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宛城太守與大戶們的見麵,可謂是賓主盡歡。陳球得到了救濟流民所需的糧食,大戶們尋得太虛吃食。要說誰虧了,這就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等一眾大戶都離開後,陳球帶著張陽一起來到劉府找劉宗正,準備抄錄一份太虛食單。


    而大戶們則來到一座酒樓,商議今日之事。


    眾人剛坐下,就有人大聲指責道:“好你個王稞,剛才你竟然為了討好太守大人,渾然不顧及咱們說好的共同進退,真是豈有此理,某要與你割袍斷義!”


    其他人也一致聲討,“王稞,你這次做的太過分了。”


    沒辦法,以後還要在宛城這個圈子混,王稞隻能不斷拱手道歉,“諸位,某知錯了,原諒我吧。”


    這時一名身寬體胖的中年男子阻止眾人道:“算了吧,今日之事也不全怪他,咱們確實是有眼不識金鑲玉,差點錯失這美味的太虛吃食。”


    這人名叫周銘,字醒,冠軍縣人士,在宛城頗有些手段,鹽鐵糧均有渠道買賣。因此大家對他的話還是十分給麵子,暫時放過了王稞。


    王稞也是有眼力見的,跑到周銘麵前拱手道:“多謝周醒兄解圍,某感激不盡!”


    周銘對他點點頭,又開口道:“其他事暫且放在一邊,咱們先來研究一下這糧食怎麽給合適”


    頓時人群中就有人大聲喊道:“還能怎麽給,當然是都給菽豆了,難不成你們想捐黍米不成”


    其他大戶聽到這話,頓時皺眉思索起來。


    在這個時代,粟米為上等食物,菽豆屬於賤食,甚至是麥飯也少有人食用。


    因為這時的人們還沒有發現正確食用麥子和大豆的方法,一般都是直接加水煮熟食用。這沒有磨破的麥子和大豆,不但不容易煮熟,浪費木材,而且吃起來也不好下咽,還很很難消化。


    其實這也不能怪他們蠢笨,畢竟從上古時期開始,先民就以五穀為主要的食物。


    說起這五穀,就不得不提到稻和麻兩種作物,由於先民的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無稻,指的是麻、黍、稷、麥、菽。


    後來隨著先民活動範圍的擴大,稻慢慢成為南方地區的人們主要食物,替代了麻的作用,成為五穀之一,這時的五穀指的是稻、黍、稷、麥、菽。


    麻雖然失去五穀的地位,但在農作生產中還是有無法替代的作用。麻子用來榨油,主要用作燈油。


    麻的莖皮,經漚製可以做麻繩、麻衣、麻袋等,很是耐用。而去皮後的莖,可以當柴燒,也可以蓋房子。


    因此這時的人們的主要食物就是稻、黍、稷、麥、菽五個大類,麻作為輔助的農作物,缺糧食的時候,也可食用。


    這五穀中的稻指的是粳稻和糥稻,人們日常說的稻其實是粳稻,俗稱大米。


    而黍指的是黍類黃米和粟類小米,也是這時代人們的主要食物。


    稷是指高粱,也就是秫秫,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麥有很多種,比如小麥、大麥、燕麥、蕎麥等,但日常人們常說的麥指的是小麥,不過這時麵食沒有普及開來,小麥也不受百姓的待見。


    菽也有很多種,像黃豆、紅豆、黑豆、豌豆、蠶豆、眉豆等,豆類雖多,但卻是最不受百姓待見的。尤其是黃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大豆,因為大豆難消化,吃多了還容易脹氣。


    所以在日常的交易中,黍米最貴,菽豆最賤,通常有一鬥黍五鬥菽說法。


    此人想要將捐獻的糧食都換成菽豆,這些大戶都是舉雙手讚成的,不過他們剛和太守陳球有過衝突,若是都給菽豆,估計剛緩和的關係,又要緊張起來。


    因此思索許久,周銘才開口說道:“這事極為不妥,咱們還是按照稻二、黍一、稷三、麥四、菽五的比例交糧吧。”


    其他大戶想了一下,覺得還是這樣做最為妥善,涼他陳球也挑不出毛病來。


    王稞也是敬佩的說道:“還是周醒兄思慮周全,我等願以周醒兄馬首是瞻。”


    其他大戶也是附和道:“願以周銘為首!”


    周銘含笑推辭,最終還是耐不住眾人的熱情,勉強答應下來。


    因為心裏還惦記著太虛吃食的美味,於是眾人又商議一會,便各自回家準備。


    而陳球這邊,事情辦理的卻是極為不順利,因為劉宗正死活不願意讓他抄錄這份太虛吃食之麵食。


    “我的宗正大人哎,如今宛城的糧食就隻有這麽多了,郡丞郭馳又跟本府不對付,不讓動府庫裏的糧食。本府收集的糧食,雖然看起來不少,可要發給流民,卻遠遠不夠啊,頂多撐個三五天!”陳球繼續苦口婆心勸說道,“宗正若是肯將太虛食單傳錄開來,這流民之事,輕而易舉就解決了!”


    劉宗正看向陳球道:“如今國難當頭,大家應該同舟共濟。某可是答應給吳家小子糧食讓他救濟流民,城裏其他權貴家裏應該還有不少糧食吧,你這太守怎麽就盯著我一人呢!”


    “若是權貴們都像宗正大人一樣無償救濟流民,本府又何必苦苦祈求,自求煩惱呢!去年是大旱之年,各家能拿出的糧食本就不多,何況他們本就不願救濟流民。”陳球說道。


    “真是豈有此理!”劉宗正突然拍案,眼裏閃過濃重的怒氣,道:“平日裏享受著朝廷給的高官厚祿,等百姓遭了難,卻不知為國解難,這樣的人留之何用,統統貶為庶民算了!”


    陳球急忙勸道:“宗正勿急,現在還沒到緊要時候,權貴們一直觀望也是人之常情。”


    看他情緒穩定些,接著繼續說:“如今之計,隻需將宗正手裏的太虛食單傳錄給宛城的大戶們,他們自會獻出糧食,則流民之事穩矣!”


    劉宗正瞪了陳球一眼:“合著這流民的問題,就本宗正一人受到影響,你這太守也是一毛不拔!”


    陳球正色道:“宗正大義,豈是我等俗世之人可比。”


    這話說的,劉宗正也無法反駁,隻見他極為不舍地掏出那些記錄著太虛食單的竹簡,咬牙切齒道:“也就是你陳球一心為民,換一個人這樣逼迫本宗正,非要打得他下不了床不可!”


    見陳球滿臉喜色地接過竹簡,劉宗正又囑托說:“快去快回,這份太虛食單,本宗正也隻是匆忙之間瀏覽一遍,還沒來得及仔細研究,若是出了差錯,你這太守也當到頭了!”


    陳球拿著竹簡,卻是笑道:“但請宗正大人放心,抄錄完畢,立刻完璧歸還,再說了,就是丟了,還可以找吳家小子重新刻錄一份呢!”


    陳球在劉宗正吹胡子瞪眼中離開劉府,協同張陽一起回到太守府。


    這時宛城的大戶們開始陸續送來承諾好的百石糧食,陳球吩咐張陽去接收統計,他則招來數個文書來抄錄食單。


    過了會,張陽過來稟告,“主君,大戶們送來的糧食,其中以菽豆最多,麥食其次,黍米最少。”


    陳球閉目思索一會,才歎道:“他們能做到如此,本府還能如何,若是逼急了他們,鬧騰起來,大家臉上都無光。”


    接著陳球冷笑道:“不過這次他們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這些麵食都是用麥做出來的,今年百姓種子的麥子本來就少,他們又捐出這麽多,估計他們家中很難有剩餘,想必一會看過食單之後,就要著急換回來吧。”


    張陽這時也是嘿嘿笑道:“主君,這次咱們可要好好敲詐一下他們,可不能如上次城牆那般,輕易放過他們。”


    陳球搖搖頭,“不可,他們雖衝撞了本府,但能捐出百石糧食救濟流民,也算是有忠義之心,咱們不可做的太過分!”


    張陽點點頭,隨即按照陳球的吩咐去請那些大戶們進來商議太虛吃食的做法換糧食一事。


    這時代,麵食和炒菜都還沒出現,人們的物質享受極其有限,就算是皇帝,一日三餐,除了吃的種類豐富些,做法上也就蒸、煮、煎、燴、炙幾種,和普通百姓無異。


    因此大戶們看到陳球手中抄錄的太虛食單之麵食時,都不敢相信,這世間還有這麽多他們沒吃過的食物,簡直白活了半生。


    這解憂饃、花卷、水餃、小籠包、穉子麵、雞蛋餅、水煎包、蔥花餅等等,隻看名字,就讓他們直咽口水,恨不得立刻能吃到口中。


    此時他們一致認為二石糧食換這一種太虛吃食的做法,太劃算了。


    爭先恐後地表示要換取食單上全部的吃食做法,生怕錯失這次機會。


    不過當他們拿到太虛吃食的做法後,這些大戶們又犯難了,因為他們認為麥食低賤,才舍得捐出的麥食,雖隻占捐出糧食的四成,但誠如陳球所想,麥食低賤,因此種植的少。


    如今他們要想得到麥子,就又要從陳球手中換取不可。


    眾人猶猶豫豫良久,才有人對陳球拱手施禮道:“小民願以二石黍米換麥一石,不知大人可否應允”


    這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麥食不受人待見,因此種麥的人少。他們也是日常交易中,不知積攢多久才得到這些麥子的,如今家中的麥都捐出了,又要雙倍換回來,心在滴血啊。


    不過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王稞,這次真是慶幸,他留了心眼,捐出百石的糧食以黍米最多,麥食和菽豆加起來捐的一成不到。


    陳球這次也沒有拿捏他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能從這些大戶手裏扣出這麽多黍米,是他想都不敢想的。


    相較其他吃食,流民群最需要還是黍米,易煮耐餓。


    真可謂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好似這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一樣,隻是可惜了,還有這麽多菽豆。


    陳球心裏暗想:“若是這些菽豆也能換成黍米就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漢末,種田起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書二十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書二十載並收藏人在漢末,種田起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