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正走後,吳詠這邊差不多也要告辭了,來宛城時,家裏特意交代他早些回去,沒想到卻遇到這麽多事,眼看天就要黑了,匆匆來到後院跟程瑛告辭,又由王管事領著出了城。
與王管事分別後,李忠開始快馬加鞭往複望裏趕。
一路無話,等快到複望裏時,一直跑的很平穩的馬車突然停了下來,驚醒沉思中的吳詠,不由大聲問道:“忠叔,怎麽回事”
李忠驚慌道:“小郎君,是流民,好多流民。”
吳詠扒開簾子往外看,隻見遠處一群流民堵住道路,他們也不知怎麽回事,全部聚集在複望裏大門口,看見李家的馬車過來,還特意讓出道路來。
李忠心驚膽戰地驅使著馬車,生怕這些流民突然穿出來。
吳詠看著他們一個個麵黃肌瘦、衣衫襤褸,現在還是初春時分,宛城周邊的溫度雖也有十度左右,但是春寒料峭,凍殺年少,又是傍晚時分,很多人被凍得瑟瑟發抖,但看到馬車過去,他們也沒有心生歹念,隻是可憐巴巴地看向馬車中的吳詠。
馬車行走的非常緩慢,突然吳詠看到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縮在一個婦人懷裏,用極其微弱的聲音說道:“阿母,我餓!”
婦人將她往懷中緊了緊,望著馬車,露出希冀的目光,輕聲安慰說:“乖囡,再忍耐一會,剛才就有人分到神仙吃食,阿母力氣小沒搶到,等會就該輪到我們了。”
吳詠鼻子一酸,身為後世之人,從小到大吃穿不愁,就沒人考慮過溫飽問題,就是穿越到這時代,也沒短了吃穿,如今看見這些流民,才發現這個時代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麽美好。
吳詠本想將車中的蔥花餅留著給家中的姐妹吃,又實在過不了心中的坎,於是大喊一聲,“忠叔,停車。”
等馬車停穩,吳詠對著人群中的幾個孩子招招手,“讓小孩過來,我這有吃食分給他們。”
人群自動分開一條路,他們現在還沒餓到喪失良知的地步,自然不會跟小孩子搶食物。
這邊很快聚過來數十個小孩,吳詠將食盒的蔥花餅一人一個都分了出去。
此時的小孩也非常懂禮貌,拿到餅後不忘對吳詠鞠躬感謝,然後快速跑向自己父母身邊。
不過等輪到令吳詠鼻子發酸的那個小女孩時,蔥花餅卻沒有了,吳詠從來就沒這麽尷尬過。
小女孩也是看到餅沒了,癟了癟小嘴,眼淚在眼眶直打轉,一副馬上就要哭出來的樣子。
還好吳詠想到車中還有祖母給他準備的夾肉饃,趕緊拿出來,遞給小女孩,“這個給你吧,我都舍不得吃。”
小女孩的臉色頓時多雲轉晴,還朝吳詠甜甜一笑,“謝謝阿兄!”
吳詠看到這些小孩拿到吃食,並沒有立刻就吃,而是與自己的親人分享,心中大是感動,恨不得立刻回到裏中,與鄉親商量救助事宜,於是便催促李忠加速。
經過這次事件,擋在馬車前的流民也自動分出道路,吳詠很快到了裏門口,使勁拍了幾下大門,並朝裏大聲喊道:“我是吳詠,我回來了,快開門。”
這些流民為了不造成誤會,自動向後撤出很遠。等馬車進入裏中,裏門緊閉後,又重新聚集過來。
吳詠剛進入裏中,就被成昭死死抱住,這時他才發現,不僅他自家的人都在,裏中的男女老少也都在,同時五姓家主和郭肥一行商賈也在。
眾人見吳詠平安歸來,都鬆了口氣。
吳詠安慰好成昭,向朱裏典問道:“叔父,咱們複望裏門口怎麽聚集了這麽多流民”
這時李田典站出來,歎了一聲,說:“這事也怪我,一開始我以為這些流民是附近鄉裏的窮苦人家過來討食,就免費分了一些解憂饃給他們,誰知就闖了禍,這些流民開始蜂擁而來,過了不到兩個時辰,咱們複望裏門口就被堵死了,到現在還有流民不斷往這邊趕呢。”
郭肥早就不耐煩了,大聲嚷嚷道:“現在說這些,還有何用我們都被困在這裏,想走都沒門。”
吳詠見眾人都想著怎麽脫身,沒有一點救濟流民的覺悟,不禁有些憤怒地問道:“你們都走了,那些流民怎麽辦就不能想辦法救濟一下嗎”
李黃走過來,拍了拍他肩膀,歎道:“吳詠,你還小,不清楚其中的利害關係,你也應該看得出來,不是我們不肯救,實在是這些流民人數太多了。我聽他們說,他們隻是最早一批從河南尹逃難出來的。
去年水旱不節,稼穡不成,導致五穀不登,尤其是河內郡和河南尹最為嚴重,這第一批就來這麽多人了,後麵還會有更多的人來,咱們自己的口糧,本就不多,現在分出去倒是容易,可是等秋收還有大半年,咱們豈不是都餓著肚子。”
吳詠隔著河道看了流民群一眼,發現就這一會說話功夫,對麵的隊伍似乎又壯大一些。
對於李黃的話,吳詠幾次想張嘴反駁,但是看到鄉親們緊張的神情,眼中不禁流露出難以遏製的悲哀,最終隻能捫心自問:“難道隻能眼睜睜看著這些流民餓死嗎”
這時他忽然想起以前看到古籍上的一段記載:三年春正月,河內人婦食夫,河南人夫食婦。
這是何等的災難!為什麽沒有人站出來阻止難道這就是自己重活一世的使命
吳詠想了想,忽然一咬牙,指著天,發誓道:“我吳詠在此立言,凡我目光所及,必不見餓殍,如違此言,天誅地滅。”
眾人都愕然地看著他,還是郭氏反應快,抱住吳詠,哭天搶地道:“我的兒,你怎會發如此毒誓!”
吳詠這時卻笑了,“母親,孩兒今日看到這些流民的悲慘遭遇,方明白上天讓我渾渾噩噩這些年神遊太虛的用意,孩兒有如此際遇,豈能隻顧自己飽腹,而致天下蒼生而不顧。俗話說‘樹無根不長,人無誌不立’,我為少年,當立淩雲誌。”
“好!不愧是我五姓家族的後代,你既有此誌,我這做家主的必當全力支持。”李黃第一個站出來開口支持,隨後其他四位家主也急忙表態支持。
能做到家主的都不傻,吳詠今日當著他們的麵立誌,隻要不是大逆不道之言,他們都應當支持。
有了家主們的支持,吳詠更有信心了,當即就讓朱裏典打開裏門,他親自出去與流民們交談。他雖然立誌救助饑民,但也明白不能無底線的給予他們食物。按照他的想法是效仿後世以工代賑的方式,讓這些流民用勞動換取食物。至於做什麽,他還要仔細想一想,目前最重要的是將這些流民安撫好。
就在他要走出裏門的時候,郭肥大喊一聲,“慢著!”
見吳詠看來,郭肥輕咳一聲,“賢侄今日立淩雲誌,我們這些當長輩的豈能無動於衷,你去外麵告訴這些流民,我郭肥在此立言,未來十日,他們的吃食,我郭肥包了。”
其餘商賈見狀,也都紛紛立言,每人都管這些流民十日的糧食。
吳詠聞言大喜,抱拳一禮,轉身去和流民們交涉去了。
吳詠一走,眾人來到吳家老太身邊,恭喜道:“有此麒麟兒,家道興旺在即耳。”
這邊吳詠走出複望裏,人群頓時分出一條路來。說實話,被左右數百雙眼睛盯著,吳詠還是有些心虛的,但想到自己今日的誓言,吳詠目光又堅定起來。
吳詠走到一處馬車前,讓兩位身材高大的流民將他舉到車頂上,對著聚集過來的流民群,拱手道:“諸位遠道而來的叔伯兄弟,姑嬸姊妹,我叫吳詠。”
頓了一下,吳詠繼續說道:“或許你們都沒聽說過我,但是你們中有些人今日嚐到的神仙吃食都是我教鄉親們做出來的。”
人群一陣躁動,吳詠也不管他們,又說道:“我也不瞞諸位,我曾神遊太虛多年,可以做出數千種美食,而你們吃到的那個卻是最簡單的做法。”
流民們麵麵相覷,不明白吳詠說這些話的用意是什麽。
吳詠繼續大聲道:“你們受了災,落了難,來到這複望裏,無非就是想討口吃的!我吳詠可以在此保證你們不僅能吃飽,還能吃的更好!”
流民們愣住了,不知所措的看著吳詠。
吳詠又道:“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吃食,你們若想吃我的美食,就需要為我做事。”
人群中不知誰喊了一句,“殺人犯法的事我可不做。”
吳詠笑了,有良知,有底線,這是好事。
“賣身為奴的事我也不做!”
吳詠的笑意更濃了,有誌氣,有尊嚴,才能不易鬧出禍端。
等流民們又喧鬧了一陣,吳詠才笑著說道:“你們的這些要求與我說了也沒用!我隻是想找些人為我開荒種地,挖塘養魚,開山種果而已。你們幹一天活,我管一天飯,如此而已。”
流民們一愣,“小郎君所言當真”
吳詠佯裝怒道:“你們是不是嫌我年齡小,不把我的話放在眼裏!我吳詠可以對天發誓,今日若有半句妄言,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這時一群孩子喊道:“我們相信阿兄,他剛才給我們的蔥花餅很好吃!”
人群一陣哄笑,緊張的氣氛隨之衝淡許多。
與王管事分別後,李忠開始快馬加鞭往複望裏趕。
一路無話,等快到複望裏時,一直跑的很平穩的馬車突然停了下來,驚醒沉思中的吳詠,不由大聲問道:“忠叔,怎麽回事”
李忠驚慌道:“小郎君,是流民,好多流民。”
吳詠扒開簾子往外看,隻見遠處一群流民堵住道路,他們也不知怎麽回事,全部聚集在複望裏大門口,看見李家的馬車過來,還特意讓出道路來。
李忠心驚膽戰地驅使著馬車,生怕這些流民突然穿出來。
吳詠看著他們一個個麵黃肌瘦、衣衫襤褸,現在還是初春時分,宛城周邊的溫度雖也有十度左右,但是春寒料峭,凍殺年少,又是傍晚時分,很多人被凍得瑟瑟發抖,但看到馬車過去,他們也沒有心生歹念,隻是可憐巴巴地看向馬車中的吳詠。
馬車行走的非常緩慢,突然吳詠看到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縮在一個婦人懷裏,用極其微弱的聲音說道:“阿母,我餓!”
婦人將她往懷中緊了緊,望著馬車,露出希冀的目光,輕聲安慰說:“乖囡,再忍耐一會,剛才就有人分到神仙吃食,阿母力氣小沒搶到,等會就該輪到我們了。”
吳詠鼻子一酸,身為後世之人,從小到大吃穿不愁,就沒人考慮過溫飽問題,就是穿越到這時代,也沒短了吃穿,如今看見這些流民,才發現這個時代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麽美好。
吳詠本想將車中的蔥花餅留著給家中的姐妹吃,又實在過不了心中的坎,於是大喊一聲,“忠叔,停車。”
等馬車停穩,吳詠對著人群中的幾個孩子招招手,“讓小孩過來,我這有吃食分給他們。”
人群自動分開一條路,他們現在還沒餓到喪失良知的地步,自然不會跟小孩子搶食物。
這邊很快聚過來數十個小孩,吳詠將食盒的蔥花餅一人一個都分了出去。
此時的小孩也非常懂禮貌,拿到餅後不忘對吳詠鞠躬感謝,然後快速跑向自己父母身邊。
不過等輪到令吳詠鼻子發酸的那個小女孩時,蔥花餅卻沒有了,吳詠從來就沒這麽尷尬過。
小女孩也是看到餅沒了,癟了癟小嘴,眼淚在眼眶直打轉,一副馬上就要哭出來的樣子。
還好吳詠想到車中還有祖母給他準備的夾肉饃,趕緊拿出來,遞給小女孩,“這個給你吧,我都舍不得吃。”
小女孩的臉色頓時多雲轉晴,還朝吳詠甜甜一笑,“謝謝阿兄!”
吳詠看到這些小孩拿到吃食,並沒有立刻就吃,而是與自己的親人分享,心中大是感動,恨不得立刻回到裏中,與鄉親商量救助事宜,於是便催促李忠加速。
經過這次事件,擋在馬車前的流民也自動分出道路,吳詠很快到了裏門口,使勁拍了幾下大門,並朝裏大聲喊道:“我是吳詠,我回來了,快開門。”
這些流民為了不造成誤會,自動向後撤出很遠。等馬車進入裏中,裏門緊閉後,又重新聚集過來。
吳詠剛進入裏中,就被成昭死死抱住,這時他才發現,不僅他自家的人都在,裏中的男女老少也都在,同時五姓家主和郭肥一行商賈也在。
眾人見吳詠平安歸來,都鬆了口氣。
吳詠安慰好成昭,向朱裏典問道:“叔父,咱們複望裏門口怎麽聚集了這麽多流民”
這時李田典站出來,歎了一聲,說:“這事也怪我,一開始我以為這些流民是附近鄉裏的窮苦人家過來討食,就免費分了一些解憂饃給他們,誰知就闖了禍,這些流民開始蜂擁而來,過了不到兩個時辰,咱們複望裏門口就被堵死了,到現在還有流民不斷往這邊趕呢。”
郭肥早就不耐煩了,大聲嚷嚷道:“現在說這些,還有何用我們都被困在這裏,想走都沒門。”
吳詠見眾人都想著怎麽脫身,沒有一點救濟流民的覺悟,不禁有些憤怒地問道:“你們都走了,那些流民怎麽辦就不能想辦法救濟一下嗎”
李黃走過來,拍了拍他肩膀,歎道:“吳詠,你還小,不清楚其中的利害關係,你也應該看得出來,不是我們不肯救,實在是這些流民人數太多了。我聽他們說,他們隻是最早一批從河南尹逃難出來的。
去年水旱不節,稼穡不成,導致五穀不登,尤其是河內郡和河南尹最為嚴重,這第一批就來這麽多人了,後麵還會有更多的人來,咱們自己的口糧,本就不多,現在分出去倒是容易,可是等秋收還有大半年,咱們豈不是都餓著肚子。”
吳詠隔著河道看了流民群一眼,發現就這一會說話功夫,對麵的隊伍似乎又壯大一些。
對於李黃的話,吳詠幾次想張嘴反駁,但是看到鄉親們緊張的神情,眼中不禁流露出難以遏製的悲哀,最終隻能捫心自問:“難道隻能眼睜睜看著這些流民餓死嗎”
這時他忽然想起以前看到古籍上的一段記載:三年春正月,河內人婦食夫,河南人夫食婦。
這是何等的災難!為什麽沒有人站出來阻止難道這就是自己重活一世的使命
吳詠想了想,忽然一咬牙,指著天,發誓道:“我吳詠在此立言,凡我目光所及,必不見餓殍,如違此言,天誅地滅。”
眾人都愕然地看著他,還是郭氏反應快,抱住吳詠,哭天搶地道:“我的兒,你怎會發如此毒誓!”
吳詠這時卻笑了,“母親,孩兒今日看到這些流民的悲慘遭遇,方明白上天讓我渾渾噩噩這些年神遊太虛的用意,孩兒有如此際遇,豈能隻顧自己飽腹,而致天下蒼生而不顧。俗話說‘樹無根不長,人無誌不立’,我為少年,當立淩雲誌。”
“好!不愧是我五姓家族的後代,你既有此誌,我這做家主的必當全力支持。”李黃第一個站出來開口支持,隨後其他四位家主也急忙表態支持。
能做到家主的都不傻,吳詠今日當著他們的麵立誌,隻要不是大逆不道之言,他們都應當支持。
有了家主們的支持,吳詠更有信心了,當即就讓朱裏典打開裏門,他親自出去與流民們交談。他雖然立誌救助饑民,但也明白不能無底線的給予他們食物。按照他的想法是效仿後世以工代賑的方式,讓這些流民用勞動換取食物。至於做什麽,他還要仔細想一想,目前最重要的是將這些流民安撫好。
就在他要走出裏門的時候,郭肥大喊一聲,“慢著!”
見吳詠看來,郭肥輕咳一聲,“賢侄今日立淩雲誌,我們這些當長輩的豈能無動於衷,你去外麵告訴這些流民,我郭肥在此立言,未來十日,他們的吃食,我郭肥包了。”
其餘商賈見狀,也都紛紛立言,每人都管這些流民十日的糧食。
吳詠聞言大喜,抱拳一禮,轉身去和流民們交涉去了。
吳詠一走,眾人來到吳家老太身邊,恭喜道:“有此麒麟兒,家道興旺在即耳。”
這邊吳詠走出複望裏,人群頓時分出一條路來。說實話,被左右數百雙眼睛盯著,吳詠還是有些心虛的,但想到自己今日的誓言,吳詠目光又堅定起來。
吳詠走到一處馬車前,讓兩位身材高大的流民將他舉到車頂上,對著聚集過來的流民群,拱手道:“諸位遠道而來的叔伯兄弟,姑嬸姊妹,我叫吳詠。”
頓了一下,吳詠繼續說道:“或許你們都沒聽說過我,但是你們中有些人今日嚐到的神仙吃食都是我教鄉親們做出來的。”
人群一陣躁動,吳詠也不管他們,又說道:“我也不瞞諸位,我曾神遊太虛多年,可以做出數千種美食,而你們吃到的那個卻是最簡單的做法。”
流民們麵麵相覷,不明白吳詠說這些話的用意是什麽。
吳詠繼續大聲道:“你們受了災,落了難,來到這複望裏,無非就是想討口吃的!我吳詠可以在此保證你們不僅能吃飽,還能吃的更好!”
流民們愣住了,不知所措的看著吳詠。
吳詠又道:“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吃食,你們若想吃我的美食,就需要為我做事。”
人群中不知誰喊了一句,“殺人犯法的事我可不做。”
吳詠笑了,有良知,有底線,這是好事。
“賣身為奴的事我也不做!”
吳詠的笑意更濃了,有誌氣,有尊嚴,才能不易鬧出禍端。
等流民們又喧鬧了一陣,吳詠才笑著說道:“你們的這些要求與我說了也沒用!我隻是想找些人為我開荒種地,挖塘養魚,開山種果而已。你們幹一天活,我管一天飯,如此而已。”
流民們一愣,“小郎君所言當真”
吳詠佯裝怒道:“你們是不是嫌我年齡小,不把我的話放在眼裏!我吳詠可以對天發誓,今日若有半句妄言,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這時一群孩子喊道:“我們相信阿兄,他剛才給我們的蔥花餅很好吃!”
人群一陣哄笑,緊張的氣氛隨之衝淡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