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吳詠一行四人再次回到複望裏,已經是下午五點多了。


    在太守府書房,吳詠教完陳王養生知識,又見太守陳球似乎有要事相談,感覺也沒自己什麽事了,就跟陳球提出告辭,今日他想早一點回到家裏。


    前兩日他回家很晚,家裏人擔憂他的安危,甚至年邁的祖母也都是等到他回來才去休息。


    陳球想了一下,確實也沒有用得著他的地方了,就讓王管事送他一程。


    兩人來到廚房,發現二十位廚娘,趁著吳詠不在的時間,將任家兩位屠夫殺的兩位兩頭豬,都處理的差不多了。


    吳詠滿意點點頭,吩咐她們做好收尾工作,便也跟她們告了辭。


    廚娘們十分感激吳詠用心教她們做豆食和豬宴,紛紛表示要給吳詠錢財,都被吳詠一一婉拒了。


    還是太守府的廚娘精明,趁著吳詠去跟太守夫人程瑛告別的時候,在經過王管事的同意後,偷偷給吳詠的馬車中裝了許多做豆食和豬宴剩下來的食材。


    因此當吳詠回到家時,從馬車上不僅卸下來三個大豬頭和十二個豬蹄,還卸下各種各樣的食材。


    之所以都拉到吳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誰讓整個複望裏就吳詠家有十口鐵鍋呢。


    時下的百姓一般都是兩頓飯,朝食在上午九點左右,晚食在下午四點左右,晚食之後一般都不會再出裏門,男人們或三五成群聚在一起閑聊家常,或在家修繕農具,製造家具。


    所以當馬車剛進到複望裏,就有鄉親過來圍觀。


    任老三也是愛炫耀的主,麵對這麽多人的好奇詢問,坐在馬車上就大聲嚷嚷道:“大家夥一會都來吳家,某今日替太守殺豬,弄來了一些豬頭和豬蹄,今日就給他分食了。”


    “好,任老三仗義!”


    很多喜歡湊熱鬧的鄉親就跟著馬車一路來到吳家,都不用吳詠動手,馬車的食材,很快被卸進吳家院裏。


    隨後在任老三的帶領下,眾人拎著三個豬頭和十二個豬蹄,急匆匆地來到吳家屋後,剛好前天吳家殺豬時支起的鍋灶還都在。


    也沒有人刻意吩咐,大家自發去挑水、劈柴,然後燒水,幫著任老三和任老四收拾幹淨豬頭和豬蹄,然後分四個大鍋燒火燉煮。


    趁著這個時間眾人這才問起任老三今日在太守府的見聞,他們都十分好奇一郡之長的後宅和生活是怎樣的。


    任老三一聽要他講太守府的事,就來精神了,當下便先嗤笑道:“某以前也覺得這太守府再怎麽樣說也是朝廷官府的後宅,就算是奴仆也應該是知禮懂禮的,誰知進去之後,完全不是想象的那樣,盡是些狗眼看人低的玩意。”


    眾人一聽,好奇心頓時被提了起來,急忙追問是怎麽回事。


    任老三輕咳一聲,歎氣道:“我與老四的殺豬技術,你們也是知道的。誰知才進太守府就被幾個屠夫嘲笑我倆是鄉下人,不讓我們殺豬,還讓我倆滾出去,你們說氣人不氣人明明是太守大人請我跟老四過去殺豬,反倒是這些下人看不起咱們了,你們說奇怪不奇怪”


    眾人聽得感同身受,當即就有人大喊道:“那就不給他們殺豬,讓他們自己殺去,咱們不受這氣。”


    “當時我跟老四也是這麽想的,剛要拉著吳詠賢侄一起離開,卻被張賊曹攔住,好話說盡,又將太守府的屠夫狠狠批了一頓,咱們這才留了下來。”


    說到這裏,任老三又朝大家問了一句,“張賊曹你們都見過吧來咱們複望裏兩次了。”


    眾人十分配合說道:“見過,每次都騎著馬,腰帶長劍,護衛在太守馬車旁邊,看起來威風的緊。”


    “對,就是他!”任老三繼續說道:“既然他都開口了,咱們也不能不給麵子是吧我和老四當時也是存了比較的心思,心想一定要將太守府的屠夫壓下去,你們猜後來怎麽著”


    “後來怎麽樣了,任老三你倒是快說啊,以前看你也是一個爽快的人,現在說個話,倒賣起關子來了。你再不說,豬頭都燉爛了。”


    任老三被噎了一下,沒好氣地對那開口之人說道:“李老大,你非要跟我過不去是吧,今日難得我任老三漲了見識,給大家說幾句,你就這麽不給麵子,那過幾日你兒子結婚,若是請問殺豬,我可不去了。”


    李老大頓時猶如鬥敗的公雞,蔫了,以前他還考慮這兒子結婚該用什麽肉合適,牛羊肉太貴,狗肉又上不了台麵,還好這時吳詠弄出了豬肉,味道那真是絕了。


    他就想著他兒子結婚時就用豬肉,給親戚朋友們漲漲見識,也給自家漲漲麵子,雖然香料昂貴不好弄,但這不是有吳詠家用過的嗎,因此前天任老三說他要收著香料時,他就私下找了任老三說了這事,任老三當時也答應了。


    眼看因為自己一時心直口快,惹了任老三不高興,若是他真不來給自己殺豬,這損失可就大了,於是訕訕一笑道:“老三,你還不知道我,心裏藏不住話,這不是急著聽你講後來的事嗎。”


    任老三也不是得理不饒人,當下就略過此事,繼續開口對眾人道:“後來那些太守府的屠夫,見我跟老四將一頭豬處理的如此幹淨利落,頓時就歎服起來,吵鬧著要我教他們殺豬。”


    “他們既然看不起人,咱們就不教他們。”


    “對,就不教他們,讓他們後悔死,看他們以後還敢不敢狗眼看人低。”


    人們義憤填膺起來,任老三知道火候到了,就歎氣道:“一開始我也是這樣想的,但後來想到吳詠賢侄既然無私教我和老四殺豬,我也不能太過自私自利。


    何況這天下的豬何其多,隻我和老四也是殺不了多少,到不如將殺豬技術傳下去,讓其他百姓也吃到這豬肉,不至於太過浪費。”


    “那真是太便宜他們了,要我說,傳給其他人也不能傳給他們。他們真是太可惡了。”


    任老三卻是哈哈大笑道:“我和老四也是討厭他們呢,所以就沒把這處理豬頭和豬蹄的技術都傳給他們,還跟他們說,以後有豬頭和豬蹄都送到複望裏來,他們都答應了。”


    眾人聽罷也是哈哈一笑,“對,就應該讓他們吃點虧,漲漲教訓。”


    這時吳詠端著一筐豆幹和豆皮過來,看到眾人笑聲一片,不解問任老三道:“叔父說了什麽,鄉親們如此開心。”


    任老三見吳詠過來,有些心虛地說道:“也沒說什麽,就是太守府的那些屠夫看不起咱們,被我擺了一道。”


    他剛才說的話,其實有些虛假,當時若不是吳詠在,他們就被趕出太守府了,任憑你技術再厲害,比不過人家的背景,也是白搭。


    吳詠聽後,豎起大拇指,笑道:“叔父乃真性情也!那些人確實可惡。”


    說著,就讓任老三幫忙打開鍋蓋,將豆幹和豆皮倒了進去。


    之後對眾人說道:“今日小子去太守府,就是為了在宴席中做這豆食。回來的時候,太守府的廚娘為了感謝小子教她們做豆食和麵食,就送了小子一些。剛才祖母說這豆食有點多了,就吩咐小子拿出一些分與鄉親一起食用。”


    “豆食是菽豆嗎,剛才看吳詠手中端的那些東西,從來沒見過啊!”


    “應該是吧,都有一個豆字,估計就是菽豆做的,隻是咱們不會做而已。等會問問吳詠,咱們能不能學”


    眾人聽完吳詠的話,都紛紛議論起來,在他們看來豆食應該和麵食一樣,不是什麽大不了的吃食。


    這時任老三插話道:“你們可別小看這豆食,某聽太守府的下人講,宛城的權貴士紳們願意用一萬石糧食換這豆食的做法。據說這豆食經常食用,可以延年益壽呢。”


    這時的糧食畝產一般是三石左右,大多百姓雖有一頃田,但一年所剩之糧,去掉賦稅及日常一家的消耗,不過三五十石,所以一旦發生災荒,這些百姓就隻能變成流民逃往各地。


    一萬石糧,對複望裏的鄉親來說,猶如一個天文數字。


    “啊,那我們可以學做這豆食嗎”


    眾人聽完任老三的話,第一反應就是吳詠能不能教他們做豆食。


    吳詠搖搖頭,“太守大人與小子有約定,不可隨意教人做豆食。非權貴士紳,普通百姓就是能出一萬石糧食也不能教。”


    眾人麵露失望之色,吳詠不禁笑道:“大家先別失望,太守大人為了獎勵我救助流民和獻出豆食之功,特意準許複望裏的鄉親可以做豆食,但不得外傳。”


    見眾人麵帶喜色,吳詠繼續說道:“剛剛朱裏典與小子商議之後,覺得過幾天又是祠太社之日,就在那天祭祀祖先時,由小子教大家做豆食,不知大家以為如何”


    “就定在那天吧,我們都沒有意見,到時大家都要立下誓言,不可將豆食之法外傳,違者祖宗棄之!吳家賢侄已經為大家做了很多,咱們不能讓他難做。”


    眾人紛紛支持,揚言誰敢違背誓言,立刻逐出複望裏。


    隨行而來的何蓮看著吳詠一席話,引來諸多鄉親的支持,越發難掩心目中喜愛之意,悄聲向身邊的成昭說道:“詠弟懂的可真多,你們以前是怎麽相處的,他一直都是這麽厲害嗎”


    成昭抿嘴輕笑一下,然後歎氣道:“以前的他可不是這樣的,總是躲在我身後,或許是長大的緣故吧,不過我還是懷念以前的他!”


    何蓮看她一眼,默然不語。對於成昭來說,以前日子過得雖然清苦,但隻有他們倆和祖母相依為命,生活卻是十分開心。


    如今吳詠逐漸展露出鋒芒,又有母親帶著她們姐妹三人來搶吳詠的疼愛,換做一般人,早就開始吵鬧了,而成昭卻還隻是默默守著吳詠,不爭不搶。


    好似這天地間除了吳詠外,再沒有她關注的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漢末,種田起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書二十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書二十載並收藏人在漢末,種田起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