體麵的死後。
也不知算天意弄人,還是算各有報應。
三月,雍正追封同母妹和碩溫憲公主,為固倫溫憲公主。
莊親王博果鐸卒而無子,康熙命十六阿哥允祿繼嗣為後,承襲莊親王爵位。
襲了莊親王的爵,便得了莊親王府上的一切,允祿便不用過得像從前那般拮據——他為他不善經營的十六弟尋了個好去處。
王雲錦知曉後,對著乾清宮的方向拜了拜,繼續禮佛念經祈福。
她早已不問世事多年,甚至足不出戶。
她將她的一生,留於佛法。
四月初三,雍正帝給禮部諭:“景陵辦理修飾甚好,十七阿哥、孫渣齊、薩爾那,甚屬盡心,敬謹效力。十七阿哥封郡王……”。
同月十六日,正式封十七阿哥允禮為多羅果郡王,管理藩院事。
同月,康熙梓宮運往遵化景陵安葬後,雍正諭令允禵留住景陵附近的湯泉,不許返回京師,並命馬蘭峪總兵範時繹監視他的行動。
隨後不久,允禩呈交允罪證。
因允陽奉陰違,大不敬。
雍正下令,奪其爵位,命人將他逮捕回京。
五月初七,雍正命廢太子胤礽之子理郡王弘晳,攜家屬遷移至京郊鄭家莊居住。
弘皙入住後,每日去村上私塾聽先生講課。
那是個二十多歲的教書先生。
混熟後,那教書先生告訴他,教書先生的爺爺奶奶是宮裏出來的。
弘皙好奇的問道:“什麽出身?”
那後生最初不說,後來才說是如今的仁壽皇太後身邊出來的,兩人都是。
弘皙奇道:“太監宮女的,如何有孩子。”
教書先生笑道:“我爹是爺爺奶奶收養的,他們老兩口一輩子收養了很多孩子,有上百來個。大多會回來看望他們。有些是為了和宮裏搭上關係。但有些是真的把他們當爹娘看的。”
教書先生邀請弘皙一塊兒回去吃飯。
他們是個大家子,乍一看,也算得上是子孫興旺。
五月十三日,皇後烏拉那拉氏的千秋節誕辰,因還在三年喪期,雍正下令停止行禮筵宴。
雖未辦,但諸王公大臣,盡皆上呈進箋文,恭賀皇後的壽誕與節慶。
雍正如此行徑,並非不喜烏拉那拉靜姝,而是遵照守孝之節。
至親過世,直係親屬需守孝三年,不得飲酒作樂,自然不會擺宴過壽。
非獨停了皇後的千秋宴,雍正自己的萬壽節誕辰亦停止朝賀筵宴,隻遣官祭神祇與清朝祖宗陵寢。
私下,雍正愧疚同烏拉那拉靜姝道歉:“待守孝三年期過,我定為你補過。”
烏拉那拉靜姝笑道:“在爺心中,難道我就這般不曉事嗎。”
“不是。”雍正歎道,“是我心裏愧疚。”
烏拉那拉靜姝反倒安慰他:“皇父在生時,也不是年年都辦。你我年歲大了,辦不辦的,又差什麽?”
她笑道:“不辦,還少些折騰。”
末了,她故意取笑道:“難不成你我二人還盯上了那些大臣送的賀禮?”
雍正一把抱住她,笑道:“你啊。”
他在燈火通明下看她,越看越歡喜:“得妻如此,夫複何求。”
靜姝讓他把自己放下,和他說正事:“皇額娘今日召我,把這些都給了我。我在想,她是不是……是不是要不行了?”
雍正有些不高興了。
靜姝把東西都取了出來,厚厚一疊,還有好些盒子,裏麵裝滿了珠寶首飾。
“是有些不對。”雍正問,“你叫人問了嗎?”
“問了。”靜姝微微顰眉,“說是皇額娘的身子老樣子,雖有哮病,但還好。”
雍正放了一半的心:“許是皇額娘知曉不辦宴,怕你委屈,特意送你的。”
“那也太多了……”靜姝憂心著。
雍正拉著她睡覺了。
他不曾想,靜姝的擔憂是對的。
五月二十二日,烏瑪祿病重,雍正親至永和宮,晝夜侍奉湯藥。
烏瑪祿在昏迷不醒間,做了個夢。
她看見了一個同車輪般旋轉不休的圓盤,上麵寫著“命運之輪”。
當她靠近命運之輪,裏間顯示畫麵,那是一個人的前生今世。
畫麵中的少女,身穿旗裝,神色間怯懦自卑。即便美貌,但和京中那些世家大族的小姐們比起來,她簡直卑微如塵土。
她的阿瑪為她取名瑪祿。
她的阿瑪姓烏雅。
她是烏雅瑪祿。
第一次高燒時,本會要了烏雅瑪祿的命。她卻莫名其妙的好了。
第二次高燒,的確要了烏雅瑪祿的命。
可是,她的靈魂卻憑借鐲子,去往了另一個年代。
她飄蕩得太久,然後失去一切記憶,呱呱墜地。
在她降生不久,現世的喇嘛依著數百年前的約定,送來鐲子,為她取名烏瑪祿。
烏瑪祿在那個年代,安靜生長。
她被那個時代所馴化,她真心實意的認同那個更加平等更加自由的年代。
後來,卻在鐲子的牽引下,回到了烏雅瑪祿的時代——因為,屬於烏雅瑪祿的一生還未完結。
命運之輪上,早已寫定了烏雅瑪祿的命運與結局。
所以,屬於烏雅瑪祿的靈魂,不論去往哪個星球與時代,終將會回到這個時代,過完屬於烏雅瑪祿命定的一生——那無法掙紮,無法勉強,無可救藥的一生。
可是,烏瑪祿早已忘了她是烏雅瑪祿時的一切。
曾經烏雅瑪祿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在烏瑪祿眼中,充滿了腐朽落後,不平等與壓迫。
她格格不入。
她成了亮不起的黎明,暗不下的黃昏。
沒辦法完全融入,又沒辦法徹底離開。
她像極了這個朝代末期,出國留學的有誌之士,看遍了世間繁華,知道許許多多的道理,卻依舊無法拯救這個時代與國家。也無法完全割舍這個國家離開。
她悲哀的不上不下的停留在這裏。
她在神思昏沉中睜開眼。
她遲鈍的想。
原來,從始至終,烏瑪祿和烏雅瑪祿都是同一個靈魂啊。
所以……她從一開始就回不去了……
是她,錯認了他鄉是故鄉。
可是,對她來說,到底哪個是他鄉,哪個是故鄉呢?
她沒有得出答案。
她閉上了眼。
五月二十三日,醜刻。
她,崩逝。
還有三個番外
他被攆。
雍正隻好下去忙政事了。
臨走之前,雍正再三強調:“皇額娘可再不能說這樣的話了。”
烏瑪祿笑道:“你放心。”
之後,烏瑪祿果不再提及這樣的話。
回了宮後,雍正自個兒獨坐良久。
他其實存了試探皇額娘的心思,想要看看皇額娘有幾分站在自己這邊兒,又有幾分為十四弟打算。
縱然孝懿皇額娘生前叮囑,他有什麽,可以尋皇額娘,皇額娘定然會幫他。
他聽了,也做了,卻並無幾分放心。
縱然皇額娘為他好,可有十四弟在。
他便不能信她。
她越是重情重義,越是顧念大局。他便越不能信。
在這沉思中,他仿佛明白了當年皇父為何對皇額娘若即若離——他們都想好好愛她,成全那一場夫妻母子的恩愛美夢。
可她的性子,注定她隻會站在義上,而非情上。
於是,進不能,退不舍,若即若離。
他沉重的歎息一聲。
不期然的,他想起孝懿皇額娘,若是孝懿皇額娘還在,定然是全心為他的吧……
他明知這一生,皇額娘對他付出的並不比孝懿皇額娘少,可依舊免不得覺得,皇額娘不論如何做,都比不得孝懿皇額娘。
他在早逝的孝懿皇後身上,添加了一層又一層對於母愛的期許。
事隔經年,幻象臻至完美。
縱然孝懿皇後複生,也比不過那層幻象。
他低下頭,繼續察看奏折。
公元1723年,雍正元年。
正月初二,雍正把胤禎改回胤禵,又因避諱,胤禵改為允禵,加封為郡王。
雍正道:“好好的名兒,改什麽胤禎。哪有這樣鬥氣的。”
雍正同烏瑪祿閑談時,特意說起這事兒,言語裏帶了幾分恨鐵不成鋼,仿佛為這不成器的弟弟操碎了心。
這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兒,烏瑪祿也就隨他去了。
春節期間,那位澤卜尊丹巴胡土克圖突然病逝。
澤卜尊丹巴胡土克圖,乃蒙古族兩大活佛之一。
為顯莊重,雍正派多羅敦郡王允護送,在京圓寂的澤卜尊丹巴胡土克圖龕座,返歸咯爾咯,需齎印冊賜奠。
過完春節後,雍正派允禟於西寧接手允禵未盡之事——繼續和準噶爾談判。
之前為讓允禎能名正言順回京治喪,是讓延信暫替了允禎的職位。
如今大事已了,一切便該步上正軌。
允禎雖不能離京,然允禟和允禎乃同黨親友,關係親昵,將西寧軍隊交於允禟,絕不算奪允禎的權。
然而,允禟卻不這麽認為,他料定這是雍正為了分化他們諸等兄弟,讓他們不能一起行事,才將眾兄弟分開。
允禟憤憤道:“四哥向來麵子功夫做得極好,叫人挑不出他的錯來。皇父受他的蒙騙,我卻不吃他這一套。”
允禟對允禩道:“我若走了,這京中隻剩下八哥自個兒。若出了什麽事兒,隻怕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我是絕不會走的。免得我走後,他給八哥氣受。”
允禩歎道:“他向來是不喜歡結黨營朋。不論你在不在,他都會給我難堪。你還是不要忤逆他,給他由頭,當心如你額娘一樣。”
提及這事兒,允禟越發生氣:“就算我不去,他還能殺了我不成?他剛登基,他敢做唐太宗嗎!”
允禟嗤笑道:“他哪是見不得結黨營朋,不過是因為他不招人喜歡,沒人願意搭理他,他嫉妒看不過眼呢。”
允禩見他這樣憤恨,心中也不好受,但他素來聰慧,也比允禟多幾分拎的清。
他歎息著勸道:“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他如今是皇帝,我們能怎麽辦。”
允禟聞言越發惱怒,冷笑道:“他是皇帝!皇帝便了不得嗎?若有朝一日他不是皇帝呢。”
允禩沉吟道:“不是皇帝?”
允禟計上心來,冷笑道:“咱們隻管放出風聲去,托言他不是皇帝。懷疑的人多了,咱們再借跟咱們交好的群臣,叫他拿出證據來。管他拿出什麽證據,咱們自有話說。”
允禟道:“十四也是咱的人,他親弟都懷疑他,天下的蠢貨,豈有不懷疑的道理。”
允禩有幾分被說動了,可他慣來清醒,猶豫道:“太後尚在,隻要太後開口,一切恐怕不能成行。”
“我聽宮人說,太後可是親口說出“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吾夢想所期”,隻這一點,就足夠他萬劫不複了。”允禟素來聰明,眨眼間就已想好對策。
允禩道:“太後素來不愛爭奪,有此發言,不足為奇。再者,太後說的是吾子二字,可沒指名道姓說是他。”
他指的是雍正。
誠然,縱然太後說出“吾子”二字,可要知曉,太後如今有倆兒子。
若是真心實意不願雍正登基,隻需直說“欽命汝繼承大統,實非吾夢想所期”,何須說“吾子”。
允禟聞言失笑道:“八哥,我看你是跟那些腐儒在一起久了,才擔心這些東西。那些平頭百姓,哪有這麽細的心思。到時候不是咱們想怎麽說,那便怎麽說,他們一個個的自會當真。”
允禟從商,常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論聰慧,他可能不如他八哥;但論知曉人性,恐怕就沒幾個兄弟比得上他。
那些腦中空空的草民,向來不管也聽不懂裏麵的彎彎繞繞,他們喜歡新奇獵豔淺顯的故事,最好沾點兒風花雪月,風月愛情。
所以,時至改朝換代,童謠,讖語便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
所以,野史,總比正史更為流傳。
他們傳出去的東西,不用是真的,那些草民自會為他們補全,說得似模似樣。
允禟說:“八哥,可以一試。”
允禩默默沉思半晌:“讓我想一想。”
允禟隻當他應下了,於是托故,數請緩行。
雍正未準,催他快赴西寧,接手軍隊。
允禩也勸道:“我思來想去,此事還是太過勉強。還是等太後去後再說,如今你先去軍隊吧。”
允禟無法,隻得先行。
隨後,允禟從駐地,秘密與允禵、允等人通信。
允信中寫到,機會已失,追悔無及。
而另一邊的允待了幾日,旋稱有旨召還,居張家口。並不為那位活佛送葬。
且私下不止一次,舉辦禳禱,以祭神祈求消災祈福。
雍正有所追問。
允回到疏文內,連書“雍正新君”。
雍正被這幾個不省心的弟弟氣得腦瓜直疼,幹啥啥不行,添堵第一名。
恰逢允祥來交辦妥事務,免不得雍正和他說上幾句,兩相對比下,便越覺他的十三弟好到不行。
他歎氣道:“要是他們幾個有你省心,有你這般得力就好了。”
他將奏折給允祥看。
允祥看完後,勸道:“他們經營多年。如今這個結果,難免心中有所氣惱。等個幾年也就好了。那時,他們必然會盡心為皇上辦事。”
雍正喃喃:“隻怕我把他們當兄弟,他們拿我當仇敵。”
允祥將奏折放回案上,笑道:“有我在。”
我絕不會背棄你。
他沒有說出口,但兩人都心知肚明。
雍正的怒火也漸漸滅了些,他將一疊奏折交由允祥處理。
他歎道:“後宮有你嫂子,前朝有你,實乃幸事。”
他又歎了一口氣:“要是沒有你們,也不知道我該怎麽辦。”
雍正又道:“今兒晚上留下,你嫂子說了要留你吃頓飯。”
允祥笑道:“臣弟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應該的。”雍正揮手讓他下去忙。
雍正這會兒提筆回信,斥其不敬。
隨後兵部劾奏,命允禩議其罪。
雍正想的倒也簡單,允是允禩的人,於情於理,也該由允禩自己看著辦。二來,他也想知道,這幾個弟弟的忤逆,到底有沒有允禩的意思在。
允禩接手後,心中恨雍正不念兄弟之情,明知老十是他的人,卻又叫他去查。這叫他如何自處,查不查,管不管,都難免有所錯處。
他卻未能想到,若無允的如此行事,雍正能讓他議個什麽罪?
他渾然不記得,隻憶起雍正登基後,多次曉諭臣下,不要重蹈朋黨習氣。
那些曾附庸他的大臣,在雍正上位後,恐其秋後算賬,自是各自離散於他身旁。
允禩越想越是憤怒不已。
郭絡羅姝妍在允禩失意回府後,勸他:“那些小人就如同蒼蠅一樣,聞到了腥味,就聚集而來。現如今知道從你身上得不到好,自然又會散去。你不要為他們傷了自己。”
允禩坐在那裏,蜷縮著手,又展開,他看著手心紋路,問她:“姝妍,我當時應該再爭一爭皇位對不對。”
他痛恨到聲嘶力竭:“我不甘心啊!姝妍!皇父除了太子,最寵愛的就是我!皇位怎麽會不給我!明明我和皇父的經曆那麽像!他怎麽不給我!我不甘心啊!”
他狀若瘋魔道:“一定是老四用了什麽奸計,一定是。他從小就壞。”
郭絡羅姝妍看著他這樣,心如刀割,卻無辦法。
允禩說著,卻又涕淚滿臉。
他什麽都沒有了,額娘沒有了,皇父沒有了,四哥也沒有了。
他還有什麽呢?
他抱住姝妍,近乎神經質道:“姝妍,姝妍,我隻有你了,你不要離開我好不好。”
姝妍悲傷的抱著他,安撫著他,輕拍他的後背:“好。”
“你說一生一世都不分開。”
她說:“好,咱們一生一世都不分開。”
允禩的情緒漸漸平複。
此時的雍正,在春節過後,便將廢太子允礽的幼齡子女:弘、弘皖、永璥,以及一女,收為養子女,留在宮中養育。
二月四日,雍正諭禮部奉仁壽皇太後懿旨:「教化之始,實賴宮內輔佐。人倫之本首在正坤道,此天地之定禮,帝王等永恒之理,嫡福晉那拉氏,風姿品德天賦之聲譽卓著,盡孝敬承歡,頒布恩慈仁愛下人,既助帝之盛,宮顯封中宮,應立為皇後,以展官內教化,欽此。朕欽遵慈訓,冊立嫡福晉為皇後,應行之禮儀,爾部詳查具奏。特諭。
烏拉那拉靜姝終成了皇後。
二月癸醜日,雍正下諭:“額柏根,係本朝舊族,創業名家。在太祖高皇帝時,撫育禁庭,視同子侄。額參曆事三朝,軍功懋著。魏武天挺俊傑,啟後承先,厚德鍾靈,篤生聖母,宜加峻秩,以協彝章。將額柏根、額參、魏武,俱追一等公。一等公,世襲罔替。”
烏雅家自烏瑪祿起,祖上三代皆追封為一等功。
其弟烏雅博啟,為散秩大臣,襲一等公。
烏雅家榮寵,一時盛極。
二月十七日,康熙命和碩廉親王允禩辦理工部事務。
朝內外已有雍正淩逼弟輩等議論。
雍正充耳不聞。
他行得正坐得直,何懼流言蜚語。
同月,內務府來報,早些時日,因收受賄賂,欺上瞞下被拘在景山幽禁的梁九功,畏罪自盡。
雍正沉默片刻,憶及太後曾告訴他,她兩次複寵,都有梁九功的幫助。
他終究不忍,開口道:“梁九功畢竟侍奉先帝多年,念其勤勞,著銀發喪。”
他終究給了梁九功一個還算體麵的結局。
自私自利了一輩子的梁九功,因為烏瑪祿的善舉,回了兩回善意。而這兩回善意,為他掙得了個體麵的死後。
也不知算天意弄人,還是算各有報應。
三月,雍正追封同母妹和碩溫憲公主,為固倫溫憲公主。
莊親王博果鐸卒而無子,康熙命十六阿哥允祿繼嗣為後,承襲莊親王爵位。
襲了莊親王的爵,便得了莊親王府上的一切,允祿便不用過得像從前那般拮據——他為他不善經營的十六弟尋了個好去處。
王雲錦知曉後,對著乾清宮的方向拜了拜,繼續禮佛念經祈福。
她早已不問世事多年,甚至足不出戶。
她將她的一生,留於佛法。
四月初三,雍正帝給禮部諭:“景陵辦理修飾甚好,十七阿哥、孫渣齊、薩爾那,甚屬盡心,敬謹效力。十七阿哥封郡王……”。
同月十六日,正式封十七阿哥允禮為多羅果郡王,管理藩院事。
同月,康熙梓宮運往遵化景陵安葬後,雍正諭令允禵留住景陵附近的湯泉,不許返回京師,並命馬蘭峪總兵範時繹監視他的行動。
隨後不久,允禩呈交允罪證。
因允陽奉陰違,大不敬。
雍正下令,奪其爵位,命人將他逮捕回京。
五月初七,雍正命廢太子胤礽之子理郡王弘晳,攜家屬遷移至京郊鄭家莊居住。
弘皙入住後,每日去村上私塾聽先生講課。
那是個二十多歲的教書先生。
混熟後,那教書先生告訴他,教書先生的爺爺奶奶是宮裏出來的。
弘皙好奇的問道:“什麽出身?”
那後生最初不說,後來才說是如今的仁壽皇太後身邊出來的,兩人都是。
弘皙奇道:“太監宮女的,如何有孩子。”
教書先生笑道:“我爹是爺爺奶奶收養的,他們老兩口一輩子收養了很多孩子,有上百來個。大多會回來看望他們。有些是為了和宮裏搭上關係。但有些是真的把他們當爹娘看的。”
教書先生邀請弘皙一塊兒回去吃飯。
他們是個大家子,乍一看,也算得上是子孫興旺。
五月十三日,皇後烏拉那拉氏的千秋節誕辰,因還在三年喪期,雍正下令停止行禮筵宴。
雖未辦,但諸王公大臣,盡皆上呈進箋文,恭賀皇後的壽誕與節慶。
雍正如此行徑,並非不喜烏拉那拉靜姝,而是遵照守孝之節。
至親過世,直係親屬需守孝三年,不得飲酒作樂,自然不會擺宴過壽。
非獨停了皇後的千秋宴,雍正自己的萬壽節誕辰亦停止朝賀筵宴,隻遣官祭神祇與清朝祖宗陵寢。
私下,雍正愧疚同烏拉那拉靜姝道歉:“待守孝三年期過,我定為你補過。”
烏拉那拉靜姝笑道:“在爺心中,難道我就這般不曉事嗎。”
“不是。”雍正歎道,“是我心裏愧疚。”
烏拉那拉靜姝反倒安慰他:“皇父在生時,也不是年年都辦。你我年歲大了,辦不辦的,又差什麽?”
她笑道:“不辦,還少些折騰。”
末了,她故意取笑道:“難不成你我二人還盯上了那些大臣送的賀禮?”
雍正一把抱住她,笑道:“你啊。”
他在燈火通明下看她,越看越歡喜:“得妻如此,夫複何求。”
靜姝讓他把自己放下,和他說正事:“皇額娘今日召我,把這些都給了我。我在想,她是不是……是不是要不行了?”
雍正有些不高興了。
靜姝把東西都取了出來,厚厚一疊,還有好些盒子,裏麵裝滿了珠寶首飾。
“是有些不對。”雍正問,“你叫人問了嗎?”
“問了。”靜姝微微顰眉,“說是皇額娘的身子老樣子,雖有哮病,但還好。”
雍正放了一半的心:“許是皇額娘知曉不辦宴,怕你委屈,特意送你的。”
“那也太多了……”靜姝憂心著。
雍正拉著她睡覺了。
他不曾想,靜姝的擔憂是對的。
五月二十二日,烏瑪祿病重,雍正親至永和宮,晝夜侍奉湯藥。
烏瑪祿在昏迷不醒間,做了個夢。
她看見了一個同車輪般旋轉不休的圓盤,上麵寫著“命運之輪”。
當她靠近命運之輪,裏間顯示畫麵,那是一個人的前生今世。
畫麵中的少女,身穿旗裝,神色間怯懦自卑。即便美貌,但和京中那些世家大族的小姐們比起來,她簡直卑微如塵土。
她的阿瑪為她取名瑪祿。
她的阿瑪姓烏雅。
她是烏雅瑪祿。
第一次高燒時,本會要了烏雅瑪祿的命。她卻莫名其妙的好了。
第二次高燒,的確要了烏雅瑪祿的命。
可是,她的靈魂卻憑借鐲子,去往了另一個年代。
她飄蕩得太久,然後失去一切記憶,呱呱墜地。
在她降生不久,現世的喇嘛依著數百年前的約定,送來鐲子,為她取名烏瑪祿。
烏瑪祿在那個年代,安靜生長。
她被那個時代所馴化,她真心實意的認同那個更加平等更加自由的年代。
後來,卻在鐲子的牽引下,回到了烏雅瑪祿的時代——因為,屬於烏雅瑪祿的一生還未完結。
命運之輪上,早已寫定了烏雅瑪祿的命運與結局。
所以,屬於烏雅瑪祿的靈魂,不論去往哪個星球與時代,終將會回到這個時代,過完屬於烏雅瑪祿命定的一生——那無法掙紮,無法勉強,無可救藥的一生。
可是,烏瑪祿早已忘了她是烏雅瑪祿時的一切。
曾經烏雅瑪祿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在烏瑪祿眼中,充滿了腐朽落後,不平等與壓迫。
她格格不入。
她成了亮不起的黎明,暗不下的黃昏。
沒辦法完全融入,又沒辦法徹底離開。
她像極了這個朝代末期,出國留學的有誌之士,看遍了世間繁華,知道許許多多的道理,卻依舊無法拯救這個時代與國家。也無法完全割舍這個國家離開。
她悲哀的不上不下的停留在這裏。
她在神思昏沉中睜開眼。
她遲鈍的想。
原來,從始至終,烏瑪祿和烏雅瑪祿都是同一個靈魂啊。
所以……她從一開始就回不去了……
是她,錯認了他鄉是故鄉。
可是,對她來說,到底哪個是他鄉,哪個是故鄉呢?
她沒有得出答案。
她閉上了眼。
五月二十三日,醜刻。
她,崩逝。
還有三個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