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的堂屋要大些,門差不多跟堂屋一樣寬了,大敞著,能看到裏麵的擺設,除了普通人家有的桌子凳子外,還有藥櫃、藥碾、切藥刀、小杆秤等跟中醫藥有關的用具。
雖然用具都顯得簡陋,甚至粗糙,但很齊全,能看出是有著較完整的家傳淵源的。
不用妉華說什麽,杜老七招呼她坐到屋廊下的一個小方桌前,“過來,我給你看看。”
來這裏的除了看病就是抓藥,妉華前幾天生病發燒不能走路,是衛保山上來把杜老七請到家裏給她看的病。
現在妉華過來,不用問也是來複診的。
茶幾一樣的小方桌下方有個抽屜,杜老七從抽屜裏拿出一個磨的很光滑的木製脈枕,放到小方桌上。
妉華坐過去,把手平放到脈枕上,杜老七伸出他大蒲扇般的手,搭在了她的手腕上,為她把了把脈。
“脈相不錯。”杜老七又看了看妉華的臉色,“你另外吃了什麽藥”
“沒有。”病好的快跟她修煉蘊生功有關,妉華自然不會說。
杜老七沒多問,把完了脈,看了看她的舌苔,大手一擺,“你娘說讓你抓藥了吧你的風寒好了,我看不用再吃了。藥能少吃少吃。”
“就聽七叔的。”妉華說道。
等杜老七把脈枕放回抽屜裏,妉華說道,“七叔,我想借你的醫書看看。”
蘊生丸的製作比較複雜,她不可能在野外挖挖藥揉把揉把就製成了,在家裏製藥的話,苗大蘭跟衛保山肯定會問,她得給出個會製藥的理由。
最方便的理由是看書學會的,可家裏是沒有醫書的,所以她想到了杜老七這裏,能借到最好,借不到的話,等過段時間找個理由去趟縣城買本回來。
都一個村的,本來都認識,這幾年原主總病著,杜老七跟原主一家從認識變成了熟識,因為對杜老七心存感激,衛保山跟苗大蘭過年過節總不忘往杜老七這裏送一份東西,當親戚走動了。
關係近,所以妉華才會直接開口。
誰家人沒病過傷過哪家都找杜老七父子看過病,衛家溝的人對杜老七父子都存著敬,連村裏的幾個混混子都不來杜老七這裏搗亂。
當然,也有杜老七的體格放在這裏的原因。
村裏人照顧他,杜老七也沒避著過人,有時需要了會當著來看病的人的麵拿出書來查看。
可能是在這裏呆的舒適,鎮上醫院請杜老七去杜老七沒去,一直呆在衛子溝做村醫。
大家都知道杜老七這裏有醫書。
杜老七沒顯出多意外,也沒有一口拒絕,問她,“你想學醫”
“不一定。想先看看,能看懂再說。”
杜老七看她是認真的,點了點頭,“學醫一得不怕吃苦,二得有靈性,沒靈性的學一輩子都是半吊子,白費工夫。
借給你也行,但得事先說好了啊,書都不能弄破了,隻能借一個月,看不完也得還回來。”
沒想到這麽順利,妉華一口答應,“行。我一定會保管好。七叔,你這裏有沒有中草藥類的書我想從認識中藥開始。”
“有倒是有。你等著啊。”
杜老七起身去了屋裏,過了一會,拿了兩本書出來,放到小方桌上,“這兩本先看看。”指著其中一本說,“這本能背會了就能學。”
兩本書很舊了,但不是古書,是一、二十年前的正規出版物,舊是書的主人經過翻讀造成的。杜老七指著的那本書名《湯頭歌訣》,是中醫入門級的書籍。
另一本是妉華想要的中草藥書籍,《現代實用中藥》。
這兩本書拿到哪裏都讓人挑不出刺來,怪不得杜老七毫不顧忌地借給她了。
妉華是拿來當由頭的,不在意借的是什麽書。
因為堂屋門是大敞著的,她坐在屋廊下看到了裏麵藥櫃上寫的藥名,有製作蘊生丸需要用到的,但都是些常見的藥,很多她在山上就能挖的到。
不知道珍貴的藥材是杜老七另外收藏起來了,還是真沒有,她沒理由就沒問。
妉華沒有多呆,拿著書回去了。
等她回到家沒一會,苗大蘭回來了,看到她在家,明顯一鬆氣。
“杏啊,杜老七咋說的”
妉華答道,“說我的風寒全好了,不用吃藥了。”
“那敢情好。”苗大蘭歡喜不已,“回頭等柿子下來,給他多送點柿餅過去。杜老七愛吃那個。”
衛家溝適合柿子生長,幾乎家家都有柿子樹。
柿子不光用來吃,還能釀醋,在年景不好的那幾年,衛家溝的人全虧了用柿子醋跟柿餅換來了糧食,度過了難關。
柿子雖不稀罕,但也得衛家溝人的看重,柿餅是上好的節禮了。
“我去做中飯,你去屋裏歇著。”
沒一會,苗大蘭從廚房裏出來了,看到妉華往外走,忙問,“杏,你要去哪”
妉華說道,“我去接杏玉。”原主的心願是讓杏玉過得好,她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怕妉華身體受不住累,苗大蘭習慣性地想阻止,一想總是悶到家裏也不好,就沒攔著,“玉今天去山腳了,你出去看著點路啊。”
又一拍頭,“差點忘了,杏,你咋沒讓杜老七給開幾副藥去去根”
抓來的藥都會放在廚房,方便熬藥,苗大蘭沒看到有藥包就過來問她了。妉華說道,“不用抓了,七叔說藥能少吃少吃,平時養著點身體就行。”
苗大蘭聽是杜老七說的,才算作罷,心裏更是高興了,杜老七都說不用吃藥,那杏的病根快養好了吧。
回頭再得把杜老七說的藥補湯子弄起來,病根去的更快了得。
她一臉喜色地目送妉華出了院子才回到廚房。
…………
割豬草的地方有好幾處,衛杏玉年齡小,苗大蘭交待她不能去遠的地方,衛杏玉一般在杏溪河靠近村子的一段河灘上,跟離家近的山腳下兩個地方割草。
衛家住在大平坡的西頭,想上山的話,出了家門往西邊走上兩三分鍾就到了通往後山的路。
雖然用具都顯得簡陋,甚至粗糙,但很齊全,能看出是有著較完整的家傳淵源的。
不用妉華說什麽,杜老七招呼她坐到屋廊下的一個小方桌前,“過來,我給你看看。”
來這裏的除了看病就是抓藥,妉華前幾天生病發燒不能走路,是衛保山上來把杜老七請到家裏給她看的病。
現在妉華過來,不用問也是來複診的。
茶幾一樣的小方桌下方有個抽屜,杜老七從抽屜裏拿出一個磨的很光滑的木製脈枕,放到小方桌上。
妉華坐過去,把手平放到脈枕上,杜老七伸出他大蒲扇般的手,搭在了她的手腕上,為她把了把脈。
“脈相不錯。”杜老七又看了看妉華的臉色,“你另外吃了什麽藥”
“沒有。”病好的快跟她修煉蘊生功有關,妉華自然不會說。
杜老七沒多問,把完了脈,看了看她的舌苔,大手一擺,“你娘說讓你抓藥了吧你的風寒好了,我看不用再吃了。藥能少吃少吃。”
“就聽七叔的。”妉華說道。
等杜老七把脈枕放回抽屜裏,妉華說道,“七叔,我想借你的醫書看看。”
蘊生丸的製作比較複雜,她不可能在野外挖挖藥揉把揉把就製成了,在家裏製藥的話,苗大蘭跟衛保山肯定會問,她得給出個會製藥的理由。
最方便的理由是看書學會的,可家裏是沒有醫書的,所以她想到了杜老七這裏,能借到最好,借不到的話,等過段時間找個理由去趟縣城買本回來。
都一個村的,本來都認識,這幾年原主總病著,杜老七跟原主一家從認識變成了熟識,因為對杜老七心存感激,衛保山跟苗大蘭過年過節總不忘往杜老七這裏送一份東西,當親戚走動了。
關係近,所以妉華才會直接開口。
誰家人沒病過傷過哪家都找杜老七父子看過病,衛家溝的人對杜老七父子都存著敬,連村裏的幾個混混子都不來杜老七這裏搗亂。
當然,也有杜老七的體格放在這裏的原因。
村裏人照顧他,杜老七也沒避著過人,有時需要了會當著來看病的人的麵拿出書來查看。
可能是在這裏呆的舒適,鎮上醫院請杜老七去杜老七沒去,一直呆在衛子溝做村醫。
大家都知道杜老七這裏有醫書。
杜老七沒顯出多意外,也沒有一口拒絕,問她,“你想學醫”
“不一定。想先看看,能看懂再說。”
杜老七看她是認真的,點了點頭,“學醫一得不怕吃苦,二得有靈性,沒靈性的學一輩子都是半吊子,白費工夫。
借給你也行,但得事先說好了啊,書都不能弄破了,隻能借一個月,看不完也得還回來。”
沒想到這麽順利,妉華一口答應,“行。我一定會保管好。七叔,你這裏有沒有中草藥類的書我想從認識中藥開始。”
“有倒是有。你等著啊。”
杜老七起身去了屋裏,過了一會,拿了兩本書出來,放到小方桌上,“這兩本先看看。”指著其中一本說,“這本能背會了就能學。”
兩本書很舊了,但不是古書,是一、二十年前的正規出版物,舊是書的主人經過翻讀造成的。杜老七指著的那本書名《湯頭歌訣》,是中醫入門級的書籍。
另一本是妉華想要的中草藥書籍,《現代實用中藥》。
這兩本書拿到哪裏都讓人挑不出刺來,怪不得杜老七毫不顧忌地借給她了。
妉華是拿來當由頭的,不在意借的是什麽書。
因為堂屋門是大敞著的,她坐在屋廊下看到了裏麵藥櫃上寫的藥名,有製作蘊生丸需要用到的,但都是些常見的藥,很多她在山上就能挖的到。
不知道珍貴的藥材是杜老七另外收藏起來了,還是真沒有,她沒理由就沒問。
妉華沒有多呆,拿著書回去了。
等她回到家沒一會,苗大蘭回來了,看到她在家,明顯一鬆氣。
“杏啊,杜老七咋說的”
妉華答道,“說我的風寒全好了,不用吃藥了。”
“那敢情好。”苗大蘭歡喜不已,“回頭等柿子下來,給他多送點柿餅過去。杜老七愛吃那個。”
衛家溝適合柿子生長,幾乎家家都有柿子樹。
柿子不光用來吃,還能釀醋,在年景不好的那幾年,衛家溝的人全虧了用柿子醋跟柿餅換來了糧食,度過了難關。
柿子雖不稀罕,但也得衛家溝人的看重,柿餅是上好的節禮了。
“我去做中飯,你去屋裏歇著。”
沒一會,苗大蘭從廚房裏出來了,看到妉華往外走,忙問,“杏,你要去哪”
妉華說道,“我去接杏玉。”原主的心願是讓杏玉過得好,她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怕妉華身體受不住累,苗大蘭習慣性地想阻止,一想總是悶到家裏也不好,就沒攔著,“玉今天去山腳了,你出去看著點路啊。”
又一拍頭,“差點忘了,杏,你咋沒讓杜老七給開幾副藥去去根”
抓來的藥都會放在廚房,方便熬藥,苗大蘭沒看到有藥包就過來問她了。妉華說道,“不用抓了,七叔說藥能少吃少吃,平時養著點身體就行。”
苗大蘭聽是杜老七說的,才算作罷,心裏更是高興了,杜老七都說不用吃藥,那杏的病根快養好了吧。
回頭再得把杜老七說的藥補湯子弄起來,病根去的更快了得。
她一臉喜色地目送妉華出了院子才回到廚房。
…………
割豬草的地方有好幾處,衛杏玉年齡小,苗大蘭交待她不能去遠的地方,衛杏玉一般在杏溪河靠近村子的一段河灘上,跟離家近的山腳下兩個地方割草。
衛家住在大平坡的西頭,想上山的話,出了家門往西邊走上兩三分鍾就到了通往後山的路。