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南宮是秦朝相國呂不韋在成周城的基礎上,大興土木,擴建城池,修建而成的風景幽雅、規模宏大的園林建築。漢高祖劉邦曾在此舉行過盛大的慶功宴會,進行論功行賞和評歎漢初三傑。
及至漢明帝時又新建了北宮與南宮對應,更是修築了禦道,使兩宮相連,從此南、北二宮成為皇帝、後妃的宮苑。
但二宮之中有一處非常特殊的建築,那就是雲台閣。
雲台閣也是漢明帝所建,當中供奉著漢光武帝劉秀麾下二十八員功臣宿將,堪比後世的英雄紀念碑。
因此自雲台閣建成後,除非是特殊的時日,雲台閣除了幾個不受寵的太監在打掃外,幾乎看不到任何外人,比後世的冷宮還冷清。
但近一年多來,雲台閣卻住進來了一位特殊的人,那就是太後竇妙。
竇妙的身份雖然是太後,其實今年不過二十歲。她十五歲被選入掖庭,同年就受封成為漢桓帝劉誌第三任皇後,但因為她封後是劉誌妥協士族的產物,因此很少劉誌受到寵愛。
兩年後,漢桓帝劉誌病逝,竇妙被尊為皇太後。因漢桓帝無子,便迎立年幼的解瀆亭侯劉宏為皇帝。
不久,其父大將軍竇武誅殺宦官的圖謀泄露,被中常侍王甫等詐稱漢靈帝詔書誅殺,之後竇妙被逼遷居到南宮雲台,還將她的家屬都被流放到比景縣。
失勢後,竇妙雖名義上仍為皇太後,實則被軟禁起來,見不到外人,終日鬱鬱寡歡。
這日清晨,黃門令董萌提著食盒進來,打破了雲台閣往日的平靜。
“皇上有旨,曰:皇太後有聰明母儀之德,雖居南宮,朕亦感念舊恩,今有南陽太守陳球獻上太虛吃食兩份,朕與太後分食之,不忘援立之功。”
傳完口諭,他對攔在大門前的兩個小太監訓斥道:“某有陛下授意,你們還不趕緊開門。”
兩個小太監自然不敢怠慢,急忙打開關閉許久的大門。
董萌提著食盒走在前麵,身後還跟著一個小宮女。
兩人一起來到雲台閣一處偏殿,這裏正是竇妙日常起居的地方。
門外的喧鬧早就驚動了太後和跟她身邊的伺候的兩個宮女。
等董萌前腳剛走進屋,立刻就被竇妙抓住手臂,語氣急切地問道:“是皇上讓你們迎我回長樂宮嗎”
董萌搖了搖,安慰道:“太後,如今每日伺候在陛下身邊的都是王甫候嵐等人,遷宮之事,不能操之過急,隻能徐徐圖之。”
竇妙立刻甩開董萌的手,咬牙切齒說:“我悔,不聽我父之言,斬殺禍亂之源;我恨,宦官恩將仇報,欲置我於死地;我悲,族人流落天涯,無能為力;我哀,新帝之不爭,漢室危矣。”
眾人看著癲狂欲瘋的竇妙,一時有些手足無措起來。
這時一直跟在董萌身後的小宮女,卻是突然竄出來,一把抱住竇妙,哭泣道:“姨母,你別這樣,姨祖母和表弟她們還等著您重新得勢,接她們回來呢。”
竇妙的瘋狂為之一滯,現在的她就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婦人,又被孤立幽閉在這清宮之中,可以說幾乎毫無翻身的機會。
小宮女見她不再癲狂,也停止了哭泣,溫聲說:“姨母千萬別喪失信心,遂了那些人的心意,您現在不僅是太後,還是漢室的支柱,正是因為有您在,那些人才不至於太過張狂。”
“此言當真”竇妙終於恢複了一些神誌,呆呆地問著麵前的小宮女。
“不敢欺瞞姨母,我名宋清,祖父是盛鄉侯宋衍,姑母是渤海王劉悝王妃,我被選為秀女,還是經過姨母首肯的。我在宮中時常得到父親的口信,朝堂上不少忠臣因為看不慣王甫候嵐等人諂媚皇上,想要太後主持公道。”
“姨母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忍耐,不論宮裏,還是宮外,有很多人還是支持您的。”
這時董萌也插話道:“太後,您是不知道,自從這孝仁皇後搬進長樂宮後,這宮中隻要是值錢的物品,都莫名其妙消失了。”
竇妙一臉愕然地看著他,問:“這是何意”
董萌看了一眼四周,貼著竇妙耳邊說:“聽說是孝仁皇後將這些物品都搬到自己宮外的宅中,給宮裏管事上報說摔碎了。”
“還真是無法無天,真把皇宮當自己家了。”竇妙被氣的滿臉通紅,她還真沒見過這麽不要臉的人,以後這皇宮還不都是她兒子,現在連自己兒子家的東西都偷。
過了好一會,竇妙又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癱坐在塌上,喃喃自語道:“哀家如今也是自身難保,又有什麽辦法呢。算了,她愛怎麽著就怎麽著吧。”
秀女宋清來到竇妙麵前,蹲下身來,靠在竇妙腿邊,輕聲安慰說:“姨母不宜妄自菲薄。您畢竟是當今天子名義上的嫡母,隻要您在一天,這皇宮還是由您說了算。”
“就說今日這太虛吃食,皇上本欲分給長樂宮那邊,最後還是太傅胡廣勸說之下,陛下改了旨意。可見太後在朝堂諸位大人心中還是有一定分量的。”
竇妙聽完,感覺內心舒服了些,抬頭看著屋中的幾人,想到自己淒涼的處境,不由落淚。
“哀家被幽閉在此已有一年多,也隻有你們兩個過來看望過哀家。都說人走茶涼,不過如此。想當年哀家何等榮耀,朝堂上諸公都要請示哀家旨意,就是在這皇宮裏又有哪個敢忤逆哀家,現如今連這雲台閣的院門都踏不出去。”
眾人一時不知怎麽安慰才好,董萌便將食盒提上來,將包子放在矮案上。
“太後先嚐嚐這太虛美食,聽說是有人神遊太虛,根據太虛之中的做法,研究製作出來。皇上吃了之後,都讚歎不已。”
這時伺候在竇妙身邊的兩個宮女也勸道:“是啊,太後,您就吃一點吧,這幾日您一直沒吃什麽東西,再這樣下去,身體是撐不住的。”
董萌大驚,急忙問,“這是怎麽回事”
其中一個宮女回道:“前段時間太後想要吃魚,我們就想去跟禦膳房說下,但是守門太監死活不開門,放我們出去。”
董萌皺眉思索一會,說:“往後某每日都過來一趟,太後有什麽需要,你們傳言於我,我自會處理。你們以後一定要照顧好太後。”
兩個宮女放下心來,若不是太後以前有恩於她們,她們才不會跟著過這種冷清的生活,現在有黃門令董萌牽頭,以後的日子要相對好過些。
兩人對視一眼,異口同聲說:“大人放心,奴婢兩人自當盡心服侍太後。”
這時宋清也勸道:“姨母,您好歹吃些吧,您若是倒下了,這大漢可真就沒有指望了。”
竇妙有些語氣無力說:“哀家不餓,你們吃吧。”
董萌和兩個宮女沒有辦法,隻能幹等著。還是宋清機靈,眼珠一轉,計上心頭來。
隻見她拿起一個包子,小心掰下一塊,放在嘴裏,一邊仔細品嚼,一邊又掰下三個小塊,分別塞到董萌和兩個宮女口中,同時語氣誇張地說:“真是太好吃了,你們三個都來嚐嚐,我第一次吃這麽好吃的食物,真不愧是太虛吃食啊,怪不得連皇上也隻能吃一提,剩下一提一定要送給太後,這一般人真是想吃都吃不到呢。”
竇妙畢竟年歲不大,又腹中饑餓,聞著食物的香氣,肚子自然而然起了反應,開始咕咕響。
宋清故意裝作聽不見,拿起一個包子,就塞到竇妙手中,興奮地說:“姨母,你快嚐嚐,真的好好吃,保管您吃了一個還想吃第二個。”
竇妙拿著包子,一時有些手足無措,口中更是不自覺地咽了咽口水,最終還是鼓起勇氣,尷尬笑笑,說:“難得你有孝心,哀家就吃一個吧。”
等她真正咬了一口時,頓時覺得這世上的美味莫過於此了,以前吃的那些山珍海味,跟這個包子一比,不僅味道上差了許多,口感上也是不如,真不愧是太虛吃食啊,不知這人是否還會做其他新奇食物,若是哀家當家那會,定要派衛士將此人帶到皇宮來,以後專為哀家一人做吃食。
想著想著,竇妙不知不覺就吃下一整提包子,等反應過來,頓時滿臉羞紅,不知說什麽才好。
還是宋清有眼力見,笑嘻嘻說:“姨母這回吃過這太虛吃食,可是想開了,以後不為其他,隻為日日能吃到這太虛食物,也該保養好身體,跟他們爭一爭,鬥一鬥。”
“你們三個先出去,哀家有些私話要跟侄女說。”竇妙揮手示意董萌和兩個宮女退下。
等三人關上大門,竇妙這才拉著宋清的手說:“你這麽有孝心,哀家也跟你透個底,以前竇家和宋家為了皇後之位,爭的是你死我活,如今竇氏被滅門,女眷都流放到嶺南,算是徹底出局了。
哀家雖然被幽閉,但隻要哀家還活著,這皇後之位就由哀家說了算。你回頭給你祖父傳個口信,哀家可以把這皇後之位許諾給你,但你們宋氏要答應幫我鏟除禍患。同時你也要答應我,以後若為後,要遠離宦官,勸誡皇上。”
宋清麵色有些羞紅,但還是點頭答應下來:“姨母放心,將來我若為皇後,一定會引導皇上遠離宦官。”
及至漢明帝時又新建了北宮與南宮對應,更是修築了禦道,使兩宮相連,從此南、北二宮成為皇帝、後妃的宮苑。
但二宮之中有一處非常特殊的建築,那就是雲台閣。
雲台閣也是漢明帝所建,當中供奉著漢光武帝劉秀麾下二十八員功臣宿將,堪比後世的英雄紀念碑。
因此自雲台閣建成後,除非是特殊的時日,雲台閣除了幾個不受寵的太監在打掃外,幾乎看不到任何外人,比後世的冷宮還冷清。
但近一年多來,雲台閣卻住進來了一位特殊的人,那就是太後竇妙。
竇妙的身份雖然是太後,其實今年不過二十歲。她十五歲被選入掖庭,同年就受封成為漢桓帝劉誌第三任皇後,但因為她封後是劉誌妥協士族的產物,因此很少劉誌受到寵愛。
兩年後,漢桓帝劉誌病逝,竇妙被尊為皇太後。因漢桓帝無子,便迎立年幼的解瀆亭侯劉宏為皇帝。
不久,其父大將軍竇武誅殺宦官的圖謀泄露,被中常侍王甫等詐稱漢靈帝詔書誅殺,之後竇妙被逼遷居到南宮雲台,還將她的家屬都被流放到比景縣。
失勢後,竇妙雖名義上仍為皇太後,實則被軟禁起來,見不到外人,終日鬱鬱寡歡。
這日清晨,黃門令董萌提著食盒進來,打破了雲台閣往日的平靜。
“皇上有旨,曰:皇太後有聰明母儀之德,雖居南宮,朕亦感念舊恩,今有南陽太守陳球獻上太虛吃食兩份,朕與太後分食之,不忘援立之功。”
傳完口諭,他對攔在大門前的兩個小太監訓斥道:“某有陛下授意,你們還不趕緊開門。”
兩個小太監自然不敢怠慢,急忙打開關閉許久的大門。
董萌提著食盒走在前麵,身後還跟著一個小宮女。
兩人一起來到雲台閣一處偏殿,這裏正是竇妙日常起居的地方。
門外的喧鬧早就驚動了太後和跟她身邊的伺候的兩個宮女。
等董萌前腳剛走進屋,立刻就被竇妙抓住手臂,語氣急切地問道:“是皇上讓你們迎我回長樂宮嗎”
董萌搖了搖,安慰道:“太後,如今每日伺候在陛下身邊的都是王甫候嵐等人,遷宮之事,不能操之過急,隻能徐徐圖之。”
竇妙立刻甩開董萌的手,咬牙切齒說:“我悔,不聽我父之言,斬殺禍亂之源;我恨,宦官恩將仇報,欲置我於死地;我悲,族人流落天涯,無能為力;我哀,新帝之不爭,漢室危矣。”
眾人看著癲狂欲瘋的竇妙,一時有些手足無措起來。
這時一直跟在董萌身後的小宮女,卻是突然竄出來,一把抱住竇妙,哭泣道:“姨母,你別這樣,姨祖母和表弟她們還等著您重新得勢,接她們回來呢。”
竇妙的瘋狂為之一滯,現在的她就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婦人,又被孤立幽閉在這清宮之中,可以說幾乎毫無翻身的機會。
小宮女見她不再癲狂,也停止了哭泣,溫聲說:“姨母千萬別喪失信心,遂了那些人的心意,您現在不僅是太後,還是漢室的支柱,正是因為有您在,那些人才不至於太過張狂。”
“此言當真”竇妙終於恢複了一些神誌,呆呆地問著麵前的小宮女。
“不敢欺瞞姨母,我名宋清,祖父是盛鄉侯宋衍,姑母是渤海王劉悝王妃,我被選為秀女,還是經過姨母首肯的。我在宮中時常得到父親的口信,朝堂上不少忠臣因為看不慣王甫候嵐等人諂媚皇上,想要太後主持公道。”
“姨母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忍耐,不論宮裏,還是宮外,有很多人還是支持您的。”
這時董萌也插話道:“太後,您是不知道,自從這孝仁皇後搬進長樂宮後,這宮中隻要是值錢的物品,都莫名其妙消失了。”
竇妙一臉愕然地看著他,問:“這是何意”
董萌看了一眼四周,貼著竇妙耳邊說:“聽說是孝仁皇後將這些物品都搬到自己宮外的宅中,給宮裏管事上報說摔碎了。”
“還真是無法無天,真把皇宮當自己家了。”竇妙被氣的滿臉通紅,她還真沒見過這麽不要臉的人,以後這皇宮還不都是她兒子,現在連自己兒子家的東西都偷。
過了好一會,竇妙又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癱坐在塌上,喃喃自語道:“哀家如今也是自身難保,又有什麽辦法呢。算了,她愛怎麽著就怎麽著吧。”
秀女宋清來到竇妙麵前,蹲下身來,靠在竇妙腿邊,輕聲安慰說:“姨母不宜妄自菲薄。您畢竟是當今天子名義上的嫡母,隻要您在一天,這皇宮還是由您說了算。”
“就說今日這太虛吃食,皇上本欲分給長樂宮那邊,最後還是太傅胡廣勸說之下,陛下改了旨意。可見太後在朝堂諸位大人心中還是有一定分量的。”
竇妙聽完,感覺內心舒服了些,抬頭看著屋中的幾人,想到自己淒涼的處境,不由落淚。
“哀家被幽閉在此已有一年多,也隻有你們兩個過來看望過哀家。都說人走茶涼,不過如此。想當年哀家何等榮耀,朝堂上諸公都要請示哀家旨意,就是在這皇宮裏又有哪個敢忤逆哀家,現如今連這雲台閣的院門都踏不出去。”
眾人一時不知怎麽安慰才好,董萌便將食盒提上來,將包子放在矮案上。
“太後先嚐嚐這太虛美食,聽說是有人神遊太虛,根據太虛之中的做法,研究製作出來。皇上吃了之後,都讚歎不已。”
這時伺候在竇妙身邊的兩個宮女也勸道:“是啊,太後,您就吃一點吧,這幾日您一直沒吃什麽東西,再這樣下去,身體是撐不住的。”
董萌大驚,急忙問,“這是怎麽回事”
其中一個宮女回道:“前段時間太後想要吃魚,我們就想去跟禦膳房說下,但是守門太監死活不開門,放我們出去。”
董萌皺眉思索一會,說:“往後某每日都過來一趟,太後有什麽需要,你們傳言於我,我自會處理。你們以後一定要照顧好太後。”
兩個宮女放下心來,若不是太後以前有恩於她們,她們才不會跟著過這種冷清的生活,現在有黃門令董萌牽頭,以後的日子要相對好過些。
兩人對視一眼,異口同聲說:“大人放心,奴婢兩人自當盡心服侍太後。”
這時宋清也勸道:“姨母,您好歹吃些吧,您若是倒下了,這大漢可真就沒有指望了。”
竇妙有些語氣無力說:“哀家不餓,你們吃吧。”
董萌和兩個宮女沒有辦法,隻能幹等著。還是宋清機靈,眼珠一轉,計上心頭來。
隻見她拿起一個包子,小心掰下一塊,放在嘴裏,一邊仔細品嚼,一邊又掰下三個小塊,分別塞到董萌和兩個宮女口中,同時語氣誇張地說:“真是太好吃了,你們三個都來嚐嚐,我第一次吃這麽好吃的食物,真不愧是太虛吃食啊,怪不得連皇上也隻能吃一提,剩下一提一定要送給太後,這一般人真是想吃都吃不到呢。”
竇妙畢竟年歲不大,又腹中饑餓,聞著食物的香氣,肚子自然而然起了反應,開始咕咕響。
宋清故意裝作聽不見,拿起一個包子,就塞到竇妙手中,興奮地說:“姨母,你快嚐嚐,真的好好吃,保管您吃了一個還想吃第二個。”
竇妙拿著包子,一時有些手足無措,口中更是不自覺地咽了咽口水,最終還是鼓起勇氣,尷尬笑笑,說:“難得你有孝心,哀家就吃一個吧。”
等她真正咬了一口時,頓時覺得這世上的美味莫過於此了,以前吃的那些山珍海味,跟這個包子一比,不僅味道上差了許多,口感上也是不如,真不愧是太虛吃食啊,不知這人是否還會做其他新奇食物,若是哀家當家那會,定要派衛士將此人帶到皇宮來,以後專為哀家一人做吃食。
想著想著,竇妙不知不覺就吃下一整提包子,等反應過來,頓時滿臉羞紅,不知說什麽才好。
還是宋清有眼力見,笑嘻嘻說:“姨母這回吃過這太虛吃食,可是想開了,以後不為其他,隻為日日能吃到這太虛食物,也該保養好身體,跟他們爭一爭,鬥一鬥。”
“你們三個先出去,哀家有些私話要跟侄女說。”竇妙揮手示意董萌和兩個宮女退下。
等三人關上大門,竇妙這才拉著宋清的手說:“你這麽有孝心,哀家也跟你透個底,以前竇家和宋家為了皇後之位,爭的是你死我活,如今竇氏被滅門,女眷都流放到嶺南,算是徹底出局了。
哀家雖然被幽閉,但隻要哀家還活著,這皇後之位就由哀家說了算。你回頭給你祖父傳個口信,哀家可以把這皇後之位許諾給你,但你們宋氏要答應幫我鏟除禍患。同時你也要答應我,以後若為後,要遠離宦官,勸誡皇上。”
宋清麵色有些羞紅,但還是點頭答應下來:“姨母放心,將來我若為皇後,一定會引導皇上遠離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