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兒在李墨戈的陪伴下,重新回到李老太太身邊坐下,李母一看到她就笑得合不攏嘴,仿佛那個還是胚胎的長房長孫立等可取了一般。
冬兒今天是一份能喘氣的生日禮物,是所有生辰禮物裏最最特殊的存在,她知道能坐在壽星身邊這種待遇也就是今天這一次,她心一橫,暗暗告訴自己:坐在這裏的你隻是一個物件,你不用張口說話,不用應酬她們,隻管麵癱臉僵就是了.......
寧安公主坐在李母的另一邊,這一桌子在座的除了李母、長媳寧安公主,二兒媳蘇紫英、萬冬兒之外就是李銘碩那些上了年紀的舅母姨母姑母了,真的是一群標準意義上的婆婆媽媽們。
李母今天忽然得知自己的大兒子也快要當爹了,歡喜不已,往常厭煩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問長房何時能養出孩子來的事,今天巴不得她們每個人都來再問一遍,誰也不準疏漏了。
她一門心思在行走的生日禮物身上,見冬兒回來,趕緊拉她的手坐在自己身邊座位上,對一桌子的女人們笑道:“我們家老大居然也能沉得住氣了,兩口子合計了這麽貴重的壽禮都不露一點兒口風給我,真是瞞得我好苦,往常他若是碰上什麽好事,不用他開口,我們就能從他那得得瑟瑟的臭樣兒上看出來,今年居然愣是沒讓我們看出來,真是沉得住氣了。”
寧安公主接過話頭來,說道:“母親,駙馬爺常說,他的興趣和誌向從來都不在筆墨紙硯上,而是在金戈鐵馬之上,對他來說,棄筆從戎不過是個早晚的事情,我也有意要成全他的雄心壯誌,可惜我與他成婚多年,一無所出,所以在他繼承公公的衣缽之前,得想辦法讓他有個一兒半女,好了了公公的後顧之憂,也了了駙馬爺這個心結,男人這輩子,終於還是以建功立業、報效朝廷、光宗耀祖為重。”
李老太太點頭同意道:“還是公主深明大義,胸懷高遠,換做常人,斷然沒有如此高的境界。隻知道有家,不知道有國,隻知道光宗耀祖,不知道報答聖恩。蹤潛能得公主為妻,實在是他上輩子修來的福分。”
寧安公主望了冬兒一眼,說道:“還是駙馬自己有理想,有抱負,一直念念不忘家國情懷。”
見公主誇讚自己的兒子,李母受用不盡,歡喜溢於言表,幾乎都不想說幾句客套謙虛的話來做做姿態。還是李銘碩的姑母客氣了兩句。
李母扭頭看著冬兒,越看心裏越高興,體貼地問道:“丫頭啊,你自懷孕以後口味有何變化沒有?喜歡吃酸的還是喜歡吃辣的?”
姑母對寧安公主和蘇紫英笑道:“你們的婆婆呀,這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他大兒子的第一個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了?”
寧安公主和蘇紫英隻是笑,並不言語。
冬兒老老實實地作答:“回老夫人,奴婢和往常比起來,更加喜歡吃鹹,並沒有喜歡吃酸和辣。”
李母一愣,竟然不知道吃鹹該如何詮釋了。
蘇紫英勸告婆婆:“母親,這些民間俚語都靠不住的,慧兒(李重郡長女李容慧)她娘懷著她的時候,又是喜歡吃酸,又是進門先邁左腳,做夢也夢到大老虎大蟒蛇,全府上下都說他娘懷的是個男娃,你看看,慧兒終究還是一個嬌滴滴的小丫頭,就算是流傳了上千年的古訓也是總有說不準的時候。”
眾人紛紛議論道:“是啊是啊,這些民間俚語真的隻是圖個樂嗬,就跟小賭怡情一般,準不準的是另一回事。”
李母有點兒掃興,她想要一個肯定的說法。
聽到眾人對民間俚語的吐槽,她點點頭,忽又想到一件事,謹慎地問寧安道:“公主,這位萬姑娘可是一直在公主府上住著的?”
公主笑了笑,說道:“沒有,她是我從外邊找來的,我怕公主府的規矩太大,嚇著她,特撥了一個外宅讓她住著。我和駙馬爺還有崔媽媽經常過去看望她。有什麽需要的直接跟我張口就是了。”
李母和蘇紫英對了一下眼神,不約而同地想到了為何大公子這兩個多月在外頭呆的時日比在家裏呆的時日多遠了去了,原來除了李府和公主府,他還有一個更加自在的去處。
隻要是這個姑娘不在崔媽媽的管束之下,李母便放了心,同時她也更加相信冬兒是寧安公主一手準備的好禮物,不是兒子作妖弄來的。
李母總是忍不住詢問寧安公主有關於冬兒的事情,她和老姐妹們談笑了一會兒,忽然想起一件事就是一件事,問寧安:“公主,你說你給冬兒這孩子算過命,那算命先生可曾掐算出你和駙馬能有幾個孩子?”
寧安公主把事後發生的事情當作事前發生的事情講,她會心會意地笑著說:“我是拿著冬兒姑娘的生辰八字找相士掐算的,那位相士說這個姑娘是多子多福的命,如果駙馬爺一直和她在一起的話,她就能一直有孩子。”
一聽這話,冬兒的臉都變了,鐵青煞白,目瞪口呆地看著寧安公主,不知道寧安公主什麽時候,通過什麽手段得到的她的生辰八字。
李銘碩的姨母看到冬兒的臉色變得難看,笑著打趣道:“看把人家孩子給嚇得,你們還真把人家當成傳宗接代的家什用了。”
寧安公主細看冬兒的臉色,果然變得比之前難看,她又補充道:“不過因為駙馬爺一心想要上戰場建功立業,所以相士還說冬兒姑娘前頭生的孩子和後頭生的孩子會年齡相差很大。”
“能差出幾年?”李銘碩的姑母又關心,又好奇。
公主想了想,說道:“相士說得十幾年吧。”
李母自言自語道:“這麽說的話我們家老大還有個老來得子的福分了不成?”
公主仔細回憶了一番相士說過的話,有點不太確定地點了點頭,不太確定地說道:“要是孩子們相隔十幾年的話,差不多也算得上是老來得子了。”她又寬慰婆婆道:“不過母親放心,相士還說了,駙馬爺奔赴疆場之前,兒女雙全是準了的,隻要咱們這些人盡心盡力,不出岔子的話就錯不了。”
冬兒隔著李老太太,怔怔地問寧安:“公主,您當真算過我的生辰八字?”
寧安公主盡量在冬兒麵前保持惜字如金的狀態,端穩正室夫人的範,她不說話,隻是非常肯定地點了點頭。
冬兒認真又迷茫地問道:“那我中間沒有孩子的這十幾年我都忙些什麽呢?”
此話一出,不光是閑得冒油的老貴婦們,連寧安公主都忍不住“吭哧”一聲笑了。
她們都覺得寧安公主精挑細選的禮物像個漂亮的笑話,又傻又楞,迷迷糊糊。
大家隻顧著笑,沒人惦記冬兒迷茫的表情。
公主忍住笑,拿出正室夫人訓斥妾室的範兒,義正言辭道:“我怎麽可能會問這種問題呢,婦道人家,不專攻針線女紅,你還想去忙些什麽?”
冬兒不再吭聲。
仆人們開始上菜,自懷孕以來,冬兒的鼻子變得比貓都靈。她聞到飯菜裏的油和肉的味道忽然就十分惡心,又要嘔吐,她趕忙起身離席,李老夫人身邊的丫頭杏兒趕緊扶她去偏僻地方嘔吐。
過了一會兒,杏兒憂心忡忡地跑回來回複老太太:“老夫人,萬姑娘嘔吐得太厲害了,連膽汁都要吐出來了,她說她一聞到這桌子上的飯菜的味道就受不了,所以她讓我回來告訴公主和太太們不要等她了,她不想吃東西了。”
李母十分擔心,便問寧安:“公主,這孩子跟前可有什麽可靠的人服侍著?”
寧安公主想了想,說道:“現在隻有兩個年紀小的丫頭伺候著,母親不要擔心,回頭我再找個年紀大點的過去伺候。我這邊有的是人。”
李母說道:“還是不勞煩公主了,這個年紀大點的下人還是老身親自尋一個吧。”
言畢李母招呼一桌子的女眷道:“我們就不等那個丫頭了,大家趕緊吃菜吧。”
大家暫時忘卻了那個充當生日禮物的年輕女孩,開始用餐。
李墨戈抽空來女眷處看了一眼,沒有找到和大家一起用餐的冬兒,怕她意難平,再試圖去接近楊伯卿,到處打聽,到處問,方才在老太太身邊的大丫鬟芳草的房間找到了暫時安歇的她。
那時候冬兒已經躺下有一會兒了,大丫鬟芳草見她停止了嘔吐,又開始犯困,於是安排了一個年齡小的丫頭在屋裏伺候著,芳草又折身回去伺候老太太去了。
李墨戈本來想敲敲門,把小丫頭叫出來,把他帶來的東西送進去。
冬兒五感靈敏,辯認出墨戈的腳步聲,抬起頭輕聲試探道:“墨戈?”
李墨戈不得不回答:“是我,姑娘。我聽說你沒有吃飯,所以過來看看你怎麽樣了。姑娘,你一點兒都不餓嗎?您餓了的話告訴我就行。”
“墨戈,我想吃桔子還有山楂糕。”
“我都帶來了。”
“我還想喝筍菇湯。”
“是不是要又酸又辣又鹹的那種?”
“是的。”
“姑娘,你等一會兒,我現在就去給你端一碗。”
小丫頭把李墨戈端來的筍菇湯送到冬兒麵前的時候,那枚被李墨戈沒收的簪子已經被放置在托盤裏的勺子旁邊,它已經恢複了原來的平滑簪頭,不會傷著人了。
冬兒今天是一份能喘氣的生日禮物,是所有生辰禮物裏最最特殊的存在,她知道能坐在壽星身邊這種待遇也就是今天這一次,她心一橫,暗暗告訴自己:坐在這裏的你隻是一個物件,你不用張口說話,不用應酬她們,隻管麵癱臉僵就是了.......
寧安公主坐在李母的另一邊,這一桌子在座的除了李母、長媳寧安公主,二兒媳蘇紫英、萬冬兒之外就是李銘碩那些上了年紀的舅母姨母姑母了,真的是一群標準意義上的婆婆媽媽們。
李母今天忽然得知自己的大兒子也快要當爹了,歡喜不已,往常厭煩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問長房何時能養出孩子來的事,今天巴不得她們每個人都來再問一遍,誰也不準疏漏了。
她一門心思在行走的生日禮物身上,見冬兒回來,趕緊拉她的手坐在自己身邊座位上,對一桌子的女人們笑道:“我們家老大居然也能沉得住氣了,兩口子合計了這麽貴重的壽禮都不露一點兒口風給我,真是瞞得我好苦,往常他若是碰上什麽好事,不用他開口,我們就能從他那得得瑟瑟的臭樣兒上看出來,今年居然愣是沒讓我們看出來,真是沉得住氣了。”
寧安公主接過話頭來,說道:“母親,駙馬爺常說,他的興趣和誌向從來都不在筆墨紙硯上,而是在金戈鐵馬之上,對他來說,棄筆從戎不過是個早晚的事情,我也有意要成全他的雄心壯誌,可惜我與他成婚多年,一無所出,所以在他繼承公公的衣缽之前,得想辦法讓他有個一兒半女,好了了公公的後顧之憂,也了了駙馬爺這個心結,男人這輩子,終於還是以建功立業、報效朝廷、光宗耀祖為重。”
李老太太點頭同意道:“還是公主深明大義,胸懷高遠,換做常人,斷然沒有如此高的境界。隻知道有家,不知道有國,隻知道光宗耀祖,不知道報答聖恩。蹤潛能得公主為妻,實在是他上輩子修來的福分。”
寧安公主望了冬兒一眼,說道:“還是駙馬自己有理想,有抱負,一直念念不忘家國情懷。”
見公主誇讚自己的兒子,李母受用不盡,歡喜溢於言表,幾乎都不想說幾句客套謙虛的話來做做姿態。還是李銘碩的姑母客氣了兩句。
李母扭頭看著冬兒,越看心裏越高興,體貼地問道:“丫頭啊,你自懷孕以後口味有何變化沒有?喜歡吃酸的還是喜歡吃辣的?”
姑母對寧安公主和蘇紫英笑道:“你們的婆婆呀,這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他大兒子的第一個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了?”
寧安公主和蘇紫英隻是笑,並不言語。
冬兒老老實實地作答:“回老夫人,奴婢和往常比起來,更加喜歡吃鹹,並沒有喜歡吃酸和辣。”
李母一愣,竟然不知道吃鹹該如何詮釋了。
蘇紫英勸告婆婆:“母親,這些民間俚語都靠不住的,慧兒(李重郡長女李容慧)她娘懷著她的時候,又是喜歡吃酸,又是進門先邁左腳,做夢也夢到大老虎大蟒蛇,全府上下都說他娘懷的是個男娃,你看看,慧兒終究還是一個嬌滴滴的小丫頭,就算是流傳了上千年的古訓也是總有說不準的時候。”
眾人紛紛議論道:“是啊是啊,這些民間俚語真的隻是圖個樂嗬,就跟小賭怡情一般,準不準的是另一回事。”
李母有點兒掃興,她想要一個肯定的說法。
聽到眾人對民間俚語的吐槽,她點點頭,忽又想到一件事,謹慎地問寧安道:“公主,這位萬姑娘可是一直在公主府上住著的?”
公主笑了笑,說道:“沒有,她是我從外邊找來的,我怕公主府的規矩太大,嚇著她,特撥了一個外宅讓她住著。我和駙馬爺還有崔媽媽經常過去看望她。有什麽需要的直接跟我張口就是了。”
李母和蘇紫英對了一下眼神,不約而同地想到了為何大公子這兩個多月在外頭呆的時日比在家裏呆的時日多遠了去了,原來除了李府和公主府,他還有一個更加自在的去處。
隻要是這個姑娘不在崔媽媽的管束之下,李母便放了心,同時她也更加相信冬兒是寧安公主一手準備的好禮物,不是兒子作妖弄來的。
李母總是忍不住詢問寧安公主有關於冬兒的事情,她和老姐妹們談笑了一會兒,忽然想起一件事就是一件事,問寧安:“公主,你說你給冬兒這孩子算過命,那算命先生可曾掐算出你和駙馬能有幾個孩子?”
寧安公主把事後發生的事情當作事前發生的事情講,她會心會意地笑著說:“我是拿著冬兒姑娘的生辰八字找相士掐算的,那位相士說這個姑娘是多子多福的命,如果駙馬爺一直和她在一起的話,她就能一直有孩子。”
一聽這話,冬兒的臉都變了,鐵青煞白,目瞪口呆地看著寧安公主,不知道寧安公主什麽時候,通過什麽手段得到的她的生辰八字。
李銘碩的姨母看到冬兒的臉色變得難看,笑著打趣道:“看把人家孩子給嚇得,你們還真把人家當成傳宗接代的家什用了。”
寧安公主細看冬兒的臉色,果然變得比之前難看,她又補充道:“不過因為駙馬爺一心想要上戰場建功立業,所以相士還說冬兒姑娘前頭生的孩子和後頭生的孩子會年齡相差很大。”
“能差出幾年?”李銘碩的姑母又關心,又好奇。
公主想了想,說道:“相士說得十幾年吧。”
李母自言自語道:“這麽說的話我們家老大還有個老來得子的福分了不成?”
公主仔細回憶了一番相士說過的話,有點不太確定地點了點頭,不太確定地說道:“要是孩子們相隔十幾年的話,差不多也算得上是老來得子了。”她又寬慰婆婆道:“不過母親放心,相士還說了,駙馬爺奔赴疆場之前,兒女雙全是準了的,隻要咱們這些人盡心盡力,不出岔子的話就錯不了。”
冬兒隔著李老太太,怔怔地問寧安:“公主,您當真算過我的生辰八字?”
寧安公主盡量在冬兒麵前保持惜字如金的狀態,端穩正室夫人的範,她不說話,隻是非常肯定地點了點頭。
冬兒認真又迷茫地問道:“那我中間沒有孩子的這十幾年我都忙些什麽呢?”
此話一出,不光是閑得冒油的老貴婦們,連寧安公主都忍不住“吭哧”一聲笑了。
她們都覺得寧安公主精挑細選的禮物像個漂亮的笑話,又傻又楞,迷迷糊糊。
大家隻顧著笑,沒人惦記冬兒迷茫的表情。
公主忍住笑,拿出正室夫人訓斥妾室的範兒,義正言辭道:“我怎麽可能會問這種問題呢,婦道人家,不專攻針線女紅,你還想去忙些什麽?”
冬兒不再吭聲。
仆人們開始上菜,自懷孕以來,冬兒的鼻子變得比貓都靈。她聞到飯菜裏的油和肉的味道忽然就十分惡心,又要嘔吐,她趕忙起身離席,李老夫人身邊的丫頭杏兒趕緊扶她去偏僻地方嘔吐。
過了一會兒,杏兒憂心忡忡地跑回來回複老太太:“老夫人,萬姑娘嘔吐得太厲害了,連膽汁都要吐出來了,她說她一聞到這桌子上的飯菜的味道就受不了,所以她讓我回來告訴公主和太太們不要等她了,她不想吃東西了。”
李母十分擔心,便問寧安:“公主,這孩子跟前可有什麽可靠的人服侍著?”
寧安公主想了想,說道:“現在隻有兩個年紀小的丫頭伺候著,母親不要擔心,回頭我再找個年紀大點的過去伺候。我這邊有的是人。”
李母說道:“還是不勞煩公主了,這個年紀大點的下人還是老身親自尋一個吧。”
言畢李母招呼一桌子的女眷道:“我們就不等那個丫頭了,大家趕緊吃菜吧。”
大家暫時忘卻了那個充當生日禮物的年輕女孩,開始用餐。
李墨戈抽空來女眷處看了一眼,沒有找到和大家一起用餐的冬兒,怕她意難平,再試圖去接近楊伯卿,到處打聽,到處問,方才在老太太身邊的大丫鬟芳草的房間找到了暫時安歇的她。
那時候冬兒已經躺下有一會兒了,大丫鬟芳草見她停止了嘔吐,又開始犯困,於是安排了一個年齡小的丫頭在屋裏伺候著,芳草又折身回去伺候老太太去了。
李墨戈本來想敲敲門,把小丫頭叫出來,把他帶來的東西送進去。
冬兒五感靈敏,辯認出墨戈的腳步聲,抬起頭輕聲試探道:“墨戈?”
李墨戈不得不回答:“是我,姑娘。我聽說你沒有吃飯,所以過來看看你怎麽樣了。姑娘,你一點兒都不餓嗎?您餓了的話告訴我就行。”
“墨戈,我想吃桔子還有山楂糕。”
“我都帶來了。”
“我還想喝筍菇湯。”
“是不是要又酸又辣又鹹的那種?”
“是的。”
“姑娘,你等一會兒,我現在就去給你端一碗。”
小丫頭把李墨戈端來的筍菇湯送到冬兒麵前的時候,那枚被李墨戈沒收的簪子已經被放置在托盤裏的勺子旁邊,它已經恢複了原來的平滑簪頭,不會傷著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