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郭肥一行商賈離開時,裏門外聚集的人群也漸漸散去了,複望裏開始冷清下來,這時卓倧便邀請五位家主到他家裏做客。
吳詠本以為沒他什麽事,可以回家休息。卻沒想到吳盱點名讓他作陪。
就當眾人要趕往卓家時,田典李劼跑過來告知吳詠有兩人從宛城過來找他。
吳詠猜測應該是鐵鍋和種子到了。
果然,等他來到裏門口時,就看到兩個裝扮奇怪的人站在那裏。一個後麵背著大鐵鍋,一個渾身掛滿布袋。
兩人的另類打扮自然引起了眾人的注意,大家紛紛圍過來看熱鬧。
“這人是不是傻,背個鐵鍋到處跑。”
“好家夥,這麽大的鍋,得有二十斤重吧,據說還是從宛城背來的,這是有力氣沒地方使嗎。”
“旁邊那個是做什麽的身上怎麽會背這麽多布袋”
“孤陋寡聞了吧,那裏麵都是糧種。這人我認識,是宛城中魏家糧鋪的夥計。”
“魏家糧鋪,那可是陳國國相魏愔的私產,據說和陳王劉寵也有些關聯。”
“我說怎麽會有這麽敗家的人呢,糧種都敢賣,沒想到和陳國有關,這就不稀奇了,據說陳國的太食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腐敗不可食。”
……
吳詠見這麽多人圍觀,不禁有些無語,他的本意是買個鐵鍋來改善家裏的飲食條件,卻沒想到係統給他來個現實發貨。
前世的時候,他也看過一些係統流小說,基本都能憑空變出物品,難道他這個是假係統
他現在比較好奇,這漢代的收貨是怎麽個規矩,於是向兩人問道:“兩位怎麽確定是我收貨,若是我說沒收到怎麽辦呢”
背鍋的人打了哈哈,笑著說道:“小郎君說笑了,我家店鋪向來是客戶先預付所有費用,之後拿著憑證自取,像小郎君這樣要求送貨,配送費用是需要自行承擔。小人隻要按照地址送來,自有裏典出具證明,而且這麽多證人在場,定不會出了差錯。”
這時背種子的人也有些傲然的說道:“我家店鋪是誠信經營,真有像小郎君說的那樣,喪失良心的狡詐之人,到時自有官府處置他們。”
吳詠見他們說的這麽自信,真不知道說什麽好,放在後世,分分鍾教他們做人。
吳詠當然也沒有起什麽壞心思,
裏典朱昮問清兩人身份,分別給刻兩份竹板證明交予兩人。
吳詠瞟了一眼,上麵分別寫著:
“建寧三年正月廿二午時宛城陳氏鐵鋪陳砂送鐵鍋一給吳詠”
“建寧三年正月廿二午時宛城魏氏糧鋪魏輪送糧種若幹給吳詠”
兩人接過竹板,隨後將貨物交到吳詠手中,便離開了。
見裏典還有事情忙,吳詠隻好喊來卓弢和李苗幫忙拿東西。
正當三人笑嘻嘻地要抬著這些物品趕往吳家時,五位家主卻湊上來,摸了摸鐵鍋,嘖嘖稱奇。
“這鐵鍋工藝一看就是出自林慮山中的陳氏。”
“哈哈,這話沒錯,咱們宛城幾乎所有的鐵匠鋪的鐵器都是出自林慮山中陳氏的冶煉工場。”
“據說他們家族乃是昭平君與武帝女夷安公主的後人,盤踞在那裏近三百年,外人很難插手進去。”
“自光武中興以來,朝廷逐漸放開了鹽鐵專賣,允許民間冶煉,這鐵器的利潤不知富了多少家族,可惜咱們宛城雖然有十萬戶人口,卻沒有鐵礦,白白便宜了這林慮的陳氏。”
“時移世易,朝廷數次要收回鹽鐵專賣權,都被這些既得利益的家族阻止,迫不得已隻能征稅,這些黑了心的,卻把稅加到價格中,最終還是由百姓承擔。”
“是啊,這些鐵器被他們壟斷,價格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就拿麵前這個鐵鍋來說,值兩百錢,可以換來四石糧食了。”
“哎,吳詠賢侄這太虛吃食的做法若是推廣出去,我大漢千萬戶人家至少需要千萬口鐵鍋,這是何等的財富啊。”
“可惜啊,此等財富與我等五姓無關。”
“嗬嗬,這可說不定呢!”這時任家主任勝,冷冷一笑。
“此話怎講”其他四位家主看向任勝。
“以前百姓的需求有限,利潤也是有限的,朝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算了,現在可是無量的財富唾手可得,朝廷豈能不管不問,就算當今天子想讓利與民,那些在朝堂上為官的,可就不是那麽好說話的。”
任勝說完,與其他四位家主對視一眼,心裏暗想:或許到時咱們也能分上一杯羹。
五人心有靈犀想到一起,但眼下人多眼雜,也不便多說,便把話題轉移到種子上麵。
隻見李家主李黃在眾多布袋中隨機選一個,從裏麵摸出一小把菜籽,疑惑道:“這是油菜籽買這個種子做什麽”
“應該是榨油吧,剛才吳賢侄做吃食用的好像就是這個,這樣的吃食流傳開來,恐怕以後家家戶戶都要種點油菜了。”
李黃點點頭,沒再提出新的疑問,繼續翻看其他種子袋。
“這是波斯菜種子!”
“這是芹菜種子!”
“這是菘菜種子!”
……
所有的布袋打開,竟然都是蔬菜種子,這時五位家主的臉色都有些變了。
“簡直是欺人太甚!這魏家糧鋪竟然哄騙到我吳氏子孫身上來,這些蔬菜種子送人都不一定有人要。”
“是啊,現在的土地種糧都不一定夠吃,哪還有閑置的地方用來種蔬菜。”
“現在的商人真是為了賺錢,良心都不要了,他們也就騙騙不明行情的少年人,誘騙他們購買種子,種植蔬菜,說是到時城裏人會搶著買,等賣了錢再買糧,比種植糧食劃算,豈不知又有幾人會去買蔬菜。到頭來,還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吳詠聽著五位家主的話,不由有些驚歎,這幾位可都是堪比後世鄉長的權勢人物,沒想到對農作物這麽了解,要是擱在後世,長出來的蔬菜能有人認出來就不錯了。
就是他吳詠自己,別看是農林專業出身,隻看種子,也不一定分辨出來這些蔬菜。
眼看五位家主激憤地要去找魏家糧鋪算賬,吳詠隻好站出來,打個哈哈道:“幾位伯父的心意,侄兒受領了,這些種子是侄兒指定要的,他們並無欺瞞之意。”
吳詠本以為沒他什麽事,可以回家休息。卻沒想到吳盱點名讓他作陪。
就當眾人要趕往卓家時,田典李劼跑過來告知吳詠有兩人從宛城過來找他。
吳詠猜測應該是鐵鍋和種子到了。
果然,等他來到裏門口時,就看到兩個裝扮奇怪的人站在那裏。一個後麵背著大鐵鍋,一個渾身掛滿布袋。
兩人的另類打扮自然引起了眾人的注意,大家紛紛圍過來看熱鬧。
“這人是不是傻,背個鐵鍋到處跑。”
“好家夥,這麽大的鍋,得有二十斤重吧,據說還是從宛城背來的,這是有力氣沒地方使嗎。”
“旁邊那個是做什麽的身上怎麽會背這麽多布袋”
“孤陋寡聞了吧,那裏麵都是糧種。這人我認識,是宛城中魏家糧鋪的夥計。”
“魏家糧鋪,那可是陳國國相魏愔的私產,據說和陳王劉寵也有些關聯。”
“我說怎麽會有這麽敗家的人呢,糧種都敢賣,沒想到和陳國有關,這就不稀奇了,據說陳國的太食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腐敗不可食。”
……
吳詠見這麽多人圍觀,不禁有些無語,他的本意是買個鐵鍋來改善家裏的飲食條件,卻沒想到係統給他來個現實發貨。
前世的時候,他也看過一些係統流小說,基本都能憑空變出物品,難道他這個是假係統
他現在比較好奇,這漢代的收貨是怎麽個規矩,於是向兩人問道:“兩位怎麽確定是我收貨,若是我說沒收到怎麽辦呢”
背鍋的人打了哈哈,笑著說道:“小郎君說笑了,我家店鋪向來是客戶先預付所有費用,之後拿著憑證自取,像小郎君這樣要求送貨,配送費用是需要自行承擔。小人隻要按照地址送來,自有裏典出具證明,而且這麽多證人在場,定不會出了差錯。”
這時背種子的人也有些傲然的說道:“我家店鋪是誠信經營,真有像小郎君說的那樣,喪失良心的狡詐之人,到時自有官府處置他們。”
吳詠見他們說的這麽自信,真不知道說什麽好,放在後世,分分鍾教他們做人。
吳詠當然也沒有起什麽壞心思,
裏典朱昮問清兩人身份,分別給刻兩份竹板證明交予兩人。
吳詠瞟了一眼,上麵分別寫著:
“建寧三年正月廿二午時宛城陳氏鐵鋪陳砂送鐵鍋一給吳詠”
“建寧三年正月廿二午時宛城魏氏糧鋪魏輪送糧種若幹給吳詠”
兩人接過竹板,隨後將貨物交到吳詠手中,便離開了。
見裏典還有事情忙,吳詠隻好喊來卓弢和李苗幫忙拿東西。
正當三人笑嘻嘻地要抬著這些物品趕往吳家時,五位家主卻湊上來,摸了摸鐵鍋,嘖嘖稱奇。
“這鐵鍋工藝一看就是出自林慮山中的陳氏。”
“哈哈,這話沒錯,咱們宛城幾乎所有的鐵匠鋪的鐵器都是出自林慮山中陳氏的冶煉工場。”
“據說他們家族乃是昭平君與武帝女夷安公主的後人,盤踞在那裏近三百年,外人很難插手進去。”
“自光武中興以來,朝廷逐漸放開了鹽鐵專賣,允許民間冶煉,這鐵器的利潤不知富了多少家族,可惜咱們宛城雖然有十萬戶人口,卻沒有鐵礦,白白便宜了這林慮的陳氏。”
“時移世易,朝廷數次要收回鹽鐵專賣權,都被這些既得利益的家族阻止,迫不得已隻能征稅,這些黑了心的,卻把稅加到價格中,最終還是由百姓承擔。”
“是啊,這些鐵器被他們壟斷,價格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就拿麵前這個鐵鍋來說,值兩百錢,可以換來四石糧食了。”
“哎,吳詠賢侄這太虛吃食的做法若是推廣出去,我大漢千萬戶人家至少需要千萬口鐵鍋,這是何等的財富啊。”
“可惜啊,此等財富與我等五姓無關。”
“嗬嗬,這可說不定呢!”這時任家主任勝,冷冷一笑。
“此話怎講”其他四位家主看向任勝。
“以前百姓的需求有限,利潤也是有限的,朝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算了,現在可是無量的財富唾手可得,朝廷豈能不管不問,就算當今天子想讓利與民,那些在朝堂上為官的,可就不是那麽好說話的。”
任勝說完,與其他四位家主對視一眼,心裏暗想:或許到時咱們也能分上一杯羹。
五人心有靈犀想到一起,但眼下人多眼雜,也不便多說,便把話題轉移到種子上麵。
隻見李家主李黃在眾多布袋中隨機選一個,從裏麵摸出一小把菜籽,疑惑道:“這是油菜籽買這個種子做什麽”
“應該是榨油吧,剛才吳賢侄做吃食用的好像就是這個,這樣的吃食流傳開來,恐怕以後家家戶戶都要種點油菜了。”
李黃點點頭,沒再提出新的疑問,繼續翻看其他種子袋。
“這是波斯菜種子!”
“這是芹菜種子!”
“這是菘菜種子!”
……
所有的布袋打開,竟然都是蔬菜種子,這時五位家主的臉色都有些變了。
“簡直是欺人太甚!這魏家糧鋪竟然哄騙到我吳氏子孫身上來,這些蔬菜種子送人都不一定有人要。”
“是啊,現在的土地種糧都不一定夠吃,哪還有閑置的地方用來種蔬菜。”
“現在的商人真是為了賺錢,良心都不要了,他們也就騙騙不明行情的少年人,誘騙他們購買種子,種植蔬菜,說是到時城裏人會搶著買,等賣了錢再買糧,比種植糧食劃算,豈不知又有幾人會去買蔬菜。到頭來,還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吳詠聽著五位家主的話,不由有些驚歎,這幾位可都是堪比後世鄉長的權勢人物,沒想到對農作物這麽了解,要是擱在後世,長出來的蔬菜能有人認出來就不錯了。
就是他吳詠自己,別看是農林專業出身,隻看種子,也不一定分辨出來這些蔬菜。
眼看五位家主激憤地要去找魏家糧鋪算賬,吳詠隻好站出來,打個哈哈道:“幾位伯父的心意,侄兒受領了,這些種子是侄兒指定要的,他們並無欺瞞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