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肥聽罷,先是有些羞怒,這是把他當傻子呢。隨即又想到什麽,不禁眼睛一亮。


    “按理說這錢花出去,我本不該問做什麽,但是呢,既然吳兄說了吳賢侄要教人做吃食,那就必須有我郭氏族人,我呢,也不求多,隻要給兩個名額就行。”


    吳盱突然有些後悔了,他的本意是將吳詠的這些太虛吃食的做法傳給五家本族,不能讓複望裏一支獨大,影響到主家。沒想到被郭肥抓到借口,妄想得到這天賜的秘法,這是他萬萬不能鬆口的,否則就是五大家族的罪人。


    不過還不等他開口,其他商賈也反應過來,這可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區區幾萬錢就能得到太虛傳承的秘法,若是錯過這個機會,他們豈不會後悔的天天睡不著覺。


    那位和郭肥身材差不多的商賈,趁著吳盱還沒開口,趕緊插話,“哈哈,我何倝一生癡迷美食,有這等好事,豈能少了我。”


    說完,從懷中掏出兩枚金葉子,也不管吳詠答應與否,直接塞到他手中,瀟灑轉身離開。


    郭肥見狀,也不再憐惜兩枚金錢,趕緊塞到吳詠手中,拍了拍他弱小的肩膀,語氣鼓勵中又含著告誡的味道。


    “賢侄,你可要用點心啊,這次壽誕,可能會有宮中的貴人到來,若是辦得好,得了貴人賞識,前途可謂是一片光明啊。”


    郭肥之後,剩餘的商賈都學著何倝,笑哈哈地塞完錢給吳詠,就走開,絕不多說一句話。


    吳詠捧著一把形狀各異的金子,有些不知所措,兩世為人,他還是第一次切身接觸到這麽多金製品,晃的他有些眼暈,這其中金豆子最多,其次是金葉子,還有幾枚小金環,但是金錢就兩枚,可見很稀有。


    五位家主各自交換了一下眼神,李黃走到吳詠麵身邊,示意他收起那些金製品,這才拱手道:“既然諸位如此看好這太虛秘法,大家又同為南陽之人,我複望裏豈有藏著掖著之理,但無規矩不成方圓,咱們事先說好,各家隻能出一人來學習,期限為半年。”


    “期限一到,各家可以重新派人帶著禮金來學,至於這期間學到多少,全憑個人天分,不得借口尋事。”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若是不讓這些商賈參與其中,指不定他們會在背後弄出什麽動作。倒不如給他們一些甜頭,安撫一下他們以及他們背後的勢力。


    再則他不相信吳詠會把所有的秘法都傳出來,人都是會有私心的,雖然吳詠才十二歲,但這更有利於掌控,到時曉以利害,這太虛秘法還不是都牢牢掌握在他們五大家族手裏。


    諸多商賈雖不滿意這個結果,但也明白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事實,能從五大家族手中搶下這份名額,已經實屬不易,後麵的事,隻能徐徐圖之。


    當下商賈們也不再糾結,眾人又相談甚歡起來。


    至於當事人吳詠,眾人好像完全沒有考慮他的意見。


    而吳詠自己呢,其實也沒把他們所謂的太虛秘法當回事,不就是一些吃食做法嗎,後世隨處可見,隻要想學,宮廷禦膳的做法隨便看。


    何況這些人給的實在太多了,若是不用點心教,他都感覺對不起自己良心。


    他們這邊表麵上倒是一團和氣,裏門外可是亂成一鍋粥了。


    起因是因為一位路過的孝子覺得解憂饃實在太好吃了,想要帶些回去給家中的老母吃,於是便要將竹籃和解憂饃一起買下。


    “在下乃是林慮縣的趙光,此行乃是去往涅陽請醫師為母親治病,醫師憐吾孝心,許諾兩日後登門,不想我歸來途中,有幸遇到太虛吃食臨世,念及家中臥病老母,還望這位兄台成全。”


    本來排隊的人群頓時傳來一陣躁動。


    “是那位效仿郭巨埋兒奉母的趙光嗎,這可也是一位孝子啊。”


    “我也聽說過他,他母親臥病多年,花光了所有祖上積蓄,最後不得不賣掉兩個年幼的女兒,繼續替母親看病。後來被縣令得知,舉為孝者,又有富戶憐其孝心為他贖回兩個女兒。”


    漢代以孝治國,孝道觀念是一種占社會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它的影響波及漢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


    凡是與孝字沾邊的,都是了不得大事件。


    裏典朱昮自然也不敢怠慢,揚言要白送兩個竹籃解憂饃給孝者。


    趙光卻是隻接過一個竹籃,拜謝道:“吾之孝,人性使然,豈可有巧取之意。”


    說罷,按照說好的價格,數出三十枚錢交給朱昮後,轉身離開。


    本來這隻是一場簡單的買賣關係,因為孝子趙光的舉動,一下子就升華了。


    好嘛,這下路人開始有樣學樣了,大家都在買解憂饃的時候,說是要送給家中長輩嚐嚐。


    這樣的說法,朱昮也不好意思收回竹籃。他本來就沒打算出售解憂饃,隻想快點打發走裏門前聚集的人群,所以也沒太把竹籃當回事。


    雖然竹籃值不了幾個錢,但是裏中各家除了家中常用外,也沒有多餘的,而且這個時節,時令也要求不可以伐竹木。


    竹籃本就不夠用,想要表孝心的人又太多,基本上各家裝解憂饃的竹籃隻要一提出來,馬上就被搶走。


    因此沒過多久,朱昮竟然發現沒有竹籃可用了,不得不宣布停止買解憂饃送竹籃的活動。


    這下剩餘的人群不願意了,頓時吵吵嚷嚷起來。


    “憑什麽啊,他們都有竹籃,我們卻沒有”


    “就是啊,沒有竹籃,我們買這麽多解憂饃回去孝敬長輩,這可怎麽裝啊”


    朱昮也是被吵的頭大,一時不知怎麽處理才好。


    好在有個小子機靈,指著人群中一人大聲喊道:“你們自己不是有包裹嗎幹嘛非要搶我們的竹籃你們再這樣,我們就不賣解憂饃了。”


    吵鬧的人群頓時寂靜下來,朱昮適時站出來打圓場,道:“小兒戲言,諸位不必在意,我朱昮在此立言,隻要諸位還有意買,複望裏的解憂饃就會一直賣。”


    “好,朱裏典大義。”


    人群不再糾結竹籃的事情,開始用隨身攜帶的包裹裝解憂饃,大家都是盡可能的多裝。有的實在沒有包裹的,就往懷裏裝。


    大約過了一個時辰,裏門外的人群漸漸消失。


    眼看時候不早,郭肥這時假意輕咳一聲,道:“家中長輩還沒吃過解憂饃呢,不知複望裏是否還有多餘的解憂饃出售。”


    這些商賈都是給過一吊錢的,於是卓倧安排李忠從裏中找出多餘的竹籃,每個都裝滿解憂饃,送與他們。


    吳詠看著眼前的場景,突然腦海冒出一句話:難道這就是漢代的打包帶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漢末,種田起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書二十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書二十載並收藏人在漢末,種田起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