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詠向說話之人看去,隻見一個年歲跟他差不多大的少年,前呼後擁朝這邊走來。
王管事看見來人,頓時麵色一變,向吳詠打了一個眼色,將手中的夾肉饃藏在身後,然後賠笑道:“小侯爺肯定看錯了,某哪有偷吃,隻是肚子餓了,隨便找些東西墊墊肚子罷了。”
忽然間,那侯爺撥開前麵的護衛,一溜煙跑到王管事身後,擒住他手,笑道:“還敢狡辯,這下人證物證俱在了吧!”
說罷,一下奪過夾肉饃,放在鼻尖聞了聞,頓時一股誘人的香味襲上心頭,令他不斷吞咽口水,忍不住就想咬一口。
這時一個聲音急忙打斷他,“侯爺,小心有毒!”
“額!”少年愣住了,一時不知如何處理才好。
然後就看到一個青年隨從,氣喘籲籲跑到少年身邊,諂媚笑道:“侯爺將手中的吃食給小人吧,讓小人替侯爺試毒。”
少年看著手中不斷散發出香味的吃食,雖然不情願,但看到上麵被王管事咬過的牙印,最終還是遞給了隨從。
那人接過夾肉饃,先是小心地用鼻子聞了聞,然後小心咬了一口,頓時一種難以言喻的味道在口中炸裂,讓他不禁流出淚來。
少年人還以為他中毒了,有些擔心地問道:“喂,王二,你怎麽了,不會真的有毒吧”
王二一怔,回過神來,擦擦眼淚,激動地說:“侯爺,小的真是太感動了,小的從來沒有吃過這麽美味的食物,您竟然賞賜給小的!”
“你混賬!”少年氣得踢了他一腳。
王二也不當回事,拿著夾肉饃躲在一邊,小心翼翼地吃起來。
少年侯爺拿他沒辦法,隻得去逼問王管事,“那吃食,你還有沒有”
王管事搖了搖頭,“小侯爺,某隻有那一個,還被您拿去了。”
少年望一眼王二那邊,看他吃的香甜,頓時氣不打一處來,大喝一聲,“王二,別吃了,去給本候搜馬車,把吃食都給本候找出來。”
那王二一聽還有吃的,頓時一激靈,急忙將手中的夾肉饃揣在懷裏,興衝衝地向李忠牽引的馬車跑去。
吳詠一看這情形,擔心他們弄壞馬車裏給太守一家準備的吃食,便大聲喊道:“住手!”
少年侯爺看到吳詠和自己的年紀差不多,又見他衣著氣質不凡,有些猶豫地問道:“你是誰敢阻攔本侯辦事”
“你又是誰難道不知不問自取即為盜”吳詠反問道。
隻見那少年胸脯一挺,大聲說道:“我乃安眾候劉景,我父乃太常劉逸,小子,你可敢報上名號”
吳詠聽他這樣一喊,敢肯定這就是一個無法無天的主,弄不好就要給自家惹上麻煩,於是便笑嘻嘻唱到:“我乃人間一凡夫,邀月飲盡一杯無,唱不盡這世間離別苦!”
劉景一愣,隨後反應過來,大怒道:“小子,你竟然敢戲弄本候,來人,將他給本候抓起來,本候今日要好好教訓他。”
這一瞬間的變化,讓王管事有些眼花繚亂,等眾人撲向吳詠時,急忙大聲喊道:“住手,這位小郎君是給太守府送吃食的,若是出了什麽差錯,你們可吃罪不起。”
劉景冷笑道:“區區一個陳球,本候會怕他,都別停下,今日本候一定要收拾這個敢戲弄本候的臭小子。”
王管事急得直冒冷汗,突然想到什麽,再次喊道:“今日宗正大人來拜訪府君,龍郡主也在後院陪著府君夫人,都等著這個吃食呢,若是掃了他們的興致,就算侯爺也保不住你們。”
安眾候府的仆從們再次停下,看著自家小侯爺,等待下一步指令。
劉景臉色變了幾變,最終還是咬牙切齒說:“走,咱們一起跟著進太守府,若是發現這王管事糊弄本侯,連他一起收拾了。”
仆從們應諾,圍住馬車,催促吳詠三人趕快走。
王管事沒法,隻得領著吳詠兩人繼續前行,一邊走,一邊給吳詠解釋這安眾候劉景的來曆。
這時吳詠才了解到這個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少年,為什麽會如此囂張跋扈,因為人家確實有這個資本。
這安眾候一脈從漢武帝元朔四年起,一直承襲至今,有近三百年的傳承。王莽篡漢時,當時的安眾候劉崇更是帶頭起兵反,這才成就後來的光武帝,因此皇室對安眾候一脈極為優待,曆任帝王都對其有封賞。
前任安眾候劉逸更是位列九卿之首的太常,地位十分崇高,不過卻一直無後。
這劉景是劉逸近五十歲才得有一子,剛出生就得到安眾侯爵位,從小到大,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出入更是奴仆成群。
吳詠今日算是長了見識,這人與人真是不能比,有人出生就是貴胄,而有人出生卻連飯都吃不飽。
感慨一下,吳詠心裏也沒當回事,畢竟他的靈魂來自後世,知道這漢朝過不了多少年就沒了,何況一個侯爵,等亂世真正來臨,人命如草芥,管你是王侯,還是將相,還不都是一刀砍了。
吳詠很快收拾好心情,走在寬闊的中央大道上,仔細觀察這東漢時期最強的經濟首府。
大道兩邊各式商鋪林立,不過最多的還是鐵匠鋪,門外隨處可見各式農具。其次是糧鋪,還有酒樓和藥鋪,最惹吳詠注意的是竟然還有青樓,就這麽聳立在人來車往的地方,這不是有傷風化嗎
不過除了吳詠外,來往行人都見怪不怪,麵對女子的吆喝聲,頭都不抬一下。
觀察良久,吳詠不禁發出感慨。
“這宛城真是繁華,竟然連個乞丐都沒有。”
這話剛好被旁邊坐在豪華馬車裏的劉景聽到,隻見他冷笑兩聲,說:“有手有腳去行乞,豈不是好吃懶做,都該被抓去戍邊。”
吳詠被他這個奇葩觀念震驚到了,但也不想反駁他,隻好裝作沒聽到,繼續觀察四周的人和物。
馬車中的劉景見吳詠竟然敢無視他,不禁有些生氣,剛要發作,就聽吳詠問道。
“那邊的道觀怎麽會有這麽多人在排隊”
劉景見他一臉的疑惑,不屑說道:“沒見識,那是玄妙觀,許多漢室貴胄在裏麵清修,就是本候去了,都得恭敬有加。”
經過這一會的接觸,吳詠知道他喜歡炫耀,便順著他話,笑著說:“沒想到你和我年紀差不多,懂的還挺多嘛。”
“那是自然,本侯自幼在宛城長大,哪個地方沒去過。”
說完,劉景還驕傲地仰仰頭。接著看吳詠一直對宛城感興趣,就開始充當解說。
“這是外城,也稱大城,主要是生活、生產、貿易和平民百姓居住區。”
“一會咱們就到了內城,也就是小城,西、南兩麵牆與大城重合,裏麵不僅是郡所所在地,還是官僚貴胄的居住區,本侯的居所也在裏麵。”
“這宛城不僅外城有東西南北四個早市,還有內市專供內城的貴胄,胡市專賣胡人之物。”
“咱們南陽的宛商遍及天下,富冠海內,交易之物天南地北都有,交易的資財都在千金以上。”
……
這樣一直持續走了將近半個時辰,他們才到內城門前。
有王管事在前麵引路,自然是暢通無阻。
很快一行人來到了太守府,劉景直接去了內院拜見龍郡主去了,也沒人敢阻攔他,而吳詠則是被王管事熟門熟路的領到了書房。
至於馬車上的吃食則是被兩位廚娘拎走,李忠和馬車被一位太守府的仆人領去偏房休息。
陳球聽到王管事的稟報,於是端坐在書案後麵,等吳詠上前見了禮,這才撚著胡須讚道:“難為你小小年紀,卻親自來給本府送來吃食。”
吳詠正色道:“府君操勞國事,小子隻是盡本分而已!”
“好一個本分!”
吳詠聞言便是一愣,隨後看到一個老者從偏廳出來。
陳球見他有些發愣,便沉了臉嗬斥道:“不得無禮,這是宗正大人,還不快拜見。”
宗正
吳詠忽的恍然,這位就是連劉景都懼怕的存在,忙見禮道:“小子拜見大人。”
“行了。”
老者擺手道:“這些虛禮我見的多了,走吧,去看看你的吃食,到底有何魅力,連陳府君都念念不忘!”
說著,他先自顧自的出了書房。
陳球向吳詠點點頭,緊隨其後,吳詠隻好快步跟了上去。
一路忐忑。
過了片刻,三人來到後院,那王管事早早迎了出來,將三人領到一處正廳。
吳詠走進來一看,好嘛,這才一天時間,太守府竟然用上了桌子和板凳吃飯。
吳詠發愣的時候,陳球和老者早已分主次坐下,看吳詠有些呆,以為是他緊張所致,老者溫聲道:“剛剛陳府君還誇你不卑不亢來著,現在一見,倒是有誇大的嫌疑。”
吳詠回過神來,剛要開口,卻聽那老者又道:“你也過來坐吧,一會還要你來講解吃食呢。”
吳詠不敢怠慢,急忙走到近前,施禮道:“兩位長者麵前,豈有小子坐下之意。小子站著就行,正好聆聽兩位長者教誨。”
王管事看見來人,頓時麵色一變,向吳詠打了一個眼色,將手中的夾肉饃藏在身後,然後賠笑道:“小侯爺肯定看錯了,某哪有偷吃,隻是肚子餓了,隨便找些東西墊墊肚子罷了。”
忽然間,那侯爺撥開前麵的護衛,一溜煙跑到王管事身後,擒住他手,笑道:“還敢狡辯,這下人證物證俱在了吧!”
說罷,一下奪過夾肉饃,放在鼻尖聞了聞,頓時一股誘人的香味襲上心頭,令他不斷吞咽口水,忍不住就想咬一口。
這時一個聲音急忙打斷他,“侯爺,小心有毒!”
“額!”少年愣住了,一時不知如何處理才好。
然後就看到一個青年隨從,氣喘籲籲跑到少年身邊,諂媚笑道:“侯爺將手中的吃食給小人吧,讓小人替侯爺試毒。”
少年看著手中不斷散發出香味的吃食,雖然不情願,但看到上麵被王管事咬過的牙印,最終還是遞給了隨從。
那人接過夾肉饃,先是小心地用鼻子聞了聞,然後小心咬了一口,頓時一種難以言喻的味道在口中炸裂,讓他不禁流出淚來。
少年人還以為他中毒了,有些擔心地問道:“喂,王二,你怎麽了,不會真的有毒吧”
王二一怔,回過神來,擦擦眼淚,激動地說:“侯爺,小的真是太感動了,小的從來沒有吃過這麽美味的食物,您竟然賞賜給小的!”
“你混賬!”少年氣得踢了他一腳。
王二也不當回事,拿著夾肉饃躲在一邊,小心翼翼地吃起來。
少年侯爺拿他沒辦法,隻得去逼問王管事,“那吃食,你還有沒有”
王管事搖了搖頭,“小侯爺,某隻有那一個,還被您拿去了。”
少年望一眼王二那邊,看他吃的香甜,頓時氣不打一處來,大喝一聲,“王二,別吃了,去給本候搜馬車,把吃食都給本候找出來。”
那王二一聽還有吃的,頓時一激靈,急忙將手中的夾肉饃揣在懷裏,興衝衝地向李忠牽引的馬車跑去。
吳詠一看這情形,擔心他們弄壞馬車裏給太守一家準備的吃食,便大聲喊道:“住手!”
少年侯爺看到吳詠和自己的年紀差不多,又見他衣著氣質不凡,有些猶豫地問道:“你是誰敢阻攔本侯辦事”
“你又是誰難道不知不問自取即為盜”吳詠反問道。
隻見那少年胸脯一挺,大聲說道:“我乃安眾候劉景,我父乃太常劉逸,小子,你可敢報上名號”
吳詠聽他這樣一喊,敢肯定這就是一個無法無天的主,弄不好就要給自家惹上麻煩,於是便笑嘻嘻唱到:“我乃人間一凡夫,邀月飲盡一杯無,唱不盡這世間離別苦!”
劉景一愣,隨後反應過來,大怒道:“小子,你竟然敢戲弄本候,來人,將他給本候抓起來,本候今日要好好教訓他。”
這一瞬間的變化,讓王管事有些眼花繚亂,等眾人撲向吳詠時,急忙大聲喊道:“住手,這位小郎君是給太守府送吃食的,若是出了什麽差錯,你們可吃罪不起。”
劉景冷笑道:“區區一個陳球,本候會怕他,都別停下,今日本候一定要收拾這個敢戲弄本候的臭小子。”
王管事急得直冒冷汗,突然想到什麽,再次喊道:“今日宗正大人來拜訪府君,龍郡主也在後院陪著府君夫人,都等著這個吃食呢,若是掃了他們的興致,就算侯爺也保不住你們。”
安眾候府的仆從們再次停下,看著自家小侯爺,等待下一步指令。
劉景臉色變了幾變,最終還是咬牙切齒說:“走,咱們一起跟著進太守府,若是發現這王管事糊弄本侯,連他一起收拾了。”
仆從們應諾,圍住馬車,催促吳詠三人趕快走。
王管事沒法,隻得領著吳詠兩人繼續前行,一邊走,一邊給吳詠解釋這安眾候劉景的來曆。
這時吳詠才了解到這個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少年,為什麽會如此囂張跋扈,因為人家確實有這個資本。
這安眾候一脈從漢武帝元朔四年起,一直承襲至今,有近三百年的傳承。王莽篡漢時,當時的安眾候劉崇更是帶頭起兵反,這才成就後來的光武帝,因此皇室對安眾候一脈極為優待,曆任帝王都對其有封賞。
前任安眾候劉逸更是位列九卿之首的太常,地位十分崇高,不過卻一直無後。
這劉景是劉逸近五十歲才得有一子,剛出生就得到安眾侯爵位,從小到大,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出入更是奴仆成群。
吳詠今日算是長了見識,這人與人真是不能比,有人出生就是貴胄,而有人出生卻連飯都吃不飽。
感慨一下,吳詠心裏也沒當回事,畢竟他的靈魂來自後世,知道這漢朝過不了多少年就沒了,何況一個侯爵,等亂世真正來臨,人命如草芥,管你是王侯,還是將相,還不都是一刀砍了。
吳詠很快收拾好心情,走在寬闊的中央大道上,仔細觀察這東漢時期最強的經濟首府。
大道兩邊各式商鋪林立,不過最多的還是鐵匠鋪,門外隨處可見各式農具。其次是糧鋪,還有酒樓和藥鋪,最惹吳詠注意的是竟然還有青樓,就這麽聳立在人來車往的地方,這不是有傷風化嗎
不過除了吳詠外,來往行人都見怪不怪,麵對女子的吆喝聲,頭都不抬一下。
觀察良久,吳詠不禁發出感慨。
“這宛城真是繁華,竟然連個乞丐都沒有。”
這話剛好被旁邊坐在豪華馬車裏的劉景聽到,隻見他冷笑兩聲,說:“有手有腳去行乞,豈不是好吃懶做,都該被抓去戍邊。”
吳詠被他這個奇葩觀念震驚到了,但也不想反駁他,隻好裝作沒聽到,繼續觀察四周的人和物。
馬車中的劉景見吳詠竟然敢無視他,不禁有些生氣,剛要發作,就聽吳詠問道。
“那邊的道觀怎麽會有這麽多人在排隊”
劉景見他一臉的疑惑,不屑說道:“沒見識,那是玄妙觀,許多漢室貴胄在裏麵清修,就是本候去了,都得恭敬有加。”
經過這一會的接觸,吳詠知道他喜歡炫耀,便順著他話,笑著說:“沒想到你和我年紀差不多,懂的還挺多嘛。”
“那是自然,本侯自幼在宛城長大,哪個地方沒去過。”
說完,劉景還驕傲地仰仰頭。接著看吳詠一直對宛城感興趣,就開始充當解說。
“這是外城,也稱大城,主要是生活、生產、貿易和平民百姓居住區。”
“一會咱們就到了內城,也就是小城,西、南兩麵牆與大城重合,裏麵不僅是郡所所在地,還是官僚貴胄的居住區,本侯的居所也在裏麵。”
“這宛城不僅外城有東西南北四個早市,還有內市專供內城的貴胄,胡市專賣胡人之物。”
“咱們南陽的宛商遍及天下,富冠海內,交易之物天南地北都有,交易的資財都在千金以上。”
……
這樣一直持續走了將近半個時辰,他們才到內城門前。
有王管事在前麵引路,自然是暢通無阻。
很快一行人來到了太守府,劉景直接去了內院拜見龍郡主去了,也沒人敢阻攔他,而吳詠則是被王管事熟門熟路的領到了書房。
至於馬車上的吃食則是被兩位廚娘拎走,李忠和馬車被一位太守府的仆人領去偏房休息。
陳球聽到王管事的稟報,於是端坐在書案後麵,等吳詠上前見了禮,這才撚著胡須讚道:“難為你小小年紀,卻親自來給本府送來吃食。”
吳詠正色道:“府君操勞國事,小子隻是盡本分而已!”
“好一個本分!”
吳詠聞言便是一愣,隨後看到一個老者從偏廳出來。
陳球見他有些發愣,便沉了臉嗬斥道:“不得無禮,這是宗正大人,還不快拜見。”
宗正
吳詠忽的恍然,這位就是連劉景都懼怕的存在,忙見禮道:“小子拜見大人。”
“行了。”
老者擺手道:“這些虛禮我見的多了,走吧,去看看你的吃食,到底有何魅力,連陳府君都念念不忘!”
說著,他先自顧自的出了書房。
陳球向吳詠點點頭,緊隨其後,吳詠隻好快步跟了上去。
一路忐忑。
過了片刻,三人來到後院,那王管事早早迎了出來,將三人領到一處正廳。
吳詠走進來一看,好嘛,這才一天時間,太守府竟然用上了桌子和板凳吃飯。
吳詠發愣的時候,陳球和老者早已分主次坐下,看吳詠有些呆,以為是他緊張所致,老者溫聲道:“剛剛陳府君還誇你不卑不亢來著,現在一見,倒是有誇大的嫌疑。”
吳詠回過神來,剛要開口,卻聽那老者又道:“你也過來坐吧,一會還要你來講解吃食呢。”
吳詠不敢怠慢,急忙走到近前,施禮道:“兩位長者麵前,豈有小子坐下之意。小子站著就行,正好聆聽兩位長者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