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屋後熱鬧了三四個小時,等豬頭和豬蹄煮好,各家各戶不僅分了肉和湯,還分到了豆食,這才陸續散去。
等吳詠躺在床上時,已經差不多晚上十點了,對於古人來說,這個點是相當晚了,他們早處在睡夢中,因此何蓮跟成昭先伺候他躺到床上,然後回到她們的矮塌上,躺下不久,就睡去了。
吳詠卻怎麽也睡不著,翻來覆去思考著他來到這個時代後所發生的一點一滴。
回想這幾天的經曆,真可謂是精彩至極,比起他後世幾十年的經曆都要豐富。
正月二十一,第一天醒來就用椰汁救治祖母,之後做麵食,隨叔父送行醫師張品濟,又到桌家做菜,忙乎很晚才回到家。
第二天,教鄉親做麵食,隨後太守一行人、五姓家主及郭肥等人不請自來,吳詠忙前忙後的做菜伺候他們,一直忙完晚上才送走他們,之後朱裏典主持分錢,也是吵吵鬧鬧很晚才回家休息。
第三天,郭肥等富賈領著後輩來學藝,由於人太多,家太小,就發明板凳方桌、薄荷水來招待他們,之後太守陳球一家來訪,不僅給太守展示了農家肥的製作流程,還按照陳球的要求,做了包子和餃子送入宮中,之後送走郭肥等人,又被朱裏典拉著商量建屋計劃,又是折騰了很晚才休息。
第四天,殺豬祭祀建新房,然後送豬宴到宛城太守府,回來又遇到流民圍住複望裏,心情激動之下立下誓言,這才在眾人齊心協力的幫助下,解決好流民圍困難題。
第五天,安頓流民,匆忙去宛城要糧,卻又遭遇流民圍城,無奈之下,開始協助太守救治流民,並獻上計策,等給流民送完從宛城要來的糧食,又是很晚回到家。
今天是第六天了,到太守府做豆食和豬宴,忙乎一天,回來又給鄉親分豆食,到現在還是身心疲憊。
他又想到自己還有係統,也就剛穿越來時,看了一眼,用了幾次,還在商城裏買了些鐵鍋和種子,隨後因為這幾天太忙,也就沒怎麽關注。等以後有時間再好好研究一下吧。
吳詠想著想著就睡著了,夢中他又回到了現代社會,可是卻又總覺得自己與現代人有些格格不入了。
等吳詠再次醒來,已經是第二天早上八點了,這是他穿越以來醒的最晚一次。其實天才蒙蒙亮,就有鄉親過來幫他家蓋房子,母親郭氏也這時打開了院門。
等成昭跟何蓮起床後,見吳詠還沒醒,知道他這些天太過勞累,就沒喊他,而是將門窗關嚴實,讓他再多睡會。
就是兩個幼妹起床後,也沒敢打擾這位熟睡的兄長。
等睡到自然醒的吳詠,打著哈欠走出室內,剛巧被兩個幼妹看到,不禁一起朝他做鬼臉,嬉笑說道:“兄長真是大懶蟲,這麽晚才起床。”
這時何蓮走過來,訓斥道:“別亂說,你們倆昨天倒是很早就睡下了,可是你們兄長一直忙到深夜才睡下。起床晚點很正常,在外人麵前可不許說兄長懶!”
“知道了!”兩位幼妹有些垂頭喪氣地回道。
吳詠看著好笑,“大清早的,阿姐訓斥她們作甚,她們還小呢,知道什麽。”
隨即又對兩位幼妹說道:“你們先去玩,一會兄長給你們做好吃的。”
“好耶!”兩位幼妹不等何蓮開口,就笑嘻嘻跑走了。
何蓮搖搖頭,點了吳詠一下,“你啊,自己都是孩童,卻寵著她們。”
接著又感慨道:“我這個自幼看著她們長大的阿姐,卻沒你這個才認識幾天的阿兄在她們心裏的地位重要。”
吳詠笑笑沒說話,他這幾天逐漸探聽到,自從何蓮的父親過世後,她們母女四人的遭遇可謂淒慘無比。若不是他借屍還魂醒了過來,此時吳家眾女的遭遇還不知道是什麽樣呢。
何蓮又嘟囔幾句,就讓吳詠進屋,她要給伺候吳詠穿衣。
今天是吳詠穿越以來的第七天,總算可以空閑下來,享受這難得的家人團聚時光。
何蓮幫他穿戴整齊後,吳詠向祖母問了安好,這才到廚房看看,有沒有需要他幫忙的地方。
才進廚房,就看到成昭在燒火,母親郭氏在炒菜,而且是滿滿當當的一大鍋炒菜,與其說炒菜,不如說是燉菜合適,裏麵有豆食、豬肉、還有蘿卜蓮藕等等。
郭氏見他要進來,急忙喊道:“我兒別進來了,這裏的油煙味大,別熏著你衣服,等會你若是出去,還要換洗下來。”
吳詠聽罷,隻能止步,站在門口,笑著問道:“可是要開飯了那孩兒就去喊各位叔伯停下勞作,準備吃飯吧。”
“去吧,還有一會就可以開飯了,你和阿蓮先收拾一下桌凳。”
吳詠跟成昭打了一下招呼,就走出大門,向正在幫自家建房的眾多鄉親大聲喊道:“諸位叔伯先停一下,一會準備開飯了。”
“詠娃子,你家客氣啥,都是鄉親,當時大家都說好了,幫你家建房,大家分文不取,如今怎好意思,老是讓你家管飯,這都成什麽了”
吳詠看著說話的這位身材壯碩的漢子,笑道:“朱大伯說哪裏話,我吳家近來頗受大家關照,昨日又從太守府得了些豆食,鄉親來幫忙建房,若是不拿出來招待大家,豈不顯得我吳家小氣,以後可不敢再勞煩大家了。”
“還是你詠娃子會說話,咱們今日就承太守府的情了,昨日分了些豆食,某還沒品出味道來就沒了,今日就厚著臉,再吃你吳家一頓。”
“哈哈,咱們都欠詠娃子這麽多人情了,也不差這一頓吃食,吃完這頓,大家好好幹活,爭取早些完工,少吃吳家幾頓飯。”
人群一陣附和,隨即放下手頭的工作,尋了個洗手的地方,隨便洗了洗,之後往衣服上擦了幾下,就尋個相熟之人,在其旁邊的凳子坐下。
今日來的人不少,大概也是百人左右。吳詠猜測應該和之前說的一樣,每家每戶出一人過來幫忙,人多就是力量大,這才兩日光景,地基差不多就建成了,照這樣幹下去,說不得一月之後,吳家就能搬進新房住。
不大會功夫,吳詠就將所有的桌子上完吃食,鄉親們就一人端著一碗燉菜,就著蒸饃開始大口吃起來,一邊吃,一邊還大聲談論著。
“這豆食真是太下飯啊,我以前怎麽就沒想到這豆食可以這麽好吃呢!真是白活了這麽多年。”
“誰說不是呢,除了這豆食,這豬肉吃起來也是真香,以前咱們做的豬肉,簡直沒法吃,又腥又湊,聞著都想吐。”
“哎,要我說,還是這解憂饃最得勁,以前的那種麥飯哪裏是人吃的,我是真沒想到麥子可以這麽做,想到當年吃麥飯的場景,某就忍不住想哭。”
“這得多虧了咱們複望裏出現吳詠這樣的人啊,昨日某家有親戚來訪,看到我家的解憂饃,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非要纏著我家那口子要學做解憂饃,可是沒有朱裏典的同意,咱們也做不了主啊,哪能隨意教他人。”
“你這麽一說,我也想到今日我家也有親戚登門的事,說不得也是為了學做這解憂饃而來,一會我得回去囑托我家那口子,得把嘴閉嚴實了,不能讓人把解憂饃的技術偷學了去。”
“這幾日咱們這裏是越來越熱鬧了,以前那些嫌咱們複望裏地遠人窮,親戚間也不願意來往,自從有了這解憂饃,多年不來往的親戚也開始登門了。”
眾人邊吃邊聊,很快就吃完了飯,碗筷往桌子上一放,又開始準備幹活了。
等眾人都吃完飯,吳詠一家也剛好吃完飯。這時吳家幾位女眷開始收拾桌凳,清洗碗筷,本來吳詠也想幫忙,可是卻被郭氏推開,“你先歇會,一會等阿蓮她們幫我收拾完家務,你帶著她們去蒙學學堂,找你卓叔父問問讀蒙學的事宜。”
“啊,今天就要上蒙學呀,我還沒準備好呢!”吳詠有些頭大,前世他讀了差不多二十年的書,實在是不想再讀書了。
郭氏眼睛一瞪,訓斥道:“你現在字都不會寫,都不知被訓斥幾次了,若是再有幾次這樣的事,我臉上就覺得無光,男兒在世,不讀書習字怎麽能行。
隻憑你神遊過太虛仙境,就可以不讀書習字了嗎以後出得遠門,家書都不會寫,別人不笑話你才怪,若是你以後出將入相,字都不會寫,如何能服眾”
吳詠尷尬地摸摸鼻子,為了避免再次被說教,急忙轉移話題,問道:“兩位幼妹也要去蒙學讀書嗎”
郭氏搖搖頭,“她們現在戶籍沒在複望裏,不能去裏中的蒙學,今日先跟著你去蒙學學堂溫習一下。她們以前也讀過蒙學的,隻是近來出了變故,才沒有繼續去蒙學。”
“要不我跟朱裏典說一聲,讓兩位幼妹先讀蒙學”吳詠試探性問道。
郭氏還是搖頭,“裏中的規矩不可破,你如今幫助複望裏的鄉親甚多,或許他們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何葉跟何草讀蒙學,但阿母不希望你這樣做。以後你一定要記住,做事要循規守矩,方能讓人信服,才成就大事。”
等吳詠躺在床上時,已經差不多晚上十點了,對於古人來說,這個點是相當晚了,他們早處在睡夢中,因此何蓮跟成昭先伺候他躺到床上,然後回到她們的矮塌上,躺下不久,就睡去了。
吳詠卻怎麽也睡不著,翻來覆去思考著他來到這個時代後所發生的一點一滴。
回想這幾天的經曆,真可謂是精彩至極,比起他後世幾十年的經曆都要豐富。
正月二十一,第一天醒來就用椰汁救治祖母,之後做麵食,隨叔父送行醫師張品濟,又到桌家做菜,忙乎很晚才回到家。
第二天,教鄉親做麵食,隨後太守一行人、五姓家主及郭肥等人不請自來,吳詠忙前忙後的做菜伺候他們,一直忙完晚上才送走他們,之後朱裏典主持分錢,也是吵吵鬧鬧很晚才回家休息。
第三天,郭肥等富賈領著後輩來學藝,由於人太多,家太小,就發明板凳方桌、薄荷水來招待他們,之後太守陳球一家來訪,不僅給太守展示了農家肥的製作流程,還按照陳球的要求,做了包子和餃子送入宮中,之後送走郭肥等人,又被朱裏典拉著商量建屋計劃,又是折騰了很晚才休息。
第四天,殺豬祭祀建新房,然後送豬宴到宛城太守府,回來又遇到流民圍住複望裏,心情激動之下立下誓言,這才在眾人齊心協力的幫助下,解決好流民圍困難題。
第五天,安頓流民,匆忙去宛城要糧,卻又遭遇流民圍城,無奈之下,開始協助太守救治流民,並獻上計策,等給流民送完從宛城要來的糧食,又是很晚回到家。
今天是第六天了,到太守府做豆食和豬宴,忙乎一天,回來又給鄉親分豆食,到現在還是身心疲憊。
他又想到自己還有係統,也就剛穿越來時,看了一眼,用了幾次,還在商城裏買了些鐵鍋和種子,隨後因為這幾天太忙,也就沒怎麽關注。等以後有時間再好好研究一下吧。
吳詠想著想著就睡著了,夢中他又回到了現代社會,可是卻又總覺得自己與現代人有些格格不入了。
等吳詠再次醒來,已經是第二天早上八點了,這是他穿越以來醒的最晚一次。其實天才蒙蒙亮,就有鄉親過來幫他家蓋房子,母親郭氏也這時打開了院門。
等成昭跟何蓮起床後,見吳詠還沒醒,知道他這些天太過勞累,就沒喊他,而是將門窗關嚴實,讓他再多睡會。
就是兩個幼妹起床後,也沒敢打擾這位熟睡的兄長。
等睡到自然醒的吳詠,打著哈欠走出室內,剛巧被兩個幼妹看到,不禁一起朝他做鬼臉,嬉笑說道:“兄長真是大懶蟲,這麽晚才起床。”
這時何蓮走過來,訓斥道:“別亂說,你們倆昨天倒是很早就睡下了,可是你們兄長一直忙到深夜才睡下。起床晚點很正常,在外人麵前可不許說兄長懶!”
“知道了!”兩位幼妹有些垂頭喪氣地回道。
吳詠看著好笑,“大清早的,阿姐訓斥她們作甚,她們還小呢,知道什麽。”
隨即又對兩位幼妹說道:“你們先去玩,一會兄長給你們做好吃的。”
“好耶!”兩位幼妹不等何蓮開口,就笑嘻嘻跑走了。
何蓮搖搖頭,點了吳詠一下,“你啊,自己都是孩童,卻寵著她們。”
接著又感慨道:“我這個自幼看著她們長大的阿姐,卻沒你這個才認識幾天的阿兄在她們心裏的地位重要。”
吳詠笑笑沒說話,他這幾天逐漸探聽到,自從何蓮的父親過世後,她們母女四人的遭遇可謂淒慘無比。若不是他借屍還魂醒了過來,此時吳家眾女的遭遇還不知道是什麽樣呢。
何蓮又嘟囔幾句,就讓吳詠進屋,她要給伺候吳詠穿衣。
今天是吳詠穿越以來的第七天,總算可以空閑下來,享受這難得的家人團聚時光。
何蓮幫他穿戴整齊後,吳詠向祖母問了安好,這才到廚房看看,有沒有需要他幫忙的地方。
才進廚房,就看到成昭在燒火,母親郭氏在炒菜,而且是滿滿當當的一大鍋炒菜,與其說炒菜,不如說是燉菜合適,裏麵有豆食、豬肉、還有蘿卜蓮藕等等。
郭氏見他要進來,急忙喊道:“我兒別進來了,這裏的油煙味大,別熏著你衣服,等會你若是出去,還要換洗下來。”
吳詠聽罷,隻能止步,站在門口,笑著問道:“可是要開飯了那孩兒就去喊各位叔伯停下勞作,準備吃飯吧。”
“去吧,還有一會就可以開飯了,你和阿蓮先收拾一下桌凳。”
吳詠跟成昭打了一下招呼,就走出大門,向正在幫自家建房的眾多鄉親大聲喊道:“諸位叔伯先停一下,一會準備開飯了。”
“詠娃子,你家客氣啥,都是鄉親,當時大家都說好了,幫你家建房,大家分文不取,如今怎好意思,老是讓你家管飯,這都成什麽了”
吳詠看著說話的這位身材壯碩的漢子,笑道:“朱大伯說哪裏話,我吳家近來頗受大家關照,昨日又從太守府得了些豆食,鄉親來幫忙建房,若是不拿出來招待大家,豈不顯得我吳家小氣,以後可不敢再勞煩大家了。”
“還是你詠娃子會說話,咱們今日就承太守府的情了,昨日分了些豆食,某還沒品出味道來就沒了,今日就厚著臉,再吃你吳家一頓。”
“哈哈,咱們都欠詠娃子這麽多人情了,也不差這一頓吃食,吃完這頓,大家好好幹活,爭取早些完工,少吃吳家幾頓飯。”
人群一陣附和,隨即放下手頭的工作,尋了個洗手的地方,隨便洗了洗,之後往衣服上擦了幾下,就尋個相熟之人,在其旁邊的凳子坐下。
今日來的人不少,大概也是百人左右。吳詠猜測應該和之前說的一樣,每家每戶出一人過來幫忙,人多就是力量大,這才兩日光景,地基差不多就建成了,照這樣幹下去,說不得一月之後,吳家就能搬進新房住。
不大會功夫,吳詠就將所有的桌子上完吃食,鄉親們就一人端著一碗燉菜,就著蒸饃開始大口吃起來,一邊吃,一邊還大聲談論著。
“這豆食真是太下飯啊,我以前怎麽就沒想到這豆食可以這麽好吃呢!真是白活了這麽多年。”
“誰說不是呢,除了這豆食,這豬肉吃起來也是真香,以前咱們做的豬肉,簡直沒法吃,又腥又湊,聞著都想吐。”
“哎,要我說,還是這解憂饃最得勁,以前的那種麥飯哪裏是人吃的,我是真沒想到麥子可以這麽做,想到當年吃麥飯的場景,某就忍不住想哭。”
“這得多虧了咱們複望裏出現吳詠這樣的人啊,昨日某家有親戚來訪,看到我家的解憂饃,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非要纏著我家那口子要學做解憂饃,可是沒有朱裏典的同意,咱們也做不了主啊,哪能隨意教他人。”
“你這麽一說,我也想到今日我家也有親戚登門的事,說不得也是為了學做這解憂饃而來,一會我得回去囑托我家那口子,得把嘴閉嚴實了,不能讓人把解憂饃的技術偷學了去。”
“這幾日咱們這裏是越來越熱鬧了,以前那些嫌咱們複望裏地遠人窮,親戚間也不願意來往,自從有了這解憂饃,多年不來往的親戚也開始登門了。”
眾人邊吃邊聊,很快就吃完了飯,碗筷往桌子上一放,又開始準備幹活了。
等眾人都吃完飯,吳詠一家也剛好吃完飯。這時吳家幾位女眷開始收拾桌凳,清洗碗筷,本來吳詠也想幫忙,可是卻被郭氏推開,“你先歇會,一會等阿蓮她們幫我收拾完家務,你帶著她們去蒙學學堂,找你卓叔父問問讀蒙學的事宜。”
“啊,今天就要上蒙學呀,我還沒準備好呢!”吳詠有些頭大,前世他讀了差不多二十年的書,實在是不想再讀書了。
郭氏眼睛一瞪,訓斥道:“你現在字都不會寫,都不知被訓斥幾次了,若是再有幾次這樣的事,我臉上就覺得無光,男兒在世,不讀書習字怎麽能行。
隻憑你神遊過太虛仙境,就可以不讀書習字了嗎以後出得遠門,家書都不會寫,別人不笑話你才怪,若是你以後出將入相,字都不會寫,如何能服眾”
吳詠尷尬地摸摸鼻子,為了避免再次被說教,急忙轉移話題,問道:“兩位幼妹也要去蒙學讀書嗎”
郭氏搖搖頭,“她們現在戶籍沒在複望裏,不能去裏中的蒙學,今日先跟著你去蒙學學堂溫習一下。她們以前也讀過蒙學的,隻是近來出了變故,才沒有繼續去蒙學。”
“要不我跟朱裏典說一聲,讓兩位幼妹先讀蒙學”吳詠試探性問道。
郭氏還是搖頭,“裏中的規矩不可破,你如今幫助複望裏的鄉親甚多,或許他們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何葉跟何草讀蒙學,但阿母不希望你這樣做。以後你一定要記住,做事要循規守矩,方能讓人信服,才成就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