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出發前往文化館。三個西裝革履的男人站在大門口,車才停穩,便迎了上來。看見胡以心,領頭那個趕緊過來握手:“哎呀,歡迎歡迎,熱烈歡迎從中央來的老師和同學們哪!”
師生們雖然吃驚,好歹也見過大場麵,見招拆招,互相致意。
胡以心介紹方思慎:“這是我們隨行指導專家,京師大學國學院的方博士。”
那三人開始把方思慎當作了學生,見沒穿校服,以為是學校的實習生。大驚之下,連忙過來握手:“啊呀,方博士!幸會幸會!真是年輕有為,年輕有為啊!哈哈……”
方思慎很不習慣這種做派,擠出一點微笑,握個手,退到旁邊。
互相介紹過,原來這三位一早便在門口恭候,一位館長,一位副館長,拿鑰匙的是主任兼研究員。
進得文化館大門,一路經過老年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棋牌室、音樂室、閱覽室……終於來到藏書室。兩位館長要忙工作,留下姓馬的主任作陪。
“昨天聽說你們要來,特地找了幾個工人收拾衛生,好迎接貴客呀!”馬主任打開門,室內空蕩蕩的,中間一張乒乓球台當桌子,邊上碼著十幾張塑料方凳,靠牆有一排大書櫃。
“這些是《河津縣誌》,這邊是共和以來編寫出版的《河津黨史》、《河津革命誌士大全》、《河津新崛起》係列,我們文化館的同誌為這些著作付出了很大心血啊……”
“對不起,馬主任,我們主要想看看有關太史公的資料。”方思慎看他以為是跟領導匯報工作,有搞錯方向的危險,出聲打斷。
“啊,不愧是專家,果然有學問!就是河津本地,如今還有幾個知道太史公是我們家鄉的驕傲!真是給祖宗丟臉呐……”
畢竟是研究員,知道得比一般人多,方思慎道:“馬主任,若是您有空,還請多多指導。”
“不敢不敢。”
胡以心道:“您才是知情懂行的專家,我們這次寒假文化采風,是以探訪太史公故裏為主題,還請您不吝賜教才是。”轉身招呼學生:“同學們,大家有什麽問題,盡管提出來,請馬老師為我們解答。”
馬主任眯起小眼連連點頭:“好的好的。”
四個男生把十幾本磚頭厚的縣誌搬出來,在乒乓球台上鋪開。洪鑫一次就捧出六本,女生們圍在他身邊讚歎。有幾個學生原本定的小組專題就是“太史公籍貫考”,這會兒拿出預先準備的索引和目錄,有模有樣地翻閱查找起來。
馬主任歎道:“看這些孩子,多麽有出息!他們就是咱們國家的希望啊!”
方思慎幫著學生翻看縣誌,問:“馬主任,您這兒有沒有能夠複印的地方?”新版縣誌並非古籍,拿去複印也沒關係。
“這……館長辦公室有一台,我去問問。”
“不用了,馬老師。”洪鑫把手機掏出來,“我這個可以拍照,書上的字也能拍得很清楚,拍下來回去打印就行。”
一個女孩伸手搶過去:“好哇金土,這麽有用的東西也不早點貢獻出來。”
“喂!早說了不許叫外號,叫我大名!”比起搶走手機,洪鑫更緊張自己的名字。還好是文化館,這種部門跟洪家八杆子打不著,否則哪有一二把手不認得他洪四少的?其實他這半年氣質大變,又穿著校服,即使熟人迎麵撞上,也未必認得出來。
年輕人都喜歡新鮮玩意,立刻將洪鑫圍住:“快,快告訴我們怎麽用!”
“我這個也能拍照,拍人還行,書上的字就不行了。”
“呀,方老師您看,真的好清楚!連下麵注釋的小字都一個不差。”
方思慎接過去看看:“是挺清楚,那就先借洪鑫同學的手機用用。”
於是師生都圍坐在乒乓球台四周,人手一本縣誌,一邊看一邊討論。三位老師負責回答問題,發現重要內容便用手機拍照保存。馬主任本是當初編者骨幹,是這文化館裏真正有文化的實力人士,回答時總能把話題延伸開去,風俗人情、典故傳說,講得大是引人入勝。
年輕人耐心有限,查一陣文獻,便都放下書本,湊到馬老師跟前聽故事去了。
方思慎把十幾本縣誌摞到自己麵前,逐一翻閱,偶爾分神留意馬主任的龍門陣裏有無真正具備價值的信息。
“這個給你。”
麵前突然出現了那隻閃亮的寬屏超薄手機。
“喏,這樣,這樣,然後摁這個。”洪鑫給他演示用法,口氣硬梆梆的,“會了嗎?”
“會了。”方思慎抬頭微笑,“謝謝。”
洪大少轉身聽故事去了。
身為一名河津人,這兩天的所見所聞令他倍覺羞愧。洪大少做老大做習慣了,隨著距離故鄉越來越近,地頭蛇意識也不斷上升,誰知竟然插不上半句嘴。那些地點、人物、知識、傳聞,就在他土生土長的環境裏,十幾年來居然未曾留意過。他從來不知道,自小生活的家鄉,竟有如此陌生、神秘、深邃的一麵。
“馬老師,我們昨天下午去了禹門古渡,方老師說書上記載遺址石碑應該在這邊,怎麽給搬到橋那頭去了?”一個學生問。
“是啊是啊,橋那頭還有人賣票呢!我們在橋上碰見幾個對麵上來的,說是什麽‘禹門古渡龍門峽聯票’,一個人八十塊!聽說這邊根本不要錢,後悔死啦!”
馬主任苦笑:“同學們真細心。那遺址石碑啊,十年前確實是在橋這邊,屬於河津。共和五十年,對岸韓城向中央申請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建設國家一級文化旅遊名城,批文一下來,就把這塊碑給挪到橋那頭去了。”
“啊!這……怎麽可以?”
有學生憤憤不平道:“那河津怎麽不也申請一個?一個門的兩邊,大家都一樣嘛。”
馬主任被學生們的話觸動心事,長歎一口氣:“我們當時也是這麽想的啊,同學們。韓城硬把太史公籍貫說成他們的,打出‘太史公故裏’的口號,年年大張旗鼓地搞祭祀,辦儀式。太史公明明就是我們河津人,生於此地,葬在此地,還有無數後裔世世代代居鄉守土,即使黃河泛濫也不肯遷走,怎麽就成了他們的了?我們文化館這幾個人,去州府找了好幾趟。上麵指示說中央既然已經下了批文,叫我們服從大局,不要瞎折騰,唉!”
方思慎忽問:“馬主任,太史公故裏和‘服從大局’有什麽關係?”
“想必你們都知道,河津曆來盛產烏金,三十年前又發現了大量的軟銀,十年前經濟總產值就排在了晉州第一位。對岸韓城雖然隻隔了一條黃河,這些年卻一直窮得很,經濟始終沒什麽起色。就那龍門大橋,說是溝通兩地,可全是我們出錢建的哪!最近這些年,文化旅遊突然熱起來,他們居然動起這歪腦筋,硬把太史公給搬河對岸去了!上頭為了均衡經濟發展,任憑他們以訛傳訛,誤導大眾,唉!”
馬主任沉痛總結:“我們河津為了顧全大局,做出了重大犧牲啊!”
一個女孩恍然大悟:“啊,怪不得我總覺得衣服發黑,原來是烏金粉!”
其他學生被她提醒,也把袖口亮出來,黑乎乎一圈。
“才一天,就髒成這樣了,我本來還打算穿到回家再洗呢!”
國一高的日常校服,是以純白為主鑲嵌藏青條紋的運動套裝,大方素雅,缺點則顯而易見,太容易髒。初來乍到時以為空氣灰暗是天氣不好,現在都明白了,那是從周圍礦區飄來的烏金粉。
“這個……讓同學們受苦了。”馬主任滿含歉意,“現在已經比以前好多了,過幾年會更好,正在治理之中,治理之中。”
都是善解人意的好孩子,不再追究烏金粉髒了衣服。有人問:“馬老師,怎麽聽說韓城也有一座太史公墳墓,還有太史公祠堂呢?”
“那都是後來偽造的!當年太史公完成千古巨著《太史公書》,思鄉心切,帶著隨身侍從,騎匹老馬,從長安出發,取道同州,返回河津。”馬老師繪聲繪色,給同學們描述太史公臨終往事。
“走到韓城韓奕坡,這裏地勢很高,能隔河望見闊別多年的故鄉。太史公老淚縱橫,激動萬分。身體本來就衰弱不堪,不幸與世長辭。為了紀念他去世的地方,身邊的人便留下一雙靴子埋在那裏,隨後把屍體運回家鄉安葬。後來有人在埋靴子的地方修了一座衣冠塚,又建了一座祠堂。那祠堂本叫“望祖祠”,門外還有望鄉牌樓。什麽太史公祠,那都是後來改的!”
“啊?!”馬老師言之鑿鑿,學生們不禁深信不疑。
“唉!被他們這麽一鬧,搞得人人都以為太史公是韓城人。這幾年韓城借著文化旅遊的熱潮,著實沒少掙錢,經濟眼看是發展起來了。為了顧全大局,我們也不說什麽了。還是中央高瞻遠矚啊,知道怎麽發揮地方不同優勢,實現區域性互補……”
中午,文化館工作人員送來快餐。胡以心要給錢,被馬主任聲嘶力竭地攔住。
下午整理資料,分組討論。馬主任去忙自己的事了,學生們問:“方老師,照馬老師說的,太史公肯定是河津人了?”
方思慎淡淡一笑:“你們別忘了,還有人認為太史公死於獄中,根本沒機會回故鄉。”
“啊,也是。”
“我看那馬老師說得跟親眼見過似的,兩千多年前的事,他怎麽知道得那麽清楚?肯定有水分!”
“這還不簡單,他說韓城那墳墓裏是雙靴子,挖開看看不就知道了?”這回開口的卻是洪鑫。
“就是就是,墳墓裏頭埋的是什麽,挖開看看,立刻真相大白。”學生們深覺有理,紛紛點頭附和。
方思慎沉吟道:“這確實是最有效的辦法。不過,且不說挖掘古墓的技術問題,還有當地官員百姓能不能答應,即使挖開墳墓,裏邊埋的不是靴子而是人的遺骨,怎麽證明那人就一定是太史公呢?”
“是啊……”馬上有學生舉一反三,“就算真是雙靴子,怎麽知道就一定是太史公的靴子呢?”
洪鑫道:“隻要挖出東西來,總能證明點什麽吧?”
方思慎點頭:“那當然。尋找證據的辦法各種各樣,曆史雖然層層累積,總有蛛絲馬跡可以追尋。”
男生們一臉蠢蠢欲動。
女孩子膽小:“喂,你們不會真的想去挖那個……古墓吧?”
方思慎搖搖頭:“考古發掘雖然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卻也是最後的最應慎重的辦法。文物埋在地下,待在它該在的地方,才是最好的保護。咱們還是先從文獻入手,比方‘龍門’這個地名,太過籠統,曆代行政區域沿革變遷,在漢孝武帝時期,‘龍門’具體指哪裏?再比方地名命名雖然確有‘山東水西謂之陽’的規律,但在太史公生活年代,這種說法是否通行?”
“啊,老師,太難了啦!我們不可能完成任務啊!”
“我知道。”方老師笑了,“僅憑這點工夫,咱們不可能考證出太史公真正的故鄉是哪裏。但是你們可以提出自己的猜測,包括考證方法的猜測,以及對前人某一個觀點的補充或質疑,都很可能填補本領域研究空白。大家記住,研究成果不論大小……”
學生們齊答:“研究精神無處不在!”
冬天黑得早,半天工夫飛快過去,正當師生們準備告別離開,馬主任陪同正副館長來了:“已經備好晚餐,請兩位老師還有同學們千萬不要嫌棄,我們文化館很久沒有像你們這樣的貴客光臨,真是榮幸之至……”
再三推辭,卻被對方以晚飯備好不能浪費為由說服,一行人終於還是跟著去了飯店。三位領導習慣性地就開了白酒:“這是我們晉州有名的汾酒,來來來,汾酒必喝,喝酒必汾啊,哈哈……”
河津出了名的富裕,地方衙門都有自己的專項招待款。文化館雖說比較邊緣,每年分到戶頭的發展基金,全館上下天天吃都吃不完。好不容易有這麽一個款待京城客人的機會,自當略盡地主之誼,表達河津人民的深情厚誼。
國一高師生再怎麽見過世麵,也沒上慣此等場合,好幾個學生都傻眼了。胡以心趕緊站起來:“陳館長,他們都是高中生,還未成年呢,不能喝酒。”
那邊副館長已經把杯子滿上:“孩子們未成年,胡老師可是成年了吧?胡老師這麽年輕漂亮……”
胡以心的臉頓時板了下來。
方思慎暗道不妙,妹妹的脾氣他可清楚得很,卻不知如何是好,忙用眼神向馬主任求助。
“女士不勉強,這樣,方博士替胡老師喝了這一杯!”
方思慎沒想到求助的結果,是把火引到自己身上,愣住:“我、我不會喝啊……”
“怎麽?方博士瞧不起人啊?你們大老遠從京城來,我們這地方偏僻,也沒什麽可招待的。怎麽也得喝了這杯,給河津人民一點麵子,啊?”當領導的,一杯在手,氣勢立馬不同。
方思慎這回真急了。按說他長在東北青丘白水,那是個寧肯不吃飯也要喝酒的地方,但在養父的嚴厲阻止下,小時候從沒沾過。上了大學發現自己半杯就倒,便十分自律,可說一點酒量也無。加上此等場合,愈發口拙舌笨,隻知道一個勁兒掉腦袋:“對不起,我不能喝,真不能喝。”
“三位叔叔伯伯,”洪鑫站起來,給自己倒了一杯果汁,“請叔叔伯伯們原諒,我們老師真的從來不喝酒。兩位老師除了指導我們學習,還要照顧這麽多同學的生活,萬一喝醉了,讓我們可怎麽辦才好?說不定,回了京城,不光要挨校長的罵,還要被同學們的爸爸媽媽埋怨呢!請叔叔伯伯們體諒老師吧。我也是學生,隻能用這杯果汁代酒,替同學們謝謝你們,謝謝你們對我們學習的支持和鼓勵!”
他一口流利的京片子,加上身材高大,滿臉真誠,竟把學生代表的角色扮演得像模像樣。
那陳館長一拍桌子:“好!果然英雄出少年!”
洪鑫端起杯子走過去,挨個給三位領導敬酒。胡以心緊跟著換了臉色,端起果汁向領導賠罪道謝,場麵一下熱烈起來。
輪到最後一位馬主任,方思慎就坐在馬主任旁邊,洪大少這一插%進來,整個把他擋住。正目瞪口呆瞧著這場表演,忽然發現洪鑫背起一隻手,就跟腦後長了眼睛似的,迅速把自己麵前那杯白酒倒在湯碗裏,又不著痕跡地敲了敲桌子。方老師福至心靈,立刻往酒杯裏盛了一勺過麵條的涼白開。
一頓飯吃了三個小時,也算賓主盡歡。往外走的時候,正好對麵包間的客人散席出來。洪鑫看見迎麵而來的濃妝高挑女性,驚惶失措,掉頭就往包房裏鑽。
那女人先是一愣,繼而尖叫著撲上來:“金狗娃兒!你個吃巴巴的山藥蛋子——我叫你躲,叫你躲!”殺進包房揪住洪鑫的耳朵,將他拖了出來。
洪大少斜弓著身子:“二姐,你文明點兒,文明點兒成不?我這京城來的老師同學都看著呢!”
師生們雖然吃驚,好歹也見過大場麵,見招拆招,互相致意。
胡以心介紹方思慎:“這是我們隨行指導專家,京師大學國學院的方博士。”
那三人開始把方思慎當作了學生,見沒穿校服,以為是學校的實習生。大驚之下,連忙過來握手:“啊呀,方博士!幸會幸會!真是年輕有為,年輕有為啊!哈哈……”
方思慎很不習慣這種做派,擠出一點微笑,握個手,退到旁邊。
互相介紹過,原來這三位一早便在門口恭候,一位館長,一位副館長,拿鑰匙的是主任兼研究員。
進得文化館大門,一路經過老年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棋牌室、音樂室、閱覽室……終於來到藏書室。兩位館長要忙工作,留下姓馬的主任作陪。
“昨天聽說你們要來,特地找了幾個工人收拾衛生,好迎接貴客呀!”馬主任打開門,室內空蕩蕩的,中間一張乒乓球台當桌子,邊上碼著十幾張塑料方凳,靠牆有一排大書櫃。
“這些是《河津縣誌》,這邊是共和以來編寫出版的《河津黨史》、《河津革命誌士大全》、《河津新崛起》係列,我們文化館的同誌為這些著作付出了很大心血啊……”
“對不起,馬主任,我們主要想看看有關太史公的資料。”方思慎看他以為是跟領導匯報工作,有搞錯方向的危險,出聲打斷。
“啊,不愧是專家,果然有學問!就是河津本地,如今還有幾個知道太史公是我們家鄉的驕傲!真是給祖宗丟臉呐……”
畢竟是研究員,知道得比一般人多,方思慎道:“馬主任,若是您有空,還請多多指導。”
“不敢不敢。”
胡以心道:“您才是知情懂行的專家,我們這次寒假文化采風,是以探訪太史公故裏為主題,還請您不吝賜教才是。”轉身招呼學生:“同學們,大家有什麽問題,盡管提出來,請馬老師為我們解答。”
馬主任眯起小眼連連點頭:“好的好的。”
四個男生把十幾本磚頭厚的縣誌搬出來,在乒乓球台上鋪開。洪鑫一次就捧出六本,女生們圍在他身邊讚歎。有幾個學生原本定的小組專題就是“太史公籍貫考”,這會兒拿出預先準備的索引和目錄,有模有樣地翻閱查找起來。
馬主任歎道:“看這些孩子,多麽有出息!他們就是咱們國家的希望啊!”
方思慎幫著學生翻看縣誌,問:“馬主任,您這兒有沒有能夠複印的地方?”新版縣誌並非古籍,拿去複印也沒關係。
“這……館長辦公室有一台,我去問問。”
“不用了,馬老師。”洪鑫把手機掏出來,“我這個可以拍照,書上的字也能拍得很清楚,拍下來回去打印就行。”
一個女孩伸手搶過去:“好哇金土,這麽有用的東西也不早點貢獻出來。”
“喂!早說了不許叫外號,叫我大名!”比起搶走手機,洪鑫更緊張自己的名字。還好是文化館,這種部門跟洪家八杆子打不著,否則哪有一二把手不認得他洪四少的?其實他這半年氣質大變,又穿著校服,即使熟人迎麵撞上,也未必認得出來。
年輕人都喜歡新鮮玩意,立刻將洪鑫圍住:“快,快告訴我們怎麽用!”
“我這個也能拍照,拍人還行,書上的字就不行了。”
“呀,方老師您看,真的好清楚!連下麵注釋的小字都一個不差。”
方思慎接過去看看:“是挺清楚,那就先借洪鑫同學的手機用用。”
於是師生都圍坐在乒乓球台四周,人手一本縣誌,一邊看一邊討論。三位老師負責回答問題,發現重要內容便用手機拍照保存。馬主任本是當初編者骨幹,是這文化館裏真正有文化的實力人士,回答時總能把話題延伸開去,風俗人情、典故傳說,講得大是引人入勝。
年輕人耐心有限,查一陣文獻,便都放下書本,湊到馬老師跟前聽故事去了。
方思慎把十幾本縣誌摞到自己麵前,逐一翻閱,偶爾分神留意馬主任的龍門陣裏有無真正具備價值的信息。
“這個給你。”
麵前突然出現了那隻閃亮的寬屏超薄手機。
“喏,這樣,這樣,然後摁這個。”洪鑫給他演示用法,口氣硬梆梆的,“會了嗎?”
“會了。”方思慎抬頭微笑,“謝謝。”
洪大少轉身聽故事去了。
身為一名河津人,這兩天的所見所聞令他倍覺羞愧。洪大少做老大做習慣了,隨著距離故鄉越來越近,地頭蛇意識也不斷上升,誰知竟然插不上半句嘴。那些地點、人物、知識、傳聞,就在他土生土長的環境裏,十幾年來居然未曾留意過。他從來不知道,自小生活的家鄉,竟有如此陌生、神秘、深邃的一麵。
“馬老師,我們昨天下午去了禹門古渡,方老師說書上記載遺址石碑應該在這邊,怎麽給搬到橋那頭去了?”一個學生問。
“是啊是啊,橋那頭還有人賣票呢!我們在橋上碰見幾個對麵上來的,說是什麽‘禹門古渡龍門峽聯票’,一個人八十塊!聽說這邊根本不要錢,後悔死啦!”
馬主任苦笑:“同學們真細心。那遺址石碑啊,十年前確實是在橋這邊,屬於河津。共和五十年,對岸韓城向中央申請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建設國家一級文化旅遊名城,批文一下來,就把這塊碑給挪到橋那頭去了。”
“啊!這……怎麽可以?”
有學生憤憤不平道:“那河津怎麽不也申請一個?一個門的兩邊,大家都一樣嘛。”
馬主任被學生們的話觸動心事,長歎一口氣:“我們當時也是這麽想的啊,同學們。韓城硬把太史公籍貫說成他們的,打出‘太史公故裏’的口號,年年大張旗鼓地搞祭祀,辦儀式。太史公明明就是我們河津人,生於此地,葬在此地,還有無數後裔世世代代居鄉守土,即使黃河泛濫也不肯遷走,怎麽就成了他們的了?我們文化館這幾個人,去州府找了好幾趟。上麵指示說中央既然已經下了批文,叫我們服從大局,不要瞎折騰,唉!”
方思慎忽問:“馬主任,太史公故裏和‘服從大局’有什麽關係?”
“想必你們都知道,河津曆來盛產烏金,三十年前又發現了大量的軟銀,十年前經濟總產值就排在了晉州第一位。對岸韓城雖然隻隔了一條黃河,這些年卻一直窮得很,經濟始終沒什麽起色。就那龍門大橋,說是溝通兩地,可全是我們出錢建的哪!最近這些年,文化旅遊突然熱起來,他們居然動起這歪腦筋,硬把太史公給搬河對岸去了!上頭為了均衡經濟發展,任憑他們以訛傳訛,誤導大眾,唉!”
馬主任沉痛總結:“我們河津為了顧全大局,做出了重大犧牲啊!”
一個女孩恍然大悟:“啊,怪不得我總覺得衣服發黑,原來是烏金粉!”
其他學生被她提醒,也把袖口亮出來,黑乎乎一圈。
“才一天,就髒成這樣了,我本來還打算穿到回家再洗呢!”
國一高的日常校服,是以純白為主鑲嵌藏青條紋的運動套裝,大方素雅,缺點則顯而易見,太容易髒。初來乍到時以為空氣灰暗是天氣不好,現在都明白了,那是從周圍礦區飄來的烏金粉。
“這個……讓同學們受苦了。”馬主任滿含歉意,“現在已經比以前好多了,過幾年會更好,正在治理之中,治理之中。”
都是善解人意的好孩子,不再追究烏金粉髒了衣服。有人問:“馬老師,怎麽聽說韓城也有一座太史公墳墓,還有太史公祠堂呢?”
“那都是後來偽造的!當年太史公完成千古巨著《太史公書》,思鄉心切,帶著隨身侍從,騎匹老馬,從長安出發,取道同州,返回河津。”馬老師繪聲繪色,給同學們描述太史公臨終往事。
“走到韓城韓奕坡,這裏地勢很高,能隔河望見闊別多年的故鄉。太史公老淚縱橫,激動萬分。身體本來就衰弱不堪,不幸與世長辭。為了紀念他去世的地方,身邊的人便留下一雙靴子埋在那裏,隨後把屍體運回家鄉安葬。後來有人在埋靴子的地方修了一座衣冠塚,又建了一座祠堂。那祠堂本叫“望祖祠”,門外還有望鄉牌樓。什麽太史公祠,那都是後來改的!”
“啊?!”馬老師言之鑿鑿,學生們不禁深信不疑。
“唉!被他們這麽一鬧,搞得人人都以為太史公是韓城人。這幾年韓城借著文化旅遊的熱潮,著實沒少掙錢,經濟眼看是發展起來了。為了顧全大局,我們也不說什麽了。還是中央高瞻遠矚啊,知道怎麽發揮地方不同優勢,實現區域性互補……”
中午,文化館工作人員送來快餐。胡以心要給錢,被馬主任聲嘶力竭地攔住。
下午整理資料,分組討論。馬主任去忙自己的事了,學生們問:“方老師,照馬老師說的,太史公肯定是河津人了?”
方思慎淡淡一笑:“你們別忘了,還有人認為太史公死於獄中,根本沒機會回故鄉。”
“啊,也是。”
“我看那馬老師說得跟親眼見過似的,兩千多年前的事,他怎麽知道得那麽清楚?肯定有水分!”
“這還不簡單,他說韓城那墳墓裏是雙靴子,挖開看看不就知道了?”這回開口的卻是洪鑫。
“就是就是,墳墓裏頭埋的是什麽,挖開看看,立刻真相大白。”學生們深覺有理,紛紛點頭附和。
方思慎沉吟道:“這確實是最有效的辦法。不過,且不說挖掘古墓的技術問題,還有當地官員百姓能不能答應,即使挖開墳墓,裏邊埋的不是靴子而是人的遺骨,怎麽證明那人就一定是太史公呢?”
“是啊……”馬上有學生舉一反三,“就算真是雙靴子,怎麽知道就一定是太史公的靴子呢?”
洪鑫道:“隻要挖出東西來,總能證明點什麽吧?”
方思慎點頭:“那當然。尋找證據的辦法各種各樣,曆史雖然層層累積,總有蛛絲馬跡可以追尋。”
男生們一臉蠢蠢欲動。
女孩子膽小:“喂,你們不會真的想去挖那個……古墓吧?”
方思慎搖搖頭:“考古發掘雖然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卻也是最後的最應慎重的辦法。文物埋在地下,待在它該在的地方,才是最好的保護。咱們還是先從文獻入手,比方‘龍門’這個地名,太過籠統,曆代行政區域沿革變遷,在漢孝武帝時期,‘龍門’具體指哪裏?再比方地名命名雖然確有‘山東水西謂之陽’的規律,但在太史公生活年代,這種說法是否通行?”
“啊,老師,太難了啦!我們不可能完成任務啊!”
“我知道。”方老師笑了,“僅憑這點工夫,咱們不可能考證出太史公真正的故鄉是哪裏。但是你們可以提出自己的猜測,包括考證方法的猜測,以及對前人某一個觀點的補充或質疑,都很可能填補本領域研究空白。大家記住,研究成果不論大小……”
學生們齊答:“研究精神無處不在!”
冬天黑得早,半天工夫飛快過去,正當師生們準備告別離開,馬主任陪同正副館長來了:“已經備好晚餐,請兩位老師還有同學們千萬不要嫌棄,我們文化館很久沒有像你們這樣的貴客光臨,真是榮幸之至……”
再三推辭,卻被對方以晚飯備好不能浪費為由說服,一行人終於還是跟著去了飯店。三位領導習慣性地就開了白酒:“這是我們晉州有名的汾酒,來來來,汾酒必喝,喝酒必汾啊,哈哈……”
河津出了名的富裕,地方衙門都有自己的專項招待款。文化館雖說比較邊緣,每年分到戶頭的發展基金,全館上下天天吃都吃不完。好不容易有這麽一個款待京城客人的機會,自當略盡地主之誼,表達河津人民的深情厚誼。
國一高師生再怎麽見過世麵,也沒上慣此等場合,好幾個學生都傻眼了。胡以心趕緊站起來:“陳館長,他們都是高中生,還未成年呢,不能喝酒。”
那邊副館長已經把杯子滿上:“孩子們未成年,胡老師可是成年了吧?胡老師這麽年輕漂亮……”
胡以心的臉頓時板了下來。
方思慎暗道不妙,妹妹的脾氣他可清楚得很,卻不知如何是好,忙用眼神向馬主任求助。
“女士不勉強,這樣,方博士替胡老師喝了這一杯!”
方思慎沒想到求助的結果,是把火引到自己身上,愣住:“我、我不會喝啊……”
“怎麽?方博士瞧不起人啊?你們大老遠從京城來,我們這地方偏僻,也沒什麽可招待的。怎麽也得喝了這杯,給河津人民一點麵子,啊?”當領導的,一杯在手,氣勢立馬不同。
方思慎這回真急了。按說他長在東北青丘白水,那是個寧肯不吃飯也要喝酒的地方,但在養父的嚴厲阻止下,小時候從沒沾過。上了大學發現自己半杯就倒,便十分自律,可說一點酒量也無。加上此等場合,愈發口拙舌笨,隻知道一個勁兒掉腦袋:“對不起,我不能喝,真不能喝。”
“三位叔叔伯伯,”洪鑫站起來,給自己倒了一杯果汁,“請叔叔伯伯們原諒,我們老師真的從來不喝酒。兩位老師除了指導我們學習,還要照顧這麽多同學的生活,萬一喝醉了,讓我們可怎麽辦才好?說不定,回了京城,不光要挨校長的罵,還要被同學們的爸爸媽媽埋怨呢!請叔叔伯伯們體諒老師吧。我也是學生,隻能用這杯果汁代酒,替同學們謝謝你們,謝謝你們對我們學習的支持和鼓勵!”
他一口流利的京片子,加上身材高大,滿臉真誠,竟把學生代表的角色扮演得像模像樣。
那陳館長一拍桌子:“好!果然英雄出少年!”
洪鑫端起杯子走過去,挨個給三位領導敬酒。胡以心緊跟著換了臉色,端起果汁向領導賠罪道謝,場麵一下熱烈起來。
輪到最後一位馬主任,方思慎就坐在馬主任旁邊,洪大少這一插%進來,整個把他擋住。正目瞪口呆瞧著這場表演,忽然發現洪鑫背起一隻手,就跟腦後長了眼睛似的,迅速把自己麵前那杯白酒倒在湯碗裏,又不著痕跡地敲了敲桌子。方老師福至心靈,立刻往酒杯裏盛了一勺過麵條的涼白開。
一頓飯吃了三個小時,也算賓主盡歡。往外走的時候,正好對麵包間的客人散席出來。洪鑫看見迎麵而來的濃妝高挑女性,驚惶失措,掉頭就往包房裏鑽。
那女人先是一愣,繼而尖叫著撲上來:“金狗娃兒!你個吃巴巴的山藥蛋子——我叫你躲,叫你躲!”殺進包房揪住洪鑫的耳朵,將他拖了出來。
洪大少斜弓著身子:“二姐,你文明點兒,文明點兒成不?我這京城來的老師同學都看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