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轉眼來到二月中旬,此時陽氣漸生,萬物複蘇。


    自從複望裏的宴席傳開以後,第二日就有人求上門找吳詠去給他們做宴席。本來吳詠是不打算再做這個的,實在太累人了,他不想將時間花費在這無聊的事情上。


    還是朱裏典親自過來勸道:“我知你誌向遠大,不會將這事放在眼裏。但你可以教導一些咱們複望裏的人去做這事,讓大家也多些額外的收入。”


    恰好這時朱旺給他送來感謝錢,並希望能跟著吳詠學做宴席。


    吳詠本能拒絕錢財,“你盡管來學,這些錢我不能要,你還是拿回去吧。”


    這時站在一旁的朱裏典卻是開口阻止道:“你還是收下吧!古人雲:經不輕傳,術不賤賣,師不順路,醫不扣門。天雨大,不潤無根之草;道法寬,不度無緣之人。”


    “前些時候,你傳下各種太虛吃食的做法,我本已覺得不妥。但因為那時大家都沒多餘的錢財,此等技藝又關乎天下百姓的生活,因此才沒阻止你傳授。”


    “但今日這宴席的做法卻是不同,朱旺他們學會之後,是要憑著這手藝去賺取錢財的,你若是不收取錢財,就傳授他人技藝,難免會被人輕賤。”


    聽完這話,吳詠認真想了想,隻好收下朱旺送來的一千錢。


    就這樣朱旺掏了一千錢跟吳詠學習宴席的事情傳開後,頓時又有四位少年找了過來,要學宴席的做法。


    接下來幾日吳詠就帶著他們去承接各種宴席,一邊教他們做菜練手,一邊額外掙點錢財。


    當然能請吳詠做宴席的,都是富裕的家庭,他們在乎的就是麵子,吳詠一行人做出的宴席,吃過的人都是讚不絕口,因此每次給吳詠的出場費用都不少。


    吳詠也不吝嗇,每日都給五人各五十錢作為他們辛苦一天的回報。


    起初五人還不肯要,但吳詠作為現代人,豈會壓榨他們的血汗錢,冷著臉說:“你們不要,明日就不帶你們去了。”


    五人這才開心地接下,對吳詠也越發地恭敬了。


    鄉裏人就愛八卦,誰家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極為迅速地傳開了。僅僅幾日下來,五人就掙了這麽多錢,這可讓複望裏的其他人羨慕的口水都流了下來。


    因此很多鄉親都找上門,願意出錢跟吳詠學做宴席。


    吳詠也是來者不拒,甚至有家庭困難的,吳詠還會主動要求他們賒欠謝禮,等以後掙到錢再給他。


    這讓眾人都十分信服他,本來他們都比吳詠年紀大,有些都是跟朱旺一樣,是結過婚的,甚至有些孩子都幾歲了。


    這讓他們頗有點不好意思呢,不過這會看到吳詠的為人處世,比自己長輩都要豁達,心中頓時沒了芥蒂,都自動將吳詠當做師長一樣尊重。


    接下來幾日,吳詠帶著這群少年開始做各種宴席,本來他還打算乘著大家熱情高漲,將他們都帶出師呢,沒想到昨天卻接到朱裏典的通知。


    “從明日起,你們都要早起,參加裏中的騎射訓練。至於宴席的事,你將他們輪流分配一下,每日五人去做宴席,剩餘的人都留在裏中訓練。”


    說著,朱裏典又嚴肅地對吳詠說道:“尤其是你,每日更要多加訓練!你現在這麽出名了,連馬都不會騎,說出去,豈不是讓人笑話!”


    自打吳詠立言救助流民之後,鄉親們早已不拿他當孩童看待。如今他名氣越來越大,朱裏典對他的要求也愈發嚴格起來。


    吳詠當時是真的有點懵,原身的記憶中是一點關於騎射的知識都沒有。


    好在朱裏典知道他的情況,及時給他做出解釋。


    原來這二月的順陽騎射是一個不成文的傳統,至於源自什麽時候,朱裏典也不清楚。而騎射的目的就是要引導教育少年人要自強不息。


    這時不比後世那麽安全,不僅山林中有各種猛獸橫行,而且還有各種盜匪作惡攻擊鄉裏。最要命的是,每個成年男子都要有一年的屯戍之役。


    近些年羌族不斷侵襲漢朝的西域地區,導致去屯戍之役的人,經常有很大的傷亡。因此時下的人們才會對騎射訓練比較看重,畢竟這以後都是能救命的技能。


    所以吳詠聽完,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發誓要好好練練騎術,說不得以後就能跑得比別人快。


    第二日,天公作美,又是一個晴朗天,此時風和日暖,正好適合練習騎射。


    吳詠到達廣場時,已經有很多人拿著弓箭、長矛在練習了。


    看到吳詠過來,朱裏典招手將他叫到麵前,笑著對他說道:“咱們這裏的馬匹不多,我今日特意給你留了一匹,你今日就好好練習一下騎馬。”


    吳詠知道他說的是實情,這時馬可是一種戰略物資,能有一匹馬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整個複望裏也就不超過五匹馬,其中卓文宣和朱裏典家都有。


    朱裏典手中的這匹馬,已經算是一匹老馬了,脾氣溫順,正適合吳詠這樣的新手練習用。


    圍著老馬轉了一圈,吳詠驚訝地發現,不僅馬背上有馬鞍,馬的腹部兩邊還各有一個馬鐙。隻不過都是藤條做的,上麵還裹著一層皮革。


    吳詠沒想到這時都已經有馬鞍和馬鐙了,不禁有些好奇地問朱裏典:“叔父,這馬鞍和馬鐙怎麽都是藤條做的為什麽不使用鐵製的”


    朱裏典瞪他一眼,沒好氣地開口道:“做兵器都不夠用,哪裏能有這麽多鐵來做馬鞍和馬鐙!你知道當今天下有多少匹馬嗎若是都裝上鐵製的馬鞍和馬鐙這又是需要多少斤鐵!朝廷當年也不是沒有這個打算,但是實在是生產跟不上。”


    說著,朱裏典又看了吳詠一眼,歎口氣道:“你現在又弄出這鐵鍋炒菜來,本來就不夠用的鐵器,現在更是一鐵難求了,估計很快這鐵器又要漲價了!”


    吳詠張了張嘴,到底還是什麽話都沒說出口。他這時才意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與後世相比,這時的鐵產量實在是太少了,連百姓的日常生產生活都滿足不了。


    這時朱裏典卻是又自嘲般笑笑,開口說道:“你們現在好多了,我年輕的時候騎馬時,都沒有這些藤條做的東西,那時都是繩子、布條做個圈,腳踩在上麵,稍微不謹慎,就容易發生危險。”


    等朱裏典感慨完,吳詠便在他的幫助下,膽戰心驚上了馬,試著走了幾步,才稍稍安心。


    朱裏典在一旁牽著馬,不斷提醒吳詠騎馬的要領:“韁繩別勒那麽緊,用前腳掌踩緊馬鐙,身體保持放鬆。”


    就這樣,吳詠騎馬圍著廣場走了一圈,才發現朱旺和吳普不知何時也騎著馬跟在他身後。


    吳詠跟他們打了聲招呼,三人就這樣說笑著,慢慢適應了騎馬。


    又轉了兩圈,年紀最大的吳普最先適應,他有些躍躍欲試地對吳詠說道:“吳詠,咱們跑一下,你敢不敢”


    吳詠剛學會騎馬,可不敢逞能,這馬可比後世的汽車安全性低很多,後世他拿到駕照,硬是不敢開車。如今他這小身板還經不住折騰,於是便開口拒絕道:“我不跑!要跑你自己跑去!”


    吳普撇撇嘴,但他可不敢再刺激吳詠,隻能對朱旺道:“朱旺,你怎麽樣咱們試著小跑一會兒”


    朱旺有些心動,他看了吳詠一眼,見他沒有反對,便回道:“好,那咱們先熟悉一下快步。”


    “駕!”他倆同時大喊一聲,雙腿輕輕一夾馬腹,韁繩略鬆,催馬小跑起來。


    吳詠趕緊催馬,離他們遠點,但心裏卻是有些羨慕他們縱馬奔馳的飛揚姿態。


    其實他哪裏知道,朱旺此時真是有苦難言啊!


    騎馬小跑時還真沒快跑時穩當。小跑時馬的顛簸頻率高,新手很難掌握和適應起伏節奏。


    此時的朱旺,一心幾用,既要掌控韁繩,又要腳踩馬鐙,還要做到人馬合一,確實難為他啦!他的屁股就像坐在彈簧上一樣,忽高忽低,忽左忽右。


    屁股上肉厚,撞擊幾下倒沒事,問題是蛋蛋受不了,擠壓幾次疼得他齜牙咧嘴。


    他慌得麵無人色,不住高呼:“停下,快停下!”


    不過這馬一跑起來,可就刹不住了。


    吳普倒是騎得很穩,屁股就像粘在馬鞍上一樣,路過吳詠麵前時,滿臉掩飾不住的得意:“吳詠,我騎得還可以吧”


    “嗯,還不錯!”吳詠不想搭理他。


    吳普還想說什麽,這時卻聽到遠處傳來朱旺的呼救聲,“誰來救救我,快讓馬停下來!”


    兩人正不知如何是好時,朱裏典讓吳詠下馬,他則迅速騎上他家的這匹老馬,飛速趕到了朱旺身邊,示意朱旺抓緊繩子,跟隨他的節奏慢下來。


    等朱旺下了馬,朱裏典卻是訓斥道:“你都是娶妻的人了怎麽還如此不穩重,去跟吳普比騎馬,他家有馬,可以經常騎著玩,你第一次騎馬就敢跟他比,誰給你的勇氣!”


    朱旺漲紅了臉,低著頭不敢說話。


    這時吳詠和吳普剛好趕過來,聽到這話,吳普對著吳詠訕訕一笑:“我哪知道他會如此不堪!”


    吳詠看到朱旺臉色還有些煞白,不禁有些擔心地問道:“朱旺,你沒事吧”


    “沒事,沒事!”朱旺忙不迭擺手,露出一個難堪的笑容:“就是不小心碰到蛋蛋了!”


    “哈哈哈……”眾人聞聽忍俊不禁。


    更有人開玩笑道:“朱旺,你這剛新婚就騎馬磨壞蛋蛋,小心回去你家新夫人收拾你。”


    眾人笑得更歡實了,倒是弄得朱旺羞紅了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漢末,種田起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書二十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書二十載並收藏人在漢末,種田起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